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血型密码
2058300000037

第37章 血型性格与人类战争(1)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出现了战争。而且,恰恰是在那些战争频繁的地区,孕育了最早的人类文明,如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如果我们能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人类战争的话,我们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更多的时候是战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尤其是不同血型族群之间所进行的战争,使得战争本身就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不仅是文明的根源,而且也成为文明的标志。

由于发动战争的是人本身,什么样的人往往导致什么样的战争。具体到人类三大血型族群,A型为主的族群从事的战争必然会打上更多A型性格的烙印;O型为主的族群从事的战争必然会打上更多O型性格的烙印;B型居多的族群发动的战争必然会打上更多B型性格的烙印。

比如,O型人做事有抓重点的倾向,所以O型化族群发动的战争往往寻求重点突破,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最终赢得战争胜利。比如,A型人追求完美,所以A型化民族发动的战争更加注重细节,通过稳扎稳打、逐一解决的作风最终赢得战争胜利。B型性格变化无常,投机心理较重,所以B型化族群发动的战争往往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策略,让对手作出错误的判断,并抓住机会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三大血型之间存在着的气质上互为强弱的关系,在三大血型族群之间的战争较量中也能够明显地反映出来。人类战争的轨迹也因此变得清晰起来并有章可循。一般情况下,总是强者对弱者展开攻击,而且往往以胜利告终。当然,弱者也有向强者发起攻击的时候,但由于气质的关系,常常显得很保守和消极,最终不免为失败所困扰。

由于三大血型族群的性格偏好及审美情趣不同,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有各自的特点。

总之,战争是从来就有的,而且只要存在国家,战争就不可避免。而且,战争是检验一个国家的强弱的终极舞台。在战争中,人的因素往往是第一位的,武器对战争的影响只有在武器本身存在划时代差异的前提下才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如何,国民的凝聚力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负。此外,战略的选择也往往会影响到战争的成败,如果战略上一开始就是错误的,那么战术上再正确都必将招致失败的命运。

人类的战争史告诉我们:好战者必亡,这是事物走向极端必然物极必反的结果;但一味的和平主义同样难免被灭亡的命运。通过对三大血型族群战争特点及规律的分析,我们将对人类战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采取何种战略和战术都将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与A型性格相联系的人类战争特点

以现实感情和理念出发,选择战略伙伴

由于A型人属于感情型,常常以感情的远近,决定他们待人的冷暖。受这种性格倾向的影响,A型化族群在对战略伙伴的选择上也常常掺入感情的因素。比如,“一战”德国和奥地利结盟而放弃了俄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民族感情的考量,因为双方都是德意志人为主的国家。奥地利的希特勒能够被广大德国人接受和认可也是这个缘故。此外,A型人看待事物具有黑白分明的倾向,只要他们认定是正确的事情,也非常希望别人能认可。否则常常会“道不同不相与谋”,这可能就是生活中A型人的朋友较少而且他们很孤僻的原因。这种过于理想化的交友观,也深深影响到他们对战略伙伴的选择上。比如德国和日本结成*******就是出于共同的社会理念的缘故。当然,也只有性格接近的A型化的族群之间容易达成共识。这种以感情或理念为出发点选择战略伙伴的做法显然是过于理想化的,这使他们在战争中只能争取到少数盟友,而且会树立更多的敌人,在战略上把自己完全置于不利的境地,即使他们在战术上再正确也无法扭转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

没有重点的全线出击导致效率低下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性格在工作生活中或许还是一种优点,因为这能导致高品质的生活。但这种性格运用于战争中则可能转化为致命的缺陷。由于A型化族群在战争中更加注重旁枝末节,常常导致他们“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状况,失去对战略目标的重点把握。为了保证每一个细节不出差错,必然要在每个细节上分散兵力,从而在进攻中导致没有重点的全线出击。比如德军对苏联的战争就是从北起摩尔曼斯克南到罗马尼亚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境内全线推进。结果不只导致了德军兵力分散,而无法形成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的态势,而且严重削弱了德军的推进效率,将战争拖入残酷的严冬时节。当德军兵临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时,事实上已成为强弩之末,已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日本也是如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战线已经拉得过长,后又主动挑衅美国,战线进一步扩大,最终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以退为进,防守反击,弹性防御

