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2177400000039

第39章 任人篇(1)

凡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方能尽其才而共成事。

———欧阳修

任用八元与八恺国泰民安

在尧舜时代以前,高阳氏和高辛氏统治管理着天下。高阳氏有八个非常有才能的子孙,他们分别是苍舒、鹔剀、鹖鹥、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他们中正、通达、宽宏、深远、明亮、信守、厚道、诚实,天下人称之为八恺。另外,高辛氏也有八个非常有才能的子孙,他们分别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他们的优点是忠诚、恭敬、谨慎、端美、周密、慈祥、仁爱、宽和,天下的百姓称之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世代代继承了他们的美好,没有丧失前世和先祖的声明,一直为百姓所称道。一直到了尧统治的时代,他们依旧如故地坚持着自己的美德,不过尧并没有能够按照百姓的意愿举拔他们,而是对他们不管不顾,任其自然。直到舜做了尧的臣下以后,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举拔了八恺,让他们主持管理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没有不顺当的,大地和上天都平静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然后舜又举拔八元,让他们在四方之国宣扬五种教化,父亲有道义,母亲慈爱,哥哥友爱,弟弟恭敬,儿子孝顺,里里外外都平静无事,于是天下太平了,这些都是八元与八恺的功劳。用人点拨尧之前的高阳氏和高辛氏任用八元与八恺,所以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而尧的时候则不注意使用八元与八恺,对他们不管不顾,结果尧的统治并不如高阳氏和高辛氏那么好。随后舜吸取尧的教训,重新重用八元与八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最关键的是要会合理使用手下的人才。手中的人才如果不能给以合理的安排,那么他们就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只能使自己的能力白白浪费,这不但是对自己的浪费,更是对管理者的浪费。如果合理安排他们,让他们发挥作用,那么管理者就会轻松许多。

楚才晋用

楚国大夫声子出使晋国,等到他回到楚国后,令尹子木找他谈话,询问晋国的事情,而且问他:“你觉得楚国的大夫和晋国的大夫谁更贤明?”声子回答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它的大夫是贤明的,都是当卿的人才。好像杞木、梓木、皮革,都是从楚国出去的。虽然楚国有人才,可是他们却都被晋国使用。”子木又问:“他们没有同宗和亲戚吗?”声子回答说:“有,但是晋国确实在使用我们楚国的许多人才。……现在楚国滥用刑罚,以至于我们的许多大夫都逃到了别的国家,并且得到了重用,以危害我们楚国。子仪叛乱的时候,析公逃到了晋国,晋国人把他安置在晋侯战车的后面,让他作为主要谋士。绕角那次战役,我们楚国大胜,晋军被打的纷纷溃散。可是,析公却说:‘楚军轻佻,容易被震动。如果同时敲击许多战鼓,发出巨大的声响,在夜里发动进攻,楚军一定害怕,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晋国人听从了析公的建议,果然打败了楚军。接下来,晋国进攻蔡国、沈国,俘虏了沈国的国君,在桑隧击败了申国和息国的军队,俘虏了沈国国君。郑国在那时候不再敢继续跟随我们楚国,害怕因此而得罪晋国。楚国从此失去了广大的中原地区。这就是析公干出来的。”

声子继续说:“雍子的父亲和哥哥诬陷雍子,我们的国君和大夫不为他们调解,任凭他们骨肉相残。雍子没有办法,就逃到了晋国。晋国给他封地,让他做了晋国国君的主要谋士。彭城那次战役,晋国、楚国在靡角之谷相遇,晋国人开始害怕我们楚国的军队,因为我们兵多将广,纷纷想逃跑,可是雍子却对他的军队发布命令说:‘年纪老的和年纪小的都回去吧,孤儿和有病的也回去,兄弟两个都在服役的可以回去一个。我要精选士兵,检阅车马,喂饱战马,让士兵吃饱,然后军队摆开战势,烧掉帐篷,准备明天决战。’雍子让该回去的回去,并且故意放走楚国的俘虏,楚国夜里崩溃,晋国允许彭城投降而归还给宋国,带了鱼石回国。楚国失去东夷,子辛为此而死,这就是雍子干出来的。子反和子灵争夺夏姬而阻挠子灵的婚事,子灵于是逃往到了晋国,晋国人封给他鹒地,让他做主要谋士,抵御北狄,让吴国和晋国通好,教吴国背叛楚国,教他们坐车、射箭、驾车奔驰作战,让他的儿子狐庸做了吴国的行人。吴国在那时候攻打巢地、占取驾地、进入州来,楚国疲于奔命,到今天还是祸患,这就是子灵干出来的。”

若敖叛乱的时候,伯贲的儿子贲皇逃往到晋国,晋国人封给他苗地,让他作为主要谋士。鄢陵那次战役,楚国的军队早晨迫近晋军摆开阵势,晋国人将要逃走了,苗贲皇说:“楚军的精锐在于他们中军的王族而已,如果填井平灶,摆开阵势以抵挡他们,栾、范用家兵引诱楚军,中行和谷猗、谷至一定能够战胜子重、子辛。我们就把四军集中对付他们的王族,一定能够把他们打得大败。”晋国人听从了,吴国兴起,楚国失去诸侯,这就是苗贲皇干出来的。子木说,这些都是事实。

