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3
2048100000013

第13章 不可不知的秦前历史(2)

第二诰发出后,周公仍觉放心不下,于是再发第三诰。周公说:“封啊!对我的教令,要由公卿下达到他的臣民,由诸侯国君下达到他的部下。你要告诉他们:‘我不会杀掉无罪的人。’对于曾经为非作歹或杀掉奴隶的人要宽恕,对于曾经刺探国君情报或迫害过人的人也要宽恕。不要互相残杀、互相虐待。自古以来,国王就是要求好好地养活小民,安定小民。按照这种经验统治小民,就没有犯上作乱的事。好比种田,既然辛勤地耕垦土地并播上种子,就应当考虑修治疆界和田间水渠;好比建造房屋,既然辛勤地筑起四周的墙壁,就应当用茅草盖好屋顶,涂补好屋顶上的漏洞;好比用上等木材制作家具,既然辛勤地砍削和加工,就应当涂上好颜料,以求美观。从前我们的国王推行德政,贤臣主动来辅佐,诸侯主动来称臣纳贡,兄弟之国也表示臣服,这都是推行德政所致。要想使我们的统治保持万年,王的子子孙孙就应当永远保护广大民众。”周公对康叔的这第三篇诰词,后来题名为《梓材》,意思是“梓人”即木匠如何处理材料,它的含义是很深刻的。

在周公一而再、再而三的苦心教诲下,年轻的康叔封没有染上酗酒的恶习,勤勉地治理着卫国。

因此,东方的局势稳定,秩序良好,自周公东征平叛后再也没有出现波折,卫国真正起到周朝东方卫士的作用。

昭王南征

昭王贪欺的膨胀,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生活上的不检点

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后其子瑕即位,就是周昭王。昭王在位时,道德不如先王那样淳厚,开始对诸侯勒索财物,诸侯也逐渐离心叛逆,天子和诸侯间出现了矛盾。昭王的生活作风又不加检点,他有许多妃子,而对王后态度冷漠。于是,王后也生活放荡,行为不轨。传说昭王娶了个房国之女作王后,称为“房后”。房后在生子前并没有和昭王同房,而是感觉到有一个由尧的儿子变成的丹朱神靠在她身上,便怀孕而生下儿子满,他就是后来的穆王。由这个传说推测,穆王也许不是昭王的儿子,而是房后野合而生。

一代君王溺水身亡

由于南方的楚国不断壮大,叛乱无常,而周朝在成王、康王时积聚了一些物资和力量,因此昭王很想用武力去征服荆楚,使之归顺,定期朝贡。昭王十六年,在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后,周朝出动大军伐楚。在渡汉水时,昭王遇到了一头大水兽,十分惊恐。经过周军的奋力扑击,大水兽逃跑了,总算有惊无险。这一次伐楚,昭王取得了一些胜利,掠夺到不少财富。

利欲熏心的昭王尝到伐楚的甜头后,过了三年,又亲率六师,对荆楚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征伐。周师浩浩荡荡开到汉水边上,适逢天气阴霾昏暗,以致野鸡和兔子都震惊窜突。昭王急于要渡汉水,抓来楚国的船夫,强迫他们出船运送大军。船夫们对昭王的粗暴态度和强盗行径恨之入骨,怎肯为周军出力!他们想出了一个捉弄昭王的办法,用一条以胶粘板合成的船来运送周王。当渡船驶到汉水中流时,因为胶液溶化,船只解体,昭王和祭公还有大量周军人员纷纷落水,一时间一片混乱。幸好昭王的右卫辛余靡臂长力大,会游泳,他竭尽全力把昭王营救到汉水北岸,可惜昭王因溺水时间过长,已经停止呼吸。楚人乘势发起反击,把昭王的六师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这一年,天象也出现了奇异的光环,传说在晚上,天空清朗,有五色光贯穿于紫微星座,似乎在报告昭王不幸遇难的消息。

