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4
2152600000027

第27章 大明王朝全面解读(6)

海瑞(1514~1587),字汝贤,琼山(今海南海口琼山区)人。他为人严峻刚直,生活俭朴,为官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深受平民百姓的爱戴,被称为“海青天”。海瑞考中举人后,进入京城,就拜伏在宫阙下呈上《平黎策》,希望开辟道和设置县,用这种方法平定地方,有识之士赞许他志气豪壮。代理南平(今福建南平)教谕,御史到学宫后,下属官吏都跪在地上谒见,海瑞只是长揖。任淳安(今浙江淳安)知县,穿布袍子和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蔬菜自给。对过往大官员及其亲属从不奉迎巴结,一切供应从简,因而得罪了都御史鄢懋卿,被贬为兴国州(今江西兴国)判官。很久以后,陆光祖任文选郎中,才提拔海瑞为户部主事。当时世宗在位日久,不临朝,深居西苑,专心斋戒做法事。督抚大臣争着呈送迷信的吉祥之物,礼官就上表祝贺。朝臣自从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无人敢进言时政。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海瑞独自上疏议论朝政,劝勉世宗要早日醒悟,临朝听政,治理国家,放弃无益的斋戒和法事。世宗看了奏章,起初很生气,后来又读了好几遍,被感动得叹息。但仍将海瑞下到钦犯监狱,判死刑。世宗去世后,海瑞被释放,恢复原职。不久调兵部,升任尚宝丞,又调任大理寺丞。

海瑞历任两京左、右通政使。穆宗隆庆三年(1569)夏天,由右佥都御史任应天十府巡抚。属下的官吏畏惧他的声威,贪污的大多辞职而去。那些豪门大族及掌管织造事务的宦官都有所收敛。他不管做知县还是巡抚,所到之处都坚决实行清丈土地,公布一条鞭法,体恤百姓疾苦,打击土豪恶霸,安抚穷苦弱小,兴利除弊,使当地百姓从中获得利益。又裁减驿站系统多余的经费,士大夫出入其境一概不许设宴招待,因此怨言很多。于是给事中舒化、戴凤翔就先后弹劾他迂腐固执而不识大体,庇护坏人,欺凌官宦人家,于是就调去监督南京粮储。海瑞任吴地巡抚才半年,老百姓听说他将要离去,满路号哭流泪,家家画着像祭拜。

海瑞死后,灵柩抬到江上,白衣白帽送丧的人站满两岸,哭着祭奠的人百里不断。

丘橓向万历皇帝提出的“八事”内容是什么

丘橓(shùn),字茂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考中进士。他为人性格耿直,做官刚正不阿,对不合理的事敢于抨击。当时严嵩独掌大权,丘橓看不惯严氏父子的专横跋扈,曾多次上疏揭露他们的罪恶。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等贪官污吏都是严嵩的同党,都因丘橓的弹劾而被罢免。

丘橓为官清正廉洁,有一次因触怒世宗而被贬谪戍边,随身带去的财产只是一箱破旧衣服和一捆书而已,他的节操因而受到同僚们的敬重。他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为官风格也受到神宗的赏识。他在奏疏中所陈述的有关吏治的八大弊病,就得到了神宗的称赞,并下令有关部门照着执行,改正弊端。

丘橓经过多年的官场实践,认为国家在官吏治事上存在着八大弊病:一、政绩考核成为官员们相互交易的资本,坏的得不到惩罚,好的没有给予鼓励,这是政绩考核的弊病;二、御史要去巡察地方官府,还没出京,就有官员暗中嘱托,请求保护某某,严重扰乱御史的公正性,这是请托成风的弊病;三、监察官员对于有关官吏所下的评语应该由巡抚按察使一级的官员亲自审定,然而,他们消极怠工,随便委托给其他官员,被不顾是非地胡乱加上评语,这是巡视察访的弊病;四、贪污受贿成为风气,而受到弹劾的只是一些势单力薄的贪官,那些大官即使贪污再多也不会被弹劾。对小吏严格,对大官宽松,对离任的详加审查,对现任的疏忽大意,这是检举弹劾的弊病;五、惩治贪污的办法在于严格的传讯审问,可在审讯贪官们时往往不得要害,导致用刑罚也不能有效地打击他们的罪行,这是传讯审问的弊病;六、举荐和弹劾,是用来鼓励和惩戒官吏的,但现在却不以能力为标准,而只看出身地位,这是列论资格的弊病;七、对于州县官员的副手,没有给予应有的礼遇和法制约束,致使自由散漫,缺乏工作效率,这是担任副职位多年来形成的弊病;八、科举考试,考生打着师生关系的旗号,公然贿赂考官,利用公开举荐的制度,大开贿赂之门,这是赠送礼品形成的弊病。

明王朝到了万历年间,政治衰败,已显千疮百孔之象,丘橓陈述的八点弊病,仅是大海一粟。不过,他能够做到身在庐山而识庐山真面目,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汤显祖的生平情况如何

汤显祖(1550~1616),字若士,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少年时就善于作文,在当地很有名气。

