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世界4
2147300000019

第19章 日常观赏鸟的饲养(16)

玄凤体长约23~32厘米,外观美丽,带有高冠。体被灰色羽衣,上体黑灰色,下体较淡而染褐色,前额、头顶、喉部为黄色,头具金黄色冠羽,脸颊具黄色颊斑,耳羽橙色,翅覆羽白色,尾羽暗灰色;嘴暗灰色、短阔,上喙具钩;虹膜暗褐色,脚灰色。这种鸟求偶时或情绪激动时冠羽竖立,更引人注目。鸡尾鹦鹉雄鸟体瘦,活泼好动,站在支架上是直立的;雌鸟肥胖,不太好动,在支架上一般为趴卧式。如果用手摸泄殖腔,雄鸟的耻骨联合上方有尖状突起,雌鸟则没有。人工饲养的鸡尾鹦鹉有灰色、花色和白色3个品种。灰色鸡尾鹦鹉全身体羽为青灰色,头具淡黄色冠羽,嘴黑灰色,头顶、前额、下颌至喉部均为淡黄色,脸颊具橘黄色圆形块斑,上体、胸、腹为青灰色,两翼外侧覆羽为白色,尾羽为黑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跗跖、脚为黑灰色。花色鸡尾鹦鹉体羽为青灰色,全身具黄色斑块。白色鸡尾鹦鹉全身体羽为白色,头具淡黄色羽冠,嘴为象牙白色。头部、脸颊、下颌至上喉部均为淡黄色,脸颊具橘黄色圆形块斑。跗跖、脚为肉粉色。

生活习性

鸡尾鹦鹉栖息于草原、树林及农田中,是典型的开阔地区鸟类,喜成对或结小群活动。其繁殖期为每年的8~12月,筑巢于树洞或岩洞中。每窝产卵4~7枚,卵壳白色、无斑纹、有光泽。孵化由雌雄亲鸟共同完成,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20天。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为4~5周。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一般选用较大的金属丝笼来饲养玄凤,因为它体形较虎皮鹦鹉、牡丹鹦鹉大,嘴强有力,善攀援,又爱啃咬木质,因此对饲养的笼子有着特殊的要求。食罐、水罐以铁制最好,深大而稳妥,以防咬坏或蹬翻。规格为80×80×100厘米。在繁殖笼的两侧和后面宜用三合板封上;笼底为铁皮制抽屉,以便于铺砂和清理粪便、垃圾。笼内的栖杠也要耐咬啃,以枣木、梨木等硬木为好,粗细要适当。

食物种类

野生玄凤主要食物为植物果实、种子,兼食植物嫩芽。笼养玄凤平时可以用小米、加那利子、蔬菜、水果、葵花子等食物喂养。

饲养方法

鸡尾鹦鹉体格健壮,比较容易饲养和繁殖,鸡尾鹦鹉饲料以玉米、稻谷或谷子、葵花子或小麻子按5:4:1的比例混合,我国现在一般多喂鸡蛋米。每天喂一次青菜和水果,经常采摘一些嫩柳树芽、榆树芽,放入笼中任鸟啄食。秋戴胜25~32厘米,体重53~90克。这种季喂些玉米或稻谷穗,对鸟的健康颇具益处。注意不要断食、断水,饲料不要太单一。沙盘每周清理1~2次,食罐、水罐及用具应每月消毒1次。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调节室温,预防疾病的发生。冬季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32℃以上时应加强通风。饲料主要有谷子、黍子、稗子、稻谷、麻籽、葵花籽、鸡蛋小米、油菜或其他青菜等。幼鸟的性成熟期为8个月左右,此时即可参加繁殖。鸡尾鹦鹉是一种多产的鸟类,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繁殖。但是过低的温度会降低它们的繁殖率,因此天气寒冷时应把巢箱拿开,不让鸟在寒冬里繁殖,待天气转暖后再把巢箱放回鸟舍中。鸡尾鹦鹉全年可繁殖3~4窝,初产的鸟每窝可产3~4枚卵,以后一般多为4~6枚,卵呈白色,隔天产1枚卵,在产第三枚卵后,雌鸟开始孵化。等雏鸟能吃食后可分笼饲养,这时雌鸟又开始产卵繁殖了。在种鸟繁殖、孵化期间应注意环境的安定,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不要移动鸟笼,尽量不去翻动鸟巢,以免惊动亲鸟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雏鸟出壳后要注意室温和食、水的充足,在繁殖期应补充无机盐饲料和微量元素。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鸡尾鹦鹉平均寿命18年左右,最长可活20多年。饲养鸡尾鹦鹉的房间要注意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鸡尾鹦鹉性情温驯,不怕人,有兴趣的养鸟爱好者可以教它一些简单技艺和人语,让您的观赏鸟更具情趣。

