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血型密码
2058300000036

第36章 血型性格与艺术风格

不同民族在创造各自的不同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作为文化最为直观和生动的表现形式,艺术特点更直观地反映出由于性格的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于中国。但就像原始佛教传至中国被本地化了一样,擅长改良的日本人,还是创造出了更大一部分属于自己的文化。反映在建筑风格上,由于A型好静、细致的性格主导的缘故,日本的楼台房舍更显示出精巧、细致、柔和、质朴、静谧的特点。同理,由于古埃及人和印第安人都是O型化民族,在性格上较为相似,所以艺术审美及风格上,纵使远隔万里、互无往来,却也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比如,竞争意识强烈和具有抓重点倾向的他们,都建造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运用了众多突出重点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对艺术风格并非要区分不同艺术的优劣,因为艺术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正如我们无法区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与达·芬奇的写实派哪种风格更好一样,我们也无法区分O型化、A型化或是B型化的艺术谁更优秀。在这里,我们只想找到造成人类三大艺术派别差异的根源,只想探索血型性格是如何对人类不同形式的艺术风格产生影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三大血型的艺术风格可以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希腊曾借鉴过埃及的雕像艺术,而罗马则又借鉴了希腊的雕像艺术),并在这种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际上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艺术的完善本身就是三大血型性格文明互动的结果。

与A型性格相联系的艺术风格

建筑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最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

日本式的建筑式样,尽管在大体上取法于中国,但因为性格及由此导致的审美差异,他们在模仿和借鉴中国建筑时做了能动的选择和取舍,在细节表现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如:做工上更加精巧、细致;在风格上更显柔和、质朴和协调,尤其是比起中国建筑更多强调对称风格,日本的建筑更注重与山川、树木等环境的和谐,更好地实践了中国道家(道家起源地在A型化的古楚国,当代道家文化也以湖北为盛)“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建筑多以木制结构为主,比起其他血型族群,更体现出浓郁的女性化的色彩。身临其境,顿感柔和、幽雅和舒适、惬意。中国的苏州园林,同样以不对称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特点著称于世,这与当地苏南民众(据基因研究表明江苏南部人群与日本民族在遗传特征上最为接近,是日本弥生文化来源地之一,A型人口比例接近邻近的上海,是我国A型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之一)所具有的浓重的A型化、女性化气质不无关联;同样也是由于A型性格注重细节、柔和细致的一面造就了闻名遐迩的苏绣和湘绣。

同属A型化民族的德国,虽然在建筑上受O型化罗马的建筑风格影响,普遍采用石制建筑而显得有些冷峻、硬朗,但在总体上仍旧不失A型性格精巧、细致、唯美、协调的特点,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尤其是德国式的古堡往往在布局上考虑与周边的环境相和谐,不讲究对称而更注重因势利导,与山川和森林环境相映成趣、浑然天成,也是东方“天人合一”思想在欧洲的再现。

上海地区的统计数据摘自《血液学手册》一书,作者统计了40980人(均为汉族),得出这一结论。近现代上海人的来源基本上以附近A型比例达30%以上的苏南和浙北为主,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地大量富有创业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人们涌入上海,其中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强的O型打工者比例相对较大,加之很多A型家庭更倾向于选择丁克家庭,因此,A型比例有所下降,O型和B型人口有所增多。

早在元朝时期,松江府的“乌泥泾被”就以其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到了近现代,上海又成为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上海制造”一直是深得中国老百姓信赖的优质品牌的代名词。另据统计,上海目前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如今它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向国际化的大都市迈进。

从上表中可知,上海依然是一个基本A型化的城市。虽然与日本相比,A型血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但对于上海人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品味外地人对上海人的看法时,就不难发现大多数描述都与A型人的性格毫无二致。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缺点,诸如小气、冷漠、孤傲、优越感强以及或多或少的排外情绪。不过,作为一个整体,也没有人怀疑上海人的精明、勤劳、协作、完美以及超前的观念。正因为如此,上海才会在近现代后来居上、大器晚成,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近些年来,上海市的人口也像其他A型化民族一样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因为素质越高就希望自我实现,就越不愿生养孩子,而是选择单身贵族和丁克家庭的生活方式)。从长远来看,A型人在上海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进一步缩小(A型化民族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如此)。

