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
萧何,是汉初着名的丞相,刘邦夺取天下后,盛赞萧何为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在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萧何审时度势,与刘邦等人在沛县揭竿而起,共图大业。之后,他追随并辅佐刘邦挥师西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大败秦军,攻占了咸阳,宣告了秦朝帝国的灭亡。在很多场决定刘邦生死存亡的楚汉战争中,作为汉王刘邦的丞相的萧何坐镇关中,制定法规,整顿秩序,重耕兴农,发展经济,减免赋税,抚慰百姓,并想方设法筹措军需和粮饷,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汉军的作战前线,为刘邦在前方指挥作战提供了坚强的后勤物质保障,同时,萧何还发现并举荐了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韩信,并说服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全面指挥汉军对楚军的作战。从此,韩信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为最终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发现并举荐韩信的萧何应为第一功臣。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百业待举,百废待兴。萧何继续在丞相职位上,继续辅佐汉高祖刘邦,为加强和巩固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刘邦去世后,萧何又辅佐太子刘盈登上了帝位,即汉惠,帝。萧何临终前,不计前嫌,又向汉惠帝举荐了平时对自己有成见的曹参接替相位,彰显了他一心为国,宽宏大度的一代名相的风度。后来曹参忠实执行了萧何规定的方针政策,使西汉国力日趋强盛。
萧何一生勤俭,不尚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清廉,心存百姓,衷心为国,鞠躬尽瘁,不论是在推翻秦王朝的战争期间,还是在西汉王朝建立初期,他都表现出了一位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治世能臣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理政才干,尤其是他独具慧眼、举贤荐才的超人才能,千百年来被人们所讴歌和传颂。萧何生前为丞相,拜相国,封酂侯,去世后,被汉惠帝追封为文信侯。
志向远大善交朋友
萧何,出生年不详,逝世于公元前193年,是江南沛县(今属江苏省)人。萧何从小就十分聪明,读书学习也非常刻苦用心。他努力学习经史,钻研诸子百家着作,对历朝历代辅佐帝王建成霸业的能臣贤才都十分钦佩,所以他自小就非常努力学习治国平天下的各种本事。萧何出身贫寒,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百姓非常同情,自幼就立下了守护国家、抚恤百姓的远大志向,这就为他以后为官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期,萧何被举荐到沛县担任功曹一职。在县衙功曹的职位上,萧何把幼时所学都用于实践,很快便熟悉了业务,适应了官场的环境。同时,他又为人宽厚,善待同僚,性格随和,上下左右关系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在打理县令交给的业务时,他思维敏捷,办事干练,体恤百姓,为官清廉,深得县令的器重,同僚的敬重和百姓的好评。这期间,萧何还对历朝历代的法律法规又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成为当时熟谙法律的优秀官吏。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萧何利用功曹职位的便利,注重发现和网罗各种有用的人才,用心结交天下各路的英雄豪杰。当时在沛县泗水亭担任亭长的刘邦,在县衙任书吏的曹参,任捕快的樊哙,以及吹鼓手周勃等,都是萧何的心腹之交。在众多的朋友中,萧何最看重刘邦。刘邦,出身贫寒,世代为农,与萧何是同乡。传说刘邦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曾梦见天上的神龙,刘邦出生时长颈高鼻,左肋有七十二颗黑痣,会看面相的人都说他是神龙转世,将来必有大富大贵(当然这都是迷信)。刘邦长大成人后,身高七尺八寸,仪表堂堂,风骨不凡,虽说是出身农家,但是他从小就不喜欢务农,整天在社会上游荡,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在与朋友交往的时候不拘小节,敢作敢为,对朋友宽厚大度。刘邦从小立志高远,很想在社会上干出一番大事业,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学习管理国家的知识,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不多久便当上了泗水亭长。并与萧何、曹参等人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刘邦经常与他们切磋学习,议论天下的形势,探讨救国救民的方法,大家无拘无束,推心置腹,往往边聊边喝酒,一直到深夜才散。
