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4
2152600000029

第29章 大明王朝全面解读(8)

满朝荐(?~1629)有廉洁能干的美誉,他为官正直,严行守令,奋力以死对抗凶顽之敌,即使幽禁囹圄也不改悔。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授予咸宁(今陕西西安)知县。当时,担任税监的宦官梁永放纵部下横行,掠夺他人产物,满朝荐逮捕处罚了他们。因此遭到弹劾,降职一级。恰好巡抚顾其志在这时上疏陈述梁永的贪婪残暴,他才得以恢复官职。没多久,梁永继续胡作非为,满朝荐为了追查恶党,有动武的行为。梁永怕了,就设计让人将诬告信藏在头发中,然后入京控告他劫持上贡物品,杀人无数,抛尸河中。神宗听后大怒,立即派人逮捕他并长期关押。经过朝廷内外人士的极力营救,到四十一年秋才获释放。

光宗即位后,任用满朝荐为南京刑部郎中,后来升迁为尚宝卿。熹宗天启二年(1622),辽东之地为异族侵占,天下发生多起变故,朝中大臣却各自结党,借议论这些事情而相互攻击。满朝荐很是忧虑,上疏陈述当前的时事形势有可忧的十条、可怪的七条,并指出了是谁造成政令颠倒、危机四伏的原因:“陛下造成的只占十之一二,由掌权大臣造成的占十之八九。”奏疏呈上后,皇上得悉魏忠贤的条条罪状,震怒万分,开始下诏严厉追查他,满朝荐也因此被削职为民。事过不久,魏忠贤的死党开列黑名单撰成了《东林同志录》,满朝荐就被列入其中。

如何评价杨嗣昌

杨嗣昌(1588~1641)饱览群书,颇有才能,工于写作,口才很好,曾六次上疏陈述边防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很受思宗器重,有相见恨晚之慨。当时,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义军很有声势。崇祯十年(1637)三月,当他担任兵部尚书之后,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术。所谓“四正”是把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作为重点地区,“六隅”则是把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作为六处边地,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还要求增兵、增饷,并相应地提出筹措办法,令思宗非常满意。这些军事措施曾使义军受到挫折,但由于明军各部没有期望的那样严密配合,使他提出的原来限定于崇祯十一年(1638)二月前取得成功的“四正六隅”的办法,到了三月还没有奏效,只得上奏请罪,并且推荐别人替代自己,思宗不同意,弹劾他的官员反而受到处分。

这时清兵攻入墙子岭(今属河北)、青口山(今属河北),蓟辽总督吴广衡正喝得醉醺醺的,无法率兵作战,最终战败而死。京城危急,思宗对于和与战的态度摇摆不定,杨嗣昌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而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就率领诸将分道出击。然而,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牵制,使卢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崇祯十二年(1639),朝中部分官员弹劾杨嗣昌,可思宗仍然很信任他。十三年,张献忠等重新造反,思宗大为震惊,特命杨嗣昌为大学士督师,并赐予尚方宝剑,赴湖广前线指挥围剿。思宗还亲自设宴为他送行,并赠诗一首,把他比作周朝的方叔和汉朝的周亚夫,盼望着他马到成功,“一扫寇氛从此清”。杨嗣昌感慨涕零,虽然取得一些战绩:“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崴谷死者无算。”但此时的明朝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大多不服从命令,贺人龙与左良玉更是拥兵自重,不听指挥。

杨嗣昌虽有才能,却喜好自行其是,每件事都要亲自过问,部下作战时都要先向他报告后方可行动,往往错失良机。又固执己见,不听别人意见,诸将反过来也不听从他的命令,进退不一,使明军很难对付上下齐心、作战灵活机动的义军,因此,义军的烈火不仅未被杨嗣昌扑灭,反而愈燃愈烈。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下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张献忠出了四川,一天一夜奔驰三百多里,杀了襄王朱翊铭。朝野震惊,杨嗣昌也忧惧交加,旧病复发,不吃东西,三月初一死去。

