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3
2048100000014

第14章 不可不知的秦前历史(3)

幽王没有了申后在身边规劝,更是不理朝政,整天与褒姒玩乐。幽王发现一件怪事,褒姒虽整日玩乐,可从没笑过,不管多么有趣的事情,她都没有露出过笑意,更别说笑出声来了。幽王觉得十分纳闷,对褒姒说:“爱姬生得千娇百媚,若再开颜一笑,必定更加令人销魂。”褒姒淡淡地说道:“贱妻生来就不喜欢笑,大王不必见怪。”幽王哪里肯信。存心必要让她一笑。于是贴出布告:“有能让王后一笑者,赏金一千。”告示一出,各种人争相献艺。有的来讲令人捧腹大笑的笑话,有的来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怪相。可褒姒听了看了,脸上依旧还是没有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石父,正事不干,却是个溜须拍马的高手。他想出了个办法奏与幽王,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周朝时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国中各地,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发现了敌情,在白天就点燃晒干的狼粪,据说狼粪点燃,其烟不散,易于看到靠“狼烟”传递的情报;倘若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报告敌情。这样一台传一台,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得了这个主意,高兴异常,决定一试。这一日,秋高气爽,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登台远望,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燃火报警,顿时狼烟点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狼烟直上,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兵备马,奔向镐京。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哪有敌兵的影子。诸侯们的这一阵奔忙,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幽王见褒姒微笑如花,比平日更加可爱,心中大喜,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可怜那些诸侯,白白奔波一场,睹气带兵回国而去。

西周灭亡

再说申后的父亲申侯见到外孙宜臼。得知幽王废掉了申后和宜臼,非常生气,于是就设计向犬戎借兵攻周,要出憋闷在胸中的这口恶气。犬戎兵强马壮,早有东侵之意,见申侯前来借兵,自然正中下怀,立刻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犬戎兵马打来,赶紧派人去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狼烟升起,却无诸侯一兵一马前来,原来诸侯上次受骗后,不再相信狼烟。就这样,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逃到腑山脚下,被追兵所杀,褒姒也被犬戎人抓走了。申侯原来只是想兴兵问罪,哪想幽王被杀,虽是大仇得报,但想到周朝天下不能落戎人之手,于是又暗地里派人去联络各诸侯国,请他们派兵前来助战,赶走了犬戎。诸侯们看到幽王已死,国中不可无主。遂拥立幽王的儿子宜臼继承王位,就是周平王。再说犬戎虽然退兵,但都认为此次攻周,申侯的外孙登上王位,自己却没得到什么实惠,因此心中怨恨,从此屡屡出兵东侵,战火连绵不断。周平王即位后,怕犬戎人再一次打进来,而周朝已没什么力量抵抗了,加上镐京已被战争毁坏殆尽,于是在公元前770年,把王都从镐京迁到了周公营建的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因为镐京在西边,所以历史上把平王东迁以前的周朝称为西周,把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迁都之后,周朝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再没有往日的威风了。

黄泉之下见母亲

残酷的政治斗争阻挡不了母子间的真情。

因难产而厌恶长子

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

按照古制,寤生是长子,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于是她就替叔段请求封地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庄公不同意,武姜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荥阳),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

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愿意,有什么关系?”祭仲说:“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安置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难对付了。”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

与母亲恩断义绝

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母子二人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令河南辉县)后自杀。

这样一来,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

黄泉之下见母亲

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

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

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

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颍考叔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

庄公深感此法妥当,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

大义灭亲

为了国家纲纪,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世人敬仰。

恃宠骄横的三皇子

故事发生在春秋初期的卫国。卫庄公先娶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庄姜美貌,但没有生育,所以庄公又娶陈国女子厉妫为妃,不久便生下一子,取名“晋”。厉妫的妹妹戴妫陪嫁庄公,也早生一子,取名“完”。不幸姐妹俩生了儿子后相继去世。庄公便将晋完交由庄姜抚养,自己又宠幸上一个年轻的宫女,生下一子,取名“州吁”。

三个儿子渐渐长大。与两位老实本分的哥哥不同,州吁自小性格暴戾,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棒。庄公对他十分溺爱,他更恃宠骄横,为所欲为。大夫石碏劝庄公说:“臣听说爱护子孙的最好方法,是教育他懂得道义和行事做人的规范,太过宠爱,就会骄横,骄横必生祸患,请主公三思!”卫庄公听了不以为然,对石碏的劝告一笑置之。

石碏的儿子石厚偏偏是州吁的铁哥们,整天在一起飞鹰走狗,惊扰百姓。一天,他们又闯了祸,石碏将石厚鞭笞五十,反锁在家。石厚仗着有三公子撑腰,竟翻墙而出,干脆住到州吁家去了。

