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2177400000054

第54章 育才篇(1)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伊尹义补太甲

伊尹原来是商朝汤的一个奴隶,由于他聪明过人、拔,伊尹的奴隶身份也逐渐解除。伊尹也不忘提拔之恩,努力报效商汤,帮助汤治理国家。从商汤到外丙到仲壬再到太甲,一直是伊尹辅佐。因此,伊尹在朝廷中特别有。伊尹曾经花费很大的力气写出两本书分别是《肆命》、《组后》,分别介绍如何分清是非和商朝的法律。太甲在刚刚即位时还能够认真处理朝政,逐渐的就变得为所欲为,对大臣的建议也不理会了,京城的百姓也被弄得怨声鼎沸。大臣们束手无策,个个指望伊尹能够劝谏太甲。伊尹对太甲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为难,明明有心去劝阻太甲,可是阻力非常大,伊尹就不得不采用强硬手段,用军队控制皇宫,把太甲放逐到太甲祖父商汤的坟墓地区———桐宫。伊尹暂时替太甲管理政务,并告诉太甲,让他静心思过、痛改前非。

太甲向来崇拜自己的祖父,认为他能力超群,武功盖世,是一位大英雄,来到祖父的坟墓后,他心里生出一种敬仰之心。但是他发现祖父的坟墓并不是他所想像的气派宏伟,而是几间简陋的草房,一座不大的土丘。在草房中居住的是汤的看墓人,他知道伊尹是为了磨炼太甲才让自己跟太甲一起居住。看墓人就每天给太甲讲汤过去如何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看墓人把商汤许多的优秀品质都向太甲一一讲述。太甲也被祖父当年打拼建国、治理政务的艰辛所吸引。他仿佛看到了祖父当年与群众同心协力建设国家的场面,慢慢地太甲也开始自我反思。经过三年的磨炼,太甲基本上转变过来。从心里就想着学习祖父的优秀品质,打算也治理好国家,为百姓造福。

伊尹临时管理了国家三年,当他听说太甲已经从思想上根本转变过来了,就亲自带领文武百官来到桐宫,迎接太甲的回朝。后来伊尹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庆祝太甲的重新即位,并向全国发布诏令,号召人民跟随太甲一起为振兴国家奋斗。太甲也被伊尹的忠诚所感动,也更尊敬伊尹了。

太甲在伊尹等大臣的辅佐下把商朝治理得国泰民安,人民也安居乐业。从此,太甲以祖父为榜样,严以律己,多方纳谏,勤政爱民,成为一名有道的国君。用人点拨太甲崇拜自己的祖父汤的盖世奇功,却没有认识到在成功背后的艰辛。汤之所以得到百姓的爱戴、人民的拥护正是由于他能够亲民爱民、严于律己、吃苦奋斗。伊尹也就抓住了能够影响太甲的关键点,把太甲放在桐宫,使之静心养性,改邪归正。

可以这么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在教诲他人时,抓住对方能够容易接受的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较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楚王揽过大得人心

公元前699年,楚王派屈瑕去攻打罗国。楚王派了大臣斗伯比去为大军送行。

斗伯比见到楚国军队军容严整,将士个个斗志昂扬,非常高兴。斗伯比见到了统帅屈瑕,对他说:“将军辛苦,希望马到成功。”屈瑕傲慢地说:“大夫放心,我一定率领楚国军队荡平罗国,为我楚国树威。大夫只管听好消息吧!”说话时对战争的艰苦完全没有预料到,而且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斗伯比也没有再说什么。

把大军送走,斗伯比在回来的路上对车夫说:“屈瑕一定会失败。”回到都城,斗伯比立即进宫晋见了楚王,把屈瑕骄傲轻敌的表现悉数告诉了国君,郑重向楚王建议说“一定要增派军队,否则必然使楚国军队遭受耻辱”。

楚王听完斗伯比的建议,不以为然,轻描淡写的就把斗伯比应付了过去,根本没有派兵增援以备不测。晚上楚王回到宫苑,见到了夫人邓曼,就对夫人说:“斗伯比也太大惊小怪了,看到屈瑕骄傲一点就说他一定会失败,要求寡人立即派兵支援。谁不知道将领都有一点怪脾气呢。”邓曼听到楚王这话,感到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她严肃地对楚王说:“骄兵必败,这是古训。伯比说的话很对呀,大王应该速速派兵前去支援,否则我们真可能惨败。”楚王这才紧张起来,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急忙派了赖国人前去增援屈瑕。

