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3
2081400000024

第24章 开封保卫战

金天辅七年(1123)正月,辽平州节度使时立爱投降金朝,金廷遂升平州(治今河北卢龙)为南京,以辽降臣张觉为留守。不久,张觉等辽旧臣错误地认为已被金军追赶得逃入沙漠的辽帝耶律延禧兵势复振,便积极准备“勤王侣义,奉迎天祚,以图兴复”①。五月,张觉等人打出辽的旗号,反叛金朝。消息传入宋廷,赵佶视此为千载难逢的良机,以为用招降张觉之策,即可得到平州地区,遂以高官厚禄招诱张觉降宋五月,金太傅、中书令左企弓,枢密使、侍中虞仲文。枢密副使曹勇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副使权知院事、签中书省康公弼同赴置于广宁府(治今辽宁北镇)的枢密院,途经平州宿于粟林下。张觉派人将他们全部杀害,遂以金南京投降宋朝,宋廷欣然接纳。张觉的背叛行径及宋廷的招降引起金廷极大的忿慨,尤其是张觉拥兵5万屯驻于润州近郊,威胁到迁、来、润、隰4州,更是不能容忍。金廷立刻派南路军帅阁母统兵征讨,几次交战,阁母军取胜,然再战于兔耳山,阁母军大败,张觉遂向宋廷报捷。宋廷改平州为泰宁军,以张觉为节度使,并赠银绢数万作为犒赏之费。

金帝完颜曼病逝,其弟吴乞买(完颜晟)继位为帝(金太宗),再令宗望统领阁母所部讨伐张觉。张觉于南京城东与宗望军大战,惨败而逃奔宋朝,进入燕京城。宗望随即以招纳叛逆为由,责问宋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司,并索要张觉。起初,三路宣抚使王安中将张觉藏匿于甲仗库,而谎称未见张觉。宗望依旧索要,王安中便斩杀一位貌似张觉者,交予金军,但被金人识破。无奈,王安中只得令张觉出来,历效其罪,张觉破口大骂。王安中下令将他斩首,将首级送交宗望。原燕京辽降将及辽常胜军闻讯皆涕泣,人人自危。

金天会三年(1125)二月,金军统帅娄室率所部歼灭辽残余军队,俘获辽帝耶律延禧,辽朝灭亡。金臣阁母、斡鲁相继上奏,陈述宋廷违背“海上之盟”誓约之事,宗翰、宗望则请求朝廷发兵,征伐宋朝。十月,金帝完颜晟下诏,以谙班勃极烈完颜呆兼领都元帅,以赍勃极烈宗翰(粘罕)兼左副元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左金吾上将军耶律条睹为元帅右都监,统兵自西京南下太原(今属山西);以六部路军帅挞懒为六部路都统,斜也为副都统,宗望为南京路都统,阁母为副都统,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兼领汉军都统,自南京南下燕山府(今北京西南)。不久,又以阁母为南京路都统,埽喝为副都统,宗望为阁母、刘彦宗两军监战。东、西两路金军相约会师于宋都城开封。

十二月,金军两路南侵。在此之前,宋廷侦知金军集结,遂派童贯赴太原,宣抚河北、燕山。童贯立刻派马扩、辛兴宗出使金朝,以缓和局势,宗翰则指责宋廷纳降张觉,且遣使告之以武力征伐,又劝说童贯速割让河东、河北两地给金朝,以示谢罪。童贯不知所措,却打算一逃了之。太原留守张孝纯责备说:“金人渝盟,王当令天下兵悉力枝梧,今委纵而去,是弃河东与敌也。河东入敌手,奈河北乎?”童贯反而怒叱道:“贯受命宣抚,非守土也。”张孝纯叹息道:“平生童太师作几许威望,及临事乃蓄缩畏慑,奉头鼠窜,何面目复见天子乎?”②童贯全然不顾张孝纯等人的反对,逃回开封。与此同时,宗望也派使臣赴开封,要挟宋廷。大臣李邦彦等人竟面无人色,鄙言探询求和之法,金使厉声答道;“不过割地称臣尔。”宋廷君臣随即遣使人金求和。

