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商为奄国都,周为鲁国都,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公元584年定县名为汶阳,公元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因“鲁城中有阜,逶曲长七八里”而得名。
离曲阜三十里,刘浩然就看到远处站满了人,为首者正是一个四十多岁、风骨峻逍的男子,身后紧站着一位二十余岁儒雅斯文的青年。
看到刘浩然车驾过来,为首的男子连忙跪倒行礼,大声道:“臣孔克坚恭迎皇帝陛下!”后面的人也是黑压压地跪了一片。
下了马的刘浩然连忙走上前去,一把扶住了孔克坚:“衍圣公,你是圣人后裔,怎能让你行此大礼。”
说罢,刘浩然摆摆手对孔克坚后面跪倒的人客气地言道:“诸位都是北地的名儒士子,快快请起!”
“谢过陛下!”众人随着孔克坚齐声谢了一句,纷纷站起身来。
“衍圣公,我是慕名已久,今日才得一见,真是憾事。”
听着刘浩然这多有深意的一句,孔克坚不卑不亢地拱手答道:“陛下忧心匡复社稷大事,怎能被小事烦扰呢?”
刘浩然不由大笑起来,这位孔圣人的五十五代世孙还真有点意思。孔克坚,字璟夫,孔子第五十五代嫡孙,是上代的衍圣公。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授通奉大夫,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但都没有赴任。到了至正十五年(1355年,也就是今年)十月,元帝征衍圣公孔克坚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以其子希学袭爵,准备将其硬拉到大都去了。孔克坚到大都呆了几年,看到元廷朝堂上乌烟瘴气,而天下却是群雄并起,世事纷乱,元廷已有暮落之势,于是便找了借口回乡。元帝拉他去大都原本就是想在乱局中收拢人心,也不敢过于逼迫他,于是便准了,不过其爵位已经被其子袭承,由于这是元帝“乱命”,刘浩然称帝后不予承认,下诏命孔克坚暂居衍圣公爵位,孔希学改授国史馆院士。
“陛下,这是小儿孔希学。”
“臣见过陛下!”孔希学恭敬地拱手行礼道。
“原来是士行先生,果然一表人才啊!”刘浩然挽着孔希学的手,欣然道。
“这位是山东大儒孙仲良,号虚怀先生,曾师从静修先生家学。”孔克坚开始介绍起身后的名儒士子来,第一位是鹤发苍首的老者,看上去足有七十余岁,拱手行礼已经是颤颤惊惊,仿佛风大一点都能被吹倒一般,被摆在首位也是应当的。
静修先生的弟子?刘浩然客气地挽着孙仲良手寒嘘几句,心里却在思量着。来北方之前他是做足了功课,静修先生也叫刘因,算是刘浩然的家门,只是这个家门有点不为刘浩然所喜,原因是出生容城(今河北徐水)的刘因父祖在金朝为官,世代业儒,其出生时金已经被灭了十三年,可是这位老夫子一生自视为亡金遗血,看着元廷就是不顺眼。不过此人的学问非常高,与许衡、吴澄同列为元廷三大名儒,在北方士子中的影响可不一般,所以刘浩然尽管心中对刘因的为人不以为然,但是对其的嫡传弟子却保持足够的尊敬和重视。
“这位是河南大儒姚尚鲁,姚直斋先生,乃雪斋先生之后,师从鲁斋先生家学。”孔克坚介绍第二位五十多岁,一脸皱纹的男子。
这都是什么人呀?姚枢的子孙,许衡的再传弟子?刘浩然脸上露着如春风般的笑容,心里却一阵苦笑。姚枢,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元初名臣,理学家,曾经在元军俘虏中访得湖广名儒-赵复,劝其北上讲授理学,从而使得理学在北方广为传播。“复(赵复)传其学,由是许衡、郝经、刘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而姚枢本人也是一名理学大家,他与许衡在河南苏门(今辉县西北)相遇,一见如故,然后两人与另一名儒窦默共进同退,讲习经史,传教生徒。
许衡就不用多介绍了,北方理学的领袖人物,他虽然在学术上并无大的建树,可是此人曾经“辅佐”元世祖忽必烈传承儒学,承流宣化理学,并定其为官学。北方众多儒生对其是歌颂备至,连江南很多学子儒生也颇知其名。
姚枢家族背景,许衡大家的嫡传弟子,姚尚鲁真算是北方理学界的一位大腕了,刘浩然自然要对其客气三分。
“原来是直斋先生,早就听闻你的大名,化文先生(胡从宪字)是你的师门同窗吧?他对你的学问是推崇备至啊!”
