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176200000057

第57章 历史故事(11)

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十万远征南中,誓要彻底平定南中各部落。出发前,留守成都的马谡前往军中送行。路上,两个人讨论起了军事,诸葛亮就问马谡:“此次南征,我军志在必得,不知将军有何良言相赠啊?也好为本相指点一条上策。”马谡似乎早已作好了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他十分认真的对诸葛亮说:“南中这一仗路途十分遥远,地形也非常的险要,很长时间以来各部落就一直不肯服从,刘璋统治西川的时候,也曾经多次进攻南中,但今天攻破南中,使他们暂时降服了,等到明天,他们又会起兵造反。现在,丞相您倾全国兵力去讨伐南中,向其显示我们蜀国的强盛和威风,南中知道我们表面上强大无比,似乎不可战胜,但实际上内部已经非常空虚了,他们的叛乱就会来得更快更猛烈了,那个时候南中就成了我们最大的威胁,反而不美。如果我们将南中的百姓斩尽杀绝,不留后患,则不符合仁者情怀,而且不可仓促行事啊。”

经过一番仔细的分析之后,马谡重又郑重的对诸葛亮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一味的采取武力的方式,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事倍而功半啊。我希望丞相此去南中,能够设法运用心战,收服南中各部落的人心,这样才是上策,而且我认为,也只有这样,才是实现南中长治久安的最好政策。”

诸葛亮听了马谡的一番理论,深感有道理,于是决定采取马谡的建议,注意运用攻心战术,而不是采取以前的强攻战术。到达南中以后,诸葛亮运用智谋,七次将南中的首领孟获擒获,然后又七次将他放走,一直到孟获彻底心悦诚服为止。孟获千方百计与诸葛亮斗智斗勇,但每次都失败了,最终终于臣服在诸葛亮的帐下,诚心诚意的归顺了蜀国,此后直到诸葛亮死了,南中也再没有发生叛乱。

南中人反复无常,很难被彻底征服,蜀军多次出征,但均是在军队撤离之后前功尽弃,马谡用攻城为上,攻心为下的思想建议诸葛亮放弃武力征服的办法,果然十分的奏效,不仅符合仁者情怀,而且彻底收服了南中各部落。

做事情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不能一味的蛮干,依靠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打败敌人很容易,只要武力强过对手就可以了,但若想彻底征服敌人,就需要攻其心了,表面上的胜利其实并不代表什么,只有让敌人从心里服输,才是最终的胜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大都督,但在当上吴国都督之前,吕蒙不过是个普通的将领,和甘宁等人为伍。当时诸葛亮三气周瑜,致使后者吐血而死,吴国大乱,吴主孙权于是任命周瑜的好友鲁肃为大都督,负责对抗北方的曹操和西川的刘备。鲁肃是个懦弱的人,本不具备统领三军的本领,但是鲁肃却有伯乐之才,他善于发现人才并培养人才。在吴国的众多将领中,鲁肃对吕蒙情有独钟,认为他日后必然会成大器,于是就暗暗的想尽一切办法发掘吕蒙的潜力,希望其有朝一日能够代替自己成为吴国的大都督。

鲁肃每每召集众将开会研究军情的时候,总是有意的点名要吕蒙讲几句话给大伙。吕蒙本是一员武将,讲话根本缺乏连贯性,经常遭到众人的耻笑和窃窃私语,但是吕蒙表达意思坚决,头脑冷静,思路清晰,鲁肃感到很欣慰,也经常私下里教诲吕蒙,指导他该如何熟读兵书,如何运筹于帷幄之中,如何决胜于千里之外,吕蒙也非常感激鲁肃的欣赏和提拔,自己也经常暗自下苦功夫通读古今兵书战策。

这一天,鲁肃又召集众人开会议政,他仍然准备点名让吕蒙在大伙面前讲话,不过还没等到鲁肃点名叫他,吕蒙就主动站起来发言,而且讲的头头是道,从古代夏商西周一直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典型战例,如何以弱胜强,如何知己知彼,吕蒙口若悬河的演讲彻底征服了在场的各位将军,就连鲁肃都感到非常的吃惊,他惊讶的说:“吕蒙将军,今天的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这才多长时间,想不到你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呀,现在的吕蒙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啊!我们大家都应该向吕蒙将军学习,他是我们吴国的栋梁之材啊,日后必将有大作为!”吕蒙说:“有志者,就应当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能整天只想着吃喝玩乐。离别三日,就应当让别人去掉老眼光,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开始我是被您逼迫着才极不情愿的去读书,没想到一读起来就上了瘾,越发的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书中知识的渊博,我真是受到了不少的启发啊!多读书,就会感到心里有许多的话要说,于是就逐渐地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阅历。现在我们吴国可以说处境非常的危险,北边有曹操的百万大军虎视眈眈,西面又有关羽盘踞荆州,这些都是我们时刻要防范的强大敌人,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同时发动进攻,我们的形势将十分的严峻啊。”鲁肃说:“人生搏击,贵在学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将军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啊。”日后鲁肃病逝,吕蒙果然代替他成为了吴国的大都督。