东路金军侵入宋境后,连克檀、蓟二州,进围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张企徽、刘舜仁于白河迎击金军,不敌战败。郭药师遂献城投降,燕山府及所辖州县悉为金军占据。宗望继而指挥金军继续南下;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击溃阻击的宋兵,再克信德府。西路金军则相继攻占朔、武、忻(今属山西)、代(治今山西代县)等州。进而围攻太原。耶律余睹于汾河北击败宋河东、陕西的援军。宋太原守将王禀率领全城军民奋力抵抗金军的进攻,从而牵制了西路金军的继续南下。东路金军在收降郭药师后,又委以他作为先锋,随大军直奔开封。

金军两路南侵的消息传入开封,宋廷君臣慌作一团。赵佶急忙下诏“罪己”,令朝廷内外直言极谏,评论朝政得失。同时下令罢除浙江诸路“花石纲”、“西城所”和内外制造局,停止营建延福宫,撤销册封道官及大晟府、行幸局。归还“西城所”所括土地给原来拥有者。又令各地官民起兵“勤王”。赵佶的一系列举动实际是为遮掩自己躲避战争威胁的目的。为了利于随时撤离开封。南逃金陵(今江苏南京),赵佶委以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欲令其“监国”,而派户部尚书李税先行出守金陵。权直学土院兼侍讲吴敏认为:“朝廷便为弃京师计,何理也?此命果行,须死不奉诏。”③太常少卿李纲甚至刺臂沾血上疏:“皇太子监国,典礼之常也。今大敌人攻,安危存亡在呼吸间,犹守常札可乎?名分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期成功于万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捍敌,天下可保。”④在其他臣僚的坚持下,赵佶终于同意内禅,让赵桓继位为帝。此时东路金军长驱直入,进至中山府(今河北定县)时,守将詹度指挥军民顽强抗击,斩杀金军大将蒲察、绳果,使金军于城下一再受挫。金军见一时难以破城,遂绕城南下,距开封尚有10天左右的路程。吴敏再次请求赵佶于3日之内传位赵桓,否则时间紧迫,赵桓继位已来不及组织军民抗金。赵佶为了尽快脱身,同意立刻传位。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二十三日,他装作患病,跌倒在地。昏迷不醒,大臣们见状,慌忙灌药。须臾,赵佶假装苏醒。伸臂示意取纸笔,颤抖着用左手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赵桓随即继位,是为宋钦宗,赵佶则以“教主道君太上皇帝”之名,退居内宫。

宋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征已接近黄河。宋廷急,速派兵北渡黄河增援溶州(治今河南浚县),可是兵士多年不训练,毫无作战力,而军将只饮酒作乐,风闻金兵临近,竟不战自溃,溶州随即陷落。驻守黄河南岸的宋兵亦慌乱烧毁黄河上的桥梁,夺道而逃,致使黄河防卫顷刻空无一人。金军到达黄河北岸,起初只搜索到十余艘小舟,每舟乘六七人渡河,后来又找到几艘稍大的船,故连渡数日方使金军南渡完毕。然而渡河未遭受宋军的丝毫抵抗,竟使金军将领也感到难以置信。正月初三,金军渡黄河南下的消息传入朝廷,原打算第二天赴亳州(治今安徽亳县)的太上皇赵佶当即决定逃离开封。深夜,他与大臣蔡攸仅偕几位内侍慌忙出通津门东逃。一路上,他嫌船行太慢,改乘小轿,又改乘运砖船,赶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再改乘骏骡,到符离(今属安徽)才乘上官船,一路折腾,直到泗上方敢稍事休息。稍后,童贯、高俅率“胜捷兵“赶到,赵佶方有扈从侍卫。他随即继续南逃到扬州(今属江苏),竟顾不得太上皇后,自己先逃过长江到达京口(今江苏镇江)。而未能跟上的皇子、皇女们,则只好暂时栖居于沿途州县。赵佶的南逃,亦引起朝廷内极大的恐慌,许多臣僚也悄悄紧随其后,逃离京城,寻找安全之地。