“这位是河北大儒卫肇端,绍续先生,师从江汉先生。”客气一番后孔克坚继续往下介绍道。
好嘛,又是一位大拿,江汉先生,也就是北方理学始传者-赵复,他北上传学,誓不出仕元廷,最后终老于河北真定(今河北保定),他的弟子,影响力不用说了。
“这位是河北大儒郝扶风,召公先生,陵川先生之孙。”
刘浩然挽着这位六十多岁却异常硬朗的老人,眼角不由地跳了一跳,陵川先生,正是郝经,他原籍山西陵川,后迁居河北保定。在北方理学几位名儒中,刘浩然最不感冒的就是这位郝经,因为这位老夫子提出了“用夏变夷”,“能行中国之道,即为中国之主”,也就是只要蛮夷异民族对中原汉族地区实行了礼乐之治,就应该拥护和支持。他大力赞赏历史上北魏孝文帝,认为其就是“用夏变夷之贤主”,在他的眼里,元世祖忽必烈也是这么一位英明之主,所以他把自己辅佐元廷当成是光明磊落的事情。这个观念与刘浩然的想法格格不入,但是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所以刘浩然的脸上依然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接下来介绍的几位,杨弼成是元初重臣名儒杨惟中的后人,江载源是名儒窦默的传人,张濂是元初名臣张文谦之后,刘承志是元初名臣刘秉忠之后,王宜循既是元初名臣王恂之后,又是郭守敬的弟子,而张、刘、王三人算是邢州(今河北邢台)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
接见这三位,刘浩然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他们可都是北方士子中的实力派,其父祖从忽必烈开始就在元廷出仕为官,积攒下来的人脉和实力不是那些名儒士子所能比的。
见完这些有名的北方士子名儒之后,后面的那些小角色就不用孔克坚一一介绍了,而刘浩然也开始介绍起随身的文人士子。
“这位是江西的程亚夫先生,乃勿斋先生之孙,草庐先生的爱徒。”刘浩然既然要上曲阜拜孔庙,也准备拜会一下北方名儒士子,自然身边要征召一些拿得出手的名士。程乃彬字亚夫,不仅是朱熹老夫子亲传弟子勿斋先生程若庸的孙子,更是江西理学奠基人、朱学大师吴澄之徒,这两个身份自然够重了。
听得刘浩然这么一介绍,孔克坚以下众人立即对程乃彬拱手相礼,恭敬之色尽表于色。
“这位是浙江的清节先生。”刘浩然继续介绍道,清节先生名桂德,字彦良,浙江慈谿人,元末乡贡进士,为仓山书院山长,后改平江路(今苏州)学教授。前年应召,与程乃彬同列国史馆院士,太子正字。
“听闻诸位深习圣人之传,朱子之学,晚生此来是要好好讨教的。”桂彦良(以字为名)恭敬地拱手道,语气中却含着那么几丝火药味。现在天下儒学以理学为重,而江南学子,尤其是浙江学子认为程朱理学的正统在金华,北方这蛮夷之地,久陷鞑虏之手,能学到什么理学精髓,就算学到的也只是“伪学”而已。
不仅北方众名儒微微皱起了眉毛,连孔克坚连忍不住心中苦笑。想不到这浙东名士话锋不是一般的犀利,连自己都扫进去了。自从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孔圣人一脉也分为南北两宗,虽然北宗现在世袭衍圣公爵位,但那是南宗让出来的。
想当年第三代衍圣公孔端友恭负传家宝“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林像”、“唐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和“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等,近支族端木、瓒等南下扬州从宋高宗扈跸,最后至临安,是为孔氏南宗始祖。
而且这等忠义之事为江南士人所称颂,一时奉衢州孔庙为正朔。虽然后来元廷将衍圣公和供奉改回曲阜,但是衢州却依然是江南士人心中的“圣地”。自刘浩然掌江南之后,更是大力褒奖孔氏南宗,当代宗主孔希路被刘浩然上表,以小明王的名义授中散大夫,刘浩然称帝后授其为正奉大夫,封承圣侯,世袭罔替。甚至江南有言论传出,以南宗取代北宗,这不能不让孔克坚心生警惕。衍圣公这个位子虽然不好坐,但是也不能如此轻易地就送出去,现在关键在刘浩然这位新称帝的天子身上,他到底是什么态度?
刘浩然含笑在一旁望着桂彦良“挑衅”北方学子士人,看到几位大儒虽然没有怎么动色,他们身后的门生同窗开始鼓噪起来,于是咳嗽一声说道:“清节先生一向好学如痴,想不到来了北方也是这般。”
轻轻一句话便将桂彦良的挑衅变为士子之间的学识之争了。
“衍圣公,请带我等敬拜圣人吧。”刘浩然安抚下话题,对孔克坚道。
“陛下请!”
