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2167000000013

第13章 看透了钱的本质,你就了解了金融的真谛——每天学点货币知识(5)

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或许股票的估值对一般股民太过复杂,把绝对价格高低作为估值贵贱的替代是想当然的选择。市场的种种缺陷又让这种错误不仅不被纠正反而强化。但是这里想强调的是,股票或权证的价值与其绝对价格高低并没有多少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上的低价股其实估值并不便宜,还往往是离谱的高估。任何的货币幻觉本来就是一种心理错觉,尽快认清这种错觉,也许能避免很多损失。

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人民币升值也会给普通百姓带来货币幻觉。因为根据金融常识,人民币的升值,名义上可能意味着你的钱包里的钱更值钱了,但这种简单计算的前提之一是你的消费和投资必须纳入“国际循环”,产生不同币种的交换行为,否则你很难直接感受到这种“财富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打算与外币进行兑换和交易,你的钱包并不会因为汇率的升高而鼓起来。因此,尽管理论上、名义上中国人比以前有钱了,但你却只能购买同样价值的国内商品,这就是“货币幻觉”。

欧元:不可能三角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

自1999年1月1日零时起,欧元引入无形货币(旅行支票、电子支付、银行业等)领域;2002年1月1日,新的欧元纸币和欧元硬币启用,称为欧元区国家的法定货币。原有的纸币和硬币的转换期持续2个月,直至2002年2月28日。欧洲各国官方停止使用原有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的日期是不同的,最早的是德国,德国马克于2001年12月31日不再是德国法定货币,但是在2002年2月28日之前可以转换成欧元。到2002年2月28日,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停止使用原有货币作为法定货币。但是,在此日期之后,各国的中央银行在几年内仍旧接受原有货币,奥地利、爱尔兰、西班牙的中央银行永久性地接受原有货币。最早停止使用的硬币是葡萄牙埃斯库多,它于2002年12月31日不再具有货币价值,而纸币直到2022年则仍然是可转换的。

芬兰决定除了为收藏者而少量铸造外,不铸造1欧分和2欧分的硬币,所以在芬兰兑换欧元时,以1欧分或2欧分结尾的将舍去,以3欧分或4欧分结尾的将进位为5欧分。但是1欧分和2欧分在芬兰依然是法定货币。

欧元可以说是自罗马帝国货币改革以来最重大的成果。那么欧元是怎样形成的呢?

最优货币区域的定义是: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20世纪60年代。1961年,蒙代尔第一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概念和组成货币区的一个经济标准,即要素的充分流动性标准。他认为,当要素在某几个地区内能够自由流动,而与其他地区之间不能流动时,具有要素流动性的几个地区就可以构成一个“最佳货币区”。

20世纪70年代。因为前人的努力多集中在最优货币区的形成条件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突出该理论的正面效用的同时忽略了成本的产生。该理论在70年代开始转向对货币联盟的成本—收益分析。

加入货币区的好处有:①降低交易成本;②不变的固定汇率减少了不确定性,并能排除伙伴国之间的投机性的资本流动;③节省成员国的外汇储备,降低储备成本;④货币一体化能促进经济政策的一体化。

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则包括:①单个国家失去了货币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权;②国家财政政策的决策权受共同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限制;③有可能加剧失业;④有可能恶化本已存在的地区失衡。

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通过大量运用历史经济数据对最优货币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翔实的实证分析,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联盟内政策的协调以及其有效性的分析。格鲁夫认为,在理性预期及政府政策随意性存在的前提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以借助同另一个货币政策声誉比本国更好的国家结成货币联盟部分或全部实现。格鲁夫的这一分析既为近年来拉美趋势加强的美元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为东亚国家危机后重建其汇率机制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当然,现在人们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批判很多,但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理论发展变化是一个主要的批判点,而另一个方面则集中于批判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具体来说:

第一,世界经济运行环境的新变化和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重新界定了被OCA理论强调的货币同盟的宏观成本,致使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的结论值得进一步商榷。

第二,无论是早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还是后来新的理论,都只强调了实际经济因素对组成和加入货币区的影响却忽视了金融市场的作用。

第三,OCA理论某些标准自身有理论弱点,且标准间存在常被人们忽视的替代、交叉、因果和矛盾等种种关系。OCA标准有内生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政策的适用性。

总的来说,仍然有许多声音认为该理论的体系和框架依然不够成熟,线索过于庞杂,难以梳理。

但不管怎么说,欧元区最优货币理论区理论的实践确实通过欧洲货币一体化得到了实现。欧元区的建立,是为了实现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统一市场,实现人员、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有效地协调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财政及货币政策。

欧元的流通促进着欧洲统一金融市场的形成。其成功运作更对世界区域货币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即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曾在国际经济学研究方面作出过天才般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关于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而另一项就是关于国内经济政策和汇率关系的理论——勾勒出了后来被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总结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定理”的思想雏形。可以说,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所做的这两项贡献已经成为现代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而不可能三角是说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在这三个目标之间究竟哪一个更为重要?如果放弃资本流动,将退回到闭关锁国的封闭经济体系,不利于经济增长。如果放弃汇率稳定性,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两害相较取其轻”,只有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比较可行。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向单一的区域货币或世界货币过渡。于是,人们在贸易全球化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金融全球化,如果货币统一了,就不存在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资本管制的各种弊病了。

我们以欧元为例分析。因为欧元区实行的统一货币,相当于各成员国实行的是1:1的永恒的、固定的货币兑换关系,(即各成员国共同使用欧元,等于是固定汇率的极致形式)。由于是同一种货币,所以资本在各成员国之间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相当于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欧洲央行的存在,使得各成员国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的这个三角组合,就是固定汇率、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完全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的结合,实际上各成员国是以完全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的代价,来实行固定汇率。

作为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或者是作为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来说,国内的经济政策总是主要的,货币政策就是非常重要的国内政策,对于该经济体影响必然是极其重要的。而资本的流动,也会带动经济体实体经济的变化。汇率,说起来只不过是两个货币之间的一个数量对比和兑换关系而已。因此在这三个因素中,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应该是:货币政策、资本流动、汇率政策。所以,一个经济体首先应该完全坚守独立的货币政策,其次是决定资本流动的自由程度,最后才考虑货币的兑换关系。但是,欧元区却恰恰反起道而行之,居然把固定汇率当做最重要的东西,其次是重视资本自由流动,而把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当回事,以至于完全不要货币政策。所以,欧元区爆发根本危机,就不奇怪了。

斯蒂格里茨曾经作过一个比喻:“小型开放经济就如同在狂风大浪中的小船一样,不论驾驶船的技术怎么样,虽然我们不知道船在什么时候被倾覆,但是,毫无疑问,船最终会被大浪打翻。”在货币市场上可以非常明显地观察到经济规模对稳定性的重要影响。经济规模越大,投机炒作的风险就越小。统一货币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渡部分货币主权,换取金融体制的稳定,能够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某个经济地区实现了单一货币,还可以提高货币体系的透明性。由于统一货币区内各国都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某个国家突然增发货币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民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统一货币可以减少内部摩擦,促进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