此外,在雕塑、绘画方面,A型化民族也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风格。比如,古希腊的雕塑,更注重细节刻画和如实反映事物全貌。我们知道,希腊诸神话中的人物,完全就是现实社会中希腊人的模样,偶尔有少许的夸张、物化,却依旧流露出了A型化民族惯有的写实主义风格。这与东方雕塑的简练线条、抽象意蕴和O型化民族雕塑的重点突出、手法夸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A型化民族的绘画艺术也是如此,比起东方式平面、写意水墨画,欧洲的古典绘画就像古希腊的雕塑一样,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原貌和神形。显然,欧洲艺术的写实主义精神是与A型化民族细腻、诚实、耐心、务实以及完美主义的性格分不开的。

在音乐方面,A型化民族也颇有建树,其中尤以德国的古典音乐为最。风靡欧美等诸多O型化民族地区的爵士乐,在保守、传统、含蓄、好静的欧洲大部分地区始终不能取代德国古典音乐的地位。德国古典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凝重、有力、抒情、含蓄、委婉、悠扬的特点似乎更容易引发人的思绪和联想。身处音乐之中,心仿佛已经飘落到景色怡人的田园村舍。与其说音乐是A型化民族的爱好,倒不如说音乐就是A型化民族的一种思考。音乐的灵感来自静谧、和谐的森林和田园风光。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出这样的艺术。德国能够继承A型化古希腊文化的衣钵,成为古典音乐、古典哲学的故乡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巧合了。

由于血型所造成的性格差异,还反映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到了宋朝,中国的诗坛形成了两大派别,以辛弃疾为代表的北方豪放派,以及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南方婉约派。形象地说,就是北方诗歌在风格上更显男子气概,南方诗歌则更显女性气质——A型化气质。前者粗犷、豪放、气吞万里;后者含蓄、委婉、柔情似水。北方与南方的这种差异生动地体现了B型性格和A型性格的不同。婉约派的风格,实际上就是A型人性格中重感情、含蓄、腼腆、内敛、悲观情绪及女性化特质在诗歌艺术上的流露。

除了这些纯艺术的差别之外,在实用技能方面,A型化民族的格斗技术也更多地体现了A型国民性格中注重实用和内在的一面。比如,与门类繁多、形式多样的中国武术相比,日本的空手道,虽形式较单一,却更加实用,强调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与O型性格相联系的艺术风格

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手法夸张、富丽堂皇,是O型化民族建筑风格的一大特色。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印第安人的博南帕克神庙,罗马的圆形竞技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波斯帝国的宫殿无不表现出O型化民族特有的性格魅力。

常言道:“字如其人。”O型化民族的建筑风格也是一样,综合了O型人性格的许多特点,诸如:善于表现,竞争意识强,意志坚强,行动夸张,大手大脚,做事有重点,好大喜功的一面。比起日本式精巧、雅致、温馨的木屋,采用大规格石材的庞大建筑物更能真实地表现O型化民族十足男性化的气质。当然,这也更能够满足O型人崇尚力量、争强好胜的心理。

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也是如此,黑人木雕、印第安神庙壁画以手法夸张、重点突出、线条粗犷著称于世;复活节岛的巨大石人像,英国西北的高大石柱也为进一步研究O型性格提供了很好的素材。O型化民族的雕塑和绘画,比起B型化民族的艺术更加夸张和突出表现重点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这使他们更擅长表达一种意境(也许这并非他们的初衷),而不是事物本身。就像O型的毕加索的绘画风格一样,尽管夸张的线条和人物表情不能如实、细致地反映人物原貌,但却更能表达作者本人所刻意表达的思想。

比起深沉、凝重、引人入胜的古典音乐,性格外向、好动不好静的O型化民族更容易接受大音量,充满放纵、宣泄色彩的爵士乐,并伴以热情奔放、动作豪迈的拉丁舞。因为O型人是直性子,肚子里藏不住事,属于敢说敢干的类型。他们喜欢表现自我,凡事争强好胜、不肯服输,追求个性自由,胆大开放而很少顾忌别人的眼光。这使他们更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顺应自己的本性去生活。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歌舞厅或迪厅跳舞者中O型占有绝对优势。含蓄、内敛的A型或B型化民族都很难接受这种风格,而且也不会形成这种风格。

欧洲民歌的故乡是意大利,而意大利民歌又以南部为最。这正和意大利南部O型众多这一事实相联系。意大利民歌所表现出的高亢音调、豪迈热情、直抒胸臆、气势雄浑,都鲜明地反映了O型化民族热情奔放、胆大外露、浪漫夸张、十足男性的气质特征。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O型人多以大嗓门出名。

