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学入门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2148500000046

第46章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男孩篇(2)

(12)洗浴解压:理想的洗澡水温大约是38~40℃,能增加血液循环,使人得到镇静,甚至能让身体发行某种生理变化,睡上一个好觉。为了提高热水澡的镇静作用,可以和身体的连续放松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完全让手松弛,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接着想象这种松弛感上升到肘部,沿着手臂、肩膀和背部到头上,出现在感到紧张的部位。同时可以哼个小曲。

(13)发展兴趣:培养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尽情去享受。

(14)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对消除紧张十分有益。

放松反应:舒适地坐在安静的地方,紧闭双目,放松肌肉,默默地进行一呼一吸,以深呼吸为主。

(15)摆脱常规:经常试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些平日不常做的事,如双脚蹦着上下楼梯。

(16)超觉静坐法:在吃饭前做,每次大约10~20分钟。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舒适地坐直,双手自然垂放在大腿两侧,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放松肌肉,可做几次深呼吸帮助入静。然后慢慢调整为正常呼吸,缓慢而自然,集中精神默念“宁静”或“爱”,吐气时重复默念。

(17)缓解压力操:

动作一:两手慢慢平伸,手握拳头,慢慢用力,包括上臂、前臂、拳头。慢慢用力、再用力,感觉肌肉的紧绷,达到自己可以承受的极致。然慢慢放松,两手慢慢放下。

动作二:身体坐正,下巴往胸前压,两肩往后拉,然后往前压,再用力往后拉,用力,慢慢放松,动作要慢。

动作三:眉毛上扬,用力往上扬,用力、再用力,然后慢慢松开。

动作四:鼻子、嘴巴、眼睛用力往脸中间挤,慢慢用力,然后慢慢放松。

动作五:两嘴唇紧密,咬紧牙齿,用力咬紧牙齿,慢慢用力,然后慢慢放松。

动作六:嘴巴张开,舌头抵往下齿龈,用力张开,用力抵住,用力,慢慢放松。

动作七:身体坐直,身体往后仰,用力往后仰,再用力,慢慢回复原来位置,慢慢做两个深呼吸。

动作八:身体坐直,两腿伸直,脚板往下压,用力伸直,再用力,慢慢放松。

如果以上针对个人的减压方法不起作用,可以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这也是减缓压力的有效良方。遇到困难、身处压力之下时,可以主动寻求父母、亲戚、朋友、老师等人的帮助支持。

:如果你承受的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有效地学习时,服用保健食品来减缓压力或者遵医嘱服用药物来帮助睡眠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但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证实。

走出“丑”的困扰

赵勇今年刚满15岁,恐怕现在跟他最亲密的要算他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赵勇长得并不难看,起先他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他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他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他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初三年级的张涛是个皮肤略黑、容貌一般的男孩。小学的时候,他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到了初中,忽然发现身边的伙伴都长得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而自己仍旧黑黝黝的,于是感到自己是丑陋的人,深为痛苦。班级里个别淘气的女同学背后戏称他为“黑小子”。他听到后,越发感到伤心和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丑小鸭”,是被人们遗弃、没有价值的人。在这种情绪笼罩下,他整日郁郁寡欢,怪爹、怪妈没有给自己一个好的面容。如此心境使他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更使他内心充满自卑感。眼看就要中考了,他整日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完了”,没什么前途可言,谁都比自己强……

赵勇、张涛这样的事例在青春期少年中很常见。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马尔兹曾指出:青少年对外表所产生的烦恼,其心理障碍大都是在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幻想式的丑陋”。据他对美国中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90%的人对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较高。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总以一种极度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点“丑”加以无限地夸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他们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孩倍加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特别爱照镜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额头太窄,对于发胖更是有一种病态的感受。而男孩经常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痘以及体重超重等。尤其是他们把身材高大与男子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要知道,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长相困扰是青春期少年所特有的“体态意识”烦恼,几乎是秘而不宣的。

怎样解除这种痛苦呢?下面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给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

(1)正视现实,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生得美,但愿望毕竟不是现实。一个人生得美与丑,不能由自己决定。面对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常作无益的哀叹,就会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绪之中不可自拔,这是不少容貌丑陋者的通病。医治此病的根本办法就是正视现实,只有正视现实、承认现实,才能打消自己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愿望,重新调整认识。要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其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

(2)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容貌。心理学认为,人的容貌美丑与人际吸引力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表现在异性之间,而异性之间又重在选择对象的问题上,对于一般人际交往,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人们看重的是修养品德,学识才华,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至于外貌的好坏,在一般人际交往中几乎是忽略不计的。从另一方面,生活中,人们对于某个人容貌的评价与其自我评价并不完全一致,自认为很丑的人,别人不一定觉得他丑。自认为很美的人,别人也不一定认为他美。因为人们在认识和评定一个人时,通常对那些不了解的人才孤立地从容貌上去考察,而对于一般所熟悉的人,总是从整体上加以考察的,所以,容貌丑陋的人不要过分看重自己容貌的不足。

(3)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论。容貌丑陋者往往有一种病态的敏感,特别注意别人对他的容貌产生的反应,如脸色、眼神、语气等。不仅对直接涉及及其容貌的谈论反感、愤怒,而且对影射其容貌的言词特别忌讳,推而广之,凡可促人联想起其容貌特征的谐音字、形容词、比喻等,他都深恶痛绝、嫉之如仇,这是一种变态心理。事实上,每个人的容貌都无法隐瞒的,也不必去隐瞒。因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喜欢探究奥秘。越是躲躲闪闪、掩掩遮遮,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越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别人越是想知道。这样,越害怕被别人伤害就越容易被伤害,倒不如大大方方,坦然相对,别人不再感到稀奇,自己也就无所忌讳。再说,在同伴、同学、同事这个熟悉的生活圈子里,反正大家都认识你、了解你,有什么可忌讳的呢?在陌生的环境中,反正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你,以后又不打交道,让他们评头品足吧,又何必忌讳呢?

