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1
2082100000033

第33章 大秦帝国的崩溃(2)

1974年3月,几位农民在距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外打井时,偶然发现几片陶俑的碎片。聪明的他们立刻意识到地下一定埋有重要的文物,就向文物部门报告。于是,引出了一项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兵马俑经发掘,那里有以军阵形式排列的兵马俑坑3个。一号坑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6万平方米。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为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为98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深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

3个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形态逼真。它们的排列是按照当时的军阵编组的。一号坑是以战车与步兵组合排列的长方阵;二号坑为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尺形军阵;三号坑的陶俑做仪卫式的夹道排列,是统帅一、二号坑军队的指挥部。一、二、三号坑构成了秦国强大军队的一个缩影。

古代军队的编列一般分为左、中、右三军。古代军队驻扎的地方称作“壁垒”。因而,一号俑坑可视为右军的“壁垒”,二号俑坑为左军的“壁垒”,三号俑坑是指挥部。那么,中军呢?

在位于一号俑坑的中部北侧,即二、三号俑坑之间,有一个面积为4608平方米(96×48米)的未建成的俑坑。其位置正处于中军部位,当是拟建的中军俑坑。这个坑之所以没建成,估计是由于公元前209年周文率领的起义军,打到了骊山北麓的戏(今陕西临潼境内),俑坑的工程被迫停工。

俑坑工程始于何时?史无记载。根据俑坑出土兵器上刻的纪年看,最早的是始皇“三年”,最晚的为始皇“十九年”。这说明兵器放进俑坑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此距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7年。按照《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的大规模修筑是从统一后开始的。结合兵器刻辞分析,兵马俑坑的修建工程很可能始于统一后不久。工程持续到公元前209年,大约费时10年左右。

上述三处从葬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共出土陶俑、陶马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兵马俑坑不但是一个丰富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也是一个雕塑艺术的宝库。数以千计的高大的兵马俑群,其规模的宏伟、气势的磅礴,在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罕见多姿多彩、形态逼真、充满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具有经久的感人魅力。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艺术创造上的卓越才能。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生动地再现了秦王朝军队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的情景;显示了秦王朝横扫六合、威镇天下的军事力量及其雄伟的气势。

人们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然而,奇迹是以天下老百姓的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是用无数建造者的尸骨堆出来的。

研究显示:秦始皇陵园外的这一组兵马俑坑,占地面积总计约为2万平方米。仅挖坑一项的土方工程量就达10万余立方米。所用木料均为巨大的松柏。根据遗留的木槽看,有的棚木直径为68厘米、长达10余米。初步计算,一、二、三号俑坑共用木料8000余立方米,棚木上铺的苇席和竹席1800余平方米,铺地用砖25万余块。加上7000余件大型陶俑、陶马(此为估算的数字,包括了尚未发掘出来的)的制作。其工程量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十分惊人的。

可这还仅仅是一个陪葬坑而已。

所以,司马迁记载的秦始皇派发70万人修建陵墓,不会是一个非常失实的数字。

也因此,当时被榨干血汗的老百姓要诅咒暴君秦始皇不得好死:

“秦始皇,夺俺粮,开吾户(门),据吾床,饮吾酒,喝吾浆,食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太平御览》卷八六)

秦始皇真的暴死了。

但是,继秦始皇坐天下的二世胡亥,在大兴土木、榨取劳动人民血汗和恣肆挥霍、穷奢极欲方面,丝毫不比乃父逊色。他除了继续建造秦始皇陵,还不停地兴建秦始皇统治时期未及竣工的阿房宫,并不断修直道、驰道。

为了自己的游猎享乐,胡亥又以防卫京城为名,征调5万步兵,豢养大量狗马禽兽,供他练习射猎。他甚至还下令,一般人不得食用咸阳周围300里内的粮食,以专门供给射猎士兵和禽兽。同时,他又向各郡县征发粮草,并规定输送人员要自备干粮。由于路途艰难,加上饥饿、劳累,役夫伤亡不可胜数。

胡亥公然说过:“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比喻时间过得快,人生短促)。吾既已临天下,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这种极端腐朽的世界观,同他手中的权力结合在一起,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这样的统治,能不覆亡吗?

千余年后,元代张养浩作了《山坡羊》小曲一首。他在慨叹世事沧桑时,特别提到了秦朝统治者的暴戾恣睢给老百姓所带来的辛酸和痛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六、李斯的“督责之术”

比起昏庸而贪婪的二世胡亥,丞相李斯还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和统治经验。他见二世骄奢无度、秦王朝岌岌可危,几次劝谏,可二世从来不听。一次,二世反过来责问李斯:“听说古代的尧、禹等君王都是很辛苦的,难道君王就是为了如此苦形劳神而拥有天下的吗?我可不希望当这样的君王。”二世又继续发问,“我想随心所欲,尽情享受,又要永远保有天下,你说有什么办法能达到这个目的?”