人的成长和进步总是离不开学习和创新,只有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增长新的才干,才能有新的发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更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是如此。某种意义上说,停止就等于落后,僵化就等于死亡,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吕蒙的故事还说明了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进步,我们不能够总是用怀疑和不信任的老眼光看待过去没有什么成就或者表现不佳的人,因为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进步和上进,有朝一日他们也会超过以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许多的人。

闻雷失箸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字玄德,是东汉名儒卢植的学生,又是大汉皇帝的宗室,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到了刘备这一代,他家的社会地位已经很低了,不但没有享受荣华富贵,反而连生活都困难了。他早年家境贫寒,曾经和自己的母亲靠贩卖鞋和织席为生,过着下等人的生活。但是,刘备是个很有心计和头脑的人,他不甘心过穷日子,一心想寻找机会建一番功业。

此时正直汉朝末年,董卓控制小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太上皇。董卓只不过是一介武夫,他为人残暴,残害忠良,一时间朝廷内部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此时各地豪杰纷纷组织武装以讨伐董卓为名,为自己打江山。在这些讨伐董卓的武装中,以江东的袁绍、袁术兄弟的实力最强,他们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刘备也不甘心落后,召集了一小股人马,加入了讨董的大军。后来刘备的实力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小政治集团,并得到了关羽、张飞等人的辅助。但是,刘备还是处于兵少将微,没有地盘的状态,因而十几年都过着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日子。

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县(今天的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实际上的掌权者。此时,刘备占据徐州抵挡袁术的进攻。曹操为了利用刘备去抵制袁术,就任命其为镇东大将军,封他为宜城亭侯,可是不久刘备被吕布打败,只好投奔曹操。曹操表面上对刘备十分要好,给他锦衣玉食,实则是变相将他软禁,害怕他成为日后对抗自己的敌人。而刘备也不甘心一辈子做曹操的手下,不断的寻找机会,完成其建功立业的雄心。一次,曹操与刘备一起喝酒聊天。曹操悠然的说:“纵观天下英雄,唯有你刘备和我曹操可称得上能成大事者。袁绍虽然目前势力强大,但是他为人心胸狭窄,又没有什么器量、胆识,因而成不了大事,而吕布只不过是个武夫,毫无智慧,更是不能成大事啊!”刘备此时正在吃饭,听到曹操的话,他以为曹操识破了他的心思,便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都失落了。此时正在打雷,刘备害怕曹操发现什么异样,便乘机掩饰说:“古代圣人曾说‘疾雷风狂必然带来灾异’的确如此啊,雷震威力,竟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啊!”

刘备有称霸天下,与曹操分天下的雄心,但是由于当时力量弱小,暂时寄居在曹操帐下,亦不敢让曹操看出自己的心思。曹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当然害怕刘备日后成为自己的敌人,于是有意对刘备说当今天下,惟有你刘备和我曹操才算得上真正的英雄,这是在试探刘备。刘备以为曹操识破了自己的心思,不禁将手中筷子落下,于是他巧妙的利用当时正在打雷,便借古人“疾雷风狂必然带来灾异”来为自己开脱,从而保全了自己。

有些时候,暂时隐藏自己的真正意图是必要的战略决策,一味显露自己的锋芒,反而会招来更多的麻烦,这样更不利于自己工作的展开。

王述性急而能容

王述,东晋大臣,性情极其急躁。家里的人都不敢轻易招惹他,与他同朝为官的人都知道他性情急躁,因而也不敢轻易惹他。王述喜欢吃卤鸡蛋:就是把煮熟的鸡蛋去皮,再在卤汤中煮,其味道香极了。这天,厨房又特意为他准备了卤鸡蛋。看到又香又大的卤鸡蛋,王述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他迫不及待得拿起筷子就夹,可是鸡蛋太滑了,怎么夹也夹不上来,这可气坏了王述,脑门上不禁渗出几滴细汗。于是,他干脆用筷子叉,可是鸡蛋还是很狡猾,就是让他叉不到。王述连续试了几次都不成功。这下他可发脾气了,再也没有耐心去夹鸡蛋。怒气冲冲的把整盘鸡蛋都掀到了地上。鸡蛋在地上滚来滚去还是没有停,看着鸡蛋不停的在地上打滚,他的火气更大了,慌忙穿上木屐下地去碾,可还是没碾到。他气的要命,口中不住的念叨:“气死我了,跟我过不去,看我不宰了你。”说着一把从地上捡起一个鸡蛋放进嘴里,狠狠的嚼碎了立即又吐了出来。