佛法僧目·戴胜科

戴胜

身体特征

戴胜体长鸟长有不时展开的扇状羽冠和华丽的羽毛,是着名的观赏鸟,但鸣叫声不太悦耳。头上具有棕栗色扇状羽冠,体羽主要为棕色,两翅和尾大都为黑色,并有白色和棕色横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当它鸣叫或受到惊吓时,羽冠会高高竖起再慢慢旋复而下,一起一伏非常好看。

生活习性

戴胜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庄和果园等环境,喜在郊野和园地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地面上慢步行走,有时也在树上栖息,鸣声粗壮而低沉。戴胜繁殖期4~6月。营巢于林缘或林中道路两边天然树洞或墙窟窿中。每窝产卵6~8枚,卵呈白色。孵化期16~18天。戴胜筑巢于树洞或墙窟窿中,此鸟懒得出奇,不清理雏鸟的粪便,因而巢内脏物堆积,臭气四溢。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饲养戴胜可用大型封闭底的铁丝笼或竹笼,内铺细砂,安置栖杠。

食物种类

地面上的各种昆虫、蠕虫和幼虫。

饲养方法

刚捕捉的野生戴胜,初期可用黄粉虫诱食,待吃虫后把人工饲料与面包虫拌在一起,慢慢“认食”后再逐渐减少喂虫量,而以人工饲料代替。饲料配制的方法是:绿豆面100克,熟鸡蛋1个,鲜肉末50克,菜叶少量,混合均匀,加水调和喂给。饲料用绿豆粉或黄豆粉100克、熟鸡蛋1个、鲜肉丝50克、菜叶少量均匀混合,加水调和喂给。要注意笼内的清洁卫生。戴胜的粪便稀软而臭,要经常清理笼具,及时更换笼底的沙土。水浴次数不必太多,每周进行1~2次即可。平时每天再喂1~3条面包虫。

佛法僧目·犀鸟科

冠斑犀鸟

身体特征

冠斑犀鸟,又称斑犀鸟,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斑犀鸟的体形很大,仅小于棕颈犀鸟,全长可达到75厘米。斑犀鸟眼上生有粗长的睫毛,喉两侧有淡黄色的斑点。雄性冠斑犀鸟两眼周围的皮肤裸露无毛,呈紫蓝色;而雌鸟的却呈肉色。雌雄斑犀鸟的羽色相似,背部与尾部的羽色是具有金属绿色光泽的黑色,两翅的金属光泽更为耀眼。上体为黑色,腹面白斑,下体大部分是纯白色。除第1、2枚初级飞羽及内侧次级飞羽之外,其他飞羽均有白色的端斑。枕羽延长成冠状,尾羽具宽阔的白色先端。脚是铅黑色。斑犀鸟身上黑白相映,对比强烈,非常夺目。

斑犀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尺多长的大嘴。犀鸟这张嘴和它上嘴基部那高大而侧扁的盔突,都呈现出美丽的象牙黄色。同时也是因为这张犀牛角一样的嘴,它才有了犀鸟之称。犀鸟的盔突多数是角质中空的,只有少数是实心的,而且在盔突前方的两侧,自前方斜向上嘴中部,还有一条黑色带状斑纹。虽然与雄鸟相比,雌鸟的盔突比较小,但雌鸟的这条斑纹却比雄鸟的要显眼得很多。

斑犀鸟的嘴巴看起来很笨拙,但实际上却是非常灵巧的,可以做很多事。如: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轻巧自如地采摘树上的浆果;得心应手地捕捉老鼠和昆虫,等等。

