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2176000000022

第22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

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皮亚杰

【学海泛舟】

皮亚杰被人誉为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他并不太多地关注教育问题,但是,他的研究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影响很大。他曾对教师们提出过三条相互关联劝告: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这些劝告和建议是基于他对儿童思维发展的本质特征的了解之上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思维)和成人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独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和阶段特征来安排教材和选用教法,在对儿童施教以前首先要鉴别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不要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否则将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智力方面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他指出:“(理智)发展实质上依赖于主体的活动,而它的主要动力。”因此,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他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他明确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又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源泉。

这都是源于皮亚杰的一种育人理念,他认为,智力的活动必须由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所激发,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且,内在的动机,也就是由兴趣引发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才是最主要的,它比奖励惩罚之类的外在强化要强得多。为此,皮亚杰提出了一个适度新颖的原则,认为给儿童学习的材料必须和儿童的已有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足够新颖,这样才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自发地学习。

总之,在皮亚杰看来,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显然要比成人要求他们按照既定的模式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记忆去理解的那种教育要高明很多。

【智慧心语】

发展儿童的智力,这是我们教育的最主要目的。但孩子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给予他们的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早已准备好了一种认知结构,只要环境提供适当的刺激或情境,就能促进他们智力的逐步完善。

众所周知,幼小的儿童一般都有好奇、好动、好胜、好新鲜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对于这个世界也倍感新奇,但他们很苦恼于自己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固定在某一事物或某个任务上。因此,家长和老师就要在这方面花费功夫。

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里的父母,一定要细心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走近孩子,聆听童声,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孩子的兴趣,为孩子们创设各种有趣的活动。比如,对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智力发展绝对不能单凭接受教育的方法,而必须依靠兴趣的作用,而游戏是最能激发兴趣的有益的活动。如:在玩创造性游戏时,孩子们会寻找许多替代的物品开展游戏,用积木当电话机,用雪花片搭成小碗,用胶粒积木当成各种食品加工料……对孩子们来说,每时每刻做他们有兴趣的事,想做的事,那么,就有了每时每刻充分展示各方面能力的机会。认知水平的发展也就加快了。所以说,求知的欲望在兴趣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兴趣中迸发。

不过,最好的游戏教育都是需要有成人相伴的,因为儿童的智力发展还不成熟,倘若有成人的指导,他们就能很快地领悟那些超出他们思维能力的问题。

那么,针对儿童的智力发展特点,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最困惑家长和老师的问题。为此,依据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和智力的研究,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学习材料一定要直观、生动。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活泼生动、色彩鲜艳的事物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用直观、鲜明的图式取代单纯的概念和分析,才能吸引学生。在家中,一旦孩子有问题时,父母不要试图说服他们,而应该利用实物,以最简单的言语去阐述看似深奥的问题。

第二,要注重操作。幼儿通常生性好动,他们爱探索、爱讨论、爱动手动脚。因此,成人应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积累对万千事物的感性认识……他们能从探索中获得乐趣,从而强化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其次,要创设有趣的情境,诱发孩子们的新奇感。皮亚杰强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大胆地让儿童动手、动脑去探索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教师在教学中仅仅需要布置恰当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为他们讲解知识。情境学习是一种寓学于乐的生活教育、快乐教育,能够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最后,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或者活动。单一地运用一种感官,孩子们容易疲倦。而且,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为有些孩子擅长“视觉思维”;有些孩子擅长“听觉思维”;有些孩子擅长“运动思维”……心理学上发现,大脑支持多种方式的学习。视觉学习者常常运用他们的双眼来理解老师。听觉学习者则是通过大声地、反复地说和想要他人反复说某件事来理解事物;动觉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喜欢动。我们若能为孩子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活动,就能够让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形式。同时,多种感官同时活跃比单一感官的反复运作更能够保持一个人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必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

【学海泛舟】

有人这样评价夸美纽斯:他是一位深邃而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理论实践上完成了一场革命。他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夸美纽斯高度赞誉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看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假如男女青年都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社会就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伤、和平与宁静”。

此外,他还认为人的天赋如何发展,关键也在于教育。“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他提倡“全民教育”和“泛智教育”,但他并不强行要求教育,而是通过使教育变得便易、简明、直观生动,来让人人爱受教育,从教育中获益。因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必要途径之一”,要使学生从心底接受所学知识,并专心致志地钻研,他自身的意愿是关键。所以,教学应该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

