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2036600000006

第6章 上司的驭人之术(5)

应聘者找工作也是如此。千辛万苦地找信息、想方法,直到排队等候面试,为了“成功”,台前幕后都表现得是那么一致的积极和用心。表现出来的势头和决心,仿佛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和越不过的坎!终于,某天得到了“录用通知”特别地有成就感。终于成功了,于是扔下“包袱”坐上了自己的位置,等着到达“目的地”。同理,他们那么努力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可以“依靠”或者是可以“帮助”他们成功的企业。

在企业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这种状况也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的新进员工都在约一周的“新鲜期”表现后(即在上班时间和办公室礼仪方面的注意),就进入了的表现停顿周期。其实这是由一种心态在作祟,这种心态就叫做“上船心态”!

大多数的员工在应聘时表现得出奇优秀,甚至让身边的朋友也惊讶不已。也许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是这么的“优秀”,称之为求职时的过渡表现。是因为没有工作而让他们感到“明显的差距”,他们急需“一张船票”。当他们上了船之后,他们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成功”错觉,以为“上了船”就可以或是应该松口气了;以为这样应该是可以到达目的地了,或者是已经达到了目的!他们认为已经有人在开船了,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到来,船的压力又增加了,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你是水手,不是乘客!

当管理者了解并理解了“上船心态”,解决起来也就并不是那么的困难。

首先,就是要求企业重视新进员工的培训和引导工作。不是仅凭简单的工作技巧和企业制度讲解就算完成了新进员工的培训,可以从一个新员工的视角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再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尤其是针对“上船心态”的专题,一针见血地道破它,打破用“成功”对自己的“概念保护”、用“新”字对自己的“空间保留”。很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新人培训动员课上会说“恭喜各位,你们成功了”或者说“你们赢得了在本公司的首次胜利”,这好像是一种鼓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错误概念的建立和加固,对“涉世未深”的新人来说是一种错误的引导。什么是成功了?哪来的首次胜利?必须告诉新同事,公司给予的只是机会和仅有的支持,接下来便是他们自己努力的开始,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结束。因为通常一个人在获得一个“胜利”之后或者是一个事情的阶段结束后,都会下意识的产生休整心理,行为表现自然也就进入了冬眠状态。

其次,就是对“起点”概念进行强化教育,防止“冬眠状态”,同时还要着手“起点”的工作解决方案沟通制定。建议在新进员工培训课上布置一道作业,让每个新员工写出一份《试用期的工作计划》,确实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完成起步工作的计划”。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思维上的习惯形成,在开始时的引导和塑造是很关键的!

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要向军队学习。新进员工培训完成结业后,不是立即入企业职场,安排到老员工队伍中间去。而是成立“新兵营”进行特殊群体统一管理,这样让他们记住自己还未全面得到认可和真正进入企业大门,仍需要自己的努力!强调的仍然是“起点”概念。这样极利于“上船心态”的化解。很多的大型企业已经在采用“新兵营”制度,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很多中小企业因为“用人急”而赶人上岗,或者因为“成本高”而觉得麻烦。即便如此,也不要“得过且过”,还可以采用传帮带式的“带新”制度,也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同的则是前者集中新兵,用一对集体的新人管理;后者是解散开来进行一对少数的新人管理,即挑选主管负责对新人进行传帮带以及管理。

同时,还要注意老员工的“上船心态”。老员工也会以为在一艘“驶向前方”的大船上,自己“随意走动”几下,只要时间一到,就能够“成功”。他们同样需要打破这种错觉的保护!那么,具体的做法是采用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其工作的过程和努力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所产生的总体效应。让大家看到“船”之所以向前移动一下,是因为有每个“水手”努力了一下,而非是自动的。同时多注意培养大家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明白自己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提升员工的个人驱动力!

管理学家笔记

在企业中,任何一种问题现象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原因所在。需要细心的专注分析,寻求突破。切不可停留在感叹和无奈之地,让事情“顺其自然”。尤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需要专注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价值的开发与应用。从而打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形态、现代企业特征的高效员工队伍!

两只刺猬的距离

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的是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得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的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一定的距离。但又冷的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觉了。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多远呢?无疑,刺猬理论给了我们最贴切的答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领导者要想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较为亲密的关系,这样容易赢得下属的尊重,下属在工作时也愿意从领导的角度出发,替领导考虑,并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但同时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在心理距离上。这样可以保持领导的神秘感,而且减少下属或下属与下属之间的胡乱猜疑,避免不必要的争斗。但有以下几种情形还要区别对待。

1.当你只有一个下属的时候。在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企化部等部门的人员往往都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个经理带着一个“兵”。在这个时候往往两者之间的距离很亲近,有种共生或相依为命的感觉。这时的管理通常很简单,不必使用过分复杂的管理技巧和手段。多数时候只要经理吩咐,下属就会照做,但在绩效上的效果通常不会很好,但还可以完成。因为员工和经理的距离很近,经理通常布置工作后不好意思催促或监督下属工作,即使有时不痛不痒地说了几句,也因为关系亲密被忽略了。

所以在这种条件下的管理最应该注意心理距离的问题,在工作中不应经常带有日常的感情,并不要交流过多关于个人的隐私问题,虽然这对增进感情很有好处,但由于过分亲近又没有竞争的压力,如果再加上管理不当,会造成工作拖延、懈怠,绩效低下等不良现象。

2.当你有几个下属的时候。情况通常会很复杂,假如你的下属是和你一个办公室,也就是说和你在一起办公时。这时,你的下属通常会分为几个不同势力的小圈子。圈子的中心就是在你面前的红人。当然也可能出现最不好管理的几个人围成一个小阵营。这个时候领导最重要的工作是平衡自己与各个阵营的关系和距离,而不是只局限于与各人的关系中。通常要注意的就是日常工作的安排是否合理、绩效考核是否公平和每个红人之间距离的问题。但无特殊情况下,领导者要尽力保持各个阵营的势力均衡,避免某些阵营势力过大,造成管理的不便。

同时又由于大家日常在一起工作,领导也要注意和下属沟通的亲密程度以及次数,但正式的沟通或工作安排则不必要回避,以免引起误会或不必要的猜忌。

假如你的下属不经常和你在一起,比如管理销售人员,这就又要复杂一些。这时实际上你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掌握的并不会很多,他们对你感情和距离也难以捉摸,经常会有很大变化,但基本会保持尊敬。他们会因为你无意和他们的闲聊,距离突然拉近。也会因为一次销售的失败,对你、对公司同时失去信心。昨天还兄弟天长地久,今日就离你而去。

所以这种情况,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在可以保持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和下属保持比较近的心理距离,把握下属的心理,才能合理的使用管理模式,取得较好的管理绩效。

3.当你的下属有几十个以上时。这时的管理者多数是在扮演你所在职位应该扮演的角色,而不是做你自己了。这时领导者做的很多工作都要注意自身形象和地位的维护。与员工的距离也要保持适当,甚至可以略远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自己权威的体现。但在工作之余可以和员工走的近些,尽量平易近人,这样员工在工作中会表现的比较尊敬和畏惧。但切不可距离很近,这样很容易暴露个人的缺点,影响下属对领导的敬佩,甚至造成失望。

管理学家笔记

其实管理无定论,领导与员工的关系也如镜中花、水中月,也会因为管理者的性别和其他因素有近有远。但刺猬理论却给我们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提示:无论远近,舒适、温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