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希拉里再度竞选,理所当然,却又有些令人击乎意料。
这种希拉里式引人热议,贯穿了她的政治生命乃至家庭生活,成为这个全球瞩目的女人鲜明的人生缩影。在华盛顿政坛,67岁的希拉里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或许,从入主小石城州长官邸的那一刻开始,政治就已经取代克林顿,成为希拉里生沽的全部意义。否则,很难相信,一个女人需要怎样的勇气,才能在看过丈夫搞砸的那条裙子之后,还能继续跟他同床共寝;也无法理解,希拉里为何要在第一夫人“任期”的最后2年,选择远离白宫,去竞选纽约州参议员;否则,我们难以解释,在2008年大选中与奥巴马血战到最后镣羽而归的希拉里,为何却在半年之后,欣然同意为自己恨过、骂过、也骂过自己的奥巴马站台助选,呐喊拉票;我们更无法相信,在岀任国务卿的四年时间里,像女超人一样,希拉里奔波访问世界112个国家,积累了150多万飞行里程,其目的只是为了如她所说的“重塑美国的大国形象”。
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一起长期预谋、精心策划、精准实施的政治野心路线图,并且即将在2016年迎来希拉里人生政治长跑的终点——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嗯……演义的成分多了一点。
历史毕竟不是丹·布朗小说,尽管希拉里在2008年大选后的政治史,有着与《达芬奇密码》一样的血泪曲折和坚毅隐忍,在绚烂华丽的政治舞台符号背后,充满着利益交换和宫心斗计,隐匿着一个长达八年的“白宫道路工程”。
引爆这一工程的最后时刻,将被定格在2016年7月28日,费城,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红蓝白条的彩旗和气球铺天盖地,欢呼声排山倒海,希拉里的身后是比尔·克林顿、女儿切尔西和2岁的外孙女夏洛特,还有几万名民主党的铁杆党员,希拉里将被正式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这场景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只不过,8年前,站在这里的主角是政治上初出茅庐的贝拉克·奥巴马一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曾经在华盛顿创造了20多年政治神话的希拉里,这一次,能否再度创造历史?
希拉里不是神,可能在某些人眼里,她是女神,但她真的不是“神”。
有时候,她的神经有点“大条”。坐在军用运输机上,戴着墨镜看手机;在南非扭着屁股,与黑人女歌手大跳贴面热舞;几乎一成不变的裤装和怎么改变都会被嘲笑的发型。
有时候,她给人的感觉很强势,鹰派作风明显。在白宫地下军情室,希拉里强烈主张用巡航导弹将本拉登藏身地炸飞,一了百了;在遏制中国崛起和南海争端上,她第一个提出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策略;在“阿拉伯之春”发轫之初,希拉里就警告中东一些僵化体制国家,警惕来自民间的公民运动力量,总有一天会将“专制国家陷落沙丘”。
希拉里并不善于处理政治危机,国务卿四年,她全世界到处“扑火”,但收效甚微。中东和谈基本陷入无和平可谈的地步,巴以冲突不断;朝核、伊核问题停滞不前;极端宗教恐怖主义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且更加隐蔽,分散和残忍;在亚洲地缘政治上不断搅局,亚太轴心战略反而诱发地区局势不稳。
希拉里甚至不会处理个人形象危机。在班加西美国领事馆遭袭事件的国会听证会,希拉里几乎是咆哮着敲着桌子,为自己辩护,面目有点狰狞,颜值大跌;在联合国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媒体对她利用私人电子邮箱处理政府公务邮件的质疑,希拉里像个高中生一样,面无表情地朗读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生硬苍白,而显得毫无诚意,最后竟然任性地将家庭服务器上的3万多封电子邮件全部删除。
希拉里不是一个宏观的战略家,作为女人,她对细节的关注超过对大势的研判。她会记得国务卿专机上空姐的生日,会在拜访缅甸民主人士昂山素季的时候,细心地穿一件东方风格的白色套衫,会事无巨细地给自己的重要政治捐款人每人发封感谢信。
希拉里是女人,却不肯在男人和深色西装统天下的华盛顿流露出女人的柔弱,她期待着打破笼罩在女人头上的那块“玻璃天花板”,却没有信心把自己推到女权领袖的前台,直到升级成为外婆,她才意识到自己作为女人,对于美国政治的重要性。
希拉里不是神,也从来没有想过走上神坛。她大部分的时间是真实的,率直的,如果政治必须虚假,她宁愿选择沉默,这也让她在公众面前显得有点高冷和疏离。
因此,这本书无意将希拉里捧上神坛,能够尽量还原一个真实、多元的希拉里,还原一个政治生命在遭遇大选滑鉄卢之后,她的痛苦、隐忍、奋进、不满和幸福。
希拉里的八年白宫之路,也是美国现代政治史一个转折悄然发生的时期,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在全球的超级霸权地位凤光不再;奧巴马疲于应对国内危机,在医保改革、移民法案等新政上的实施举步维艰;人口地理的变化,少数族裔尤其是西班牙裔、亚裔人口的增加,正在改变着美国的遶举地图和民主共和两党的力量对比;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政治舆论场的渗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本书不会非常专业地讨论这些问题,但从希拉里的政治之路嬗变中,我们可以隐约感受美国当代政治的复杂和生动性,这可能是你在《纸牌屋》里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