走进曲阜,发现整个县城都是围绕孔庙、孔府等地而修建的,难怪,这里姓孔的最大。来到孔府的大门口,抬头望去,只见该门分三间,高七、八米,长十五、六米,宽十来米,上挂着“圣府”牌匾,左右中柱各有金字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气派!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家。
这时的仪门大开,刘浩然为首,一行人穿过六厅,直接来到大堂。
只见这间大堂分五间,高十来米,长二十多米,宽十五、六米。正中设朱红暖阁、公案及一品官仪仗。
站在中间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走到一品官仪仗前细细地看起来,只见这里摆着历代历朝皇帝的诰封策命,以及官印等物件,当然了元廷的物件已经被避嫌了。
瞻仰了一番后刘浩然来到孔庙,穿过圣时门,绕过杏坛,来到大成殿,这是孔庙的主殿,高二十点八米,阔四十五点七八米,深二十四点八九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五点九八米,直径零点八九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础。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三点三五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孟子、朱子两位配圣,东位西向的是颜回、老子、庄子、韩非子、程颐兄弟等十四哲。龛前都有供桌、香案、摆满祭祀时使用的笾、豆、爵等礼器。殿内还陈列着祭祀孔子时中和韶乐乐器和舞具。殿中悬着四块匾额和两幅对联,其中正中一块匾额正是刘浩然所提的“文人先师”。
这孔府孔庙包括大成殿都是明军占据山东后,紧急从江南抽调能工巧匠,招募民夫修缮而成,要不然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如何有这番光鲜景象。
首先是国史馆院士,太子正字程乃彬代表刘浩然宣读诏书,正式向天下宣布册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孟子为亚圣贤师,朱子为先贤明师,颜回等儒家先人为十四哲。
孔克坚为首众人对着供在龛前香桌上的圣旨三跪九拜,并行大礼。
接下来是祭祀孔圣人,今日虽然不是正式的春秋大祭,但是由于有刘浩然这个天子在,这场祭祀轻慢不得。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
刘浩然等人先到厢房换过礼服。刘浩然自然身穿九龙衮服,其他众人则按照官职闲身身穿官制祭服和民间祭服。这时论到孙仲良在一旁做司仪,看到刘浩然拉开架势准备跪拜行大礼,他一时慌了,连忙与孔克坚等人劝阻道:“陛下乃天下之主,如何能行此大礼!”
“衍圣公此言差矣,至圣先师乃天下读书人之师,刘某不才,出身草莽,只敢恭据半个读书人,今日能在孔庙跪拜圣人,乃一生幸事,如何使不得!”
见刘浩然摆出如此诚恳的态度,而且又异常坚决,孔克坚一时也不好劝阻了,只好作罢,听从司仪安排开始祭祀仪式。
司仪孙仲良首先高声唱赞礼,然后拈鼓、再拈、三拈、净手、按官职高低和身份顺序排班,司俎、司祝、司乐等执事者各执其事,升炮(鸣鞭炮),奏乐(大吹、细吹),整冠掀领,主祭人三献祭,原本主祭人应是孔克坚,但是现在变成了刘浩然。
刘浩然在首,肃然而立,旁边由桂彦良担任的正献官带着献官先奉上黄色的丝绸和仿周礼的酒杯,此为初献帛爵。在祭孔大典中担任正献官,尤其在天子主祭的祭孔仪式中担任正献官是何等的一种荣耀,桂彦良早就收起了轻狂之心,一举一动唯恐违了礼。
接着刘浩然诵读早就由宋濂捉刀做好的祭文,然后双手将黄绢祭文供奉安好,众人跟在刘浩然后面向孔子像行五鞠躬,再齐声念诵《孔子赞》:王泽下衰,文武将坠。尼父挺生,河海标异。祖述尧舜,有德无位。哲人其萎,凤鸟不至。
《孔子赞》有几个版本,有三国魏阮籍的《孔子诔》,晋朝挚虞的《孔子赞》,前宋米芾的《孔子赞》,前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宣圣赞》。这里用的正是宋太祖的《宣圣赞》。
亚献礼仪差不多,是由姚尚鲁担任的亚献官带着献官奉上香,再由刘浩然带领向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
终献是由卫肇端担任的终献官带着献官奉上合周礼的秫酒,再行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三献后便是献牲畜,云马,进供养,再由司俎摆设燃香焚云马(表),主祭人刘浩然带头,由司仪声导,殿内外人员行三跪九叩大礼,后由司祝颂读祝文(祭文、疏文)、望燎(点燃在殿外堆放之松蓬),仰视、升炮、大吹,待火熄后,复位(仍按顺序站定),又行三叩礼后,平身、鞠躬、按顺序退班,这才算仪礼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