袁崇焕既为“国之长城”却为什么被杀掉

袁崇焕(1584~1630)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有谋略胆识,熟悉和了解边防形势,曾任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等。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熹宗天启二年(1622),明军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大败,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四十多座城池失守。袁崇焕临危受命,出镇山海关。后又受命守卫宁远(今辽宁兴城)加强边关防御。袁崇焕到任后,首先设法加固宁远城墙,定出标准:城墙总高三丈二尺,城上矮墙高六尺,城基宽三丈,城上端宽二丈四尺。第二年完工后,他坚守城内,不离半步。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派兵围攻宁远。他奋笔写下血书激励将士,誓与宁远城共存亡。经过三百天的激烈战斗,敌军伤亡惨重,撤围而退。在明末时期明军与清军的长期交战中,这是明军取得的首次大胜。捷报传到京城,熹宗喜出望外,称誉袁崇焕为“国之长城”。

思宗即位后,让袁崇焕接任关外军务,并赐予尚方宝剑。崇祯二年(1629),因防守边关有功,升为太子太保。当时,总兵毛文龙驻军皮岛(今属辽宁),常常袭扰后金的后方,起着牵制作用。但他为人比较傲慢,还拜魏忠贤为义父,被认为是魏党。袁崇焕很不满,就借机用尚方宝剑处斩了他。对此,思宗很惊讶,但想到毛文龙已经被杀,现在急需袁崇焕,就优诏赞扬,把毛文龙的罪名宣示天下。毛文龙死后才三个月,清兵数万人分路进攻龙井关(今属河北)、大安口(今属河北),袁崇焕闻讯后率军星夜驰援京城,驻扎广渠门(今属北京)外。这时,士兵已经疲惫不堪,袁崇焕请求入城稍加休息,却遭思宗拒绝,只得立刻投入战斗,与敌军决战,结果互有伤亡。当时进入的关口是蓟辽总理刘策的管辖区,袁崇焕听到变故后就奔赴千里援救,自认为有功无罪。京城中的一些人却埋怨他“纵敌拥兵”,有些朝臣因他曾派使者与后金议和,就诬陷他的这次行动是“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正在这时,皇太极设下反间计,故意放回两个被俘的宦官,让他们向朝廷报告说袁崇焕和敌军暗中有勾结。思宗本来就好猜忌,听了这两个宦官的谗言,更加信以为真,就把袁崇焕逮捕入狱,定为谋叛罪。崇祯三年(1630)八月,袁崇焕在闹市被凌迟处死,兄弟妻儿流放三千里外,抄没家产。袁崇焕被后代史学家誉为“明朝第一将军”。

张三丰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明朝初年,有一位踪迹神秘、变幻莫测的神奇之士,叫张三丰。他是辽东懿州(今属辽东)人,名全一,又名君宝,三丰是他的号。因他以不修边幅出名,又号张邋遢,身材高大魁梧,体形如龟,脊背如鹤,耳大眼圆,胡须硬且直,无论什么季节,只有一件僧衣一件蓑衣,吃饭既可整升整斗地一顿吃完,也可几天只吃一顿,有时几个月不吃饭。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善于嬉笑谐虐,旁若无人。朱元璋知道他的声名后,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派使者四处寻找他,却没有找到。后来,张三丰住在宝鸡(今陕西宝鸡)的金台观,一天,突然说自己要死了,便留下一篇颂赞而去世。人们置办好棺木,将他人殓等着下葬。这时,听到棺材里有声音,打开来看,他又活了。其后到四川游历,又入武当山,走遍襄汉一带,踪迹不定。永乐年间,成祖派给事中胡濴偕同宦官朱祥带诏书香料钱物前往寻访,走遍荒野边疆,历时数年都未能找到。由于张三丰曾经到武当山各处的峰谷游览,告诉别人说:“这座山以后必定大为兴旺。”并和徒弟们砍伐荆棘杂树,清除瓦砾,曾建草房居住于此。因而,成祖便派遣有关官员率三十余万民工匠人,大规模营造武当山道观苑,费财物以百万计算。完工后,赐名为太和太岳山,铸造印信设官镇守,竟然应验了张三丰的话。天顺三年(1459),英宗赐予封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但始终无人知晓他的踪迹。