萧何对朋友的事都是十分关心,当他看到刘邦老大不小还未成家,生活又放荡,喜欢女色,认为这样对他将来的发展不利,就琢磨着应当尽快帮助他娶妻安家。恰好这时县令的朋友吕公携夫人和女儿来避难,县令动员官衙里所有的官员都要出资相助,萧何就动员刘邦去结识吕公,在萧何的介绍下,第二天,刘邦就去拜见吕公,吕公仔细端详刘邦,见他长相非凡,谈吐不俗,就把他待为上宾,马上安排酒宴款待刘邦,在萧何的撮合下,吕公请县令做媒,把他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这样,经萧何这一引见,刘邦不仅结识了吕公和县令,又娶上了美丽的妻子,心中对萧何更加敬重和感激。
平时,由于刘邦说话随便,不拘小节,又好喝酒亲近女色,难免工作出些差错,得罪小人。每当这个时候,萧何都利用他的职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刘邦上下打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此之外,萧何对刘邦在经济上也是多有资助,有一次,刘邦奉了县令委派,去秦国的都城咸阳办理公务,县吏们每人都送上三百钱的路费,而萧何却送上五百钱的资助,刘邦对萧何的恩惠是牢记在心。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朝廷颁下诏令,命各县遣送罪犯囚徒去咸阳的骊山,继续修建秦始皇的陵墓。沛县的县令也得到诏令,凑齐了一批罪犯,指派刘邦押送他们去骊山。可是一出县境,便逃脱了几名,再走出数十里,又有几个不见了,一路走着,罪犯在不断地逃亡,刘邦无奈,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去监管,等到了丰邑县(今属安徽)的大泽,逃往的人越来越多,刘邦看到已经无法交差复命,也就索性不管了。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在监管罪犯的过程中,逃跑的人被抓住要被处死,押送罪犯的人由于监管不利也要被处死,于是刘邦干脆不走了,把剩下的人叫到一起宣布:“各位弟兄们,大家听好,等你们到了骊山,都要去做苦役,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侥幸不死的,说不定还要被活埋,尸骨不能还乡,我现在把大家全部释放,各逃生路去吧,我也只好逃亡了。”大伙听了真是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刘邦为他们一一松绑。其中有十几名家无牵挂而又身强力壮的罪犯,见刘邦如此豪爽仗义,愿追随他一起走,刘邦就带领他们逃亡到芒砀山躲避起来,时间不长,在他的身边就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的县令久等数日也不见刘邦的消息,便派人出去打探,得知刘邦已经放掉罪犯逃跑了,便把他的妻子吕雉抓起来关进监狱。当时萧何正在咸阳出差,回到县里知道消息后,立即找到曹参和狱吏任敖等人商议,积极营救吕雉。萧何安排任敖利用看管囚犯的便利条件,好好照看吕雉,不让她在狱中受苦,又发动其他人通过关系在县令面前说情。一日任敖探监,发现一个狱吏正在调戏吕雉,任敖赶上前去对那个狱吏一顿猛揍,两个人扭打在一起,随后上诉到县令那里。县令升堂审问,二人各执一词,无法审断,县令请来萧何担当主审,萧何重判了调戏吕雉的狱吏,判任敖的举动是见义勇为,所以无罪释放,并趁机在县令面前为吕雉说情开脱罪责。他对县令说:“吕雉身为女流之辈,在家里务农教子,不闻外事,刘邦在外犯了事,她并不知情,况且做丈夫的犯了罪也不能株连妻子啊。您不如放了吕雉,也显示出您的仁慈和爱民。”县令听萧何讲的人情人理,加上萧何先前也做了打点,于是就做个顺水人情,当堂下令将吕雉释放。随后,萧何又派人把吕雉母子护送到芒砀山,与刘邦团聚。对萧何的救命之恩,让刘邦夫妇甚为感激,终身未忘。
乱世起义辅佐刘邦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蕲州大泽乡起义反秦,紧接着江南会稽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也起兵反秦,秦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地爆发,天下大乱。面对天上风云变幻的形势,萧何经常约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秘密聚会,商讨如何应对混乱的局面,图谋起义发展的大计,并暗中与在芒砀山的刘邦保持联系,让他召集人马,搜罗人才,为起义做好准备。
陈胜、吴广在蕲州起兵之后,号召各地人民一同反秦。东南的各个郡县都纷纷杀掉了守城的县令,起兵响应。沛县与蕲县离得很近,县令怕陈胜攻打,非常恐惧,便与萧何等人商议举城投降,以保住性命。萧何和曹参等人向县令建议:“您是秦朝的官吏,哪能向叛军投降,而且若是城中的人心不服,反倒会招来内乱。不如您自己也招兵买马来保住城池和百姓。县令听从了建议,便派人四处招募兵员。萧何借机又向县令推荐刘邦,说刘邦为人仗义豪爽,若是这时将他赦罪起用,他一定会感恩图报,辅佐县令保住城池并保护百姓的安全。县令早就知道刘邦平时结交了很多天下的英雄,而且现在就有一队人马,若是真的肯诚心帮助自己度过这次难关,那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听从了萧何的建议,派刘邦的连襟樊哙去芒砀山召回刘邦。临行前,萧何又与曹参和樊哙等人商议,让樊哙趁机劝说刘邦起义,其他人在城内充当起义的内应,找机会杀掉县令,占领沛县,起兵反秦。