周王室出现危机

这次昭王南征荆楚,被船夫用胶板粘合的船暗害,溺水身亡,丢尽了周王的面子。周王室对这次事件的真相讳莫如深。许多史书记载为:“昭王南巡狞不返”或“昭王南征不返”。自此,部分诸侯和周边少数族的势力愈益增大,周王室难以控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穆王的爱情

偶然的相识,短暂的相处,却成了永远的相思。

短暂的相处

一次,穆王外出游玩,来到盛国。国君盛伯献上他的女儿陪穆王一起游玩,穆王十分喜欢。因为盛国是姬姓国家,穆王就赐盛伯之女为“上姬之长”,居于上位,当众女之长。穆王还为盛姬建了一个美丽的台,称为“重璧之台”,台上放置许多美玉。

隔了几日,穆王与盛姬一起到东边的大泽之中游玩。正好遇上刮风,气温骤然下降,盛姬受了风寒生起病来。穆王十分爱怜,就留在泽中看护,并下令把这个湖泽称为“寒氏”。盛姬发高烧,要喝水,穆王命人取来最美味的浆给她饮。盛姬之病使穆王心中烦躁不安,独自来到为盛姬建筑的重璧之台,忽见下人急速奔来,报告盛姬亡故的噩耗,穆王哀痛之极,下令把盛姬的灵柩暂时安放在附近的毂丘之庙。

隆重的葬礼

接着,穆王为盛姬大办丧事。那天,穆王命大臣祭公谋父主持丧事仪节,儿子伊扈和女儿叔挫为“丧主”,负责接待吊丧的宾客。穆王亲临丧事,命令群臣临丧致哀,自己则对着年少夭折的盛姬灵位呜咽抽泣起来。这时,内史执簿册,书写宾客赠送的财物。曾祝命敷设筵席,摆上祭奠的菜肴、饭食。于是,曾祝宣布祭奠的仪式开始,众人哭着各就丧位。内史读哀词而哭,侍者捧食具而哭,佐者捧衾带而哭,(衾带,即盖尸体的单被。)乐人陈琴瑟笙竿而哭,百余官人各以其职事而哭。经过一阵男女错踊的哀哭,宾客才渐渐散去。

过了二日,在乐池之南为盛姬举行葬礼。穆王命令盛姬之丧视王后的葬法,要求附近韦、谷、黄城三地的民众前来护送灵车。送丧的队伍由曾祝在前导行,大匠守护灵柩。队伍前拉起绣有日月七星和龙纹的彩旗,乐队击鼓以示行丧的队伍行进,举旗劝人节哀,击钟劝人止哭。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三踊而行,五里而止。经过五次停息,到达重璧之台,于是宣布灵柩停驻于此。天子决开姑由之水以环绕丧车,称此车为“明车”,再行祭奠。又过了些日子,送葬的百物皆备。那天,在葬地之上张开峦幕,哀悼的鼓乐齐鸣,警卫部队及亲属、百官再哭而踊,于是盛姬之棺徐徐下葬。在读罢哀悼的祥词后,穆王决定给盛姬赐一个谥号,叫“哀淑人”。同时,命名盛姬的坟丘为“淑人之丘”。

缠绵悱恻的爱情

此后,在一段较长的日子里,穆王经常思念淑人盛姬,往往会伤心落泪。有一次,警卫士兵要豫见到穆王又在伤心,猜想一定是在思念盛姬,便上谏天子说:“自古有死有生,岂独淑人?天子不乐,出于永思。永思有益,莫忘更求新人。”穆王听了谏言,心中悲哀,复又流泪不止。

国人暴动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大肆搜刮民财

夷王去世后,其子胡即位,就是西周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周厉王。厉王初即位,就喜欢主张专利的荣夷公。荣夷公是荣国国君,在周王室担任一定官职,“夷”是其死后的谥号。所谓“专利”,就是把国都附近的山林川泽,都封锁起来,不让人民进去打柴、采集、捕鱼、捉水产品。谁要进入这些地区,就要缴纳高额的税金。周王可以借专利之机大发横财。但是,国都附近的平民和工商业者,当时称为“国人”的人,生活就发生了困难。