生活习性

冠斑犀鸟主要栖息于人烟稀少的高大乔木林中,多集群生活。平时,斑犀鸟往往集结成小群,在树的上部活动;有时也会下地来觅食,甚至还会到村子的边缘去盗食榄树所结的榄果。冠斑犀鸟在飞翔时,往往也结成小群。由于它们的体形太大,所以它们飞翔的速度比较慢,而且还会发出很大的声响。斑犀鸟是很机敏的一种鸟类,只要稍有疑声,它们便会立即飞过去“侦察”。鸣声宏亮,只是较为单调,只能发出“嘎克一嘎克”一种叫声。因为冠斑犀鸟在飞翔时常爱滑翔,而且头、颈部向前伸直,看起来很像飞机,所以当地人还称它们为“飞机鸟”。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最好养在专门制作的鸟房,面积要大于25平方米。高度要高于3.5米。在鸟房内假植大树,并在树上掏直径在1米左右的树洞供繁殖用。

食物种类

食以野生植物的肉质果实和昆虫,但主要还是以植物果实为食,榕树、酸枣树、鸟橄榄、油甘子、买麻藤等树的果实均是它的食物。

饲养方法

斑犀鸟选择大树上现成的树洞营巢。一般它们选择的这种树洞都会很宽大,而且离地面也很高,大约会在15米以上。雌鸟在每年的3月份产一次卵,每窝产卵2~3枚,卵为白色,表面粗糙多孔。由雌鸟孵卵,雌鸟在进入树洞后,就会把自己胃中的胶状分泌物吐出来,混合上植物种子和朽木等堆在洞口把自己封闭起来,雄鸟在外面也会用湿土、果实残渣等将树洞封闭,仅仅留下一条垂直的小缝,让雌鸟可以把嘴尖伸出洞去,接受雄鸟的喂食。在这种全封闭的巢里孵卵育雏,真是既舒适,又安全。既不需要担心天敌的侵袭,也不用害怕风雨的浸淋。在整个孵卵的日子里,雄鸟都会四处的奔波,给雌鸟寻找食物。雌鸟在洞中就只管专心地孵卵,一直到雏鸟孵出以后,雌鸟才啄破洞口,飞出洞外。然后再把小鸟封在里面,直到小鸟快要出飞的时候,才把它们放出来。在广西,5月份就能见到小冠斑犀鸟飞出来活动了。长久以来,就是这种奇特的育雏方式,保护了一代代的斑犀鸟免受蛇类和其他禽兽的侵害,得以安全地出生。

双角犀鸟

身体特征

双角犀鸟是大型鸟类,体长达120厘米左右,是我国所产犀鸟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羽主要为黑白两色。喙和盔突巨大,呈蜡黄色,顶部双隆起形似双角;周围羽毛向两侧扩展至眼后,与颏、喉连成一圈黑色;头及胸部的白色体羽常沾黄色。雄鸟眼睛内的虹膜为深红色,雌鸟的却是白色;在它们的眼睛上还生有粗长的睫毛,这是其他鸟类所少见的。嘴为黄色;腿灰绿色并沾有褐色,爪子几乎为黑色。上体及胸皆黑色。翅黑色,飞羽基部和先端白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尾白色并具宽阔的黑色带纹。雄性成鸟长着一个30厘米长的大嘴和一大而宽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双角犀鸟。上嘴和盔突顶部均为橙红色,嘴侧橙黄色,下嘴呈象牙白色。它的颊、颏和喉等部位均为黑色,后头、颈部为乳白色,背、肩、腰、胸和尾上的覆羽都是黑色,腹部及尾下的覆羽为白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只是盔突较小。

