滁州粮食不够吃,朱元璋主动提出自己离家出走,郭大帅老怀大乐,甚感兴慰。
看看,这就是本大帅的好女婿,果然比别人觉悟高!
郭大帅落难时候,被女婿朱元璋好心收留,两人的关系大为缓和,婿翁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达了历史最高水平。
现在看女婿朱元璋,郭大帅是怎么看就怎么顺眼,就连老朱同志那张猪腰子脸,看起来都那么赏心悦目,与众不同。
不过嘛,来了女婿家里,转眼就把人家挤出门,轰到外面打地铺,这事干得确实不厚道。
郭大帅是个好面子的人,为了补偿女婿朱元璋,也没有像上回那么抠门,爽快地给老朱同志结了工资,并提前发放了年终奖:“元璋,我给你一个月的粮草。”
并且,郭大帅还派出一个自己最为亲信之人,带兵帮朱元璋攻打和州。
记住了,这个人叫张天祐,是二夫人张氏的亲弟弟。
滁州存粮不多,朱元璋在滁州多呆一天,他麾下的三万滁州兵,就要多吃一天的军粮。
郭大帅心急如焚,巴不得朱元璋快点走,当天就召集了手下几十个的狗头军师,和手下的一帮高级将领,一起制定攻打和州的作战方案。
狗头军师们费尽心机,出谋划策,为朱元璋制定了一个十分周密的作战计划。
行动代号:要你命三步走。
行动总指挥:郭大帅。
前线指战员:朱元璋。
执行人员:赵继祖、张天祐、耿再成。
整个攻打和州的作战计划,分为三步实施:
第一步,赵继祖冒充元军使者,到和州犒劳元军将士。
第二步,张天祐亲自带领三千人,身着青衣,化装成庐州兵,护送元使大人,光明正大进入和州城。
耿再成率领红巾军主力一万人马,相隔十里,尾随其后,在张天祐后面悄悄跟进。
第三步,张天祐入城,举火为应,打开城门,耿再成接到信号,马上率主力部队突袭,一举攻克和州。
作战方案确定下来,相关人员马上着手准备,等候总指挥郭大帅下达作战命令。
郭大帅觉得,自己连最亲信的妻弟都派出来冲锋陷阵,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元璋,实在过意不去,和州……我打下来送给你!”
不得不说,郭大帅突然良心发现了!
朱元璋很高兴,这个攻打和州的作战方案,可谓天衣无缝,简直就是一个天才计划。
我看行!
可是,郭大帅和朱元璋似乎都忘了一点。
经验告诉我们,天才的计划,绝对不能让蠢才去执行!
实际上,郭大帅如果提前知道,自己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妻弟张天祐,后面干出来的那些荒唐事情,说不定现在就会提着大刀,直接砍死他。
黄观在家里收拾东西,准备又一次搬家。
马夫人一边打包,一边埋怨:“你义父也真是的,说搬家就搬家,也不提前几天说一声。滁州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啊?”
黄观哭笑不得,解释道:“母亲,现在滁州人太多,粮食不够吃了。事发突然,母亲你也别怪义父,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小小的滁州,绝对困不住他。”
朱元璋开完作战会议回来,隔着房门听到黄观这话,感动得稀里哗啦。
没有想到啊,还是这败家玩意儿理解我老朱!
按照惯例,朱元璋征询了一下黄观这破乌鸦嘴的意见:“观儿,你看看这个攻打和州的作战方案,行得通吗?”
黄观想也不想,便点头道:“义父,这个方案操作性很强,可行性极高,确实是攻打和州的上上之策。”
反正后世的《明史》上,就是这么记载的:“青衣兵薄城,举火为号,绛衣兵即进”。
这年头没有坦克装甲车,面对几丈高的坚固城墙,攻打城池只能用云梯强攻,伤亡极高,完全是用士兵的性命堆起来的。
攻守双方的伤亡率,据保守估计,绝不会低于三比一。
所以在攻城之前,大家都喜欢耍一点阴谋诡计,先派人混进城里,里应外合,尽量减少伤亡损失。
这属于常规性正常操作!
据现任情报处长汤和回报,一百五十里外的和州,现在只剩下三万多元军,全部缩回城里固守,当起了缩头乌龟。
想搞打埋伏什么的,也根本行不通,只有派人混入城中,从内部搞突破,比较靠谱一些。
黄观隐隐记得,好像野史上还记载说,朱元璋攻打和州的时候,途中出了一点人为故障。
不过并没有影响大局,最终朱元璋还是拿下了元军驻守的和州。
朱元璋是个天才战略家,并不太担心攻不下和州,反而担心的是王恭厂:“观儿,王恭厂那边要抓紧了,一起搬到和州去。”
这年头是手工时代,并没有什么大型机械设备,搬厂子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几辆牛车就能搞定,技术专家和工人跟着走就行。
最主要的是那几大屋子的粮食,不能露馅,让人给发现了。
黄观头大无比,苦笑道:“孩儿已经安排好了,先让他们把东西打包装车,到了晚上趁夜色再出滁州。可是,那些米粮的目标实在太大,恐怕会惹人怀疑。”
这倒是个大问题,被人逮住,我老朱的一世英明就完蛋了!
朱元璋皱眉想了一下,用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黄观都束手无策的难题:“米粮先不用管,到时候我会让两万士卒,到王恭厂各自取粮,带去和州。”
把米粮化整为零,让士兵当搬运工?
好办法!
黄观一拍脑门,佩服得五体投地,对着老朱同志挑起了大拇指:“义父,高,实在是高!”
你说老朱同志这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总是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想出别人想不出的办法。
看看,这就是水平问题!
父子二人正在商议搬家细节问题,沈金元慌慌张张跑了进来,满头大汗:“大事不好,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黄观愣了愣,惊得站了起来:“沈金元,你说清楚点,哪里打起来了?你先别慌,要镇定,学学少爷我,天塌下来有我义父他们顶着。”
朱元璋:“……”
沈金元抹了把汗水,吞着吐沫道:“少爷,陈必清带人到王恭厂找碴,说王恭厂是后勤产业,要查封财产。负责保卫王恭厂的明教兄弟,已经和他们打起来了……”
什么!查封王恭厂资产?陈拔毛你好大的胆子!
黄观大惊,气得眉毛直跳,嘴巴都歪了。
都打包要搬家了,怎么还遇上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明显是一起产权纠纷案啊。
王恭厂可是少爷我一手建立起来的高科技企业,义父朱元璋的私人财产,谁忒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活腻了!
陈必清这老家伙,是想偷铁炮技术,还是想抢百药配方?
黄观勃然大怒,急忙问道:“沈金元,陈必清带了多少人马来?两万,还是三万?”
少爷,你也太高看陈必清了,他要是有两三万人,早就把王恭厂踏平了!
沈金元大汗,嚅嚅说道:“少爷,陈总管只带了一个百人队,配有着长刀,手里还拿着公文……”
靠,有上百号人哪,这规模可不小!
少爷我好怕怕!
黄观差点晕倒,和老朱同志打了声招呼,气势汹汹一挥手:“高大哥,抄家伙,跟我走!”
谁敢动王恭厂,少爷我……弄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