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便为其子网罗海内名士,用来扩大名声。听说汤显祖很善于作文,就叫几个儿子前往延请。而汤显祖为人正直,不愿意附权贵,便推辞未去。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考中进士,授予南京太常博士之职,后晋升礼部主事。

万历十八年,神宗迷信星象变化,认为这是由于谏官欺上蒙下造成的,便严厉地指责他们,并停发俸禄一年。汤显祖进言说:“难道真的是谏官的才德有问题么?因为陛下所具有的赏罚权利,暗中却被宰相窃取了,所以,谏官的意见都被歪曲了。御史带头揭露科场舞弊案,大学士申时行就指使人对他进行弹劾并罢免官职。只要大臣对宰相的行为稍有异议,便没有一个不被贬官到外地的。不知廉耻之徒,对当权者处处奉迎拍马。给事中杨文举奉诏赈济灾荒,却收受大量贿赂;在推举人才的过程中,又为自己谋取厚利。这样的人,宰相却将他提升为谏议官署的长官。陛下总是指责谏官的不对,却没有看到宰相才是朝政混乱的真正根源。臣认为陛下有四点值得注意:朝廷以爵位和俸禄养育的人才,如今仅成为替权贵培育下人;朝纲风气败坏,没有廉耻,贪贿成风;宰相乱用权力,扶植亲信,使得国家的法律成为一纸空文;陛下在位二十年,前十年是张居正强硬多欲,败坏朝政;后十年是申时行绵里藏针,扰乱纲纪。臣深为陛下感到惋惜,乞求陛下罢免杨文举、胡汝宁等一干小人,并告诫宰相,深刻反省自己以往的行为。”奏疏呈上,神宗看过以后十分生气,骂他胡言乱语,贬官外地。后任遂昌(今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上交辞呈回乡,在家乡度过了后半生。

汤显祖为人意气激昂,同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都有着很好的交情。这几位在仕途生涯中官位显赫,在政治上也很有所建树,而汤显祖在政治上却是潦倒不如意,但也许正由于此,他才能创作出举世闻名的《牡丹亭》等作品,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瑰宝。

明朝后期围绕李三才展开了什么样的斗争

李三才(?~1623),字道甫,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州)人,神宗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他是个富有才略的人,善于笼络朝廷官员,结交广泛,朋友遍布天下。然而,他的本性不够廉正,也往往受到人们的指责。明朝后期,在李三才的任用问题上,朝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李三才早年任右佥都御史,总管从水路运输粮食物资的漕运事物。当时,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者横行无忌,公然掠夺,致使百姓生活贫困,民不聊生,而有些饥民就借机起而为盗。李三才便暗用计谋,惩治了胡作非为的官吏,又逮捕了抢劫作恶的饥民,并上疏陈说征收矿税的危害性,请求废除矿税。李三才办事干脆利落,得到百姓的爱戴。

后来,李三才因资历深厚升任都御史,开始参预内阁机要事务。所谓“树大招风”,从此,妒忌他的人日益增多,诽谤他的话到处都有传闻。工部郎中邵辅忠、御史徐兆魁、南京兵部郎中钱策等人上疏弹劾李三才贪污受贿,并罗列出贪婪、虚伪、狠毒、蛮横四大罪状。不过,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等人却认为李三才很有才能,功大于过,便先后上疏替李三才辩护。一时间,在朝中兴起激烈的争论,好几个月还没罢休。顾宪成就写信给当权者叶向高,称赞李三才的才能,极力为他申辩。而神宗对于这两种意见却都不理不问,致使争论没结果,李三才被迫辞职离去。

李三才虽已离职赋闲在家,而妒忌他的人担心他被重新起用,于是弹劾说他盗用皇家木材建造私宅,折合银子达到二十三万多两。李三才非常气愤,请求清查登记自家的财产。但是,派去的使者调查了很长时间也没查出什么结果,没办法交差,就按照弹劾奏章上所说的那样上报了,李三才便被削职为民。

为什么说李成梁为明朝之名将

李成梁(1526~1615),字汝契。他的高祖父李英从朝鲜归附明朝,授予了可以世代继承的铁岭卫(今辽宁铁岭)指挥佥事之职,便定居在这里。到了李成梁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衰,穷得连进京承袭官爵的路费都没有。四十岁的时候,李成梁才受人资助进京继承了官职,从此,凭借一身本领,屡建战功,成为一代名将。

当时,边防松弛,常有外族入境骚扰,烧杀掠夺,边关形势极不稳定。李成梁上任之后,指挥壮士发起有效反击,打退土蛮、张摆失等入侵之敌,边关士气为之一振。

穆宗隆庆四年(1570)九月,敌人大举入侵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李成梁被提拔为副总兵,受命于危难之时。当时辽东情况十分危急,分别有俺答、插汉部族土蛮、朵颜部族长昂、王杲等敌窥视,逐渐对辽东形成了包围之势。十年间,殷尚质、杨照、王治道三员大将都战死沙场,明军士气大挫。李成梁上任后,大修武器装备,选拔精兵良将,并招募勇士,给予丰厚的军饷,组成突击队,日夜操练。明军士气开始振作。第二年五月,土蛮率敌军大举入侵,李成梁见反击时机成熟,便率领精锐部队在卓山大战敌寇,并和副将赵完形成夹击之势,切断敌军首尾,敌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抱头鼠窜。李成梁乘胜攻打敌人巢穴,斩杀首领两人和敌兵近六百人。从此,李家军声名大振。后来,李成梁又与土蛮、俺答、长昂等部族多次交锋,逐渐削弱了敌军势力,边关稳定了许多。

