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1
2082100000019

第19章 从九鼎迁秦到天下归一(2)

到达秦都咸阳,荆轲先用重金买通秦王的宠臣蒙嘉,要他禀报秦王。秦王政听说燕国派人送来樊于期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满心欢喜。他穿上朝服,以隆重的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

那天,荆轲捧着盛放樊于期头颅的盒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督亢地图的盒子跟在后面,两人依次而行,走上宫殿的台阶。这时,秦舞阳忽然脸色变白,浑身发抖,显出害怕的样子。边上秦国的大臣都奇怪起来。荆轲依然十分镇定,回头看了一眼秦舞阳,笑了一下,然后走上前向秦王谢罪说:“北方偏僻地方未见过世面的人,从没有见到过大王,所以有些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对荆轲说:“把地图拿过来。”荆轲从舞阳手上接过地图,献给秦王。秦王拿着地图一边看,一边将地图展开。突然,“图穷匕首见”,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出现在图卷里。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抢过匕首,向秦王捅去。秦王大惊,慌忙从座位上跳起,用力挣断衣袖。秦王想拔出佩剑,无奈剑太长,慌乱之间一时拔不出来。荆轲紧追秦王,秦王只得绕着殿上的柱子躲避、逃跑。

朝廷上的官员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目瞪口呆。按照秦国的法律,群臣上殿不得携带任何武器,手执兵器的卫士站立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不得随便上殿。这时,心急慌忙的秦王又忘了下令让卫士上殿,所以大家只是干着急。一些大臣只好赤手空拳与荆轲搏斗,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拿起药袋,朝荆轲击去。

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人提醒他:“大王将剑鞘推到背上,从背后拔。”秦王照着这话拔出了宝剑,挥剑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将匕首对准秦王投去,没有击中。秦王又用剑乱刺荆轲,遍体鳞伤的荆轲知道事情已经失败,就倚着柱子笑了起来,然后伸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不成,是想要活捉你……”

秦王左右的人一拥而上,将荆轲杀死。

五、大江奔腾直向东

荆轲的侠义壮举,令人荡气回肠。然而,时值公元前227年,此时,任何激情和义举,任何足智多谋之臣和慷慨悲歌之士,都已无法扭转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大江奔腾东流去,谁能阻拦?

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

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在秦加紧对三晋用兵的时候,它也不时伺机北上,攻城略地。公元前261年,正当秦、赵两军相持于长平的时候,楚国攻取了鲁国的徐州,公元前256年,将鲁灭亡。

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宗室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可这个楚哀王在位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

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秦军勇猛善战,一路挺进,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邑。

公元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为了选择攻楚大军的统帅,秦王政先向青年将领李信询问,若你伐楚,需多少人马。李信十分自负地说:“不过20万吧。”秦王点点头,又问老将王翦,王翦回答:非60万不可,秦王认为年老的人到底是胆小,就派遣李信率领20万秦军南下伐楚。王翦见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又受到秦王的当面讥讽,就称病告老还乡。

秦、楚大战开始了。李信还真的打了几次胜仗。但楚军并不气馁,大将项燕为了奇袭因胜而骄的秦军,竟尾追了三天三夜,然后突然发动进攻。秦军大败,将领死了7个,士兵伤亡无数。秦王大怒,将李信革职。

秦王政亲自赶到王翦的故乡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登门向老将王翦承认错误。他对王翦说:“我没有采用将军的计划,李信果然使秦军丢丑,请将军出征吧!”王翦向秦王政提出,必须调足60万兵力,才能取得灭楚的胜利,秦王政当即表示可以满足。

60万,这占了当时秦国武装力量的很大一部分。秦王政将如此庞大的军队交到王翦的麾下,差不多是把自己的命根子交了出去。

临行前,王翦请求秦王政预先赏赐良田美宅。秦王政很诧异,因为王翦以前不是这样的。秦王政就问:“将军为何如此忧贫?”王翦回答:“为秦王率兵打江山,有功终不得封侯,这回要为子孙后代置下一点家业。”秦王政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翦率军出发行至边关,又派出信使要求秦王政履行诺言。如此反复数次,有人嘲笑他说,王将军带兵打仗还念念不忘田宅产业,一连多次请赏也太过分了。这时,王翦才悄悄地将自己的真正动机和盘托出:秦王疑心甚重,从不信赖臣下,现如今我拥军60万,谁知道大王会怎么想。我只有用这种办法表白自己没有叛心。