声子说:“现在又有比这更厉害的,椒举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儿,子牟得罪而逃往,国君和大夫对椒举说:‘实在是你放他走的。’椒举害怕而逃亡到郑国,伸长了脖子望着南方,说:‘也许可以赦免我’。但是我们也不放在心上,现在他在晋国了。晋国人将要把县封给他,以和叔向并列,他如果策划危害楚国,岂不成为祸患?”子木害怕,对楚王说了,增加子牟的官禄爵位而让他回楚国官复原职,声子于是让椒呜去迎接。

用人点拨

之所以会出现“楚材晋用”的局面,原因就在于楚国不知道如何爱惜人才、如何使用人才,以至于那么多的人才都逃到了别的国家。

作为一个领导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御人之术。如果不懂得这点,即使你手上有再多的人才,最后也会纷纷离你而去。对于人才,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对于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还要关心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果楚国国君能够及时调节雍子父子的关系,也许雍子就不会逃到晋国了。最后,还要给人才很好的待遇,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你。

秦文公任用罪犯的儿子

臼季,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有一年他出使别国,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冀国,看到冀缺正在田里除草。冀缺的父亲本来是晋国大臣,由于获罪而被杀,而冀缺全家也因此而沦为庶人,他们夫妻以耕田为生。他在太阳下,不顾辛苦,任劳任怨地工作。快到晌午的时候,冀缺的妻子提着篮子来给他送饭,他妻子给他送饭很是恭敬,彼此相待如同客人一般。只见她走到冀缺面前,恭恭敬敬地说:“您休息一会吧,吃饭了。”说着拿起擦汗的汉巾递给冀缺,并给他拿出饭菜,为他倒水。冀缺则同样恭敬的对自己的妻子说:“您也辛苦了,请坐下一起吃吧。”臼季看到这里,觉得冀缺夫妇能够这样相敬如宾的确很不容易,这说明冀缺夫妇都是很有德行的人。于是,他就来到冀缺面前,恭恭敬敬地对他说:“我是臼季,我看到您和您的妻子相敬如宾的样子,觉得您是个高尚的人,请跟我回去见我们的国君吧。我愿意举荐您。”冀缺说:“我的父亲是个有罪的人,我也是,大王怎么可能使用我呢?”臼季说:“您不必担心,大王是个爱惜人才的人,他看到您的德行,必定会重用您的。您不要推辞了。”说着拉着冀缺就走。

臼季和冀缺一起回到晋国,臼季对文公说:“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恭敬,就必定有德行。用德行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一定会心服口服。我看到冀缺和他的妻子在平常耕田的时候都是彼此恭恭敬敬,那么说明冀缺肯定是个德行高的人,请君王您任用他。而且我还听说:‘出门好像会见宾客,承担事情好像参与祭祀,这是仁爱的准则。’”文公说:“他的父亲冀芮有罪,我可以任用他吗?”臼季回答说:“舜惩办了罪人,流放了,他举拔人才的时候,却用了其儿子禹。管仲是齐桓公的仇人,但是桓公却任命他为相而取得成功。康浩曾经说过:‘父亲不慈爱,儿子不诚敬,哥哥不友爱,弟弟不恭顺这是和别人无关的事情。’诗经上说:‘采蔓菁,采萝卜,不要把它下部当糟粕。’您只要选他的长处利用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考虑太多啊。”文公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任命冀缺担任下军大夫。

用人点拨

冀缺虽然是罪犯的儿子,但是他的确有德行,是个人才,老子犯了错,并不一定儿子就是个坏人,就像臼季说的‘父亲不慈爱,儿子不诚敬,哥哥不友爱,弟弟不恭顺这是和别人无关的事情。’诗经上说:‘采蔓菁,采萝卜,不要把它下部当糟粕。’只要是人才,不管他的亲人是否有坏的德行,拿来用就是了。我们用的是这个有德行的人,而不是他的亲人。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那么我们在使用人才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只要保证人才的品德和能力,不要去管其他的东西。我们用的人才的长处,不必考虑太多。

鲁仲连论用人之长

孟尝君手下有个舍人,虽然平时也没有什么错误,工作也算认真,但是孟尝君就是看不上他,总是觉得他不好,看他不顺眼。因而时常挑他的毛病。还总想办法把他赶走。

鲁仲连看到这种情况,就劝说孟尝君不要这样做,他对孟尝君说:“猿猴、猕猴离开树木浮到水面,就不如鱼鳖灵活;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灵活的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的宝剑,一支军队的人马都挡不住他;假如让曹沫扔掉三尺宝剑操起锄头除草,同农夫一样在田地里干活,他肯定不如农夫干的好。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做事情如果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即使圣贤如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情。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就称之为没有才能;让人做他做不了的,就说他笨拙。所谓笨拙就斥退他,所谓无才就遗弃他,假使人人都驱逐不能共处的人,将来又要相互谋害,报仇,这难道不是为后世开了一个不好的开头吗?”孟尝君一听非常赞同,于是就不再驱逐那个舍人了。