李斯向来看重爵禄,惟恐丢官,听到二世责问,就谄媚取容,提出一套“督责之术”以博取二世的欢心。他上书奏道:“贤主”必能行“督责之术”,“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曲从)其主矣”;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如尧、禹这些君主,“其身劳于天下之民”,势必“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真是受罪。

李斯所说的“督责之术”,简单地说就是严刑酷法加上君主的独断专行。李斯主张用“轻罪重罚”的办法来镇压臣下和百姓,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君主还要独揽大权,驾驭群臣,而不能被臣下所影响。这样,君主的位置坐稳了,也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

“法”、“术”、“势”本为先秦法家所提倡和强调的东西,并不新鲜。但先秦法家在肯定严刑峻法的同时,还注重“奖赏”,倡导的是“赏罚并用”;在突出君主权威的同时,还力主对君权有所节制。而李斯的“督责”说,显然对先秦法家学说做了不合理的扬弃,尤其是对其中一些致命的弱点做了大肆发挥。

联系李斯一生的言行看,“督责”说并不符合李斯的真实思想。所以汉代既已有人指出,李斯属于“阿意督责”(《法言·重黎》),即用“督责”说去迎合二世。慑于宫廷政治的险恶和专制君主的淫威,李斯不仅参与了权奸的篡国阴谋,还堕落为一个无耻的马屁精。

秦二世对这种极端独裁专断的统治思想,却深以为然。“于是行督责益严。”凡对人民压榨得酷烈者,就嘉许为“明吏”;杀人多者,就称之以“忠臣”。结果使“刑者相半(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史记·李斯列传》)。

这当然激起了全国人民更激烈的反抗。

七、勾心斗角:李斯丧生

秦二世、赵高和李斯3人,因互相利用而联合起来。由于权力和利益再分配上的不平均,他们之间常常勾心斗角。

赵高原是赵国王族的远亲。秦灭赵时,他父母都做了俘虏,被迁到秦。入秦后赵高父亲因触犯秦法,被施以宫刑,母亲也沦为宫奴。在宫中服役。赵高母亲在宫中服役时曾与人“野合”,生下赵高。后来,她的不轨行为被人揭露,受到刑罚。此祸殃及赵高,也被处以宫刑,罚做宫中奴仆。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一日,秦始皇在宫中遇到赵高,见赵高身材高大,力量过人,很是喜欢,就叫他做中车府令,为始皇管理车马。在服侍始皇的过程中,赵高学了点“狱法”,于是始皇又叫他做公子胡亥的老师。以后,赵高平步青云,及至沙丘之变,成为执掌秦王朝大权的几个要人之一。

但赵高知道自己出身卑贱,在朝中又结怨甚广,十分惧怕大臣们在秦二世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于是,他对秦二世说:“现在陛下年少即位,若与大臣议事出点差错,朝臣们就会轻视您。陛下不如深居宫中,由我在廷上与朝臣们议事,然后报告给您。这样您就不会在大臣面前有什么过失。他们也就会把您当作英明圣主了。”

秦二世本来就耽于享乐,厌于理事,听这么一说,正好乘机偷懒,从此常居宫中。一意寻欢作乐,大臣再也难以见到。而赵高则攫取了大权,政事皆由他决定。

赵高控制着秦二世,独揽了朝政,作为丞相的李斯当然不满。李斯时常与赵高过不去。于是赵高也将李斯视为眼中钉,决心彻底制服李斯。

一天,赵高一本正经地对李斯讲:“现在关东形势很紧张(当时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正取得节节胜利),皇上却还屡屡征发人力大修阿房宫,无休止地搜集天下玩好之物。我想进谏,但我地位卑贱,实在有些不方便。你为什么不进谏呢?”

李斯早就对秦二世终日深处宫中、骄奢淫逸而不问政事,感到忧心忡忡。现在赵高邀他进谏,李斯不知是计,就说:“我早想进谏,可是皇上不上朝,得不到进言的机会啊!”赵高说:“你若真想进谏的话,我给你寻找机会,到时通知你。”

两人约定后,诡诈的赵高就每当秦二世在宫中与嫔妃们淫乐时,派人通知李斯来求见上谏。如此连续3次,惹得秦二世大怒,怀疑李斯是故意给他难堪,就对李斯产生怨恨。

赵高乘机对二世诬陷李斯,说:“丞相参与了沙丘之谋,现在陛下做了皇帝,李斯的地位并没有提高,所以他想裂土封王。”赵高看一下二世的脸色,又接着讲:“李斯长子李由任三川郡(今河南境内,灵宝以东一带)守。陈胜的军队过三川,李由不肯出击。听说李斯父子与陈胜之间还有文书往来,我因为还没有拿到实证,所以一直没敢奏报。再说,丞相在外边的权力可比陛下还要大啊!”

