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1
2082100000010

第10章 从投机商走向政治家的吕不韦(1)

经商的精明与治国的英明,相去几何?

请看大商人吕不韦的从政史,和他主编的《吕氏春秋》。

一、家富千金的濮阳商人

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一带,先秦时候有一个诸侯国:卫。这个地方最初是殷王朝的中心地区,后来周朝建立,周公推行分封制,就将康叔封于此地,称“卫”。

卫国早先也算得上是个大国,可以后就逐渐衰微,地盘也越来越小。到战国中期,已沦为任人宰割的小国。国君的昏庸、无能,贵族政治的腐败、黑暗,使得优秀的人才纷纷外流。而人才流失越多,国家也就越没前途。其中代表人物有吴起、商鞅、吕不韦等。

吕不韦,出生于卫国都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地处黄河岸边的濮阳交通十分便利:溯河而上,可抵达洛阳(今河南洛阳),那里曾是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战国时,它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繁华都市之一;顺河而下,可通往盛产鱼盐粟帛豆麦的齐、鲁(今山东境内)富庶之乡;向北过黄河,可直驰北方的大都会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往南,黄河水与鸿沟水系、淮河平原水道交通网联结起来。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濮阳人经商致富准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造就了一批商人,濮阳也就成为一个相当繁荣的商业都市。

吕不韦的父亲,就是濮阳的一个大商贾。

在吕不韦生活的年代,卫国已成为秦国和魏国、赵国、齐国争夺的要冲地带。卫国求助于魏国的保护,在魏的羽翼下苟延残喘。卫国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自夸、自傲,相反,它的风俗还常遭到别国的讥议,有人把卫国以及离它不远的郑国所流行的一种音乐,称为“郑卫之音”,把它归入淫邪的一类,属于糜糜之音。

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吕不韦练就了一副精明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他继承父业,以经商为生,奔走于濮阳与邯郸、阳翟(韩国城市,在今河南禹县)之间,成为“家累千金”的大富商。

国运日衰、风雨飘摇的卫国,当然留不住吕不韦的心。他要到外面的世界,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二、邯郸城里“奇货可居”

邯郸远比濮阳繁华、昌盛。它既是赵国的政治中心,又是南通郑、卫,北接燕、涿(今北京、河北),东连齐、鲁的交通枢纽,是山东各诸侯国中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这座建造于公元前386年的赵国首都,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北面和东面为市区和臣民住宅,西面为王城。王城长1475米,宽1387米,气势恢宏。为当时各国王城之最。据说,从这座大城市里走出来的男人,也像这座城市一样,别有一种气度。尤其是他们走路的姿势、步态令各地追求新潮的年轻人竞相模仿。“邯郸学步”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一个笑话。

在这座汇聚着四方宾客、八方风物的大城市里,吕不韦寻觅着一桩能够一本万利的买卖。

一日,吕不韦兴冲冲地跑回家,神秘兮兮地问他父亲:“耕田的利有几倍?”父亲回答:“十倍。”他又问:“商贾的利有几倍?”答:“百倍。”他再问:“如果立一个国王,利有几倍?”父亲让儿子这么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给弄懵了,过了好久,嘴里才吐出几个字:“无数倍。”

儿子一笑,一字一句地对老子说:“当今之世,拼命种田,出死力耕作,到头来也只能混个吃饱穿暖。若能买到一个国君,让他听我的,就不仅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可泽及后代,我就要做这样的买卖。”

原来,吕不韦盯上了正在赵国做“质”的秦国昭王的孙子异人。所谓“质”,就是诸侯国之间结盟时相互交换的人质,他们往往都是些公子、王孙。在本国背约时,人质就要受到惩处。异人是秦昭王太子安国君的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异人排行居中,其母夏姬又不受宠幸,所以被送到赵国做人质。由于异人在国内没有地位,加上秦国又多次进攻赵国,因而赵国也就不善待异人,弄得他处境十分困难。