顾秉谦为什么被写入《阉党传》

明代政治的一大特点是:朋党斗争激烈,而且这些大大小小的不同政治势力和集团都依附太监,被称作阉党。他们玩弄权柄,憎恶正义,丑化忠直,滥施刑罚,毒害百姓,最终酿成国破家亡之患。顾秉谦就是一个“阉党”。熹宗天启二年(1622),大宦官魏忠贤掌权,顾秉谦和魏广微领头献媚依附,成为奸邪首领,隐藏在阉人之中。顾秉谦为人平庸低劣,毫无廉耻之心,魏广微更是阴险狡诈,二人一起图谋排挤善良之士,驱逐正直之臣,改定《缙绅便览》一册,把叶向高、何如宠、成基命等一百多人看作奸党,而把黄克继、王永光、徐大化等六十多人看成正直之人,并由太监王朝加以引荐,以此作为降官升官的依据。他们像奴仆一样曲意奉承魏忠贤,魏忠贤也因此得到内阁的辅佐而势力大增,气焰更加嚣张,朝内一片浑浊之象。

从天启四年(1624)至六年,凡被排挤陷害的正直忠良之人,全由顾秉谦来拟写圣旨。在拟写《三朝要典》著作时,他把皇帝的序言放在前面,以此钳制天下人之口。朝廷每有一措施,他就猜测皇帝的旨意,把好处归于魏忠贤并大加赞赏。他假称皇帝旨意责罚主考丁乾学,又起草圣旨,杀掉杨涟、左光斗等人。不久,魏忠贤倒台,顾秉谦因结交宦官而获罪,列入叛逆案中,判处劳役三年,又用财物赎为百姓。昆山百姓对他的怨恨很深,聚众烧毁了他的家。顾秉谦、魏广微执政依附于魏忠贤,于国于民毒害深重。因此,被列入《阉党传》,以为后人之戒。

严嵩如何赢得皇上宠信的

严嵩(1480~1567)尽管被天下人都视为大奸臣,却甚得皇上的宠信和喜欢,因为他很善于讨好奉承。世宗嘉靖七年(1528),任礼部大侍郎,奉命去湖北安陆(今湖北安陆)祭扫显陵(今湖北钟祥县东十里纯德山阳)。他知道世宗喜好祥瑞,便千方百计地揣摩迎合。典礼结束后,他上奏说:“臣已经恭敬地献上宝玺诏书并安置神床。恭奉祭祀的那天,开始时,天气还是阴雨,到正式叩拜祭奠时,就转为晴朗了。在枣阳(今湖北襄阳)采购碑石时,有一群鹳鸟聚集环绕飞翔;碑石装船启运时,汉江水流及时上涨。请下令让内阁辅佐大臣撰文刻在石上,来记念上天的眷顾保佑。”世宗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礼部左侍郎,再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为吏部尚书。在南京任职五年后,因祝贺万寿节回到北京。世宗准备在明堂(今陕西榆林)祭祀生身父亲,又想把神主牌位摆在天子祖庙里。因为世宗的父亲原本是亲王,按照礼法,不配有这样的待遇,严嵩和群臣商议后打算阻止,世宗不高兴,写了篇《明堂或问》告示朝廷大臣。严嵩看后很惶恐,就改变了先前的主张,并仔细按世宗的心意安排了礼仪。世宗又要用宝玺诏书来给生身父亲追加尊号,严嵩连忙迎合,并说天上有祥云出现,请受群臣朝见和贺拜,还亲自撰写《庆云赋》、《大礼高成颂》献上。世宗更是喜悦,命人将两篇文章送交国史馆,给他加封太子太保衔,跟随皇帝到承天(今属湖北钟祥),赏赐和辅佐大臣一样。此后,严嵩得到皇上的宠信,日益骄纵,大胆妄为,贪污受贿是常事。