刚刚即位的赵桓对劝说赵佶“内禅”的吴敏、事纲等人给予重用,以吴敏为门下侍郎,李纲为兵部侍郎。此时朝野人士对蔡京等人的祸国殃民罪行已是深恶痛绝,太学生陈东等人上书,历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勋之罪,谓之“六贼”,请求将其诛杀。赵桓出于无奈,只好将“六贼”或贬官流放或赐死,以平息民忿。

面对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宋廷君臣人心惶惶,众说纷纭,出现抗击与逃避两种截然相左的意见。李纲主张赵桓应像当年宋真宗那样,亲自统兵北上征讨,在其他王战派官僚的要求下,赵桓被迫下诏“亲征”。其时,金兵已逼近开封。口称“亲征”的赵桓心里却想着出逃至襄阳(今湖北襄樊)及邓州(治今河南邓县),遂委以李纲为东京留守。统帅开封城军民抗击金军,便于自己脱身,故当给事中王寓直谏“亲征”之事,竟给予罢官。李纲得知宋帝的真实意图后,立刻劝谏他不要退却,并明确告之臣僚:“上意已定,敢有异议者斩尸⑤于是最终制止了宋帝的出逃。李纲随即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第二天,又改任他为亲征行营使,以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矇为副使,负责开封城的防卫之事。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李纲立即组织军民积极备战,修城楼,挂毡幕,安炮坐,架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守战之具无不齐备。又于开封城四面,每面配备正兵1200余人,另有厢军及保甲兵协助作战。同时组织马步军4万人,分作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8000人,每日操练习武。以前军驻守通津门(东水门外),保卫内储粮40万石的延丰仓;后军驻军于朝阳门(宋门)外,防守城濠;其余三军为总接应。心虚胆怯的赵桓对此仍不放心,一面遣使赴各路,督催地方官府尽快发兵救援开封,一面又派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亲卫大夫、康州防御使高世则出使金军,进行谈判。

李纲积极备战才数日,金军已到达开封城下,驻扎于城西北郊牟驼岗。是夜,金军分乘几十艘船,沿汴河而下进攻宣泽门(西水门)。李纲派出2000名敢死队布列于城下,待敌船临近,即用长钩钩住,拖至岸边,投掷石块砸烂船只。又于水中钉入木桩,阻挡敌船。另搬运蔡京宅第内的山石堵住宣泽门。经过一夜的激战,金军在损失百余兵士的情况下,于清晨被迫撤兵。李纲来不及休息,赶入朝中禀报战况。有军士人报,金兵复又进攻酸枣门、封丘门,李纲急忙率一千名射手,赶赴酸刺门、封丘门,指挥抗敌。他们刚到达,金兵已渡过城濠,搭云梯攻城。正当危急之时,李纲急令兵士射杀金兵,并翠官员登城督战。又派壮士数百人,缒城而下,放火烧毁数十座云梯。城上守军用檑木,弓箭进行还击,多次击退金军的攻城。金军随即又转攻通津门、景阳门等处,李纲仍亲自前往督战,从卯时(今5至7时)直战至酉时(今17至19时),杀死金兵数千人。金军多处强攻均遭挫败,死伤颇多,只得再次退兵。李纲率领城中军民终于胜利地保卫了京城。

