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211600000069

第69章 不要轻信场面之言

生命不会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但说些无伤大雅的场面话却是你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所不得不学会的一种本领。一个人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在别人面前表现最真诚的一面,正如一个人不能把别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信以为真一样,场面话,总是可说不可信,一旦你违背了这条原则,善良便会退化为愚钝,真诚也会成为伤害自己又危及他人的利器。

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员,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奥地利是德国南方强大的邻国,曾经威胁德国如果企图统一,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

俾斯麦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

但是令所有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主张和平。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他连做梦都想着统一德国。

他说:“没有对战争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

在国会上,他盛赞奥地利,为奥地利的行动辩护,这与他一向的立场简直是背道而驰、俾斯麦反对这场战争有别的企图吗?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其中好多人改变了主意,最后,因为俾斯麦的坚持,终于避免了战争。

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了普鲁士首相,这时他对奥地利宣战,摧毁了原来的帝国,统一了德国。

袒露之心犹如在众人面前摊开的信,那些胸有成府的人总是懂得潜藏隐秘,他们所说的话大都只是些场面之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果你把别人的这些话都当真的话,那就只能证明你的天真和幼稚。

“场面话”是人性丛林里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过一段时日的人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撇开道德的标准,谎言就是一种智慧”,所以,有时,说说一些无碍于原则与是非标准的场面话,也是一个人在纷纭复杂的社交场所立足的一种本能。

人一踏入社会,应酬的机会自然就多了,这些应酬包括做客、赴宴、会议及其他聚会等。不管你对某一次应酬满不满意,“场面话”一定要讲。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别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际遇下对你说了一些场面话,作为听众的你千万不可把这些场面之言当真。

张文在一国有单位任职,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经管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条件。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络,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没问题!”

张文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事实上,那位主管只不过说了一些应一时之景的“场面话”,而张文却天真地相信了这些话,并开始守株待兔起来。在人性丛林里,人往往会呈现他的多面性,在不同的时空,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说,本性属“恶”的人,在某些状况之下也会出现“善”的一面;本性属“善”的人,也会因为某些状况的引动、催化而出现“恶”的作为。而何时何地出现“善”与“恶”,甚至人自己也无法预测及掌握。所以,当萍水相逢之人在你面前做出许诺时,不能被这一时的“善”意所冲昏了头脑,应保持理智,让自己回到真实的生活轨道上来。

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场面话”,你尤其要保持你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因他人两句好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然测不出别人的真心,就只好做最坏的打算。要确定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虚与委蛇,或避不见面、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是“场面话”了!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也要有清醒的头脑,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俗话说得好,“蜜比醋更能吸引苍蝇”,在社交场合,我们要学会说点场面话,给别人一点甜头,但万不可做被别人的场面话所吸引的“苍蝇”,轻信别人的一时之言有时不只是一种善良,更是一种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