(4)消除不良的自我暗示。容貌丑陋者往往觉得自己特别难以见人,觉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卑下。常常想象自己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实际上并非如此。世界上凡是“特别的”总是极少数。就容貌来说,大多数人都属中等水平。许多认为很丑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很丑,只是由于消极的自我暗示才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人终日心事重重,憔悴不堪、二目无光,自然会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一个中等容貌的人,如果充满青春的朝气,再配上潇洒的风度,那么他必定会有十足的吸引力。

(5)善于发挥自身长处,弥补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想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关键在于自我弥补。这种弥补,不是要求人们寻求生理上的弥补,而是要求人们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以弥补自身形象的不足。如果你除了丑陋外,又无什么被人们称道的特点,那么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你的容貌在人们的心目中变得其丑无比。相反,如果你品德高尚,或具备某些人所不及的才能,晕轮效应的作用就会使人们只看到你的长处,你的缺点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美化,至少也不那么碍眼了。

每一个正为自己的外貌而苦恼的少男少女,都请记住:别跟自己的长相过不去!

青春期男孩如何戒除“网瘾”

走进街头的网吧,常常见到许多青春期男孩畅游于网际,或看网络小说或玩网络游戏或聊天或看在线电影等等,个个都是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的样子。现在是信息时代,因特网已经成了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需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会上网简直就像会吃饭一样,成了人生必备技能。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朋友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很容易上网成瘾,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生活,甚至严重危害了身心发育。像某中学生整日泡在网吧不上学不回家被学校开除、某男孩连续几日上网悴死在网吧、某中学男生痴迷网络游戏跳楼身亡等等让人心痛的事例屡见不鲜。

你肯定也很喜欢上网吧?那么你是不是已经上网成瘾了呢?据心理学专家研究,判断上网是否成瘾可参照如下标准:

第一期:“接近成瘾期”,有下列明显特征:每天必上网打游戏;一放学就进入网吧或回家上网打半小时至1个小时游戏;回家吃完饭,先要上网打一会儿游戏再去做作业;每天不上网会有点心神不宁。

第二期:“轻度成瘾期”,有下列明显特征:非常喜欢上网打游戏或聊天;每天上网打游戏或聊天约2个小时;不上网会出现焦虑状态,即紧张、敏感、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

第三期:“重度成瘾期”,具有下列明显特征:将上网列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和最幸福的事;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上网不知疲倦,可以不吃不睡;不上网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状态,有的甚至会出现生理上病态反应,如颈背肌肉痛、口渴、咽干、喉部梗塞感、手足麻木、头发胀、肌肉抽动等等。

网瘾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多危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造成人格异化。

二是失学失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多辍学,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因此抛弃了工作。

三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四是造成视力下降、智商下降等症状,很多人甚至有脊柱弯曲、“键盘肘”等生理性病变。

五是导致家庭破裂。

如果你已出现网瘾症状或已“中毒”较深,不要惊慌,心理学专家说网瘾能治好。

据美国心理学会研究,大部分人会在上网的第一年成瘾,日后逐渐消退。对于症状最轻的网迷(一天上网4—5小时,一周上网次数达4—5天以上),用心理指导便可达到治疗效果。对于因学习失败而迷上网络的青少年,要给他们成功的体验,用丰富而充满希望的生活代替网络。对于症状严重的青少年,药物治疗十分必要。患了网络成瘾症,人就进入病态,常伴有抑郁、焦虑、社交恐惧和强迫症。这时就要进行以药物为主、心理引导为辅的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都是针对具体症状,有抑郁症就吃抗抑郁药,有强迫症就用治强迫症的药。

下面几个自我控制方法,青少年朋友们不妨一试。

(1)参与法:如果你沉迷于网络游戏想自拔而不能,不妨邀家长一起玩网络游戏,培养共同语言。这样家长可以有效地帮助你控制游戏时间,抑制网瘾。

(2)转移法:中国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根源在于没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大都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压力苦不堪言地攀爬华山独路。不妨自我转移兴奋点,比如勤练书法、画画、登山、打篮球或者踢足球等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抑制网瘾作用。

(3)限制法:狠下心来,主动请家长限制玩游戏的时间,比如可以签订协议,限制时间为每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周六、周日三个小时等等。

(4)设置法:咬着牙将电脑搬出自己的卧室,最好放在客厅或者父母的房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限制上网时间。

另外,记得将下面的话告诉你的父母:

我们不能因为有些青少年上网成瘾就否定网络,因为网络上有丰富的知识和资源,懂得利用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都有好处。父母首先要教孩子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动力。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就像得了病,需要治疗和关怀,不能弃之不管。另外,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要告诉孩子,失败不要紧,积累经验最重要。其次,父母应该联合和催促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网吧管理标准,向孩子推广绿色游戏。另外,学校要向孩子普及网络知识,多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

青春期男孩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朋友,你是不是发现自己曾经那么依赖的父母变得老土或不懂风情了呢?是不是感觉老师课堂上的表现经常很可笑?是不是老是感觉某个同学很不顺眼?父母和老师们是不是经常训斥你“不听话”、“不可教”呢?其实对于青少年,这是很常见的情形,并不是别人差劲,也不是你“不可教”,而是青春期逆反心理在作怪。男孩的逆反心理往往来得更为猛烈。

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男生对家长的劝导和老师的教诲,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中学男生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的某些不完善之处。

(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老师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出风头”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