这时,周宫廷中有个贤臣芮良夫评论此事道:“山林川泽之有物,是天地所生。天地百物,大家都以此为生,怎么可以专利?专利激怒的人甚多,荣公以此教王,王能长久吗?在王身边的人,应引导物质利益布施于上下,使神人百姓各得其所。即使是这样,还要经常忧惧怨恨的产生。《文王》诗说:‘布施赐利,以成周业。’现在王学专利的结果必然归附者少。王用荣公,周朝必败。”厉王听到芮良夫的议论,只当耳边风。由于利欲的驱使,厉王还是起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大肆搜刮民财,以供自己奢侈享用。

堵住民众的嘴巴

专利政策推行后,国人由于被王室官府盘剥,难以维持生活,纷纷表示不满。王室重臣召穆公向厉王进谏道:“百姓已经不能忍受贪暴的政令了!”然而厉王不但不放松专利的剥削,并且从卫国招来巫师,要他们监督京城内百姓,发现谁发表“诽谤”王上的言论,就立即加以杀戮。这样,国人再不敢发怨言。亲戚朋友在道路上相见,也不敢说话。只眨一下眼睛,表示对王室贪婪剥削和残暴镇压的愤怒。厉王看到这种情况,高兴地对召穆公说:“你看,我能够消除百姓的诽谤,现在他们都不敢说话,天下太平了。”

失去民心的大祸

召穆公严正指出:“这是堵塞人民的口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壅河水一旦决口,伤人必多;堵塞人民的怨言不让发表,更会如此。所以治理河水要疏通,使之流畅,治理人民要开导他们把话都讲出来。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士大夫都献诗,盲人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师官劝告,百工进谏,庶人传话。在近臣都进行规劝、亲戚观察补缺、各方面都发表意见之后,王再进行归纳、斟酌、取舍,这样王事就能顺利而不发生逆乱。人民有口,就像土地有山川一样,财富从那里出来,衣食在那里生成,善恶兴败在那里出现。人民心中有思虑,口中就发言,倾其言而行就能成功,怎么可以堵塞?堵塞人民的口不让讲话,终究会酿成大祸!”

无法阻挡的暴动

厉王不听召穆公的劝谏,仍一意孤行,对各种自然资源都实行专利,有怨言者即行斩首。这样过了三年,国都中的人民再也忍无可忍。他们便联合起来,愤怒地冲进王宫,守宫的卫队无法抵挡。厉王见这么多人汹涌而来,知道民众起来造反了。他知道被愤怒的民众抓住,后果一定不堪设想,连忙命人驾车,从宫后门溜出,狼狈逃窜。厉王的车马不停蹄,一直向东北方向亡命奔逃。他渡过黄河,来到彘邑(即今山西霍州市东南),认为国人不可能再追来抓他了,才在那里找一块地方,避居下来。

召穆公舍子救主

为了国家舍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人是应该叹息还是感动呢?

国人包围召公家

众国人、工商业者、军士冲进王宫,本想抓住厉王,进行审问,以发泄多年来被残酷剥削压迫的心头之恨。可是找遍王宫,不见厉王的踪影。有人说,看见厉王驾着马车从宫后门逃跑了。厉王的车已跑得很远,不知去向,众国人无心追赶,便想抓住王太子。寻找太子时,又听说太子已逃往召穆公家。于是,愤怒的人群就匆匆向召公家奔去。

不一会儿,成千上万的民众把召公的家围得水泄不通。鉴于召公不是阿谀逢迎、助纣为虐之辈,平日能进谏厉王,经常为百姓讲些公道话,故众国人并未像冲进王宫那样直冲召公家门,只是在门外大喊,要召公交出太子,接受民众的审讯。

召穆公名虎,是周初辅佐大臣召公爽的后代,“穆”是他的谥号。召公虎是周厉王的重臣,平时对太子十分关心,经常辅导他。太子名静,也有的书上写作靖,他看到愤怒的国人冲进王宫,父亲急急匆匆驾车逃跑,顾不上与家人同行。他想,自己若被国人逮住,国人满腔的怒火一定会发泄到他头上,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于是便逃到召公家去暂避灾难。召公把太子接进门,本打算隐蔽起来,让他在这里避过风头。不料过了一会,众国人在外面喊声大作:“把太子交出来!”召公知道,成千上万的民众在门外守候,隐藏太子已不可能,若让这些民众冲进宅院,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急关头忍痛割爱

