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既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又要向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马卡连科
【学海泛舟】
安?谢?马卡连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著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等。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最值得人称颂的,恐怕是他对每一个学生都不厌弃的态度。有记录,3000多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经过马卡连柯领导的高尔基工学团的再教育,变成了有文化、有道德、爱祖国、守纪律的苏维埃公民,他们中不少人升上大学,成为教师、工程师、科学家、医生等等,有些人荣获国家勋章,当上了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
马卡连柯认为,有些少年儿童之所以成为违法者,并非他们的品质先天就是坏的,而是由于受到“不正常”(错误的)的教育。他坚信,只要老师热爱他们,信任、尊重他们,并不断提出要求引导他们前进,就一定能把他们教育好。
他尤其关注特殊学生或所谓的差生教育,因为在他的理念中,教育工作不允许失败,“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特殊学生以及差生,是最容易导致社会冲突、暴力与犯罪的,如何教育好他们,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极高的教学艺术。但马卡连柯做到了。
高尔基曾指出:马卡连柯了解他的每一个学生,并能用几句话描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仿佛用快摄机照出的一样。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舍弃任何一个学生,才能保证教育事业上百分之百的合格率。马卡连柯从不放弃对看似“没有希望”的孩子的改造,在这一方面,他几乎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面对多种不同类型的逆反少年,他俨然就是一位具有丰富表演才能的“演说家”,他说:“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们在我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觉到我们的个性。”正是一种为人师表的正气,让很多叛逆的,甚至敢于触犯法律、无视任何规范的孩子,都心悦诚服地接纳他的意见,改邪归正。
在他的《教育诗》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教育情节:
奥普利希柯无论如何不肯从流浪儿童临时收容所到工学团去,马卡连柯只得亲自出马去接。这个“特殊”人物躺在床上,用蔑视的目光迎接着马卡连柯;
“滚你的,我哪儿也不去!”
关于他的“勇敢”的性格,马卡连柯听别人说过,所以马卡连柯这时说:“孩子,我非常不愿意打扰您,但是我不得不来尽我的职责,我恳求您坐上为您准备的马车。”
奥普利希柯起初被马卡连柯的“万分殷勤周到的态度”弄得很诧异,甚至在床上坐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原来的那种喜怒无常的脾气又占了上风,他又把头倒在枕头上。
“我已经说过了,不去!……不要多啰嗦!”
“既然这样,亲爱的孩子,我万分抱歉,只好对您采用强力了。”
奥普利希柯从枕头上抬起他那生满卷发的头,带着毫不做作的惊奇对马卡连柯看了一下。
“啊呀,从哪儿来的这么个家伙?你以为这么容易就能用强力把我制住!”
“请您注意……”马卡连柯加重了威慑的语调,还加上讥讽的口气:“……亲爱的奥普利希柯……”
接着,马卡连柯突然对他大声喝道:
“喂,收拾收拾,还躺着干什么!对你说,叫你站起来!”奥普利希柯从床上一跃而起,奔到窗口:“真的,我要跳窗了!”
马卡连柯轻蔑地对他说:“要么就赶快跳窗,要么就是上车,我没有功夫跟你多纠缠。”
他们是在三层楼上,所以奥普利希柯高兴而爽直地笑着说:“你真是麻烦!……唉,叫我怎么办呢?您是高尔基工学团的主任吗?”“正是。”“哗,您该早说呀!早说了我们早就可以走了。”他们精神十足地准备上路了。
……
不过,他并不总是和颜悦色地说服那些经常违规的孩子,他支持教育行为中需要惩罚。“不采用惩罚手段的老师,纯然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见解,是‘教育家’的见解。”在他看来,惩罚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只是不主张采用剥夺食物和体罚作为惩罚的办法。因此在他的教育中经常可以看到他采用禁闭、批评、禁止休假、转换工作等多种惩罚的具体方法。
【智慧心语】
家长和老师们常常抱怨,孩子性格执拗、目无纪律、无法无天。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然而,有心理学家发现,是有问题的教育导致了有问题学生,所谓的“问题少年”实际上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造成的。马卡连柯在转化违法儿童以及流浪儿童方面的成绩,就足以说明,没有不可救药的问题孩子。只要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孩子,尊重他们,同时恰当地要求他们,就能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就如娇贵的嫩枝,易被塑造,也易被弯折。他们最终成为怎样的人,依赖于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与教育。
比如,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学上,正是孩子们人格形成的定向阶段。这个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外界的理解、认同、配合以及适度的管束。倘若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可能堕落成为“社会危害分子”。
因此,对他们最好的教养或教育方式就是“既要尊重每个学生,又要向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一如马卡连柯,积极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既能照顾学生们的情感需要,又不溺爱学生、放任他们的错误。学生在这种“恩威并施”的教师面前,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还能够重建自尊与自信,自然而然会成长为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好青年。
与学校教育相对应的是,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培养性格宜人的孩子。这样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许多合理的要求,并且会友好地说明这样要求的原因,直到孩子们由衷地接纳,自觉自愿地照父母要求做。权威型的父母总是这样,以合理的、民主的,而不是盛气凌人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朝向健康的道路前进。
关注每一个个体。——卡姆拉斯
【学海泛舟】
卡姆拉斯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但作为“2005年美国国家教师奖”获得者,他却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在白宫的草坪上,美国总统布什亲自为他颁奖,并高度赞扬包括他在内的美国教师为美国繁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丰富的育人智慧,我们难以穷尽,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教育公平思想,这是许多老师的愿望,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实现的理想。
面向全体,有教无类是一个新鲜而又古老的话题。卡姆拉斯说,关注每一个个体,让所有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他们可能的潜质,获得最大的进步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对我们教师来说,一个学生只是我们教育对象的百分之一,但对学生和他的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所以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不能舍弃任何一个学生,而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哪怕是最为调皮捣蛋的学生。
卡姆拉斯曾经每周用3个小时的时间陪伴一名学生准备学术能力考试,并坚持了10周,这令总统布什十分感动。这个学生最后考了1300分,在亚特兰大莫尔豪斯学院读书,专业是电机工程,这个学生是他家族第一个上大学的人。学生回忆说,他不知道如果没有卡姆拉斯老师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教师负责任的行动与努力,真的会改变一个学生,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面对一张张充满渴望的眼睛,作为老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
卡姆拉斯的同事萨巴?碧瑞达称他是“公共教育,特别是城市教育的极度虔诚的呼吁者”,“卡姆拉斯不缺机会,但他长年呆在索萨初中,因为他坚信自己和学生有能力克服所有困难取得成功。”碧瑞达说,“我能坦白地说,如果没有卡姆拉斯,索萨初中不会有效运转……他拥有一位杰出教师应该具备的所有素质——针对具体学生的教学、课堂管理和学校管理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全身心力争每一个学生都实现其最大潜能的奉献精神。”
卡姆拉斯希望每个学生都实现其最大潜能,取得卓越成绩的强烈愿望,来自他对每个儿童都有权利获得良好教育的坚定信念。
【智慧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