可是打仗的时机就在一刻,这时候派兵增援为时已晚,来不及了。由于屈瑕的骄傲轻敌,楚军在战略上没有重视敌人,结果被罗国人打得大败,楚军尸横遍野,剩下的士兵只恨爹娘没给自己多生两条腿,哭爹叫娘的狼狈逃窜了。大将屈瑕看到大势已去,楚军已经不可收拾,知道自己回去可能也会受到惩罚,畏罪不敢回去了,于是就自己吊死在了荒谷之中。其他活着回来的将领也都不敢回到国都来,就自己把自己囚禁在了冶父这个地方听候楚王的处理。

楚王听到了前线传来的消息,痛悔万分,想到斗伯比要求增兵的建议,曼的郑重劝谏,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也十分后悔。他对众将士说:“这次失败都是我的罪过,与诸位将士没有关系。”于是楚王下令,赦免了所有将领。将领们看到国君如此深明大义,都对楚王感恩戴德,视楚王为再生父母。原来因为楚王错用屈瑕轻敌而导致失败对楚王的不服也涣然冰释,烟消云散,都决心以死效忠楚王。

楚王把过失勇敢地揽在自己身上,使将领们非常感动,培养了人才,赢得了人心。众臣感到在楚王领导下不会遭受不白之冤,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于是人人奋力为国,使得楚国傲视诸侯,影响力日增。用人点拨楚王的决策失误了,但是由于他勇敢地承担了失误的责任,把过失揽在了自己身上,由此得到部下的尊敬和回报。楚王的善待人才,勇于认错的领导风范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见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领导者,动辄对下属大发脾气,斥责下属工作的失误,闹得干群关系十分紧张,这部分是由于领导者不能善待人才导致的。下属在领导的部署下开展工作,自然会按照领导的意愿行动,这样产生了失误,领导者不首先反思自身,怎么能行呢?

范武子教子

春秋时晋国的正卿范武子已经退休在家了,经历多年的宦海磨炼,他已经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态了解得很透了。他经常教育他的正在朝为官的儿子范文子要谦虚,遇事不要争功,而是要尽量让功于同僚或下属,这样才能够团结上下左右,齐心合力办好事情。如果一味贪图功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势必要招来祸患。

有一天晚上,范武子待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爱子回家。平常的这个时候,范文子早就回来向父亲请过安,父子或谈论一些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或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了。可是今天,范文子却迟迟没有回来。范武子不由得焦急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还比较稚嫩,对官场上的事情知道得还不多。儿子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范文子终于下朝回来了,父亲关切地问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迟?”不想到儿子眉飞色舞地回答:“父亲呀,今天朝堂上来了一个秦国的客人,他在朝中讲了一些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当时的情形真是尴尬,眼看我们晋国就要在其他国家面前丢人了。这时候我就把自己知道的其中的三条当场讲给大家听了,大家都愣在那里了。所以我今天回来得晚”范文子还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并没有看到父亲的脸色。还想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没想到这时父亲已经勃然大怒了。

武子听了儿子的话,看到儿子洋洋得意的神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了。

他想今天是好好教育一下儿子的时候了。武子大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在对长辈父兄谦让。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在朝中三次抢先,试图掩盖他人,争取功名,这样争功还了得!如果不是我在晋国,大家顾惜往日的情面,你这样做恐怕早就遭殃了1武子这时候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了,他顺手拿起身边的拐杖向儿子打去,文子的兴致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慌乱中父亲把他帽子上的簪子都打掉了。

文子这时候才清醒过来,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内疚。他知道父亲是在指正他,对父亲的行为并没有丝毫的不理解和怨恨,他暗下决心以后要遵循父亲的教诲,做一个谦和的人。

后来,晋国与齐国发生了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献子出任晋国的中军主帅,范文子领上军,受中军指挥。战争胜利,晋国军队凯旋回国时,范文子虽然有条件尽快回国,但是他有意让?献子先回,自己过了一段时间才回来。

范武子早就想见到久别的儿子了,见到了儿子老泪纵横地说:“儿呀,你知道我天天盼望着你回家吗?”