吕不韦却以商人的敏锐嗅觉,意识到这正是“奇货可居”的。他决定,做一次冒险的但却能一本万利的政治投资。

吕不韦设法结交异人,与异人相处得非常亲密。一日,他对异人说:“现在秦王老了,太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只有华阳夫人能立太子,可惜她没有儿子。你们兄弟有20多人,你排在中间,又不得宠,还长期在赵国做人质。以后安国君继任王位,你是没有希望当太子的。”异人对这一点早就看得很清楚,沮丧地说:“这又能怎么办呢?”吕不韦随即表示愿意帮助异人回国继承王位。

异人喜出望外,当下就与吕不韦说好,如果事成,两人共有秦国。

为了进一步笼络住异人,让异人对自己言听计从,吕不韦又准备将自己的一个漂亮情人“送”给异人。潇洒、有钱的吕不韦,在邯郸与一个叫赵姬的姑娘相好。赵姬不仅容貌姣艳,而且能歌善舞,很得吕不韦的喜欢,可吕不韦并不是那种能让男女欢爱束缚住手脚的人。

一日,他请异人吃饭,觥筹交错之间,请出赵姬歌舞助兴。赵姬眉眼传情,又频频为异人敬酒,弄得异人神魂颠倒。酒后异人拉住吕不韦的手,请求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他为妻。吕不韦假装光火,异人则苦苦哀求,于是吕不韦便顺水推舟:“既然你如此喜爱,我就只能割爱了,送给你吧。”异人千谢万谢,对吕不韦愈加感激不尽。

赵姬后来生下一男孩,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关于政的生身父亲,有的说是吕不韦,有的说是异人,这里我们不予深究。但不管怎样,由于吕不韦与异人、赵姬之间有过这么一段经历,吕不韦与嬴政之间,也就存在着一种非同一般的关系。

三、咸阳密谋:异人立为嫡子

吕不韦决意从商业买卖转向政治投机。他对异人说:“我家里虽穷,但我想办法去搞千金,为你去秦国游说,让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你为太子。”

吕不韦送给异人500金,要他在邯郸广结朋友,自己又用500金买了珍稀宝物去秦国活动。到了咸阳,他去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和弟弟,送上厚礼,然后请他们将珍稀宝物献给华阳夫人。吕不韦又通过他们传话给华阳夫人,说:“异人贤智,结交天下的宾客,日夜思念太子和夫人。”

华阳夫人闻知,非常高兴。吕不韦继续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和弟弟向华阳夫人传话:“我听说,凡是以美色得人喜爱的,终难长久。等到人老色衰,就不会再招人喜爱了。今天夫人深得太子的宠爱,可是没有儿子,应该尽早在诸子中选择一个贤孝的立为夫人的嫡子(正妻所生之子。古代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样,以后夫人立的儿子继王位,夫人就不会失势。现在异人对夫人很贤孝,他自己清楚由于排行居中,不能继承王位。如果夫人立他为嫡子,则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皆大欢喜。异人对夫人会更孝顺,夫人也能终身得宠于秦国。”

这话很有效,深深打动了华阳夫人的心。于是,华阳夫人就对安国君说:“我有幸得到宠爱,却不幸没有儿子。我看异人最贤,愿意立他为嫡子。这样我以后也就有了依靠。”安国君答应了,还与华阳夫人郑重其事地刻玉符立约,以示不再反悔。

异人被立为嫡子,自然欣喜万分。他在赵国更频繁地开展社交活动,结交天下宾客,名声也就逐渐传扬开来。吕不韦则被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请做异人的老师,随时加以辅佐、提携。

公元前257年,秦攻邯郸,秦、赵关系吃紧。吕不韦对异人说,赶快逃回秦国,以免留在赵国遭到不测。吕不韦和异人用600斤黄金打通关节,逃出邯郸。异人的妻子赵氏(即赵姬)带着儿子躲藏到赵国的富豪之家。

异人回到咸阳,吕不韦对他说:“华阳夫人是楚国女子,你既是她的儿子,就应穿着楚国服装去见她。”异人依从吕不韦的话,一身楚服,去拜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见到异人这一身穿戴,心中无比欢喜,说:“我是楚人,你是我儿子,你穿楚服,我非常高兴。”安国君说:“吾儿可取名为子楚。”异人拜谢。从此又叫子楚。

