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2166900000023

第23章 经济局势与政府行为知多少——你一定要懂的宏观经济学(3)

管理者自然希望每一个决策都能实现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多重效果,但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的,乘数效应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里面,只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功效,乘数效应才可能发生功效。所谓的配套措施,是使当初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如管理中的激励措施,单纯的激励是不可能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的,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企业文化等)才可以,只有做好这些相应的措施,效果才可能发挥。

乘数效应还在不断演化与发展,乘数效应的应用一定不仅仅止于宏观经济与管理中,那么,你是否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隐藏着乘数效应的神奇魔力呢?

不良需求: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

有这样一个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树上的猴子们一只只都拉着前面一只的尾巴,形成一条链子,把最后一只送到水面,让它在水中捞月。大家看了觉得好笑,现在看来,这些猴子的探索精神还是很不错的,通过实践,它们自会明白,那水中的月亮不过是天上的月亮的影子,并非实体,从而增长知识。倒是我们人类,往往把投影当做实体,而把实体抛在脑后。例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创造的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不知道当时的人的贪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折射,是社会不公正的投影。这无异于企图从水面上抹去月亮,又比捞月的猴子高明多少呢?

猴子认为,月亮在水中,可等它们真正去打捞时,月亮却破了、碎了。水中的月亮永远只是一个美丽的影像而已。在经济学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今的泡沫经济就如水中的月亮一样,它由投机活动产生,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是经济崩溃。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经济过热,虚假膨胀,最后像肥皂泡沫一样破灭的形象化说法。其主要表现是不动产和股票的市价超常规急剧上涨,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破坏了市场正常的供求关系,信用混乱,资产骤然收缩,经济陷入危机。

“泡沫”破灭,经济显现后遗症,其主要特征是:股价、地价大幅下落,不动产业萧条,股市长期低迷,证券公司收益剧减;欠息欠账等不良债权膨胀,偿款负担增大,企业对价格风险大的产业投资热情下降,资金转向短期投资和债券;股价下跌损害一般中小企业和家庭消费,资金需求不旺,迫使中央银行贴现率下降。概括地说,“泡沫”经济的后果:一是社会分配不公。有的土地所有者个人资产骤然升值,而另一些高价买入股票、地产者则损失惨重,贫富差距拉大。二是金融信用危机。不动产抵押贬值,债务拖欠破产案件增多。

另外,“泡沫”破灭后,经济恢复滞缓,经济调整难度增大,“泡沫”高潮时企业借贷增多,“泡沫”破灭后企业收益恶化,负债加重。因此,各个国家都会积极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对资产的狂热需求会引发“泡沫”经济,“泡沫”崩溃导致经济萧条,但不良需求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在市场上有一种需求,而这种需求又能够给商家带来利润,就一定会有这种供给,即使这种需求未必文明,这种供给未必合法。比如由对毒品的需求导致的对毒品的供给就是较极端的例子。即便是文明社会用尽各种办法,但因为满足对毒品需求的供给可以导致暴利,毒品供给者就是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也要生产并贩卖毒品。惩罚只是抬高了毒品的生产与销售成本,但生产者与贩卖者转而又将这种风险成本以提高价格的方式转嫁给毒品消费者了。这就是需求的力量!

人的欲望是产生各种需求的源泉,而欲望又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即人们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揭示了这个道理。中国传统道德观把人的欲望看成罪恶之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正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物质产品或劳务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但是,自然赋予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相对人们的欲望,资源量总是不足的,物质产品或劳务也总是不足的。人类欲望的无限性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从人类可利用能源的角度看,似乎还没有什么限制。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已经够大的了。鲸鱼油的使用以及后来的匮乏,没有难倒人类,却使鲸鱼几近灭顶之灾;煤的使用以及匮乏,没有难倒人类,却把一个好端端的地球挖得百孔千疮,地质构造的变形引发了无穷的地质灾害;石油的利用与最终可能的匮乏,也许还难不倒人类,但其后果除了地质灾害外,人类将更贪婪地扑向下一种可能出现的替代品……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所谓没有极限的增长,目前只发生于这个世界上的少数中心国家。而支撑这些国家没有极限的增长的假象,却是大量的其他国家日益面临实质性枯竭的资源。

森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0~2000年,世界森林的面积平均每年减少940万公顷。有人还算了这样一笔账:占世界人口1/20的美国,耗费着世界1/3的资源。即使将全世界可能开发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并且重新分配资源,全世界人也不能按照美国人的方式生活。

