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157100000043

第43章 舌战伯嚭怀念妻子(3)

这样的言词,这样的见解,简直是对孔子的当头棒喝。他吃惊地看着项橐,怀疑他是不是神经出了毛病。

项槖问:“夫子,请问周礼还有恢复的可能吗?”

恢复周礼是孔子为自己确立的终生奋斗的目标,听到项槖发出疑问,更加伤心了。“周礼的主旨是仁。”他绷紧面孔说,“仁的主旨是爱人。为人不仁,甚或害人,与飞禽走兽何异!”一谈起仁,他立即有了精神,情绪激昂地说:“人们要很好地生活在世间,就要依靠仁。只有人人崇尚仁,推行仁,以仁对人,人世间才有安定可言。假如世间的人都像赵简子和陈乞一样,靠武力征杀,岂不都成了没有人性的豺狼!人的本性原来都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后来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不同,才渐渐分化成了不同的人。若是有朝一日能有一个人普施仁政,让普天下的黎民百姓丰衣足食,再广推教化,让普天下的儿童自幼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心中想仁,口中说仁,待人、办事都用仁,到那时,就不会有相互征杀之苦、家破人亡之忧了。”

项槖说:“卫国国君眼下是出公辄,他父亲蒯聩逃到戚地,儿子拒不接回父亲,父亲也要讨伐儿子,究竟是哪个不仁不义呢?”

孔子又把对王孙贾说的那些搪塞话儿重复一遍。

项槖甚觉扫兴,呆着脸儿站起身来告辞了。

孔子送走王孙贾和项槖,陷入了极度的困扰之中。当夜就寝,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虽然对项橐大讲而特讲了一通仁,相信世间所有的人最终都会崇尚仁,奉行仁,可是眼下呢?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与仁背道而驰的。他头晕了,眼花了,眼前五光十色的美好景色,转瞬间又变成了乱纷纷的不成章法的颜色,一点点,一片片,刺眼、伤神,令人心烦。他忧虑、烦恼,一宿也未曾睡好。

早饭后,孔忠洒泪辞别孔子,取道返回鲁国。

孔子一连数日心神不定。一天,他稍觉头脑清醒,浑身轻爽,弹了一会儿琴,又顺手击起磬来,声音低沉,凄楚悲凉。

恰巧有一个挑着柴担子的人从门前走过,停脚感叹道:“这个击磬的人好像憋着一肚子话没处说啊!”往前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他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思啊!没有人知道就算了呗,何必那样折腾自己呢!如果河中的水浅,就拽起衣襟走过去;如果河中的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游过去。顺其自然吧,何必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呢!”说完挑着柴担走了。

门人将他这番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孔子。

孔子愁上加愁,叹息道:“他的决心真大啊!看来我没有办法说服他了。”

从此,孔子便被前程渺茫所困扰。暂且不表。

且说吴国国王夫差闻听孔子的学生们颇有才能,好生不快。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春季的一天,他在后花园赏花。面对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的满园春色,他喜不自禁,乐不可支,在鹅卵石铺成的花径上往返踱步,忘乎所以地看来看去。一朵绽开的花蕊中有个蜜蜂正在忙着采摘花粉,夫差被它那勤劳的精神感动了,聚精会神地看着,骤然“嗡”的一声,一只马蜂擦着夫差的头皮飞过去,一头扎进了花丛,忙得不可开交的小蜜蜂见状,急忙缩在一边,准备寻找机会飞掉。不料那只马蜂蹲在花瓣上,死死盯住蜜蜂,贪婪地晃动着触须,蜜蜂似乎意识到这种僵持的局面对自己不利,便硬着头皮向前爬了两步,刚想展翅腾飞,马蜂扑了上去,利嘴咬,毒针扎,小蜜蜂霎时就不动了。

跟在夫差前后的一个妃子看见了,折下一个树枝要打那只马蜂。

夫差急忙握住她的手说:“爱妃,世间万物本来就是这样,强者胜,弱者败。”

妃子说:“那么,人呢?”

夫差毫不犹豫地说:“强者存,弱者亡。”

妃子打了个冷颤,疑惑地说:“妾妃也是个弱者呀。”

夫差说:“唉!爱妃,我是强者,你自然也是强者呀。”说到这里,他忽然若有所思地愣住了。他想起了孔子,想起了子贡。“是孔子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我的大将巫马成,半路退兵,没能去攻打陈国;是他的弟子子贡又用三寸不烂之舌,拒绝了鲁国向我国进贡。”想到这里,他有点害怕了。他怕一旦鲁君重用了这些人,鲁国就可能成为雄踞东方的霸主,而自己反倒要向他们进贡了。一个念头突然在他头脑中闪过,立刻宣伯进嚭进宫。

伯嚭闻听君王一声“宣”,慌忙进宫。

夫差早已等候在后宫,见到伯嚭就说:“爱卿,孔子和他的众多弟子,都是很有本事的人,若任凭他们像如今这样无忧无虑地学礼乐、长才干,一旦被鲁君重用,亡吴者必是鲁国了。因此,我想……”

伯嚭心领神会,诡秘地问道:“君王莫不是要对鲁国用兵?”