秦二世听罢立即派人去调查李由与陈胜起义军的关系,李斯意识到大祸将至,立即上书秦二世,揭发赵高的劣迹,建议除掉赵高。

秦二世对赵高深信不疑,以为李斯是诬告赵高,离间君臣关系,他还把李斯上书的内容告诉了赵高。赵高立即先发制人,说李斯要除掉自己是为了篡位。二世遂下令逮捕李斯。与李斯一起下狱的,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

冯去疾、冯劫在狱中愤然自杀,李斯还想等待皇上的裁决。

二世令赵高审讯李斯。赵高刑讯逼供,逼迫李斯承认谋反罪行,并将其宗族宾客收捕殆尽。李斯经不住酷刑的折磨,承认了赵高的指控。可他仍存一丝侥幸的心理,在狱中向二世上书,希望得到宽赦。

然而,赵高扣下了李斯所上之书。赵高又令人假扮御史等官员,反复审讯李斯。只要李斯稍有翻案的念头,就加以严刑拷打,迫使李斯维持承认谋反的口供。最后,在二世派来的审讯人员面前,李斯承认有谋反之罪。

秦二世二十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阳市被当众腰斩,其宗族也被全部诛灭。

李斯的一生,颇能发人深思:他在辅佐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作出一定的贡献,是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具有政治见解的大臣之一。但他贪图禄位,缺乏气节,在专制政治的漩涡中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甘愿与昏君佞臣沆瀣一气。最后,不仅毁掉了自己前半生的功业,还在权力的角逐中丧生。

李斯既是被专制政治和昏君、奸佞所杀,也是为自己丧失节操所害。

八、赵高指鹿为马

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死后,秦二世即拜赵高为丞相。由于他是阉人,可以出入内宫,故被称为“中丞相”。昏聩的秦二世终日沉溺于享乐,将整个朝政全部交给了赵高。

但赵高欲壑难填。他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还想有朝一日坐上皇位。

赵高首先派亲信控制中央的要害部门。他任命女婿阎乐为咸阳令,弟弟赵成为郎中令,掌握了京师和皇宫的卫队。随后,开始试探群臣的意向。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的一天,赵高当着群臣的面,献给秦二世一头鹿,却说那是马。二世一看,笑着说:“丞相错了,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但赵高坚持说是马。

秦二世随即问左右大臣究竟是鹿还是马。结果,有的回答是鹿,有的为了阿谀奉承赵高,回答是马,还有的则沉默不语。

事后,赵高对言鹿者一一加以陷害。从此,群臣都箝口不语,免得因与赵高唱反调而被治罪。

显然,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要看一看他的威势究竟有多大。这是企图篡秦的一次预演。

就在赵高忙于做篡位准备时,刘邦、项羽率领的起义军已席卷关东,并向关中进军。当刘邦部队攻至武关的消息传到咸阳宫内,秦二世如梦初醒。他急忙派人去找赵高,商量对策。赵高当机立断,下令动手除掉二世。

赵高让弟弟赵成做内应,女婿阎乐率领属部攻打二世居住的望夷宫。行动之前,狡诈而又心狠手辣的赵高怕女婿有变,悄悄地将阎乐之母扣为人质。

阎乐很顺利地打进了望夷宫,抓获秦二世。糊涂的二世竟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请求面见赵高。阎乐不答应,而要他死。见此,秦二世就请求封给他一个郡,让他做一个郡王,阎乐也不答应。二世又表示自己只要当一个万户侯,阎乐仍不准。无奈之下,二世最后请求让他与皇后去当普通的老百姓。阎乐再次予以拒绝。

走投无路的秦二世,只得被迫自尽。

九、子婴投降

秦二世一死,赵高就把皇帝的玉玺佩戴在身上。文武百官见赵高居然佩戴帝印,按捺不住心头的不满,一时朝廷上议论纷纷。赵高见状,知道像他这样出身的人要登上皇帝的宝座,公卿大臣们是决不会答应的,就只好立二世的侄子子婴即位。

但是,赵高仅让子婴称王,不称帝。理由是:“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当时,在席卷而来的秦末大起义浪潮中,一些人纷纷打出原六国的旗号而自立。二世自杀时,秦廷已完全丧失了对关东的控制。

赵高要子婴斋戒,然后去宗庙举行授玺仪式。子婴早就痛恨赵高窃取秦王朝的权柄,这时又听说赵高暗中派人与刘邦联系,想在关中自立为王,就决心除掉赵高。子婴与儿子商议,准备不去宗庙,从而诱使赵高上门,然后将其杀死。

果然,赵高见子婴迟迟不去宗庙,就亲自前往子婴住宅催促。子婴早已在家中设好了伏兵,等赵高一进门,立刻下令动手。伏兵一拥而上,将赵高乱剑刺死。子婴又诛灭赵高三族(何为“三族”,说法不一。有一说指父族、母族、妻族),并将他们暴尸于咸阳街头示众。

然而,面对反秦起义军的强大攻势,子婴毫无抵抗能力。子婴称王仅仅46天,刘邦就突破武关,攻下山尧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兵临咸阳,屯军灞上(地处咸阳郊外)。子婴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脖子上系上白绫,坐着白马、白车,捧着秦的传国玉玺,向刘邦投降。

秦王朝彻底垮台了。

这是公元前206年冬天。此时距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仅仅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