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2155400000022

第22章 犹太家庭的生存教育课(1)

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思考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

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犹太人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个犹太小学生在认真做作业。这是一系列加、减、乘、除的四则应用计算题,难度相当大,特别那几个繁分数题,计算起来太繁杂。他额头上不知不觉渗出汗珠来了。正在这个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微型机器人,手里提着火柴盒般的一台小箱子,一跳一蹦地来到小学生跟前,细声细气地冲他问:“朋友,你在演算吗?”“嗯,是——”小学生抬头看了看,立刻又低着头专心做作业了。他不愿分散注意力,爱理不理地嘟嚷一声了事。

“你计算遇到困难了吗?”“唔,有点儿——”小学生不想回答,可又回答了。“那么,”细声细气的声音紧接着响起来。“我给你带来一台计算机了。”“做什么?”小学生的声音显然很不高兴。“没什么,我是来帮助你的。”细声细气的声音倒是很和气,仿佛在道歉似的。小学生还是怒气冲冲的:“怎么帮助?帮助什么?”“这个你也知道,”细声细气的声音马上搭上话儿了,“你何必苦思苦索啊,按几下我带来的计算机就得了。它帮助你,一下子把所有的题目全都计算出来了,而且正确无误,速度快,很容易。”

余怒未息的小学生,粗着嗓门说:“不用,我不用计算机!”“你不要我帮助?”机器人很失望,说话声音也大了点儿。“不,不,”小学生摇摇头,“我不愿意,一百个不愿意!我要的是‘自力更生’!”后面四个字说得很响很清楚。机器人吃惊地说:“你,你,你要自己发明创造一台新的计算机?”“嘻嘻!”小学生笑出声来。“计算机本来是人发明的,它作为人的工具、助手,人使用它,用它来工作,但它并不能代替人思考!你知道吗?”机器人细声细气的声音十分软弱无力,低声下气地说:“那么,那么,那么计算机没有什么用处了?”“人能思考,独立自主地思考一切。”小学生说着,指指自己的脑袋瓜,“我先要使用我自己的‘计算机’,然后才能使用你带给我的计算机,不是吗?——不是你来帮助我,而是我来使用你!”

机器人被小学生揭去了罩在身上的神秘的面纱,恍然大悟地说:“喔,原来如此:我和计算机都不过是按照人指定的程序动作办事,怪不得我只能是主人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自己六神无主地唯命是从!”“哈哈,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我相信依靠我自己不断地努力思考,是能把算术题全计算出来的,将来也能发明创造新的机器人和计算机的。”小学生放大了嗓门说话,但是很有礼貌地一字一顿地说:“亲爱的机器人,再会吧!”

过多的帮助反而会让自己养成依赖的坏习惯和不良的惰性。

这位小学生虽小,却能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自己思考,这很值得学习。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不仅是教师的事情,家长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几乎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多加利用。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犹太家长通常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2)利用想像打开思路。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像,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要孩子发挥想像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比如,当看到自行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像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上面。随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像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预料,这个时候千万别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的积极性。

(3)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家长要给孩子多买一些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动脑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应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5)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归纳问题,需要推理,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父亲是上帝委派的第一位教师

父亲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把子女抚养长大,而且要第一个把神圣的契约与律法传授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犹太人。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道:

“犹太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

希伯来人非常强调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在他们看来,父亲是上帝委派的第一位教师。父亲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把子女抚养长大,而且要第一个把神圣的契约与律法传授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犹太人。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也许与当时希伯来人所处的社会阶段有密切的联系。因为随着迁出埃及和对迦南地区的征服,希伯来人逐渐由游牧文化转入农业文化。父权制社会逐步形成,家庭成为较为稳定的社会组织,父亲便成为家庭中的核心人物。既然教育子女是“神所吩咐的诫命”,这一崇高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父亲的肩上。

《圣经》中四次提到,父亲有责任将从埃及出来的事、上帝吩咐的法度、律法和典章告诉他的儿子。

这反映了犹太民族原始的教育状况,不论是宗教礼仪还是生活技能,都需要父亲传授。

利益比说教更有力量

与人相处或调动对方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满足对方的利益,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打灯笼的人。走近一看,那人却是一个瞎子。

这个人就问这位盲人:“你提着灯却看不见东西,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

盲人说:“我提灯而行,是要你们看见我。”

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小了。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

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这种转换思路的智慧,是犹太人从两千多年的流散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犹太人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只有靠“瞎子点灯”这种办法让统治者看到自己对他们的价值,从而“利用”自己求得生存。看似多此一举,实际上蕴涵着很大的智慧,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园,足以证明“瞎子点灯”所体现出来的睿智。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尤其在非亲非故的关系中,其他考虑包括道德也是需要的,但真能击中要害,调动对方的,惟有利益。

只有他人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他人才可以像为他自己谋利或避害一样,为你着想。因为这一着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努力,可以同时带来其自身利害的相应变动。

所以,与人相处或调动对方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满足对方的利益,“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犹太人尊奉一种“使彼帮己”的人际哲学,其主要的目的,还在于让对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种精明的处世方式,能最有力地调动对方。

洛克菲勒最终垄断美国的炼油业,主要原因是他为铁路公司着想,用“满足对方需要”这一绝招垄断了铁路运输。

洛克菲勒在和同行业的竞争中身为弱者,他如果和对手面对面竞争,不一定能够获胜,但他最终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铁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运输价格挤垮了同行,实现了其小鱼吃大鱼的愿望。

让利益出面比空口说教有力量得多。在犹太教育中,犹太父母也同样将这种“瞎子点灯”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的哲学教给了自己的孩子。

把好酒装在普通坛子里

珍奇贵重的东西,有时候必须装在简陋普通的容器中,才能保存其价值。

在许多犹太人的学校里,都贴有一则标语:把好酒装在普通坛子里。

这则标语来源于一个故事。

有一位相貌丑陋而头脑聪明的拉比去见罗马公主,公主当面奚落他说:

“在如此丑陋的人的脑袋里,怎么可能有了不起的智慧?”