萧何等人的策划正好与刘邦的想法不谋而合,刘邦立即整顿人马,带领他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沛县城进发。但是事不凑巧,不知是谁向县令密报了起义的计划,县令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关闭城门,派人前去把萧何和曹参抓来,两人得到消息后,赶忙从城中逃走了,在半路上正好与刘邦的人马相遇。当即二人随刘邦的队伍返回到沛县城下。这时城门已经关闭,看来城中早已经做了防备。于是萧何献计说:“如果我们强行攻城,不管是我们的人马还是城中的百姓必有伤亡。我想,城中的百姓未必都服从县令,不如先投一封书信到城中去做个宣传,号召百姓杀掉县令,免受秦朝的压榨。现在的问题是,城门紧闭,无法投递。”刘邦说:“快快书写信件,我自有办法。”萧何立即写好了书信交给了刘邦,上面写道:“沛县的父老乡亲大家听好,你们被秦朝坑害了多年,可你们还在为秦朝的县令守城,现在诸侯并起,马上就要杀到沛县,我为了全城的百姓着想,建议大家不如团结起来,杀掉县官,共同反秦,这样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才能保全,否则危在旦夕啊!”刘邦看完书信,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立即找人把书信捆在箭上,飕的一声,把箭杆射到对面沛县的城头上。城上的守军看到书信,展开一看,说的句句在理,赶忙与城中的百姓们商量,百姓们一致赞同刘邦的意见,立即聚集青壮子弟数百人,攻人县衙,杀了县官,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的队伍进城。
刘邦进入县城之后,立即召集城中父老商量善后的大计。萧何素来与刘邦关系很好,自然首先发言号召大家推举刘邦任县令,带领大家反秦自立,而自己也心甘情愿追随辅佐刘邦。这个提议得到众父老乡亲的欣然赞成。刘邦认为自己难当大任,所以竭力推辞,众人又劝,说:“我们大家早就听说您生来与众不同,说您是神龙转世,将来必有大富大贵,而且我们也请人算了卦,您当县令最合适,必能保住全城中百姓的平安。”萧何等人也是苦苦相劝,刘邦这才应允出任沛县的县令,自号沛公。九月初,在萧何等人的筹备下,选定吉日,在城中遍插红色旗帜,朝拜黄帝,祭奠蚩尤。刘邦宣誓就职。礼成之后,刘邦又授予萧何为丞相,曹参为大将,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任敖为门客。刘邦又部署萧何、曹参做好反秦出兵的各项准备工作。时问不长,萧何、曹参就招募了沛中子弟两三千人,粮草也准备就绪。刘邦即下令由樊哙和夏侯婴为大将,带兵攻打胡陵和方与,所过之地,秋毫无犯,受到百姓的欢迎。正在两座城池攻打不下的时候,刘邦忽然接到其母病故的消息,命令军队返回丰乡驻守,军务交由萧何和曹参主持,自己急忙回家治丧。
刘邦为母奔丧,去了好长时间不见返回,萧何坐镇军中十分焦急。恰巧在这时,秦朝派泗川监率兵来攻打丰乡。于是萧何赶紧写信派人送达到刘邦那儿,劝他快点回来。刘邦回来后,萧何便对他说:“沛公您回乡奔丧,本是尽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现在大敌当前,古语说得好‘忠孝不能两全’,况且当前乱世之中,群雄四起,现如今项梁的大军已发展的声势浩大,大家都想灭秦而得到天下。此时正是各路英豪施展才能,夺取天下的大好时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让别人捷足先登,我们共谋发展的大计就会落空了。”刘邦听后,连连称是。紧接着带领队伍迎击秦军,秦军大败而逃窜。接下来,萧何又与刘邦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了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策略。当初项梁、项羽在江南会稽起兵反秦,只有八千子弟兵,后又拥立楚怀王,号召天下,协力反秦,他们顺势而进,攻城略地,已经打到蕲城;发展到一二十万的人马,而刘邦的兵力还不及项军的十分之一,如果能加入项梁的反秦队伍,就可以借力推翻秦朝的统治,共图大业。刘邦听从了萧何的谋划,到蕲城与项梁会面,并商谈借兵的事情。刘邦和项梁初次见面,项梁见刘邦英姿豪爽,非常喜欢,和刘邦谈论天下的大事,也非常投机。当即答应借给刘邦五千士兵,将官十名,刘邦队伍壮大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声名大振。这期间,刘邦又巧遇张良,两人一见如故,说到排兵布阵,张良更是对答如流,刘邦授张良为厩将(管理军马的官),刘邦得到了张良这一军师,更是如虎添翼。
挥师西进攻占咸阳
刘邦自从听了萧何借船出海的策略,与项梁大军会兵共图大业,这之后,反秦的起义军声势更加浩大,在各个战场上都大败秦军,消耗了秦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加速了秦朝统治灭亡的进程。
一天,楚怀王召集各路义军首领议事,说秦二世比其父亲秦始皇更加残暴无道,为早日推翻暴秦的统治,需派一支精兵西人秦关,攻克秦朝的都城咸阳,声称不管是谁先入秦关,便立他为秦王。刘邦和项羽都愿领兵西进,此时项梁已经战死,这让楚怀王左右为难,只好答应让两人分头去做西征的准备,出兵之日再议。会议之后,萧何除了帮助刘邦做好西征的各项准备外,还建议刘邦争取抢先人关。因为第一个人关,不仅能封王,而且占据了八百里秦川后,进可攻,退可守,为以后统一全国,实现霸业打下了基础。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派萧何等人去游说怀王的亲信和老臣,说项羽起兵以来多么残暴,每攻克一座城池便把降兵全部杀掉,还对沿途的百姓烧杀抢掠等等。怀王听从了老臣的建议,下令让刘邦率军西征。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辞别楚怀王,率军西征,一路上又收集了许多项梁和陈胜的被打散的队伍,在加上自己的旧部,约有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