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苦的人,往往能够让自己的精神存在于与失败和挫折的斗争中,不断探索和追求,再加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会战胜一切苦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性格特征
一位哲人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
典型人物
历史上的祖逖就是一位拥有吃苦性格的人。
祖逖是晋朝范阳道县(今河北省深水县)人,出生于公元265年。他年轻的时候,在司州做主簿,刘琨这时也在司州任主簿。他们俩性格相似,志趣相投,有共同语言,晚间在一张床上睡觉。有一天凌晨,天还不太亮,公鸡打鸣,把祖逖惊醒。他睡不着了,索性把刘根也叫起来,两人在院子里舞剑。舞完之后,感觉身体很舒服,于是每天凌晨,听到鸡叫。两人就起床舞剑,切磋武艺,立志为国家出力。这就是"闻鸡起舞"的由来。
东晋建国初期,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被匈奴人占据,祖逖就把赶走匈奴、收复中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以元帝司马睿为首的朝廷却对收复中原不积极,祖逖便主动向元帝请战。态度之诚恳,言辞之激烈,使元帝不得不答应祖逖的请求,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是却只拨给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车马武器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于是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依靠这点儿粮草,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当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即中流击揖),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各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以后,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逛说服他们停止内乱,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了。
最终,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简朴,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或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当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性格与命运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还未超越自我,有许多事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而吃苦耐劳就是为了让我们自身的能力提高,而只是拥有一个虚有其表的空壳。因此,要想比别人强大,就必须学会付出,学会吃苦。不会吃苦的人不算是人才,不会吃苦的人再聪明的头脑也将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