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历史事件
204900000045

第45章 曹雪芹著《红楼梦》

第 42章 曹雪芹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这部用曹雪芹血泪凝成的具有

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对现实社会(康乾盛世)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

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

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

与主张。它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宏大完整而又自然,而“诗如其人”的语言艺术成就,

《红楼梦》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对后世造成极大

的影响:千人竞读《红楼梦》,乃至“红学”应运而生。

钟鸣鼎食 华筵终散

曹雪芹的祖上为康熙的家奴,从康熙二年(1663)起,以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为首,以他的祖

父曹寅为中心人物,他家祖孙三辈四人,在江南任织造官达60年之久。在康熙帝的荫庇之下

,曹家得以在江南南京这块“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经历其“繁华”而“风雅”的

生活,因此《红楼梦》里第五回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赫赫扬

扬,已近百年。”

贾府是因为元妃省亲而“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

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而曹府却是因为主子康熙帝的六次南巡,曹寅、李熙两家姻亲

,在南京、扬州、苏州三地每次共同“接驾”四次,以致成了圣眷日隆、权势煊天的家族。

据说,康熙帝十分顾念幼年时的奶嬷嬷孙氏(曹寅之母),曾特为召见并亲扶之笑称“此吾家

老人也”,并为之书写“萱瑞堂”三字。而萱草,不就是母爱的象征吗?看来,幼时宫外长

大的康熙帝是顾念孙氏的抚育之恩的,何况曹寅和纳兰性德一样,曾是他朝夕相处、无所不

谈的伴读呢!有了这层特殊的关系,康熙对曹家便有真诚的回护之情,先是把曹寅派遣为江

南织造,明为皇家采办御袍,暗地里却搞着联系江南遗民、在野名士的“统战工作”。他的

联络工作很出色,密折不断上达天聪,康熙帝怎能不恩遇呢!故而驻跸曹府,屡加安慰,但

他却知道曹府这烈火烹油、花上着锦之盛,是用皇帝的钱买来的虚热闹,随巡的皇子、官员

,也不过是打秋风之徒。

“树倒猢狲散!”曹寅喜欢说这句别致的话。十分辛酸,十分烦恼,始终在他心中翻腾。“

接驾”所担的风险和罪责,对“虚热闹”的感叹郁郁于心,终于“捶胸”不甘而去,留下了

茫茫债海。曹府,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真是:“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

般同幻缈,古今一梦尽荒唐。”

闺阁闺情 空空道人

雍正二年,曹雪芹出生。

当时的满清帝国,基本上还是个闭关自守的强大的封建皇权国家,历经了康乾盛世,却隐

隐约约有了“强弩之末”的征兆。清政府“武功文治”,一方面要镇压反抗、加强统治,另

一方面却箝制思想、“消弥反侧”!后来,曹雪芹在这种高压空气下以

“士君子”所不齿的传奇小说体裁来集中描绘“闺阁闺情”、“空空道人”却还是极端谨慎

,“思忖半响,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

世骂时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因

“毫不干涉时世”抄回来的!连仙人都这么怕惹祸的《红楼梦》,却还时不时地透点“盛世

无饥馁,何必耕织忙”的幕后。

曹雪芹的幼年、少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很显然,他是出生于曹府末世的一个异物。

雍正即帝位后,对“皇考”作下的孽,给“奴才”拉下的亏空

、筑下的

债台,来个死不认帐,要彻底清结。雍正元年,以追查亏空为名,先从李熙下手,命两江总

督查弼纳审治,将其抄家灭产,流放打牲乌拉;而曹雪芹也是“鱼游沸釜”,自身难

保,家道

也因此而落,仅过了二三年,曹雪芹又因属忤“圣意”、藏匿财产而被革职抄家,因

抄出“塞思黑”的镀金狮子一对,成了奸党,被讨产,仅“少留房屋,以资养赡”

。一个曾

经财雄势大的包衣家族,自此成了百足之虫。曹雪芹就是在这波折的家道、艰难的时

局下度过

了他的幼年、少年生活。曹家希望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能以功名光宗耀祖

,中兴趋于动荡不安的家业。但,这个全家的命根子,却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物;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

世人毁谤!