生活习性

双角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取食和栖息于原始林的顶冠层。通常成对活动,也有5、6只至数十只结群活动,但是繁殖期间常单独活动。双角犀鸟飞翔时速度不快,飞翔时头、颈伸得很直,双翅平展,作几次上下鼓动后,便靠滑翔前进,然后再鼓动几下翅膀,如此反复进行,如同摇橹一般。由于翼下的覆羽未能掩蔽飞羽的基部,所以在飞行时飞羽之间会发出很大的声响。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犀鸟群大多固定在一个地点取食,直到食物吃尽才更换新的取食地点。它们也常常成群飞行,一个接一个地鱼贯前进。犀鸟的大嘴看起来很笨重,实际上它既是工具又是武器,使用起来非常地灵巧,可以轻松自如地采摘浆果,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还能得心应手地捕捉鼠类和昆虫。它在鸣叫时,颈部垂直向上,嘴指向天空,发出粗厉、响亮的叫声。日落时,便飞到较为密集的叶簇所遮蔽的大树顶上过夜。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要用专门搭建的鸟房饲养,鸟房中还要假植有大树洞的大树。

食物种类

一般在树上觅食,也有时在地上。主要以各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蛇、晰蜴、大型昆虫、鼠类和谷物。

饲养方法

双角犀鸟的繁殖期是每年的3~6月。雌雄鸟成双成对共同选有洞的大树筑巢建窝,大多是选择森林中的菩提树等高大乔木上的天然树洞,对其进行加工和修整而成。这种树洞又大又宽,离地面也很高。雌鸟每窝内产二三枚蛋,卵刚产出时为纯白色,以后变为淡皮黄色或皮黄褐色。雌鸟在孵卵期间用自己的排泄物和朽木屑等混在一起堵住洞口,将洞口封闭缩小。同时雄鸟也在外面用它的大嘴衔泥,并混合果实、种子和木屑将洞口封闭,仅留一个小孔让雌鸟嘴端能够伸出,接受雄鸟的饲喂。这样,新婚的雌鸟将自己关闭在洞穴中孵卵、育雏,既安全,又舒适,不怕风吹日晒,还有利于保护雏鸟免遭蛇类、猴类和猛禽等的威胁和侵害。雄鸟必须到处奔波觅食,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雄鸟还会将自己砂胃中的一层壁膜脱落下来,吐出体外,形成一个薄囊,它就用这个薄囊临时贮存觅到的浆果、坚果等食物,带回巢中。如果雌鸟没有伸出嘴来迎候,雄鸟便用嘴轻轻地敲打树干,通知雌鸟取食。有趣的是洞内的雌鸟十分熟悉自己伴侣的各种声音,如鸣叫声、飞翔声、着树时的脚步声,因此当雄鸟口衔野果等食物出现在洞口时,雌鸟会立即从洞隙中伸出嘴来,高兴地接受雄鸟的喂食。因此,到繁殖期结束的时候雌鸟和雏鸟都长得很肥胖,而雄鸟却累得精疲力尽,瘦骨嶙峋。雌鸟在洞中孵卵、育雏,雌鸟和雏鸟排便时,把肛门对准洞口,直接喷射出去,雌鸟还不时地用嘴将洞内的污物清除出洞口,以保持洞内的清洁。雌鸟在雏鸟孵出后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换羽,这时几乎没有飞翔的能力,换羽之后,便将洞口的封闭物啄破,与长大的雏鸟一起飞出来。

雁形目·鸭科

斑头雁

身体特征

为雁类中体形略小的雁,雄雁体长不超过85厘米,雌雁不超过75厘米。体重2.5~3.1千克之间,雄雁略大于雌雁。斑头雁不耐寒冷,在青海为夏候鸟。雌雄羽色相似,通体灰褐色。头顶污白色,头后有两道黑色带斑,因此得名斑头雁。头部黑色图案在幼鸟时为浅灰色。嘴鹅黄,嘴尖发黑;颏和喉污白;前颈暗褐,向后逐渐转为灰色;后颈暗褐,颈的两侧均白;上体大都为灰褐色,颜色较浅;下体多为白色。肋羽颜色暗灰,有暗栗色的宽阔羽端斑。羽缘的颜色较淡,多为浅棕色或白色,仅翼部狭窄的后缘颜色较暗;下腹和尾下覆羽污白;虹膜为褐色;脚是橙黄色。斑头雁在飞行时所发出的鸣叫声为典型的雁叫,声音低沉、鼻音重。

生活习性

斑头雁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它广泛分布于非洲北部及欧亚大陆(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