用人点拨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特长,只不过很多时候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就像鲁仲连说的那样,人各有其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那么作为领导者不是去挑属下的毛病,而是应该多发掘他们的优点和特长,争取为自己所用。

有的人可能没有做出什么功绩,但是如果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领导者不要苛求自己手下的人才,只要他们能人尽其才,能够为你的事业做出贡献,就是好样的,就可以用。

莫敖子华论社稷之臣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自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代,也有不图功名不为利禄,而以国家大事为忧虑的人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像这样的事情,我是不太了解的啊。”楚威王说:“不从大夫你这里了解,我就无法听到了。”莫敖子华回答说:“大王打算问什么样的人呢?这其中有廉洁奉公、安于贫困而为国分忧的人;有设法使自己的爵位升高,使自己的俸禄丰厚而为国分忧的人;有不惜牺牲性命,死而后已,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为国分忧的人;有情愿让自己身体劳累,不顾自己心情苦闷,而为国分忧的人;也有不图功名,不为利禄而为国分忧的人。”威王说:“你这一番话,说的都是哪些人呢?”

莫敖子华回答说:“过去令尹子文,上朝的时候穿黑绸衣,回家脱掉朝服就换上鹿皮粗衣;天还没有亮就站在朝廷等候,天黑了才回家吃饭;家里穷的朝不保夕,没有一天的存粮。我所说的那些为官清廉,安于贫困,为国分忧,令尹子文就是这样的人。过去叶公子高,出身贫贱,却有在国都掌权的才干。平定了白公胜祸乱,稳定了楚国的形势,扩大的先王的地盘,攻打到方城之北,四方边境都不受侵犯,国威不受别国挫伤。正是这个时候,天下没有谁敢向南进兵。因此叶公子高受封田地六百亩。所以说那些设法使自己的爵位升高,使自己的俸禄丰厚,又能为国分忧的,叶公子高是这样的人。过去吴国与楚国在柏举开战,两辆兵车之间士兵已经交手,莫敖大心抚摸着车夫的手,回头长叹一声说:‘哎呀!楚国灭亡的日子到了!我将杀入吴军里去,如果打倒一个,再抓住一个,用他们对换我的性命,若都是这样,楚国该不会灭亡吧!’所以不惜牺牲性命,死而后已,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能为国分忧的,莫敖大心就是这样的人。

“过去吴国与楚国在柏举开战,经过三次战斗吴人就攻入楚国郢城,了出来,大夫全部跟随后面,百姓四处逃散。棼冒勃苏说:‘如果我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去跟强敌拼死,这只赶得上一个士兵的力量,还不如奔走诸侯各国求援。’于是装满干粮偷偷上路,登险峻的高山,越过深深的溪谷,脚掌、膝盖都磨破了,七天才到秦王的朝廷。像鹤鸟一样站着不动,白天呻吟夜里哭诉,七天七夜仍然无法面诉秦王。滴水没有入口,昏倒在地奄奄一息,昏迷不省人事。秦王听到这个消息赶紧跑来,帽子和衣带都没有来得及带上,左手捧住他的头,用右手向他嘴里灌点水,勃苏这才苏醒了。秦王问他:‘你是谁啊?’棼冒勃苏回答说:‘我不是别人,是楚国的使者,刚刚获罪的棼冒勃苏,楚国和吴国开战,经过三战就攻入郢城,之君只好外逃,大夫们全部跟随,百姓妻离子散,让我来禀告亡国的消息,并且请求援救。’秦王顾念他的身体让他起来说:‘我听说,大国的国军,得罪一个士人,国家可能就危险,可能说的救治这样的人啊。’秦王于是派出一千辆战车,一万名士兵,把这个任务交给子满、子虎两员大将,出关东进,与吴国人在浊水开战,并彻底击败了他们,也听说是在遂浦大败吴军。所以说甘愿让自己的身体劳累,不顾自己心情愁苦,而为国分忧的,棼冒勃苏是这样的人。”

威王于是感叹道:“这些都是古时的人。现在的人哪能又这样的呢?”莫敖子华回答说:“过去先帝灵王喜欢细腰的人,楚国的士大夫都节食,身体弱的靠着东西才能站住,扶着东西才能站起来。饮食这东西是人之所欲,有人却要忍住不吃;死是人之所憎,有人却敢靠近它而不想躲避。,那些喜欢射箭的国君,他的臣子就给带抉拾。大王只是没有什么爱好,如果大王真的喜欢贤才,这五种人,都可以让他们来到眼前啊。”用人点拨楚威王感叹自己没有贤人相助,而实际上不是贤人不帮助他,而是他不懂得如何使用人才啊。要想使人才真心实意、努力地为你工作,那么作为领导者就要爱惜他们,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果领导者连这些都做不到,那么人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又怎么能帮助你呢?

招揽人才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才招来之后,如何很好地使用他们。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利于你的事业,还可能会更糟。作为领导者应该了解每个人才的情况,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性格安排适当的工作,不要对他们不理不睬,不关心,而应该让他们感觉到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被重视的感觉,才会更加努力工作。

姚贾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