杀兄篡位

过了五年,庄公去世,太子完立为桓公,石碏也告老还乡。桓公对弟州吁的骄奢淫逸十分生气,常加呵斥,州吁一怒之下竞奔往他国。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天子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登基。卫桓公要去洛邑参加吊唁仪式与登基典礼。州吁感到机会来了。经过一番策划,由石厚率领几百名敢死队员埋伏城外,待卫桓公一行刚出城门,州吁收聚的一批卫国的亡命之徒即蜂拥而上,发动突然袭击,将卫桓公杀死。州吁由此夺得君位。公子晋闻讯连夜逃奔邢国。

落入圈套

州吁品行不端,又弑兄夺位,无法得到大臣拥戴。为了慑服人心,他答应逃亡在外的郑庄公弟段的请求,发起卫、宋、陈、蔡联盟,发动讨郑战争,但人心依然不服。万不得已,只能让石厚去向父亲石碏请教。

石碏回答说:“人心不服,原因很多,但诸侯的名位正当与否,天子的册命是根本,州吁如能获得周桓王封赐,问题自然解决了。”

听了石厚的回报,州吁犯难了:天子原来册封的是卫桓公,自己弑兄夺位,如何向天子去说,石碏又提议说:“陈侯颇受天子信任,一向朝聘不缺,关系亲密。您如能亲自去陈国央求陈侯代向周天子通报,或许能解决册封问题。”

州吁闻言大喜,马上张罗玉帛礼品,准备择日亲自拜访陈国。石碏知道后,抢先修血书一封,派心腹连夜送往陈国。

卫桓公完与公子晋都是陈国女子所生,陈侯自然亲近完、晋,厌恶州吁,接到石碏的血书,正合心意,马上暗暗作好准备。这天,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陈侯令太庙相见。州吁、石厚上得殿来,只听一声令下,两厢甲士涌出,将州吁、石厚二人一举擒获。陈侯取出石碏血书当殿宣读,将二人分别拘押起来。

杀死自己的亲儿

石碏接到陈侯送来的信,马上分头通知各位大夫朝中相见。卫国百官听说老大夫相招,纷纷前来,开启陈侯书信一看,方知州吁、石厚已被拘禁于陈国,只等卫国大臣公议如何处决。暴君被除,百官自然高兴异常,一致认为州吁叛君谋命,罪在不赦;石厚仅是从犯,老大夫石碏定国有功,功过相抵,可免一死。石碏却说:“身为大臣者,自当以公正无私为先,石厚不死,如何警策后世乱臣贼子?老夫自当亲自处理,以无愧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于是大伙公推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另派家臣杀了石厚。卫人又去邢国迎回公子晋,立为卫君,即宣公。

卫国老臣石碏,不能容忍儿子石厚参与州吁弑君夺位的罪行,派家臣赴陈国将其处死,真正实践了“大义灭亲”的壮举。他将名垂千古,为人们所敬仰!

周桓王中箭受辱

诸侯公然与周王兵戈相见,周王的威信已经一扫而光了。

越来越深的仇怨

周平王在公元前720年驾崩了,他在位执政五十一年。平王去世后太子孤自郑国回到京城继承王位,没料到太子孤悲伤过度,没等到执政就死了。

这样,只好让孤的儿子姬林即位登基,他就是后来的周桓王。

周桓王认为太子孤若不是质押在郑,孤独抑郁,哪会这么早就死去,又觉得郑庄公在朝廷上很不尊重自己,就有了罢免郑庄公的念头。周桓王到底缺乏政治经验,有一天在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郑庄公说:“您是先王的老臣,我对您只有敬重,不敢让您受累,还是请您自便吧。”

郑庄公一听,知道周恒王是要罢免自己,却又无可奈何,强装笑脸说:“谢谢您的好意,那我就告辞了。”出了门就骂道:“桓王这小子和他爹一样,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郑庄公回到郑国,对周桓王不满之意一直无法发泄,总想找点钉子让桓王碰,让桓王知难而退。

正巧宋国,卫国作乱,郑、宋早就有矛盾,郑庄公借此机会点齐兵马,假借周桓王的名义,自称得到桓王的授权,讨伐宋国。郑庄公联合齐国和鲁国,攻破宋国。宋国的国君宋荡公在战乱中身亡,郑庄公就立公子冯为宋国的新国君,也就是宋庄公。郑庄公在诸侯中威望大增,许多小国都听从郑庄公的号令,周桓王在郑庄公眼里更算不了什么了。

公然兵戈相见

郑庄公打着周王旗号讨伐宋国的事让周桓王知道了,十分生气,就下令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职位,而郑庄公索性连续五年不去洛邑朝见桓王,也不向周纳贡。

周桓王大为恼火,他亲率蔡、卫、陈三国军队征讨郑庄公。

郑国对周桓王罢免庄公满腔怨恨,又见桓王来攻,便当即点兵迎战。

周桓王原以为大兵一到,郑庄公一定会认错讨饶,现在看到郑庄公胆敢领兵迎战,不由得怒火中烧,领兵来到城下,向郑庄公挑战,想等郑军出战时,当面臭骂郑庄公一通。没料到郑庄公根本不到阵前见他,只是不理不睬,坚守不出。