金军未能攻入城中,统帅宗望遂改以议和,以迫使宋廷让步,他要求宋帝委派大臣前来金军营帐商议。李纲请求派自己前往,但赵桓既希望李纲领兵抗击金军的围攻,又唯恐他过于刚直强硬,于议和不利,而另派同知枢密院事李悦为谈判使臣。李纲劝阻赵桓说:“安危在此一举,臣恐李悦怯懦而误国事也。”⑥赵桓不听,反而授权李悦可以增“岁币”三五百两、犒军费三五百两,另赠宗望黄金一万两及酒果之物。不料宗望却提出以宋纳金犒军费黄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杂色缎100万匹、绢帛100万匹、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3镇;尊金帝为伯父;以宋皇室亲王、宰相作为人质?护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李悦不置可否,还回城中禀报。李纲坚决反对以增币、割地、遣亲王为质的做法,主张派遣能言善辩之十与宗望论议所提条件,拖延数日,待宋军增援集结于开封,金军孤军深入,即使得不到犒军费,也会急速撤兵。然而赵桓与大臣却同意宗望的议和条件,李纲抗争不成,遂提出辞职。赵桓不许,令他出宫巡视城防。可待他一出去,赵桓却将应允议和的誓书交予金军,又将康王赵构与宰相张邦昌作为人质派往金军。李纲返回宫中,知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诏书发出,即令扣留不发。

宋廷发出誓书后,便每天向金军输送币帛,金军邀索不已,并于开封城郊肆意屠杀掳掠。而宋“勤王”援兵纷纷赶到,达20多万兵力。李纲希望由自己统领各路援军,但群臣却主张另置宣抚使臣,以河东、河北路制置使种师道为宣抚使,总领“勤王”援兵及驻于开封城外的亲征行营使司所辖前、后军。李纲又提出切断金军粮道,夹困金军,索回誓书,逼迫其退兵。可都统制姚平仲却提出夜袭金营,生擒宗望,劫回赵构。赵桓同意姚平仲的主张,并订于二月初一实施夜袭行动。姚平仲急于邀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出发,不料消息已泄露,金军早有提防,姚平仲偷袭大败,惧怕治罪竟弃军而逃。半夜,李纲接到赵桓谕旨,称姚平仲已率兵出发,令他急速增援。李纲火速领兵出击,但刚出封丘门(永太门),即与金军遭遇。李纲指挥兵士射杀,才击败金军的进攻。太宰兼门下侍郎李邦彦将夜袭金营失利的责任推给李纲和种师道,赵桓遂罢免李纲,以示向金军谢罪,又废亲征行营使司,先后派驸马都尉曹晟和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知东上阁门事王球携割让三镇的诏书、地图赴金营议和。

宋廷的投降举措,于朝廷内外激起极大的忿慨。二月初五,太学生陈东等率诸生数百人到宣德门上书请愿,要求复用李纲、种师道,罢免李邦彦。京城数万民众赶来声援,正遇李邦彦入朝,众人历数其罪行,投掷砖瓦,李邦彦慌忙骑马夺路出逃。众人砸烂登闻鼓,呼声惊天动地,并打死宦官数十人。赵桓不得已,只好宣旨重新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防御使。李纲复出,开封军民为之振奋,次日,再次挫败金军进攻。开封城外20万“勤王”援军亦准备出击,李纲下令重赏杀敌者,将士无不为之奋跃,抗金形势再度好转。但执意议和的宋帝赵桓仍旧派遣使臣前去金营,答应金军提出的支付犒军费和割让3镇等项条件,又以肃王赵枢替代康王赵构,又改少宰兼中书侍郎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完全满足了金军所提出的各项苛求。金军统帅宗望眼见开封城外陆续集结了20多万宋朝援兵,开封城又固若金汤,自己所统6万金兵是孤军深入,难以长久对峙,况且所提议和条件均已得到满足,所以不等宋廷凑足金银,遂于二月初十下令撤军。开封之围随即解除。

注释

①《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

②《宋史》卷四六七《童贯传》。

③《宋史》卷三五二《吴敏传》。

④《宋史》卷三五八《李纲传上》。

⑤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一。

⑥《宋史》卷三五八《李纲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