夸美纽斯为了实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以“使男女青年,毫无例外地、全都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他提出了3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教学原则:

1.便易性原则。也就是使教学的过程变得简易,令人愉悦。为此,教学应该由一般到特殊;教学应该是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应该过重;教学的进展应该是缓慢的;教学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天性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应该通过感官去进行。

2.彻底性原则。即要“使每个人的心理能够明白他所学过的东西。”为此,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应该注意充分地打好基础,从基础开始,尽可能地把各个部分的知识联系起来;新学习的知识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他们的学习热忱。

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这一原则旨在消除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和延误,直接奔向预定的目标。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开启学生的悟性;一切相关的事物都应该联合起来教;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

【智慧心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真谛。但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成为困扰老师与家长的恒久话题。许多教育思想家都做过相关的思考与探索,也有不少成功的先例。

昆体良就认为,“教师若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严峻而不冷酷,和谐而不放纵”,以自己的理智的爱,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就能愉快地听老师讲课,相信老师讲授的东西。这是从情感上取悦学生的策略,的确是吸引学生学习所必须要的因素之一。

而夸美纽斯更强调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力。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彻底性原则、自觉性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量力性原则,都在力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孩子们在一种自由、愉悦、轻松的状态下寻求问题的答案、自我的成长。

他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也都是适应每个年龄层次的学生的接受水平,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的。

在匈牙利工作期间,夸美纽斯致力改革,开拓创新,编写了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世界图解》一书。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该书构思新颖、内容广泛、图文并茂,堪称教材一绝。

夸美纽斯在序言中,就说明了本书的特点:“这部书篇幅不大,但它是整个世界和全部语言的鸟瞰,里面充满了插图、事物的名称和描述”。

《世界图解》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涉及到了动物界、植物界,还涉及到了人类,人类的起源、各年龄阶段、人类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道德的特征、人在家庭、城市社会、国家和教会里的关系等内容。附插图二百幅,均出自作者之手,图画逼真生动,形象鲜明。它们和文字对应相配,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使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这就使儿童在自然、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维的能力得以发展,培养了思维习惯,启开了智慧之门。

以“活的字母”为例,夸美纽斯认为,传统的机械掌握字母的方法非常呆板,学生常常陷入毫无意义的发音练习之中,学而生厌。于是,他别出心裁,编排出“象征字母表”,使死的字母变成了会发音的“活字母”。我们可以看看他“活的字母”的教学过程:

教师:孩子们来吧!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画。

学生:老师,我们很愿意这样做。

教师;(手指着第一幅画)这是什么?

学生:鸟。

教师;说得对。什么鸟?

学生:不知道。

教师;(问另一个学生)你知道吗?

学生;也不知道。

教师:这是乌鸦。你们知道它怎么叫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它这样叫;啊——啊——啊。你们学它叫吧!

学生;啊——啊——啊。

教师:对。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怎么写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来教你们。这儿是“A”的写法。你们每个人在任何书里看到这样的字形,一定要(像乌鸦叫一样)“啊——啊——啊”地读出来。

教师:你们是不是想知道它是怎样写的?

学生:想知道。

教师:那很容易学。伊生,你来开始写一写,让其余的人看看。这儿是画图用的木制笔杆,用右手的三个手指这样握住它,然后自上往下这样写(大家都摹仿,最后教师又说),这儿是粉笔,把这个字母写在黑板上第一个字母的旁边,看,你们已经学会写这个字母了。你刚才写的,怎么念出来呢?

学生:“啊”。

教师:念得对,很好。

夸美纽斯的“活字母”在初步识字教学的历史中,起了极大的作用,以后拼音识字教学法的一切演变,都发轫于此。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由此可见一斑。他把知识、绘画、美感融为一体,在当时就代表了进步的潮流,而在当今的教育过程中,仍不失为是卓越的教学艺术。每个孩子生而具有求知的渴望,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兴趣是他们最为纯朴的想望。但一些孩子的美好愿望却在成长过程中磨灭了,学校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儿童的恐怖之地,成了孩子们才智与心愿的屠宰场。真正合格的教师都能懂得,维护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种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才能产生其应有的价值。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学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