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2
2082700000045

第45章 马援被诬陷

马革裏尸,气概实在令人敬佩。

老而弥坚

马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因为他功勋卓著,所以,光武帝刘秀在统一了全国,恢复了汉家天下后,封他为伏波将军、新息侯。

马援家境贫寒,十二岁时,父母双亡,因为无钱上学,只能由哥哥马况在劳动之余,教他读书识字。由于学习条件的限制,几年过去了,马援的学习成绩非常一般,他有些泄气了。哥哥马况鼓励他说:“你不必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苦恼,你的才能很大,只是成功的晚些罢了。”这也就是成语大器晚成的来历。马况的话后来果真应验,天资并不聪明的马援,后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早在王莽统治时期,马援曾在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当差。有一次,他在押解一名因反抗朝廷统治而被捕的罪犯时,怜惜起对方是条好汉就私下里把犯人放跑了。放跑了犯人,自然他自己也不能再继续当差了,于是,马援就逃到了北方边界一带躲藏了起来。没几年的功夫,他就已经成了一个大财主,有佃农数百,有牛马羊数千,可谓是富户了。

然而,马援想要的生活,并不是一辈子过这样衣食富足的日子,当他看到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都在逐鹿中原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分送给朋友和手下的佃农,准备投奔到逐鹿中原的滚滚大潮中去。临行前,马援满怀豪情的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志向。越穷越坚强,越老越雄壮。”

常胜将军

此后,他来到了中原,先是在刘秀的政敌隗嚣手下,做了一名将军。后来,他认识了刘秀,发现刘秀是一位礼贤下士、有雄才大略而且很有君主气度的英雄,就投奔了刘秀。马援遇到刘秀,可谓是良臣遇到了明主。在跟随刘秀的日子里,马援多次带兵东征西讨,为刘秀统一全国,建立东汉,立下了赫赫战功。马援率军作战,最大的特点,就是他自己勇冠三军。比如在平定陇西时,马援被敌人的箭射穿了小腿肚子,可他仍然咬着牙,坚持端坐在马上,指挥作战,这使得全军将士士气大增,一鼓作气,最终大获全胜。刘秀对马援的指挥才能十分折服,经常称他为“常胜将军”。

古代瓷器当东汉政权稳定以后,很多大将军都功成身退,也有人劝马援说:大将军南征北战,九死一生,现在也该尽情地享享清福了。马援豪迈地回答道:“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在战场上显示自己的威风,死就要死在疆场,让别人用马革裹着尸首送回老家,怎么能天天醉卧在床上,缠绵于儿女的私情呢。”

公元48年,南方的五溪一带,有个少数民族部落叛乱,光武帝刘秀一连两次派兵征讨,都大败而归。这时的马援已经是62岁了,他主动向光武帝请求出征。刘秀看着已是银髯满鬓的马援,很是于心不忍。马援声如洪钟,对光武帝说:“陛下,臣还能披甲上马!”刘秀被老将军的精神深深感动,命令武士们为马援牵马进宫,让他一试身手。只见马援轻松地翻身上马,雄赳赳、气昂昂地跑了一大圈。光武帝刘秀动情地说:“老将军真是威风不减当年啊!”于是,派马援出征讨伐少数民族部落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马援临行前,与朋友们话别,说:“我深受皇恩,现在年事已高,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唯恐不能为国而死。今天,总算有了一个机会,我即使战死在沙场,也死而瞑目了。”送行的人,听了马援这样的话,无不落泪。

小人的谗言

马援率军队来到了五溪后,打了几个胜仗。但由于五溪在南方,他所带部众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身体很不适应,于是整个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差。在战争的关键时刻,马援自己也体力不支,得了重病,导致了战事进展缓慢。有小人趁机向光武帝进谗言,说马援指挥失误,贻误了战机。

刘秀连忙派驸马梁松前往前线,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梁松平日里飞扬跋扈,正直的老将军马援一向看不惯他,因而没有给过梁松什么好脸色。梁松想趁机公报私仇,可当他赶到五溪时,马援已经病死在军中了,梁松感到非常地失望。可他这个小人,连死人也不放过,回来后向刘秀告状,说马援不但指挥失误,还趁机从南方搜刮民脂民膏,带回了一车珍珠。

这一次,光武帝刘秀相信了自己的驸马,下令革去马援所有的职务,并派人到他的家里去查抄从南方运回的珍珠。

去马援家抄家的人很快就回来了,他们给光武帝带来了一把所谓的“珍珠”。刘秀一看,不认识这些东西是什么,有认识的文武大臣一看,赶忙告诉光武帝说,这是用来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学名叫薏苡。原来,马援由于长期征战在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从南方运回的所谓珍珠,是他治疗风湿的药材。许多文武百官当场落泪,一心为国、马革裹尸的大将军战死疆场,死后却仍要遭人迫害。

