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节 对准则的共识是保障执行效果之本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乱,直而无礼绞。”(《论语·泰伯》)
孔子的意思是说:“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过於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尖伤人。”由此可见礼法的重要性。礼法具有约束的功能,如果没有礼的制约,行为会偏离正道。由此推及到企业的执行力上,要想获得高效的执行力,就要为执行建立准则。
海尔从创立开始就非常强调“准则”,张瑞敏在1984年刚来到海尔电冰箱厂时订的第一项制度就是,在工作时间不准抽烟喝酒,不准在车间大小便。因为当初的员工素质不高,所以海尔从开始就一直强调用严格严密的规章制度对每一工序、每一环节予以有效控制,并把每一个要求具体落到实处。无论是OEC管理、PDCA管理,还是对海尔人员工作所订立的6S标准,无不显露着严格的制度约束。
海尔的员工在工作时必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不允许偷懒,更不可能干工作以外的事情。员工绝少有迟到的,有的员工如果未能赶上班车,便会毫不犹豫地“打的”赶去,因为如果不及时赶到,便是违反了规章,在当月的工资中就立刻有体现,甚至会影响到年终奖金。
任何刚刚接触海尔的人,都会对海尔严格的制度留下深刻的印象。海尔空调总公司的一位干部讲起过他被收编时对海尔的初步印象:“1991年12月20日那天,海尔集团成立大会在黄海饭店召开……当时,我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冰箱厂的部分代表也来到了会场,他们身穿有青岛海尔字样的工作服,整齐地坐在会场里,就像军人开会。这形象,我们以前从没见过,当时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曾经有这样一个事情震惊海尔上下:原冰箱二厂厂长在广州出差,手下一员工上班打瞌睡,张瑞敏抓住这件事加倍处罚了他。张瑞敏认为,他的事反映了当时干部中一种普遍的思想倾向,觉得企业发达了,日子好过了,多少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干部这样的风气滋生下去会很危险,抓住这种带趋向性的“小事”开刀,才能给全体干部职工一个警示。
很多令企业管理者头疼的事情,在这样严明的制度下轻松地就解决了。强化准则和制度,不仅使员工知道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还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海尔的执行力。
准则是执行之本,能够为执行保驾护航。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制度的设立和强化不够科学,将会带来负向的力量。很多管理者的困惑是,在企业内部出台了一个制度或提出一个发展目标,他们时常会发现制度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或者落实起来大打折扣。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制度不合理,二是企业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
除了奖赏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以外,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都意味着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又多了一些限制。如果一个企业的制度不合理,那么组织成员必然会对这些制度产生怨言——何况他们本身并不是希望对他们有所限制的制度的出台。如果组织成员产生怨言,就会执行动力不足,甚至会产生抵触和背道而驰。另外,如果制度的可操作性差,这些制度就有可能因为难以实践而被束之高阁,制度本身也就失去了制定的意义。
管理者要想建立起合理的的制度,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正确对待制度与职责的区别——职责是组织成员应该具有的行为,而制度则不仅要求员工应该具有的行为是什么,还会对不作为进行处罚的决定;二是要认真考虑组织成员的期望——很多企业管理者会把制度传到的意愿单一地看作是企业高层人士的意愿,其实任何合理的制度,不仅反应了企业高层的观点,而且还会符合绝大多数组织成员的期望。
合理性是制度存在的基础,而可操作性则是制度能否被执行的关键。管理者要想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制定出制度落实的程序——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套实施程序,否则组织成员在制度的执行上会素手无策;二是要确保制度及实施程序的表述足够清晰、简洁、易懂,能够使员工轻松理解;三是要保持实施程序的稳定性——不要反复制定实施程序和轻易制定实施程序,制度及实施程序一旦被确立,就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否则反复制定和朝令夕改会组织成员疲于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