就像欧洲日耳曼语系国家的足球普遍属于防守反击类型一样(而O型为主的拉美国家足球普遍属于进攻为主的类型同样适合他们的性格),A型化的族群在战争中更适合采用以退为进、防守反击的战术。比如,波斯人对古希腊人的侵略,古罗马对日耳曼地区的征服,元朝初年蒙古人对日本人的进犯,都引发了A型化民族的激烈抗争,在撤退中消灭敌人,在防守成功的基础上开展反击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A型化族群也有主动挑起战争的时候,比如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日本率先侵略中国,包括古马其顿对东方的征服,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上,A型化民族的性格都不太适合主动进攻。从战略上看,A型性格追求完美的倾向会导致他们发动战争时找不到重点,并夸大忽视细节可能造成的风险,从而将战线拉得过长导致他们兵力不足;从战术上看,A型性格属于回避、防守型,一旦进攻就会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相反,战略上采取守势,不主动进攻,在战术上以退为进,并在撤退中进行弹性防御更能发挥出A型化族群的性格优势。比如,“一战”进入僵持阶段之后,英法联军转守为攻,而德军采用弹性防御,且战且退,在撤退中消灭敌人,并进行反击,结果有效阻止了英法联军的推进速度,并以自己很小的代价导致了英法联军的巨大伤亡。另外,A型人性格含蓄、内向,因此常爱悄悄行动。这种性格用在犯罪活动中就是爱偷偷摸摸下手,用在战争中则往往会出其不意采取偷袭战术。比如“二战”时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中世纪北欧海盗和日本海盗时常偷袭大陆国家。

战争的频率

由于A型性格有回避斗争的倾向且分布于远离文明中心的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所以在人类历史上A型化族群发动战争的频率相对于占据文明中心地带的O型化族群来说要低得多。战争不很频繁导致征服现象较少,也在客观上决定了A型为主的地区往往是小国寡民,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大的、幅员辽阔的集权国家。小国林立,互不统属,在古希腊如此,在中世纪德国和日本如此,在近现代A型居多的西北欧地区亦是如此。

对内战争和对外战争的不同态度

与O型化族群有些相似,A型化族群之间进行的内部战争相对于对外战争要温和得多,但有些不同的是O型化族群的内部战争常常导致国家的统一,而A型化族群之间的战争更多的只是为了确立一国的霸权或维持现状。这在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德国表现十分明显,这导致了它们迟迟不能形成统一的、强大的民族国家,而且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来自O型化族群或B型化族群的战争压力。

A型化族群一经统一,就会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后来居上的局面。近现代德国和日本就是如此,德国经过普鲁士战争完成了统一,日本则在明治维新之后实现了中央和地方的真正统一。作为后起的民族国家,必然要与早期的英法等国展开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斗争激化必然会付诸战争,而且战争会扭曲人性,德国日本在“二战”中表现得凶猛残暴就可想而知了。文明素养较高的古希腊在反击波斯的战争中同样表现得很残暴(事实上不可能是温和的),有大量波斯人被杀和被掠为奴隶。最近的美国大片《士300》就真实地反映了A型化族群在对外战争中的血腥场面。

不能够现实地面对战争失败

A型人和O型人一样,都比较注重胜负,但这是从A型人一般温和、腼腆的外表所难以察觉的。由于O型人比较现实、客观,当他们认识到大势已去、无法取胜的时候,往往能现实地面对失败,而不会像A型人那样做无望的挣扎。就像“二战”初期,当希特勒的机械化部队在法国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的时候,O型更多的法国人很快就现实地接受了失败,尽管他们的主力并未被完全消灭而且小股部队居然能阻止意大利人的趁火打劫。美国军队也是如此,在北非、欧洲战场,当他们认识到继续作战没有意义的时候,往往会成批地投降,不会像日本人那样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德国和日本人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不能现实地接受失败,同样是基于A型化族群的性格,即更接近于A型人的性格。那就是羞耻感特别强烈,遭受失败时不能原谅自己,宁愿同归于尽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在战争进入毫无取胜希望的阶段仍在作绝望挣扎和困兽之斗,而且在最后关头很多将领选择了自杀。