谢奕,即东晋著名大臣谢安的哥哥。谢奕的性情粗暴蛮横,因为他弟弟谢安的缘故,他更加的有恃无恐,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凭借他弟弟在朝中的地位,在整个京城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如果有谁敢惹他,那准没有好下场。一次,王述和谢奕同时参加一个大臣举办的筵席,席间大臣们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了争论,以王述为首的一派和以谢奕为首的一派意见相左,各派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肯让步。最后还是在主人的劝说下,两派才善罢甘休,各自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继续喝酒。王述很快就把这件事忘了,继续和朋友们喝酒聊天,而且喝的十分尽兴。而谢奕就没那么健忘了,他越想越气,心想:死王述,你不想活了,竟然在别人家的筵席上和我发生争执,而且一点也不知道让着我,搞得我一点面子都没有……谢奕越想气就越不打一处来,那天晚上的筵席也没尽兴,心里总在骂王述。回到家里,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整个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谢奕就来到王述家,王述家的大门还没开呢。谢奕就命人拼命的撞门,差点把门给撞坏。王家的仆人吓得不得了,慌忙打开大门,并去禀报王述。王述匆忙穿上衣服,准备去迎接谢奕。可还没等王述出门,谢奕已经气冲冲的闯了进来,见了王述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王述,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竟然在昨晚的筵席上和我顶撞,你不知道给我留点面子吗?你是什么东西,读了那么多圣贤书,都喂狗吃了……”谢奕肆无忌惮在王家大骂,王述始终不敢正面看谢奕,他知道昨晚酒喝得多了,是不该和他发生争执,毕竟谢奕是谢安的哥哥,得罪了他们兄弟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任凭谢奕大骂,一句也不还。谢奕骂了足足有半个时辰,嗓子都哑了。又命身边的仆人继续骂,仆人们也喊累了,声音越来越小,谢奕这才罢休,带着人走了。王述过了很长时间才转过身来,偷偷的问身边的仆人:“他们走了吗?”仆人说:“走了。”王述这才回到自己的坐位上。此后,人们都称赞王述虽然性情急躁,却能够有所容忍。

性情暴躁,遇事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是阻碍个人发展的一个很不利的因素。王述就是一个性情很急躁的人,从他吃鸡蛋这件事情我们就能够看得出。但是当谢奕大骂王述的时候,他并没有丧失理智,而是能够从容面对。其实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对鸡蛋发脾气,鸡蛋不会报复自己,而如果对谢奕发脾气,那日后必定遭到报复。

所以,那些性情暴躁的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要轻易发火,要学会容忍,否则就会得罪很多人,日后必将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为人正派,因此很受皇帝敬重,于是被请来做太子的老师,皇帝请求他不仅教太子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教太子如何做人,如何将来做个好皇帝。

太子府里的人很多,除了宫女、太监外还有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员,因此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但是真心对待太子的人却不多,他们大都是为了讨好太子,以求将来太子登基赏他们一官半职。当时太子年纪尚轻,喜欢玩耍,不喜欢读书,在傅玄来之前,也请了几个老师来教太子,可是这些老师不敢严格要求太子,太子想玩就放他出去玩,偶尔太子还以捉弄老师为乐。而太子身边的太监、侍从们就成为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太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傅玄来了以后,在功课上严格要求太子,可是太子贪玩的心还是没有收回来,老师一走就又胡闹起来。他身边的人几乎没有人敢劝阻太子,都为了讨好他,事事听从他的安排。傅玄几次来上课的时候都发现太子在玩耍,丝毫没有明君的风范,而且傅玄还发现太子身边的人总是唯太子马首是瞻,一味的奉承他,夸奖他,即使太子做的不好,侍从们也违心说好。傅玄看了这一切心里十分忧虑,心想:皇上把教导太子的重任交给我,我不能辜负皇上的厚爱,太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是很难学好的,我必须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啊!

一天,当傅玄在给太子讲课的时候,他讲到:“要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一定要接近正派的人。如果常接近朱砂,就一定被染红;而常接近墨水,就会被染黑,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要端正,只有这样,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聚拢到你的身边。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甜美;自己站的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太子听不太明白,问傅玄到底想要说什么。傅玄继续解释说:“您如果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道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和准则。倘若您多接近小人,那就有如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您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太子听后,陷入了沉思,想想自己平时不学无术,就知道任性玩耍,而身边却没有一个人敢像老师一样直言劝诫,心中不由得感叹自己的确做错了。

不久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很欣赏傅玄说的那段话,就让人把这些话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房中,让他每天读一遍,以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