四、投资回报:吕不韦为相

公元前251年,做了56年国君的秦昭王驾崩,时年53岁的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此即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送子楚夫人赵氏和儿子回秦国。

不知是由于熬白了头才等到即位这一天,因而过于兴奋所致,还是因为长期耽于安乐,一旦临朝就被冗杂的政务所击倒,孝文王登基不过3天,就猝然而死,魂归西天。

吕不韦正处在为子楚被立为太子而洋洋自得的兴头里,没料想,更惊人的喜讯竟然又接踵而至。按秦国法律,太子子楚登基即位。这么多年来,吕不韦苦心经营的,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可他绝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般快,这般突然。

子楚即位,是为庄襄王。新君没有食言,登基后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专为吕不韦而发的:“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以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十二个县为食邑。”(后改为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这道命令一下,秦国的文武大臣都惊呆了。因为,在当朝的百官中,没有一人有此殊荣。即使在秦国的历史上,既封丞相又封侯的也仅有2人,那就是魏冉和范雎。吕不韦一介布衣,既无武功,又无政绩,他有何德何能,竟如此青云直上,并集官、爵、封地于一身?

吕不韦心中自然一清二楚:这不过是多年前自己在邯郸所作投资的回报而已。

吕不韦当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罪人,奖赏先王功臣,以及对老百姓施行一些小恩小惠。虽说这是历代国王上台后的一套惯例,作为执政者,吕不韦因新君登基,必须例行这套老办法,但是,这对吕不韦来讲,却还别有一番用意,或者说,蕴含着深长的意味。

吕不韦深知,自己任丞相前,论政绩、武功,一无所有;论影响、地位,也无从谈起。因此,施行“德政”,用“德”、“义”来感召和笼络臣民,就十分紧要。不仅如此,从吕不韦以后的所言、所行看,“德”、“义”在他的思想意识中,还确实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从而,吕不韦给一贯倡导“严刑峻法”的秦国,带来了新的思想色彩;在统治手法上,也有所变化。

庄襄王只做了3年国君就死了,年仅13岁的太子政即位。吕不韦继续任相,并以“仲父”身份辅政。如此一直到王政九年,即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1岁亲政。在吕不韦担任秦国丞相长达12年的时间里,秦国的军政大权都操握在他的手中。

五、出色的武功

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在中原地区稳步扩展,并最终在战国后期的整个战局中,确立了主动与优势的地位。

首先,秦灭亡了在巩地(今河南巩县)苟延残喘的小国东周。东周及西周,是战国前期在周王室的领土内分裂出的两个小国。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西周,同年,周赧王死,从此挂名的周天子不存在了。但东周仍遗存着,它的统治者称周公。周公虽不称为“天子”,然而毕竟是周王室的残余,所以他的存在,被秦国统治者视为统一中国的一大障碍。可是无缘无故地去消灭他,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东周竟不自量力地联合各诸侯国图谋进攻秦国。吕不韦瞅准时机,亲自率兵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周,将其领地并入秦国版图。吕不韦又下令:将周公迁往阳人(今河南临汝西),让他奉其祭祀,延续着有名无权的周人宗室。

这一措施,显示出吕不韦不同于往昔君王的政治眼光:消灭东周国的实体,却又不绝其宗祀,这正符合儒家“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理想。百余年来,秦国以武力征伐东方各国,在东方国家中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人们常斥之以“虎狼之国”、“仁义不施”、“凶残暴虐”。吕不韦此举既铲除了走向统一的一个政治障碍,又为自己树起崇奉“礼”、“义”。施行“兴灭”、“继绝”善举的形象。这种形象,对于赢得天下士人的好感,吸引他们投奔秦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吕不韦可谓是出手不凡。

在灭东周的同一年,吕不韦又派将军蒙骜率军进攻韩国,韩桓惠王被迫将成皋和荥阳(均在今河南荥阳境内)一带割让秦国。秦在那里设立三川郡。成皋和荥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国取得它们,便控扼了关西通向关东各诸侯国的一条要道,也为秦国的东进开辟了牢固的前沿阵地。此时,秦国的东部边界已逼近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军的锋芒可由三川郡直指魏国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