夫差说:“正是。”

当下,君臣二人商定,派大将梁和率兵车一千乘攻打鲁国。

鲁哀公闻报,吓得胆战心惊,叫苦不迭,暗自责骂子贡。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子贡拒绝向吴国进献牛、羊、猪等贡品,吴国是不会向鲁国用兵的。他急得团团转,当即召集文武百官商定对策。

文武百官一片惊恐,多数都主张派使臣携带贡品前往吴国赔礼道歉。

孔子有个学生姓有,名若,字子有,鲁国人,没随孔子周游列国,一直留在鲁国。他生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比孔子少三十三岁,性刚烈,有血气,加上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皆精,闻讯后,闯进宫廷,向鲁哀公启奏道:“主公,古人说,人争一口气,鸟争一口食。今吴国自恃强盛,向我国发兵,我不可不战。鲁国眼下虽然不如吴国强盛,但是,也有许多地方优于吴国。”

鲁哀公望着他健壮的身躯,有神的眼睛,说道:“请你慢慢讲来!”

有若屈指道:“其一,吴国兵马渡江涉河,千里迢迢而来,兵疲马惫,士气低落。士气低落,则十不当一。其二,吴军侵入我国作战,地理不熟。地理不熟,则优势成劣势。其三,吴兵侵入我国,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必遭我举国朝野拼死抵抗,吴军貌似强大,而实则外强中干。外强中干,则极利于我军攻破。其四,吴国不宣而战,师出无名。出师无名,则必遭举世反对。因此,此战鲁国必胜无疑。”

鲁哀公再次反复打量过有若,问道:“但不知何人挂帅?”

有若斩钉截铁地说:“我!”

鲁哀公惊奇地问:“你可曾率兵打过仗?”

有若说:“世间任何事情都是学来的。”

鲁哀公有些泄气了,说道:“这可是牵涉到我鲁国存亡的大事,来不得半点儿戏。”

有若信心百倍地说:“我对此战已有充分估计,可利用吴军的弱点,发扬我军的优势。只要主公肯发兵车五百乘给我,鲁军必胜无疑。”

鲁哀公仍然放心不下,又问道:“但不知你将用何计破吴军?”

有若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

鲁哀公听了,频频点头。

有若首先派出探马探听吴军行踪。随后自己点齐兵车五百乘,奔赴鲁国南疆,在曾阝城南大约四十里的地方临河傍林,安营扎寨。当时这里人烟稀少,树林茂盛。他率将领们察看过地形,确定充分利用树林和河流,变劣势为优势。这条河流东西走向,有一里路宽,河面平坦,水流缓缓,黄沙匀细,如米似面。两岸边杨柳挺拔,灌木丛生。河北岸是大片的杨树林,密麻麻,郁葱葱,充满了神秘色彩。由此向南再走四五里路,就到了鲁国和吴国的界河。

等他按照自己深思熟虑的设想部署停当,早已过去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时方听探马报称:“吴军在界河南岸安营扎寨。”

这天夜里,有若派出两乘兵车,拉着战鼓和司鼓手隐蔽到河南岸的密林中。

吴军长途跋涉数日,疲惫不堪,安营扎寨后,纷纷入帐酣睡。

三更时分,鲁军司鼓手突然擂响战鼓。寂静的夜晚顿时喧嚣不已,林中百鸟乱飞乱鸣,吴军官兵惊神不宁,一个个慌忙披挂,准备迎敌。梁和琢磨不透鲁军施的何计,命令三军:“刀出鞘,弓上弦,原地待命!”

鲁军两个战鼓轮番重擂。一个时辰后,无声无息了。

梁和方知鲁军用的精神战术,意在扰乱吴军歇息,便命令道:“回帐歇息!”

吴军刚入睡,鲁军战鼓又响。梁和虽知是计,却也被震天响的鼓声吵闹得心烦意乱。将士们更是打哈欠的打哈欠,伸懒腰的伸懒腰,烦躁不安,整整一夜,未曾成眠。

天刚亮,有若挑选兵车五十乘,亲自率领着来到界河北岸,摆开迎战的阵势。

梁和看着有若头顶上的“鲁”字,蔑视地一笑,心想:“想诱我盲目深入,中你埋伏。可惜手段拙笨,令明眼人一看便知。”

话音刚落,一探马报道:“禀大人,鲁军只有五百乘战车。”

梁和再望一眼有若,自语道:“哼!确是一名腐儒。依仗你年少气盛,就能以少数兵力胜我训练有素的大队兵马吗!”