严嵩考中进士在内阁首辅夏言之前,但官位没有他高。起初他要依靠夏言时,就对夏言十分恭谨,小心侍奉。有一次,严嵩摆设宴席,亲自到夏言府上邀请,夏言推托不见,他没有表现出一点生气的样子,回到家中,摆开宴席,展开请帖,跪下恭敬的读了一遍,表示自己的诚意。夏言得知后很是感动,以为严嵩真的敬重自己,就不再对他猜疑。一次,世宗把自己斋醮时戴过的香叶冠仿制了五顶,分别赐给夏言、严嵩等几位大臣。夏言认为这不该为大臣所戴,世宗很生气,而严嵩却在上朝时特意戴上,而且外面笼一层轻纱,很讨世宗欢喜。严嵩见时机已到,就在世宗面前诬陷夏言并罢免了他的官。从此,严嵩执笔为世宗写斋醮时所用青词,很合心意,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在文渊阁值勤,仍掌管礼部事务。当时严嵩已六十多岁,却精力充沛,早晚都在西苑板房值班,不曾回家洗浴一次。皇帝认为他很勤奋,就赐予银质印章,写着“忠勤敏达”字样,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师。朝中政事也都归他掌握。过了一段时间,世宗发觉严嵩有贪污专权之嫌,几位大臣又相继去世,就起用夏言。夏言复职后,对严嵩怒气凌辱,而且毫不留情地驱逐他的同党。严嵩很是害怕,直着身子跪在床下流泪请罪,夏言又被迷惑,便放过了他。然而严嵩却一直在窥伺时机,图谋报复。当他得知陆炳和夏言的关系恶化,就勾结陆炳来进行陷害,使夏言在河套事件中被处死示众。从此,严嵩在世宗面前表现得更加伪善、恭敬、谨慎。世宗准备给他加封上柱国衔,而他连忙推辞说:“天下受尊的只应有皇上,‘上’不是人臣所应得的称号。”使世宗更加宠信于他了。

严嵩是怎样死的

严嵩得到世宗宠信后,就开始利用手中权力报复所有触犯过他的人。巡按御史叶经因曾弹劾他贪污,被施以梃杖致死;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因曾弹劾他十罪五奸被诬陷处死;总督侍郎王仔的儿子王世贞曾为杨继盛收尸,严嵩便借用其他罪名将他杀害;锦衣卫沈练曾弹劾他置外敌入侵于不顾,“奸恶误国”,便被附入伪造的白莲教案而处以死刑。还有一次,蒙古俺答部直逼京城,兵部尚书丁汝夔受严嵩指使不让诸将出战,后来世宗欲杀丁汝夔,严嵩怕牵连到自己,要求他自顶罪,许诺说:“有我在,你放心。”丁汝夔临死时才知道是中了严嵩的圈套。

嘉靖十八年(1539),世宗在埋葬了圣章太后之后,就不再理朝政了,大臣很难见到他,只有严嵩一人能够见到或得到他的指令。严嵩窃取大权后,骄纵妄为,在各重要部门安插亲信,而一些奸邪的官员也纷纷归附于他。世宗有所察觉,想渐渐分散他的势力,开始转而亲近大学士徐阶。严嵩深知皇帝心思,遇到需要有解救的事情就先顺着皇帝的心意痛骂一番,然后再委婉曲折地说出皇帝对其不忍心处罚之情。凡设法排挤陷害他的人,便先说他的好处,再用微言切中皇帝的不满之处,转变皇帝的喜怒很有技能。然而严嵩的专横独裁,招致很多大臣的不满与愤恨,世宗也因之渐渐疏远他,开始信任徐阶,遇到事情都把严嵩搁在一边。严嵩害怕起来,让一家人围着徐阶下拜,并举酒求情说:“严某早晚要死了,这一家人只有靠您开恩照料了。”

严嵩窃取大权二十年,儿子严世蕃更是邪恶之徒,毒害天下百姓,人们都伸手指他父子二人为大奸臣。嘉靖四十一年(1562),方士蓝道行作“神语”,谴责严嵩父子的罪行。世宗很迷信谶语,就有罢免严嵩的意思了。徐阶得到这个讯息后,让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世宗便以教子无方为名,勒令严嵩退休,并把严世蕃流放到雷州卫(今属广东)。四十三年,在徐阶的策划之下,严世蕃被加上通敌的叛逆罪名而处斩,严嵩被革职为民,并查抄家产。家中竟抄出黄金二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其他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此后,他靠乞讨度日。又过了两年,在荒郊中死去。

温体仁为什么被写入《奸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