周桓王求战心切,就派士兵去郑军阵前叫骂,郑庄公还是按兵不动。直到将近黄昏时候,周王士兵已经面露倦意,士气全无,东躺西卧,全无战阵模样。郑庄公见此情况,立刻下令击鼓冲锋。

郑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早就憋足了劲,一听号令,奋勇攻向周军。陈、蔡、卫三国士兵本来就不想为周天王打仗,一看郑军来势凶猛,掉头就逃。

周军勉强抵抗,哪里是对手,马上败下阵来。郑军一阵奋勇追击,只杀得周王军队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周桓王随军而退。

表面上的修好

郑国的战将祝聃率兵追杀,看到前边的一辆车上载着桓王。祝聃弯弓搭箭,瞄准周王,朝着周桓王射出羽箭,正中桓王左肩。祝聃见射中了周桓王,顿时喜上心头。正要驱车追赶,想把周桓王活捉,却听到郑庄公鸣金收兵,只得返回。到了营地,祝聃满脸迷惑地问郑庄公:“周桓王被我射中,我正要生擒他,大王怎么下令收兵了?”郑庄公答道:“我们今天应战也是迫不得已啊。那恒王兵败中箭,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厉害,以后再也不小看我们了。再说,真要把周桓王抓来,我们又怎么处置他呢?就是射他一箭也不妥当。如果桓王伤重而死,杀害周王的罪名就落在我们头上,如何向天下交待呢?”大夫祭足也说:“还是庄公高明,现在我们已经教训了周桓王,现在最好赶快派人去慰问他,算是给他一个面子,让他也好下台。”郑庄公一听连声说好,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祭足。

祭足带了许多牛、羊作为礼物,外加一些粮草,连夜赶周桓王的大帐慰问。他一见到周王,就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口称:“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庄公本想自卫,岂料士兵约束不严,以至冒犯了桓王。庄公诚惶诚恐特命我来请罪,请桓王宽恕。”周桓王没料到郑庄公有此一举,祭足长跪不起,更使他不知所措。旁边的大臣们见此情形,都帮着郑庄公说话,请周桓王饶恕郑庄公,祭足不等周桓王说话,连忙谢恩,告辞了桓王,又到别的军营一一慰抚。就这样,周桓王与郑庄公之间的这场战争,最后以祭足的“慰问”收场,而诸侯之间更加激烈的争斗才刚拉开序幕。

翁婿恶斗

为了权力,翁婿一场恶斗,使国家逐渐表败。

女婿的阴谋

郑卿祭仲专权,朝政事无巨细,全由他说了算。郑厉公因此暗暗恼恨,一心想杀了祭仲。

这天散朝后,郑厉公独自一人来到后花园,默默徘徊,郁郁不乐。大夫雍纠看在眼里,见左右无人,就试探着对厉公说:“主公处处受人掣肘,臣心中十分不安,臣听说君臣如父子,子不能为父分忧,是为不孝;臣不能为君排难,即为不忠。如主公不以纠为外人,有所任命,臣一定百死不辞。”厉公听了这番话,心中不觉一动,但又不放心,假意说:“贤弟是祭卿爱婿,我怎敢开口?”

雍纠一听厉公以贤弟相称,自然会意,马上接口说:“女婿是实,爱则未必。祭仲对我百般提防,貌合神离,主公有话尽管直说。”厉公听他如此说,放下心来,就对雍纠说:“贤弟如能设法除去祭仲,我定拜贤弟为执政卿,另以美女相赠。但不知贤弟有何妙极?”雍纠说:“东郊被宋国兵马破坏,百姓住屋尚未修复,主公可借口令祭仲出郊安民,臣干东门外设席相送,乘间以鸩酒毒死他。”厉公深思片刻,说:“好!千万要小心从事,不可露出马脚。”

谋杀岳父的计划

雍纠圆家,与妻亲热时难掩其别扭,祭氏不禁起了疑心,问道:“今天上朝回来这么晚可有何事?”雍纠支支吾吾说:“没有什么大事,主公将命你父前往东郊安抚灾民,我准备于东门外设席为岳父饯行。”祭氏暗想:君主命父亲出郊安民,也是平常政务,何需设席饯行?再说父亲同雍纠朝夕相见,又何必于东门外饯别?这祭氏从小受父亲熏陶,心细如发,见丈夫神情恍惚,料想必有隐情。于是,暗藏心机,把酒相劝。雍纠喝得酩酊大醉,迷糊间口喃喃自语:“杀了祭仲,我就是……正卿……”祭氏至此恍然大悟,但兹事体大,未敢造次。

贪杯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