界河深而窄。有若隔河望吴军,只见旌旗招展,龙虎蛇鸟皆各明显;兵强马壮,刀枪剑弩俱闪寒光。好一派杀气腾腾的气氛!定睛望梁和,只见他体魁伟,眼有神,轻蔑地看着自己,抱拳问道:“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梁和颇显应付地还过礼说道:“姓梁,名和,字子和。”

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大凡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处就在这里。因此,他们能将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得体。今将军率兵伐鲁,师出无名,既与圣道背道而驰,又与伦理相悖甚远。将军不怕在青史上留下骂名吗?”

梁和说:“梁和乃一粗俗武夫,只知为君王和国家效力,别的事情一概不顾。请问将军尊姓大名?”

有若说:“姓有,名若,字子有。”

梁和说:“我看你不像领兵打仗的将军,倒像位读书习礼的儒生。”

“好眼力!”有若说,“我是孔夫子的弟子。从未带兵打过仗。此次来会将军,主要想说服将军自动退兵,以免生灵涂炭,黎民遭殃。”

梁和生气地说:“你老师曾经说服过巫马将军,让吴王留下了终生的遗恨。而今你又故伎重演。须知我梁和不是巫马成!”

有若说:“那就悉听尊便吧!”

梁和拍着胸脯说:“梁和乃吴国大将,若马上发声号令冲过去,便是以多胜少,既怕你不服气,又怕遭世人嘲笑,也显不出我大将的风度。”

有若故意激他道:“分明是你千里行军,人疲马乏,不敢迎战。”

梁和火冒三丈地吼道:“你在怎讲?”

有若显出了不屑一顾的神色说:“我说你不敢迎战!”

梁和气得跺着帅车说:“不杀你个片甲不留,梁和终生誓不率兵打仗!”他回头看看自己的兵马,业已排好进攻队列,于是命令道:“冲杀过去!”

吴军呐喊着冲上桥梁。

有若命战车一字摆开,等吴军的战车冲到桥北头,高声说:“放箭!”

箭像飞蝗,吴军第一乘战车上的兵士迎声落地。三五乘战车停在桥头之后,桥面上挤了许多战车,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梁和的帅车恰好挤在桥中间,急得发疯似的说:“将坏车推下桥去!”

有若又命士兵放箭。眼看吴军十多乘战车翻下桥梁,有若低声说:“撤退!”五十乘战车没伤一兵一卒,飞驰回营。

梁和眼望有若率兵马撤退,好生气恼,没好气地命令道:“速速过界河!”等大队兵马过了河,他把宝剑一挥,喊道:“冲啊!”到了鲁军安营扎寨的大河边,梁和勒马停车,命令三军:“暂停前进!”他跳下马车,站在河南岸望河北岸,想起方才上的当,恨从心头起,看着鲁军的旌旗,恶向胆边生。他想让兵士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过河去,杀个淋漓尽致。可是一看那神秘莫测的树林又有点胆怯了,遂问左右:“旁边有没有另外的路绕过去?”

兵士答道:“河边皆是密林,很难通过。”

梁和走下河去,用宝剑戳了戳浅浅河水下的黄沙,重新登上帅车,命令道:“过河!”

战车排着横队,向北岸平推了过去。因为有堤坝阻拦,加上路又窄,只能同时有两乘战车登上北岸。连续有十多乘战车登岸后,梁和的帅车才登上岸。他见并没有鲁军截杀,洋洋自得,恨不能一口气追上有若,亲手把他碎尸万段。他命令大队兵马加速前进。突然一怔,意识到有若不可能不利用这片密林,刚想让兵马停止前进,猛见前方一股黄土冒起,最前面的两乘战车落进陷阱中了。他情知上当,忙命兵马掉转车头,怎奈路窄树密转不过去,前拥后挤,自相践踏。

这时,鼓声大作,埋伏在河堤内、灌木丛里的鲁军将士霍然跳起,隐蔽在树后,拈弓搭箭,向吴军将士射去。转瞬间,爬上河北岸的战车全部瘫痪了。鲁军喊声震天,吴军哭爹叫娘,想顽抗的都成了活箭靶,带着满身利箭跌下车去,只有那乖巧的装死躺倒,躺在战车下,趁鲁军登上河堤,向河中吴军连连放箭时,夺条小路逃跑了。惟有梁和倚仗一身好武艺,把宝剑舞得寒光晃眼,利箭射不着他,沿着一乘乘停在路中的战车且战且退。等他到了大河中,全军宛如热锅上的蚂蚁,顺水而下的,逆流而上的,蒙头转向往北冲的,屁滚尿流向南逃的,乱纷纷,慌作一团,懵懂懂,不辨方向。

鲁军越战越勇,很多将士从树后跳将出来,站在河堤上,用力向河中放箭。吴军越败越惨,早已无力还击,只顾抱头鼠窜。

梁和眼见自己的兵马溃不成军,一边向后逃跑,一边连声说:“撤!快撤!”

有若突然出现在河堤上,高声喊道:“将士们冲啊!活捉梁和!”

梁和回头一看,鲁军徒步追来,边追边放箭,吓得魂不附体,不留心被马套素缠住了脚,“扑通”一声摔倒在河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