李成梁镇守辽东二十多年,先后上奏大捷十余次。每次接到捷报,皇帝都要祭告天地宗庙,赐予大量的锦衣玉石,并接受朝廷百官的祝贺。边疆将帅取得这样盛大的功劳,是明朝建国以来二百年都不曾有过的。

李如松作为将门之后有什么战功

李如松(?~1598),字子茂,是一代名将李成梁的长子,他自幼跟随其父南征北战,熟识兵法,骁勇善战,可谓是智勇双全。李成梁去世后,李如松子承父业,建立了赫赫战功。

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哮拜在宁夏叛乱,李如松以大将之才被荐为提督,统领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各路军马,讨伐叛贼。在此之前,大将麻贵、董一奎等众将多次攻城而不能得手。李如松一到,加强攻势,并采用水攻,泡塌城墙,攻入城中,斩杀哮拜及其族人,迅速平定了叛乱。

当时,朝鲜倭寇为害十分严重,神宗以李如松作战勇猛有威名,诏令其统领苏州、辽东、保定、山东各军东征。李如松刚到军中,就传来了倭寇酋长行长请求议和,愿意接受封赏的消息,李如松于是将计就计,假装同意封赏而暗中偷袭,一举铲除贼寇。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平壤。一开始,行长等人以为是封赏的使臣到了,因此并未防备,还穿着花衣夹道相迎。然而众将在平壤城下徘徊犹豫,不敢入城,暴露了形迹,倭寇于是登城抵抗。李如松果断地分兵三路攻城,并亲自率领大军攻打东南城,战事激烈,李如松的战马中炮而亡,他顾不得安危,换马继续指挥士兵加强进攻,将士们在李如松的带动下士气高昂,无不以一当十。在众将士的奋勇拼杀下,平壤城被攻克,杀敌一千二百多。李如松带领将士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失收的黄海、平安、江源、京畿等地,大捷而归。李如松因此更加得到神宗的赏识和信赖。

万历二十五年,辽东总兵董一元罢官,神宗特别下诏任用李如松。李如松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意气更加振奋,镇守辽东一带毫不懈怠。第二年四月,土蛮进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兵直捣敌巢,因中埋伏而不幸身亡。神宗得此噩耗,沉痛不已,令备衣冠运回安葬,建立祠堂祭祀,并赐谥号忠烈。

麻贵一生建立过哪些军功

麻贵,大同右卫(今山西大同)人。麻氏家族多将才,麻贵与他的父兄多次立下战功,人们把他们与铁岭李氏相提并论,称作“东李西麻”。

麻贵以舍人身份参军,多次安定边疆有功,受到褒奖。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宁夏哮拜叛乱,朝廷以麻贵英勇善战、通晓兵法而提拔他为副将,率兵讨伐叛军。叛军抵抗十分顽强,明军多次攻城而不克。于是,麻贵与众将分兵四路,迂回进攻,并将斩杀的一百多敌人首级悬挂示众,叛军恐惧,士气大挫,不久,城就被破,叛军全部平定。麻贵因功被提拔为总兵官,镇守延绥(今陕西榆林),并赐予世袭。

万历二十二年,麻贵又先后捣毁了蒙古卜失兔以及其他驻留内地贼寇的营地,杀敌共计六百余人,缴获牲畜一万六千余头。神宗得知后大喜,特地祭祀祖庙宣布捷报,并再次加封麻贵官阶,赐予丰厚的奖赏。

万历二十五年,朝廷和日本谈判封赏一事失败,麻贵被任命为提督,统领南北大军,讨伐倭寇。在麻贵的带领下,将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奋力拼杀,最终攻陷敌城,俘获斩杀敌军二千二百多人,全胜而归。

万历三十八年,麻贵镇守辽东,平定了蒙古炒花、宰赛等部族的叛乱。第二年,麻贵因病请求退休,神宗特别恩准他乘驿车回家。

麻贵果敢坚毅而骁勇敏捷,擅长用兵,在东西边境上都战功卓著,先后七次受到皇帝的特别赏赐,被尊为一代良将。

董一元作为战将其战绩如何

董一元,宣府前卫(今河北宣化)人。他的父兄均为名将,镇守边关,以勇敢著称,而董一元兼其勇猛,而于智谋更胜一筹。他一生多次立下战功,镇守边关要塞,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董一元担任蓟镇(今河北迁西)游击将军。土蛮、黑石炭等蒙古部族一万多骑兵入侵,董一元配合总兵胡镇抵挡敌军,立下头功。穆宗隆庆初年(1567),董一元在棒槌崖打败敌军,功劳又是最大。像这样的战绩对董一元来说是不胜枚举,而其一生最为世人瞩目与称颂的战功还是建立在镇守辽东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