战争对文明的促进和破坏

A型化日耳曼人对罗马人的进攻最终导致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制度——封建制度在欧洲确立。但日耳曼人在文化上的落后同时又把欧洲带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从此,人们长期受制于宗教愚昧思想的桎梏,并在宗教思想的煽动下,发动了十字军东征,使中东社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激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抗,导致了东西方长期对峙的政治格局。

日耳曼人主导罗马世界和西北欧之后,仍旧保持了欧洲多国并存的局面。这无疑是欧洲中世纪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正因为如此,西方社会才会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它们随时都可能接受一种新的思想或文化,并在相互学习中确立一种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文明的互动,这种互动最终导致了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战”也是由后起的A型化族群发动的,大战将整个人类连同他们自己推向了濒临毁灭的边缘。由于进入了热兵器时代,A型化族群发动的战争导致了上亿人的伤亡,生命财产甚至人的尊严都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比如,德国人杀了600万和他们一样的A型化的犹太人;日本人则在亚洲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但战争始终是一把双刃剑,英法等国创立的旧的世界政治秩序旋即崩溃,大部分殖民地民族都乘机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成为独立的民族民主国家。整个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受到战争刺激的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并促进了战后五十年经济文化的持续繁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财富和科技成果远远超过了有史以来人类文明成果的总和。

战争中士兵的盔甲和武器

A型人具有注重细节和追求完美的倾向,体现在盔甲上就是全面防护,不留破绽。比如中世纪骑士的盔甲,从头到脚都有铁皮包裹,防护十分严实,虽然有些笨重但比较适应日耳曼人强悍的体质。东方的日本古代士兵的盔甲虽然要比西方轻便许多,但复杂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身体各部位的防护也非常严密。在武器方面,欧洲人使用的武器(大多自备武器作战,因此形式多样)也是复杂多样、无奇不有、功能齐全,体现了A型人在性格上较为复杂、追求完美的一面。

与O型性格相联系的人类战争特点

以现实利益出发,建立攻守同盟

对于O型化民族来说,正像英国一位政治家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只有利益是最实际的。O型化民族的这种注重现实、理性客观的作风,能够让他们在对外战争时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在战略上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英国人为确保自己的利益,长期奉行势力均衡的原则。他们时而联合法国压制德国,时而又协同德国对付法国。总之,只要能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不惜把敌人变为朋友,同样也可以把朋友变为敌人。O型化民族的这种现实主义做法显然有利于英国人维护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使他们能够腾出手来去争夺更多的殖民地利益。

另外,O型人立场坚定、原则性强、爱憎分明、遵守游戏规则,这种性格决定了他们在战争中一旦确定了同盟关系,就会恪守盟约,不会动摇,并履行其战争义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O型化的英国、法国、俄国结成的同盟在对敌斗争中就非常团结和遵守承诺。在古代罗马对外战争中也是如此,与罗马结成的同盟国家很少出现背叛罗马的情况。正是这种牢固的同盟保证了O型化民族在战争中的优势和最终的胜利。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战争中寻求重点突破

O型人在性格上比较争强好胜,而且有强烈的自信心,所以O型化族群在战争中往往是先下手为强,率先发难,通过迅猛、凌厉的进攻摧垮敌人的斗志,赢取战争的胜利。如果进攻不能取得胜利而被迫转入防御,O型的信心将受到很大的打击,斗志将受到很大的削弱,而且O型人比较固执,缺乏灵活性,比较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往往会导致他们采取死守硬拼的战术,最终有生力量将消耗殆尽而招致失败的命运。

由于O型人有做事抓重点、忽视细节的倾向,所以O型化族群在战争中往往能抓住主要矛盾,寻求重点突破,先将敌人的主要力量摧毁,然后以点带面赢取战争的全面胜利。另外,重点突破的战略能够客观上让他们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胜算的可能。

遵守战争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