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3节 学习是战胜危机的秘密武器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言下之意,学习在于透过学习者的“自我转化”以达到“世界的转化”,在于改革世界。
由此可见,学习是促进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企业发展中,通过学习能够使企业从落后变为领先,从被动变为主动。2007年底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在这场危机中,有的企业倒下,有的企业依然高挺。企业之间之所以有差异,就在于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和学习的实践存在着差异。
华为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通讯器材企业。该公司最著名是文章莫过于《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当年,华为公司的销售额是220亿元,以29亿元利润额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当时的商业形势 “一片大好”,网络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在20%以上。但就在这时,任正非却却借助这篇文章预言“冬天”即将来临,并且大谈危机和失败。他在《华为的冬天》里如此写到: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任何危机意识都是来自于对现实成就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心,以及对新知识、新成就的渴望。一个丝毫没有进取之心的企业,必然淹没在快速向前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华为为什么能在短短10年时间内,就成长为电信网络方面的领导者,其根本原因是拥有一颗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由此生发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
正是因为掌舵人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使华为公司全体上下总是保持一种紧迫感,并将这种紧迫感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在华为公司,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8年9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2822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这种对技术的疯狂投入收获了巨额的回报。虽然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华为却在2008年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销售收入达17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2007年的125.6亿美元。华为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这场金融危机中的胜利者。
成功企业总是成功的共性,未被危机洗礼的企业难以成为伟大的企业,而在危机中依然能够保持增长势头的企业必然学习能力出众。战胜危机最好的方式就是促使企业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创新也是学习的表现,任何创新都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我们以IBM为例。
IBM在1991到1993年间亏损金额高达80亿美元,企业内部危机重重。1993年,郭士纳临危受命担任IBM首席执行官。1994年,郭士纳应邀在华尔街进行公开演讲,他利用这个机会向听众展示了IBM未来的网络化战略构想,并强调IBM要在 “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中充当领袖。一年之后,郭士纳将IBM的战略总结为“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战略使IBM从单一的计算机硬件提供商转变为IT服务商。电子商务战略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包含软硬件在内的信息架构构建服务和企业流程改造服务。它向客户传递的价值内涵是,企业能够在IBM提供的IT服务的帮助下,更加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更方便而有效率地从事商业活动。这个战略的确立,犹如一把手术刀,切掉附在IBM身上的毒瘤,创造了奇迹。1996,一举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60亿美元的利润。
2002年初,IBM现任CEO彭明盛上任。当时的商业背景不容乐观,互联网泡沫破碎,IT神话破灭,网络走下神坛。在很多人还没想明白应对未来的举措之时,IBM又适时地推出了新的战略——“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这个战略的重点是“随需应变”。这四个字揭示了IBM公司IT服务方式的转型和提升,开始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这个战略的价值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IBM的季报显示,IBM2008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在大部分公司都受到经济危机冲击时,IBM利润增长仍超过预期,绝对算得上一个奇迹。IBM之所以能够躲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其最大的功劳当属于2002年开始的战略调整。
学习能够使管理者先知先觉,为战胜危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是华为和IBM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取胜的根本原因。学习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武器,同时也是我们保持竞争优势或超越对手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无论何时何地,管理者都不要丢了学习这个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