光武帝刘秀狠狠地教训了驸马梁松,也不再让人去追查马援的罪过了。可是,马援兵败五溪是事实,所以,刘秀还是让人把马援的爵位革去了。三十年后,汉章帝才把自己祖辈误判的这桩不近人情的冤案予以平反,马援被谥为忠成侯。

可叹一代名将马援,大器晚成,马革裹尸,一心为主,老当益壮,到头来却落得个被小人诬陷的下场。马援的赤胆忠心,是为后世人所敬仰。

大树将军

文武全才,堪称刘秀的左膀右臂。

投靠刘秀

冯异起初是王莽手下的一员将领,之后投奔了后来成为光武帝的刘秀,做了刘秀一朝的大将军。冯异是今河南宝丰地区的人,他从小熟读兵书,据说能把《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兵家典籍倒背如流,因此很多人都夸他将来必是个大将军的材料。

在王莽新朝乱政的时期,绿林军爆发了起义,冯异曾被王莽任命为保卫父城的将领。而当时指挥进攻父城的正是日后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冯异和刘秀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刘秀见冯异有大将风范,指挥若定,进退有方,心中对他很是欣赏。而冯异也觉得刘秀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帝王模样,很有大家的风度,是个能成大气候的君王。这样一来二去,冯异的仗并没有多打,反倒是最终弃城追随了刘秀。从此以后,刘秀的军帐中,就多了一位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冯异。

大树下的谋略

虽然冯异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辉煌无比,骁勇善战,能攻能守,可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却很小心谨慎,不苟言笑,可谓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据说冯异在路上走,无论碰到比自己官大还是官小的人,他都主动让路,所以他的人缘极好。那些只会打仗的鲁莽将士们打了胜仗时就会粗鲁地吵吵闹闹着去邀功请赏,而当冯异打了胜仗凯旋时,他总是一声不吭地悄悄离开,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下一步的作战方案。正因为他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又善于用兵,功名显赫,却不居功自傲,将士们都称他为“大树将军”。这个称呼,体现了冯异博学多才,沉稳有加的性格品质,也反映了将士们对他的爱戴和拥护之情。

光武帝刘秀深知冯异的脾气秉性,尽管冯异不会和其他大臣一样,有了一点功劳就在他面前邀功请赏,可刘秀从来都不忘记这位为自己建立东汉政权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刘秀先后封冯异为阳夏侯和征西大将军。冯异的确为刘秀打了很多的胜仗,在他奉命进军关中地区时,从河南到陕西,一路过关斩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冯异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短短十年间,冯异把原本已满目疮痍的关中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冯异功劳如此之大,又不居功,反而自谦得很,这深得光武帝刘秀的宠爱和信任,也自然引起了一些小人的妒嫉,有一些人给光武帝刘秀上书,说冯异在关中权势过重,拥兵自重,有谋反的野心。刘秀很是信任冯异,便把这些奏折拿给冯异看,天性老实的冯异一看这样的奏折,吓了一大跳,跪在地上半天不敢动弹。倒是光武帝刘秀连忙离座,把冯异搀起来,安抚他说:“将军莫慌,您对汉朝江山的一片赤胆忠心,朕岂能不知晓不了解。咱们名义上是君臣,论恩德则如父子,你就像我的父亲一样,为我开辟了大好的河山,老将军千万别把这些无稽的谗言放在心上。”于是,刘秀不但不问冯异的罪,反而对他大加赏赐,这样的举措让冯异大为感动,他发誓要一辈子效忠光武帝。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光武帝刘秀对冯异的确是非常地敬重和信任。

居功不傲

中原和关中地区被冯异平定了之后,刘秀又命冯异带兵攻打一直在陇西(今甘肃兰州一带)割据搞分裂的隗嚣。冯异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进展十分顺利。然而,在他每次从前线传回的功劳簿上,有许多将士的姓名,却总是没有他自己的名字。光武帝刘秀无不感慨地说:“征西的功劳昭若山丘,冯老将军却从不提起自己的功劳,他的品德太高尚了!”后来,光武帝刘秀专门下诏,晓谕全军将士,对冯异大加表彰。刘秀也从此更信任冯异了,冯异自然也对光武帝更加感恩。

然而,就在冯异的军队即将消灭完隗嚣的余部残敌时,冯异却突然得了急病,不幸死于征途之中。全军将士闻听此消息皆扼腕痛惜,无不伤心落泪。冯异去世的消息传到洛阳,光武帝刘秀十分伤心,竟在金殿上痛哭了起来,他失声哭道:“失去了冯老将军这样的忠臣,是我大汉之大不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