召穆公对家人说:“过去我一直向王进谏,王不听我的劝告,因而造成今天的灾难。现在我把太子送出去,肯定会遭不测之祸。服侍诸侯国君,虽有怨事不能发怒,遇到险情应全力相救,而况服侍的是王呢!”外面民众催着要人的危急关头,召公情急之下,忍痛命自己的儿子穿上太子的衣服,将他冒充太子送出门外,交给国人。愤怒的民众见“太子”出来,迎面就是一顿痛打。可怜召公的儿子年幼稚弱,经不起众人的扭打,很快就不省人事,命归黄泉。“太子”一死,众国人认为怨气已出,厉王一时也找不到,就四散而去。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厉王既然已经逃亡,“太子”也已经身死,国人听说诸侯中有一个共伯名和的国君,品性贤德,好行仁义,近四方都传扬他的美名,干是就请共伯和来京城代理行使国君职权。这一年,就称为“共和”元年。据推算,共和元年当公元前841年。从共和元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可靠的纪年。

中国古代第一本正规史籍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其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就是从共和元年开始编起的。

被救的太子登上王位

共和十四年,京城传来逃亡周王在彘逝世的消息。人们根据王的一生行事,给他评定了一个恶谥为“厉”。古传的《谥法》规定:“杀戮无辜臼厉。”从此,人们便称这位已故周王为厉王。厉王一死,召公便宣布厉王的太子静还在人间。

经过十四年光阴,太子静在召公家已长大成人,成为一个英俊懂事的青年。太子静毕竟是周王的嫡长子,是最名正言顺能继承王位的人。共伯和说服诸侯与国人拥立太子静为王,自己又回到原来的国中去。太子静登上王位,他就是周宣王。

国人暴动时,如果召穆公把太子静交出去,一定早被国人打死,就没有后来周宣王的登位了。召穆公牺牲自己的儿子救了周宣王的性命。召穆公这种牺牲骨肉保全王子的精神,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被传为美谈。

烽火戏诸侯

因迷恋女色,公然戏弄各方诸侯,离灭亡的确不远了。

为救父亲,献出褒姒

周宣王即位后,将复兴周室、整顿国事为己任,挑选了召公虎等一批忠臣良将做自己的辅臣。在他们的辅佐下,宣王出兵讨伐各地叛逆。经过几年的征战,诸侯臣服,四夷归顺,在周宣王治理下,一度出现了兴盛的气象。公元前七八二年,周宣王由于出征战败,忧郁而死。

众大臣们遵照遗嘱,立太子宫涅为天子,于灵前即位。他就是西周的末代国君周幽王。即位之后,周幽王传旨,立申侯之女为后,立其宜臼为太子。

幽王即位时,因宣王晚年四处征伐,使国力已十分虚弱。但他并没有像宣王早年那样奋发图强,反而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使得国政不但没有起色,而且日益颓落。

周幽王即位之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只知吃喝玩乐,耽于女色,曾一连三月不管国事,国政荒废。

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国。其国君褒垧见幽王这样昏庸,就来规劝。幽王大怒,反而把褒垧关进大牢。

褒垧被幽王囚禁起来,褒垧之子洪德闻讯焦急万分,于是便与母亲商量怎样才能救父出狱。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四处寻访,用重金买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教给她宫中礼仪,训练她歌舞技艺,然后献给幽王。幽王见了褒姒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垧。

埋下种种祸根

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她入宫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伯服。幽王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就找个借口废了申后及太子宜臼,把褒姒立为王后,伯服立为太子。申后遭此厄运,怕宜臼被幽王加害,就让他去投奔外公以保全性命。宜臼强忍悲伤辞别母后,趁夜逃出镐京,投奔了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