拳击是欧美民族热衷的一项竞技运动,拳击的产生正是基于O型化民族的某些性格。这项运动,对于体力、速度、反应要求极高,而这正是O型人的体质特点和优势。加之O型人本身就崇尚力量、热衷竞争,又胆大勇猛,所以他们更适合这项运动。比起武术,拳击很少有回旋的余地,也很少出现弱能胜强的结果,相对于武术强调灵巧、技能和柔韧性,拳击运动更注重选手的实力(抗打击能力和出拳速度)。在形式上,拳击也更加简单、直接,而且不许用脚(事实上是他们不擅长手脚并用而形成的规则),而这恰恰体现了O型性格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讨厌繁杂的一面。由于O型人身体协调性较差,又是直线性思维,这使得他们的头脑很难同时支配腿手的运动并使之协调,所以拳击运动始终突出双手的重点进攻。在中美军警大格斗比赛中,不擅长手脚并用的美国人常常因此吃尽苦头、屡战屡败。

从血型性格的适应性来看,A型化民族和B型化民族都很难在拳坛有所建树,就像武术很难在O型为主的白人或黑人当中取得成功一样。

与B型性格相联系的艺术风格

在建筑风格上,B型化民族虽不像A型化民族那么精巧、细致、追求和谐与完美,但却更加实用、简练、质朴、庄严和对称。这显然和B型性格中的宽容、随意、淡泊、知足、中庸,以及讲求实际密切相关。同时,B型化民族的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O型化民族那样好大喜功、追求奢华。当然,他们的建筑也就不会像O型化民族的金字塔、印加神庙那样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鲜艳夺目。此外,B型化民族的建筑通常以砖木结构为主,这其实也是B型人兼容并蓄、中庸调和的一面在建筑艺术上的反映。

比起A型化欧洲艺术的写实主义风格,B型化民族的雕塑和绘画更注重表意,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我们从东方世界的佛像塑造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不论是如来佛祖,还是观音菩萨,面部表情的刻画都比较笼统、粗略、注重线条而不注重细节,更注重整体气势和视觉气氛。中国和印度的人物雕塑样式也因此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东方佛像的这种特点,既源于B型社会随大流的做事风格,也与B型人无差别待人待物倾向有关。相对于A型化民族对人物每一部位细腻的刻画,略显粗糙的B型化民族更擅长营造气氛,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引起世人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在绘画方面也是如此,中国式的水墨画就像其雕塑一样,注重线条勾勒、平面刻画和意境的表达,画像和本人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不能像油画一样,如实地、具体地反映人物的全貌。但是中国水墨画的这种意境,更能让人暂且淡忘现实世界的真实,沉醉于对理想世界的畅想之中。中国绘画的这种特点,更真实地反映了B型人淡泊、乐天而又消极处世的一种心理。比起写实主义的欧洲油画所体现出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入世主义风格,中国的艺术更显得出世、超脱、与世无争和不偏不倚。

相比之下,中国的诗歌更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描述。尽管如此,南方和北方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前者以凄凉、细腻、悲观、理想主义的A型风格著称,后者以豪放、率直、乐观、通俗易懂的B型性格闻名。中国古代的《楚辞》和《诗经》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北宋以后,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划分实际上仍旧继承了这种由来已久的南北风格差异,同样是以诗歌艺术所流露出来的A型化风格和B型化风格为基础的。当代流行于陕北的“信天游”形式的民歌,大量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这种手法源自于B型人同向思维的方式和擅于烘托(稍夸张)的技巧——不深刻但却很直观;不复杂但却很鲜明,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这种艺术手法结合“信天游”的形式,更能表现出B型人乐天、自在、随意和灵活的一面。

B型人的这种性格也从他们的民间舞蹈中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众所周知,B型化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就拿我们熟知的印度民间歌舞和中国北方秧歌来说吧,它们的特点都是灵活多变、边歌边舞、不拘形式、滑稽幽默。虽没有O型化民族的拉丁舞那么热情奔放、动作剧烈、舞姿刚劲,但却比A型化民族的华尔兹更不拘形式、自由洒脱,流露出鲜明的B型特点。

中国和印度是古代武术的发源地,中国武术,虽说不像空手道那么实用和简练,但却刚柔并济、神形兼顾、灵活多变,非常适合B型化民族灵活敏捷的身体素质和同向思维的特点,不失为强身健体、颐养身心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