因此,从《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的自我总结:“……则自欲将己往所赖天恩祖

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魇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可看到聪明灵

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在万万人之下的贾宝玉,实质上是曹雪芹的影

子,都是无才补天而多余的石头——统治阶级废弃的畸人。但是,贾宝玉又比曹雪芹的真人

真事高一筹。

“只除明明德以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主意混编篆出来的。”——

贾宝玉的口头禅。否定了作者时代钦定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而曹雪芹青年时代虽然对封建家庭作过反抗,但是他还是中过举的(贡生)。如果他的家庭不

再经受一次致命的抄家的话,曹雪芹还是勉强会走上仕途的。在他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

路途中,曹雪芹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并对种种面目以及产生种种面目的社会

发生了憎恶之感,从而在脑中“酝酿”了贾宝玉这“富贵闲人”的形象。

历经丧家之痛的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也仍是悲剧人物。在《红楼梦》里,贾宝玉身边的一

个个活生生的娇俏女儿们却都得到了悲剧结果(按曹雪芹的原意),给贾宝玉心灵上留下了一

道伤痕:元妃暴死、迎春夭亡、探春远嫁、惜春出家、湘云守寡、黛玉泪尽、宝钗独恨、尤

三姐自刎、睛雯被逼杀……什么时候,一朵朵的花香已经逐渐残伤凋零了呢?什么时候如诗

如画的大观园已经奏起哀哀悲音了呢?忽喇喇似大厦倾,贾府倒了,废墟上覆盖了白茫茫一

片大雪,真干净哪!

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是崩溃前夕的封建社会的产物,反封建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在他身上

交错。他一生的意义就是对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批判和否定,对本阶级的贰心和背叛,但他

又摆脱不了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虽然他流荡优伶,“为这些人死了,也是甘愿的”,但对

惟一能摧毁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力量,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骂道“流寇”,他只能以一个孤独

的叛逆者身份唱着哀婉动人的挽歌,站在封建主义的门口,不进去,也不离开;他只看到那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荣地、温柔富贵乡”是浮生梦一场,却又提不出

变现实的呐喊,而只能在世外桃源般的大观园、在环红绕玉之间长吁短叹。总之,宝玉是超

越时代的人,是初步的封建主义民主主义者,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后,在“百口嘲

谤、万目睚眦”的环境下,他东方式的归宿便是青春夭折或出家。犹如创造主曹雪芹在不适

宜的历史条件下死亡,成为了真正的悲剧。

因此,曹雪芹这块“顽石”,也只能在青梗峰上,在足以窒息的寂寞中悠悠长叹了。

红楼梦断 身后留名

曹雪芹虽然过早地死了,却总算给人间留下了这部千古不朽的作品。但最不幸的是

八十回以

后原作的扫数之佚,直到30年后,才由进士高鹗续成,但续中多处违反了前八十回的原意。

尽管残缺不全,前八十回还是对当时满清社会造成了震荡。

一方面,由于《红楼梦》解剖、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也就是曹雪芹的叛逆思想深深击痛

了封建势力,因而遭到了它的痛恨诬陷。但乾隆帝却早在27年就对《红楼梦》“索书甚迫”

,直到乾隆末年,才得到了删本的“百二回红楼”,高高兴兴地看完

后点头说:“这大概是为明珠家事而作的吧!”

另一方面《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感动了问世后的无数读者,给后世反封建的新生力量提

供了无限的思想启发。雪芹死后才和敦诚等结识过从的宗室永忠

,读过此书后对曹雪芹无限同情,深深折服,特为写诗三章相悼,其一云: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红楼梦》问世以后,评、题、图、咏,真是汗牛充栋;至于续书,更是层出不穷。自有小

说以来,尚未见到在读者中引起这样深刻强烈的群众影响。当时社会上出现大批“红楼迷”

曹雪芹在死后几十年,名声逐渐为人所知,到现今文坛春雨不尽论红楼,他的天才和作品,

获得了全世界的公认,其中的曲折萧凉终于被隆盛赞誉所代,曹公有知,地下亦安矣!

《红楼梦》这部愤世之书,破了才子佳人千篇一律的旧套,更多地把主人公放

到广阔的

社会悲剧中去,着重于揭示人物的灵魂去写生活化的人,因而成了古典小说与近代小说的分

水岭。他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样都扮演了整个时代文学

的天才总结者的角色,但是他却比他们大约早一个世纪就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不仅对中

国文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