看来,需求的力量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不断创造着供给;但也是一种毁灭性力量,使人类在表面进步的同时正面临因资源的最终匮乏导致的大崩溃。人们不良的过度的需求需要政府加强管理。

经济刺激政策: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总是那么的艰难,她不知道该如何去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她已经厌倦了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这位厨师把女儿带进了厨房,父亲先往三只锅里各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了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鸡蛋,第三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到底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之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女儿靠近些,并用手去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父亲让她喝了口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生生地问道:“爸爸,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粉状的咖啡豆则很独特,在进入沸水以后,它们反倒改变了水。

父亲问女儿:“哪个是你呢?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

当遇到金融危机就畏缩吗?变得软弱似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还是内心原本可塑的鸡蛋?或者你像是咖啡豆呢?豆子改变了给它带来痛苦的开水,并在它达到212度的高温时让它散发出最佳的香味,水最烫时,它的味道更好了。

当金融危机来袭,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困难重重、压力巨大。这在于我们的选择,更在于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008年9月24日下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在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温家宝总理在短短48小时的行程中,特意安排了一场与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座谈会。与会者都是美国经济、金融和学术界的顶尖人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花旗集团董事长、美国前财长鲁宾,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利伟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

温总理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同时也应看到,现在的情况与20世纪30年代不尽相同。美国实体经济,包括高科技经济基础还是好的。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历经风风雨雨,最终都渡过了危机,实现了新的发展。今天,国际社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经验更加丰富。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总理说,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和金融界已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希望这对缓解当前困难会起到积极作用。

美方与会者纷纷表达了对中国的期待。盖特纳说,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人们更重视中国发出的信息。中国是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和信心的来源。利伟诚说,在美国经济趋弱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强劲有力,是对世界的福音。斯蒂格利茨说,全球金融监管体系过去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今后应更多地倾听中国的声音。斯蒂格利茨还向温总理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加强金融监管,重视金融衍生品安全和金融创新问题;此外,还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正是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选择下,温家宝总理呼吁全世界都提振信心、携手合作、共克危机。并提出实现GDP增长8%左右的目标,中央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

经济刺激组合拳:财政货币政策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2月17日在美国西部城市丹佛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标志着奥巴马“新政”正式付诸实施。奥巴马说,经济刺激计划将是重振美国经济的一个起点,将“为美国经济实现持久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

经济刺激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资金总额中约35%将用于减税,约65%用于投资。在减税项目中,每个美国劳动者最高可获得400美元退税,每个美国家庭最高可获得800美元的退税;在投资项目上,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将是两大投资重点。该计划将为美国保住和创造约350万个工作岗位。

为确保这些资金得到透明使用,白宫当天专门开通一个相关网站,公布经济刺激计划所有资金使用详情。官员表示民众可以通过该网站查询到每笔资金的具体流向。

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最庞大的开支计划,舆论普遍认为,在上台不到1个月时间内,这一计划即获得通过,是奥巴马的一个重大胜利。

每当社会经济面临衰退的时候,政府总会站出来抛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是因为在一个市场经济中,消费和投资是由无数个体的家庭和企业决定的,它们在衰退时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增加开销。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当一个大买家,政府出资去投资。市场受到这个巨大的“新主顾”的刺激,就会终止不景气,转入兴旺。

央行处理通货膨胀问题,就是通过所谓的货币政策。央行是如何操作的?它把你手上多余的钱收回来叫你不要花了。每一个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是潜在的需求,大家都用这个钱去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比如,大家都去买猪肉,猪肉价格就会上升;大家都去买矿泉水,矿泉水的价格就会上升,那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个钱不要花掉。你不花钱,物价就不会上升。但是让老百姓不花钱,那就需要政府使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货币政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以下几项:

第一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假如银行有100元存款,银行借给别人,才有利息,才能赚钱。银行怎么赚钱?通过息差赚钱。比如,银行通过息差赚取2%的利息。银行不能100%放贷。如果老百姓存了100元钱,银行全都放贷了,但是当人取钱时,银行没钱给人怎么办?这就会造成金融危机。因此,中央银行要求每一家银行必须要保存一定的存款准备金,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别人来取钱时没有钱的状况。中央银行时刻要求保留一定的存款准备金,即银行就会把储户存款的一部分拿来放贷,剩下的不能放,放了就麻烦了。老百姓去提款的时候,银行没钱,那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是20%,那就是20%的存款留在银行,供提款人取现金用。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有100元钱的存款,就只能放贷80元,那么,企业就只有80元钱来购买产品原材料。这样,社会的通货膨胀压力就小很多,因为只有80元钱来购买产品。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的目的,就是把多余的钱收回来。

第二是利率政策。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