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2170400000075

第75章 圆滑型性格

圆滑型性格的人,经常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们是一些经常在社会上游走的人,就像河水中的卵石,长年被河水冲刷,已无半分棱角。这类人往往阅历丰富,善于在复杂形势中保全自身,对人没有攻击性,但也不会轻易吃亏上当。

性格特征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处事圆滑的人,人们对于这些人是既羡慕他们的这种在别人面前游刃有余的能力,同时也讨厌他们的油滑。然而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适应力的角度来分析,为人适当圆滑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他们往往对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会根据当时的处境说出在当时最该说的话,做出在当时最该做的事情。这种人通常在各个方面都适应得比较好,能够很快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当中。

典型人物

历史上的司马懿就是一位具有圆滑型性格的人。他圆滑的性格表现在他"装病"的事件上。

当时,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出身土族大地主。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派了一个刺客深夜潜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果然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这名刺客还不相信,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的样子。他认为司马懿如果不是风瘫,一定会吓得跳起来。司马懿也真有一手,只瞪着眼望了望刺客,身体纹丝儿不动。刺客这才不得不相信,收起刀向曹操回报去了。

司马懿知道曹操不肯放过他。过了一段时间,他让人传出消息,说风瘫病已经好了。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他就不拒绝了。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重要职位。魏明帝即位时,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朝上朝下,无论君臣都敬他三分。魏明帝病重的时候,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嘱咐他们共同辅助太子曹芳。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做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大尉。这样,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被他们二人所把持。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他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在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曹爽自恃兵权在手,日日纵情享乐,他常与何晏、邓颺等人出外打猎。桓范劝他不要这样沉迷于玩乐,万一被人谋算,后悔也来小及了,可他不听。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他年纪也确实老了,就推说有病,不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自己心意,但是毕竟有点不放心,想打听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还是假病。正好李胜由河南尹改封为荆州刺史,曹爽便让李胜去向司马懿辞行,以探得他的近况。此时司马懿父子正在家中商量怎样东山再起呢,忽然听说李胜是要来,他对两个儿子说:"这一定是曹爽派来探视我病况虚实的。"于是司懿弄乱自己的头发,躺到床上,盖好被子,又故意叫来两个侍女在身边扶持,才让李胜进来。李胜看到司马懿卧床不起,而且又耳聋不聪,连吃药都癫痫的厉害。于是便起身告辞,立即去见曹爽.对他讲了自己看到的情况,曹爽听后大喜。说:"这个老家伙死了,我就再也没什好担忧的了。"

公元249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哪知曹爽等人刚出城门,太傅司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戴盔披甲,精神抖擞,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率兵把守住各城门、大桥、要道,还宣布撤掉曹爽的大将军职务。

曹爽那一班人在城外得知这一消息,急得乱做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出主意说可以挟持少帝退到许都,召集人马与司马懿对抗,但曹爽那班人只知道吃喝玩乐,哪个也没有这个气魄和胆量。司马懿也知道他们是一班没用的废物,便派人去劝降,说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为难他们,曹爽一伙就全部乖乖投降了。曹爽投降后,司马懿不仅夺了他的兵权,并且杀了他的全家和他的一些心腹大臣。从此,魏国的军政大权便牢牢地掌握在司马懿的手中。

性格与命运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还是需要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做个圆滑的老实人,就是要做个处事灵活而心态成熟的人;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说话的分寸,学会婉转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重视生活中的应酬,通过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树立好的人缘;同时要与朋友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面对想要干的事,则既要执著,又要会变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脱掉与自己不相干的事。而且一定要为人善良,避免伤害到别人。

因此,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处事圆滑的同时,一定要记住一个根本:为人诚实,诚信为本。试想一下如果要是与一个不但在处事上圆滑,而且在为人上也虚伪的人长期交往,怎么能让人感觉到放心?而这种人又怎么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