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期盼的小麦成熟,收割小麦成了邑中大事,包括山里营地,留下了打铁和看守的人,大部分被抽回邑收麦。
周书灿的大脑里只有联合收割机的概念,没有人工收麦是什么场景,他默默的看着闵父安排人手,不发表任何意见。
自从上次闵父打了周书灿,父子之间处于很微妙的关系。周书灿不往闵父那边凑,闵父想和儿子说声“对不起”又拉不下脸。所有的邑民都察觉出来父子二人微妙,谁也不敢上前多说一句。
继母听闻般住进新屋,很是不舒服。她原本以为那新屋是给闵家人盖的,没想到奴隶般姐弟俩都住进去了,她家这父子俩谁也不提新屋的事。有心问问,发现丈夫和继子在闹别扭,强忍住没敢多事。这几个月以来,她内心莫名的开始忌惮这位才十三岁的继子。
继子懂得太多,她被继子的变化吓住了。继子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继子连妇人们养蚕的事,都知道的比妇人们还多,这不是妖孽是什么?她嫁到闵家这么多年,外人不清楚,她可是知道以前的继子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她只能把这些疑惑默默的记在心里,不敢跟任何人说。
她的想法最怕的就是被丈夫发现,丈夫如果知道她用这样的想法看继子,绝不会只是把她休了那么简单,很有可能会剥了她的皮。继子给邑带来这么大的变化,丈夫绝不允许任何人质疑自己的儿子,这是丈夫的底线。她现在是能躲着继子,绝不和他碰面。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过金灿灿的麦田上空,稻草人懒洋洋的睁开了朦胧睡眼,最美好的景色在一瞬间定格于成熟的季节。
邑外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金浪,把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金海里,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用淡淡的麦香纠缠着缕缕白花花的阳光,那锋利的麦芒牵来的布谷歌唱里探望着金黄。
麦田里,麦穗儿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风一吹,麦浪滚滚,金灿灿的麦田让人痴迷,使人沉醉!那“天地合一”的感觉随瞬间绽放的蒲公英,飘向了无边的远方……
邑民背扛着收割工具,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庄稼田里一片片金黄的麦田,看着田野里一片绿色的果林,那些青色的果子,和金色的麦田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季节里,散发着幸福的阳光和魅力。
远远望去,麦田长得密集齐整,好像川裁刀削平的毛茸茸的金色地毯铺展开来。浅棕色的田梗经纬交织,就好像金毯中的彩纹,美观大方。微风吹拂,麦穗轻轻晃动,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擞抖擞,准备使出全身勺气往上窜,连成片的麦芒直指天空,如执剑问天的侠客。
轰轰烈烈的夏收开始了,这是农耕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麦田充满了神秘感,浪漫而朴实,浓郁的麦香静静的沁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轻轻的轻轻的一丝一丝落下,这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周书灿不知道往年闵家邑民是如何收割麦子的,以前没有这么的地,也没有这么多的人,今年用镰刀收搳麦子,为了安全起见,提前培训了邑民,还编织了许多顶草帽。
只见麦田里,男女老少头戴草帽,右手拿镰刀,弯着腰背朝天,面朝黄土地。左手抓麦子搳,搳完一刀往前一勾,勾住前面的麦子又搳,左手拿不了之后放在身后,又继续搳,再放在那一堆,直到能捆一捆麦子,用麦子麦草打绳捆住,再继续搳下一捆。搳完一块地就用扦担或者夹子挑到田边大路用车拉回去……
周书灿站在地头,不用去收麦子,地主家的儿子当然要有特殊待遇了。他看着麦田里汗流浃的邑民,百感交集。这暴晒不说了,单单割麦子流出的汗水,都是以后的收割机时代没法比较的。
用收割机收割,简单的带一些口袋就行了。口袋在收搳机上接脱出来的麦子,接满换袋,收割机上放不下开到路边,卸下装麦子的袋子,再继续,路边用人系袋口,再运回去。
农忙不仅是劳碌的季节,也是抒发情感的季节,邑民们在割麦的间隙中,用放声歌唱释来放劳动的疲惫。他们把痴情抛洒在田野上,谱写生活的乐章;他们用夏天一样的火热,积蓄热情和豪放,一排排的麦穗倒下,漫天的金色,田野四处金灿飘香……
这时候啊,银镰似亮闪闪的手笔,挥毫出一行行豪迈的诗情。于是,就有了——圆圆的打麦场,赛过一张精美的唱片,激荡出农人积攒已久的心声,这雄浑深沉的交响啊——碾场,是乡村亘古不变的的季节音乐,在这初夏的季节,在这偏僻的地方,唱得这么响这么亮。
闵父真的是一位心地善良仁慈的邑主,他允许邑民们敞开了吃麦穗,不掺杂任何青菜的小麦颗粒,被不能下地劳作的老年邑民烧好剥好,任由邑民们敞开了吃。这是周书灿都不曾想到的慷慨壮举。
需跑到周书灿面前坐下,放下盛麦粒的盘子,低声问:“大兄,现在的麦粒能磨面了吗?”
需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问这个问题了,周书灿无奈的笑笑,“可以了。今天收起来的晒干粮食,都可以拿去磨面,我已经安排他们去做了。不过,馒头现在还吃不到嘴里,还有发面的过程,要等半天。”
他突然想起来他师母曾经说过的话,“山东产地的面粉适合做烙饼,不适合蒸馒头。”
急忙说:“需,你先让人去做烙饼吃吧,馒头不急。”
师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导师是北方人,喜欢吃馒头。师母做馒头的面粉,发酵效果一直不好,哪怕是用馒头粉,也和导师家乡的馒头发酵不一样的效果,为此,师母一直很苦恼这事。
后来,有了网络超市,师母懒省事网购面粉。网络超市的面粉是来自好多地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做出来和导师家乡做馒头一样的效果。师母寻揪缘由,才发现是因为之前做面食的面粉,大多是用山东产地的面粉。
去市场上观察下来,发现市面上供应的面粉绝大部份都是来自山东。在没有网络超市之前,也没有太多的可以选择面粉产地,师母就算是换了面粉种类,在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发面的情况下,自然做不出来她想要的效果。师母因此得出来结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面粉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