拉比受到如此羞辱,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笑容满面地问公主:

“王宫里有没有酒?”

公主点了点头。

拉比又问:

“装在什么容器里?”

公主说装在坛子里。

拉比惊讶地说:

“贵为罗马帝国的公主,为何不以富丽堂皇的金器、银器盛酒,反而以粗陋的坛子装酒呢?”

公主觉得拉比的话很有道理,便令宫中佣人将那些金器拿来装酒,而用那些坛子去装水。结果时隔不久,酒变得淡而无味了。

皇帝知道酒变味后,勃然大怒,下令追查是谁干的。公主连忙坦白说,是她让佣人干的,原以为这样会更好,没想到反而把事情弄糟糕了。

公主想到这是拉比唆使她干的,就去找拉比算账。

“拉比,你为什么让我这样做呢?”

拉比微微一笑,温和地说:

“我只是要让你明白,珍奇贵重的东西,有时候必须装在简陋普通的容器中,才能保存其价值。”

公主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小看这位丑陋的拉比了。

尊重别人,不以貌取人,这是犹太人最重要的处世之道之一。

按自己的意愿去读书

犹太人家教中,有一个极为有意思的经验。他们引导孩子自由阅读,这就填补了他们学习时间中的一个空白。

在犹太父母看来,孩子的阅读方式并不重要。幼儿杂志、少儿杂志也能够成为孩子的主要读物,尽管它们不具有小说一样的“实质性内容”。

能够让孩子轻松阅读的书籍有童话故事、探险之类的小说。这些书可能让孩子着迷。不过这些书仍旧需要父母来分析和判断。

以色列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科治博士提出了孩子阅读的六种方法,这既可倍增孩子的学习能力,也能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这六种方法是: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对着书本,每日温习一段时间,只要持之以恒,比长时间苦读更加有效。

吃饱后不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饭后血液会流向胃部帮助消化,脑部的血液便相对减少,如果此时勉强阅读,会让孩子头昏脑涨。

寻找孩子的“生物钟”,有些孩子早上特别精神,有的孩子晚上才能够集中精力,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这段时间全力学习。

孩子阅读时,不要靠近喧哗的地方,不要边听音乐边阅读,尽可能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阅读,不然就会心有杂念,学习起来事倍功半。

孩子学习新课题时,尽量用自己的文字演绎里面的知识或理论,先别理会一些专有名词,到完全理解和熟悉之后,才背熟这些名词。

尽量让孩子一次学习或是温习一个课题,例如要背熟一首诗,最好是全篇背诵,避免逐句逐段去记。

在生活中有很多不会读书的人,这种人虽然有求知的欲望,却不能随心所欲地阅读,因为他们不了解读书的诀窍。一般不会读书的人手中有一本书时,总是从第一页的第一行,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然而,有些书籍的前几页或者是前面的一部分,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这种阅读总是让人大失所望。

父母可以这样来辅导孩子阅读:

如果一本书的前几页不能让孩子感兴趣,就不要让孩子去从头到尾地阅读。因为阅读完全是由孩子自己内心有所企求才读的,即使这本书是自己所喜欢的,也未必从头到尾都合乎孩子的要求。当然有些必读书除外。

有些有深度的文章或者诗,必须要求孩子一字一句地去阅读。

讨论一个问题或是某个评论之类的文章,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就不要让孩子硬着头皮逐字逐句去读。有些书籍厚达几百页,可真正所要说的东西只占几十页,如果读二三十页就可以了解作者的论点,就不需要去阅读那些冗长无味的叙述了。

有些书籍,只需要孩子阅读序言就可以了解该书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那么就不必阅读全文。

有些书籍可以先浏览目录,选择有趣的部分来读。

真正的读书,并非按部就班地读那些铅字,而是把握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跳过自己所不需要的部分。不要让孩子认为“读书就得记忆,若不记忆,不能算是读书”,这种念头会让孩子视读书为畏途。凡是孩子专心阅读的书籍,即使未能记住,也能让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有益的汲取。对于读书感到索然无味的孩子,往往是未能找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书,或者说是盲目地听从了社会的批评或是相信书店的广告。

让孩子不要对书籍望而生畏,让孩子随着自己的意愿去读书,这就是读书最为重要的原则。只有这样,读书才能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带来无穷的喜悦。

给孩子制定一个劳动时间表

家务的真正目的以及完成每一件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应该适合孩子的年龄,要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如果事情太多,要想圆满地让孩子做好是非常困难的。

在犹太家庭中,每个孩子都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通常,一个学龄儿童所做的事包括:

把玩具从房间地板上捡起来,整理桌子,倒垃圾,给家庭中的宠物喂食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可以做到的。作为父母,他们是怎样来为孩子安排这些工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