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6节 凡事都要想法设法达到预定结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曾子的意思是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和意志刚强,因为他们任务重大而前程遥远。他们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还不重大吗?他们奋斗到死才停止,难道还不遥远吗?”
每一位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正是这种坚韧的精神促使了他们事业上的成功。耶鲁大学的克拉克教授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克拉克从小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像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那样能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不过,要实现他的目标,他需要受最好的教育,他知道只有在美国才能接受他需要的教育。
无奈的是,他身无分文,没办法支付路费,而到美国足有10000公里的距离。而且,他根本不知要上什么学校,也不知道会被什么学校招收。
但克拉克还是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的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国,开始他的大学教育。他一心只想着一定要踏上那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五天以后,克拉克仅仅前进了25英里。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无分文。要想继续完成后面的几千英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克拉克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
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誓不罢休,除非自己死了。他继续前行。有时他与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孤独地步行。大多数夜晚都是过着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吃的植物维持生命。艰苦的旅途生活使他变得又瘦又弱。
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懒,克拉克几欲放弃。他曾想说:“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他并未回家,而是翻开了他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和目标的信心,继续前行。
要到美国去,克拉克必须具有护照和签证,但要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要证明他拥有支付他往返美国的费用。
克拉克只好再次拿起纸笔给他童年时起就曾教过他的传教士们写了封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克拉克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所必须拥有的那航空费用。
克拉克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
几个月过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迹也渐渐地广为人知。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在非洲大陆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克拉克640美元,用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当他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克拉克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
1960年12月,经过两年多的行程,克拉克终于来到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手持自己宝贵的两本书,他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
克拉克凭着自己的专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从克拉克身上可以看出,一个真正能成就大业的人,除了傲视万事的勇气之外,更要有坚韧作后盾,才能负重任行远道,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宏图大业。
坚韧是指人在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它是一种人的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展现,不仅意味着人在重大创伤后或应激之后能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下能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人在经受磨难后的成长和新生。
一位经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亟须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起来全力以赴、有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
其实他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管理者的用人标准:除了忠诚以外还应加上坚韧,具有坚韧的人能够经受挫折。决心固然宝贵,但有时会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唯有借助坚韧,方能长驱直入,无人能敌。
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许多企业老板都有一个感慨:许多青年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恒心的缺乏。的确,大多数年轻人颇有才学,具备成就事业的种种能力,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恒心、没有忍耐力,急功近利,心态很浮躁,所以,终其一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所以,坚韧是员工的最优秀品质。有位成功人士说过:“努力或许不一定让一个人成功,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会使人成功。”坚韧是完成工作的要素。只有具备坚韧勇敢的精神,才能克服一切艰难困苦,才能将执行毫无折扣低进行下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