王翦率领60万大军进入楚境以后,并未马上发起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战,麻痹敌人,以逸代劳的战略。楚军多次挑战,他都不予理睬,而是花费很大精力去改善士兵生活,让来自北方的秦兵适应南方楚地的气候、环境。他还教士兵跳高、跳远、扔石头,加强体力与战斗技巧的训练。秦王政又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方。

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已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进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

六、一统天下

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的当口,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方法。

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接着,王贲又回兵攻打代郡(今河北尉县)。当年秦军攻陷邯郸,赵王迁投降,但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那里,自立为王。秦军三下五除二,未大动干戈就将代王嘉俘虏了。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同一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大诸侯国中的最后一个:齐。

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有人曾经说过:“齐地方圆2000里,甲士数十万,粮食堆积如山丘。”齐国不仅经济发达,军事强盛,还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秦5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地,令齐国差点亡国,国都临淄城中的宝物重器都被搬到燕国去了。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其妻君王后扶助儿子齐王建执政。齐君王后相当干练,作风泼辣。她一方面小心地与秦国周旋,另一方面又不畏惧强秦的威胁。据说,秦昭王曾派专使给齐国送来一只玉连环,考一考齐王能否解开。齐君王后声色不动,将玉连环交予大臣们处理。可那些慑于秦国淫威的大臣们,想来想去不得其解。这时,齐君王后拿出一把铁锤,“砰”地一声将这只玉连环击个粉碎。她向秦国的使臣说:“非常抱歉,我们只好用这种办法解开玉连环。”

齐君王后刚毅不屈的举动,让秦昭王清楚地认识到齐国尚不可辱,也就不敢为所欲为。后来。秦国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三晋和燕、楚,各国各自忙于自救,无暇它顾,所以,齐国也就40余年未遭兵燹。

但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死皮赖脸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人名。公元前249年(齐王建十六年),君王后逝世,后胜任宰相。秦国迅即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充当秦的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归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秦齐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攻破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七、天下“归”秦

《荀子·王霸》讲:“天下归之之谓王。”

宫庭生活画意思是说,谁能做到天下归心,谁能完成统一的“王”业,就能为王。

秦国于公元前221年平定六国,天下归一,秦王政成为天下之王,用荀子的话讲,秦国应该是做到了让天下归心。

但是,从某种角度看。这样推理出来的结论,实在是存在问题的。

在东方国家看来,秦军不“仁”、不“义”,跨过自己的国境,大肆攻伐杀戮,好比是“虎狼之师”。这当然不可能得人心。从秦国实施的战略看,它除了开足战争机器,用武力压服别国,长期以来,还大量使用挑拨离间、行贿收买等方法。这些“卑鄙”、“龌龊”的勾当,按常理来说,也是因为不得人心,所以需要“瓦解人心”,才会加以使用。至于使用的结果,能否赢得人心,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不仅如此,到秦始皇准备统一六国时,秦国还将离间、行贿等手段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加以看待和运用。军事家、时任国尉的缭,就向秦王政建议广泛开展间谍工作。他主张派遣大批间谍前往六国活动,用金钱收买六国的“豪臣”,扰乱六国原定的计谋策略。尉缭以为,这样做,只要耗费30万金,“则诸侯可尽”。

这个计划得到秦王政的采纳,并由李斯具体执行。李斯物色了所谓的谋士,让他们携金带银去贿赂六国官吏。这些充当间谍的谋士,对六国官吏威逼利诱,动之以“金”,晓之以“利”。若遭到拒绝,就加以杀害。若收买、离间成功,秦国就遣兵派将,用武力做最后的收拾,此时受贿的大臣,往往成为内应。齐国的灭亡,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齐相后胜大量收受秦国的贿赂。赵国名将李牧,也是因秦国的离间计,被陷害致死。

虽然说六国的官吏、大臣在个人品质上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该关、该杀、该受人唾骂的,但秦国用这种方法取天下,毕竟不能硬气地说:这是天下归心的结果。

另外,尽管有一些东方人士比较早地看到秦国赢得最后胜利的必然趋势,并投奔到秦,然而,这也远远不足以说明,天下已归心于秦,归顺于秦。

所以,似乎应该这样讲:秦国是夺天下,抢天下,骗取天下,而不是什么天下“归”秦。

但是,秦至少有一点是顺从了民心——不仅是秦国的民心,而且是天下人的心,那就是:统一。

如果站在这一立场上,说天下“归”秦,一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