范文子扶住年迈的父亲,对父亲说起了自己晚回来的原因。他说:“军队是?献子为主帅所领导的,现在打了胜仗,倘若我率领上军首先凯旋归国,恐怕国内的人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身上,把我当作功臣来欢迎,所以我不敢这么做。”

听到这话,范武子立刻转悲为喜,深情地对儿子说:“你知道谦让和委功于人了,我可以放心了。”

用人点拨

这个故事给我们两点启发,首先是年轻人往往有一种傲气,有一种天然的要表现自己的冲动,这种行为并不是不好,而是年轻人必须认清形势,不要把别人的谦虚和忍让当作自己晋身的阶梯。敬人者,人敬之,只有充分尊重别人、尊重前辈,年轻人才会取得成功。

第二点启发与第一点直接相关,就是领导者要认清年轻人或者下属的这种冲动,不要对这种比较幼稚的表现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积极引导,善于用教育的方法使下属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经堑长智,穆公育明视

孟明视是秦国的一员大将,此人骁勇善战,但是很年轻,自负。

在秦国与晋国的交战中,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兵偷偷地越过晋国的崤山地界去攻打晋国的军队。他们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一举消灭了晋国的军队,大获全胜。返回时,有人就劝告他要小心晋国的埋伏,他就洋洋自得地说:“我们已经打了胜仗,晋国就是有埋伏也只是残兵游勇,手下败将不足挂齿。”他们行走不远果真遇到了埋伏,由于准备不足,他们吃了败仗,孟明视和其他两位将军也被俘虏了。多亏秦晋公的后母文赢从中说情,才被放回。

过了不多久,孟明视要求秦穆公发兵去报上次被俘之仇,秦穆公答应了。不想晋国早有准备,两国的兵马一交手,又失败了。孟明视原来以为上次失败是中了埋伏,本以为这次明枪明刀的准会胜利,不想又吃了败仗,这才认识到自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原先的自负一扫而光。,就自己上了囚车,等待国君处死。

秦穆公也有自己的心思,他知道孟明视的能耐,也看出了他的缺点,就是阅历不深,过于相信自己的能耐,不能计算敌方的力量等。他也知道一向在顺风里驶船不一定是好船夫,他要把国家的大船交给那些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因此他才不计较孟明视的失败,看到孟明视的失落,他就教导他在什么地方栽了跟头,再在什么地方爬起来。

于是,他就对孟明视说:“咱们连吃了两次败仗,也不能全怪你。我也有很大的责任,我只重兵马,不太关心国家政治和老百姓的难处,那是我的失误。一个国家的兴亡成败不是一个的事,打了胜仗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吃了败仗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过失。”不仅不怪罪孟明视,还让他继续作为将军率领军队。

这下,孟明视可实在过意不去了。他明白了自己的缺点,也觉得对不起国家和,,他下定决心改正缺点,将功偿罪。他把家当和俸禄全拿出来,送给阵亡将士的家属,平时和士兵一起同吃同住,一块参加训练,一块研究克敌制胜的办法,还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不久,晋国又联合其他国家攻打秦国,夺了两座城池。可孟明视只是让士兵坚守,不许出战。这时,秦国有人说孟明视的坏话,请秦穆公再挑选一位将军,秦穆公说:“先别忙,孟明视自有他的好主意。”这样,孟明视埋头苦干了几年,在崤山打败仗后的第三年,他请秦穆公一块去打晋国,并说:“这回再打不了胜仗,就绝不活着回来!”

大军过了黄河,他又对将士们说:“咱们这回出来,是有进无退。我想把船烧了,你们看如何?”将士们说:“烧吧,打了胜仗,不怕没船,打败了,还能回家吗?”仗打起后,孟明视带头冲锋陷阵,将士们同仇敌忾,不仅夺回了上次丢掉的两座城,还接连又打下了晋国的几座大城。晋国只好屈服。

用人点拨

孟明视连吃败仗,秦穆公都没有责怪他,在他失落时又开导他,在别人进谗言时依然重用他,这不仅表现了秦穆公的容才之量,还表现了秦穆公的教育有方。孟明视在他的培养下,终于成了一个成功的将军。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上学要舍得交学费”,培育人才也应如此。从孟明视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培育部属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因为下属做错了一件事就改变看法,而是要信任他,给以他在失败中锻炼成长的机会,否则,人才就不会出来。

齐灵公好男服

东周时,齐国的齐灵公喜欢看到他的妃子穿上男人的衣服。他觉得女人穿上男人的衣服别有一番味道。女人本来很娇小,穿上男人的宽大的衣服以后越发显得娇柔可爱。因此,他就让他的妃子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男人的衣服。

起先只有他的最宠爱的妃子穿这样的衣服。随后,宫中的女人知道了齐灵公的这一喜好后,为了讨齐灵公的喜欢,也纷纷穿起了男人的衣服,一时间穿男服的风气充满了整个宫中。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哪些是男人,哪些是女人。齐灵公看到宫中的女人都穿着男人的衣服,感到非常的高兴,觉得真是一番奇异的景象。

过不多久,这一风气就从宫中传入了民间,一时间穿男服的潮流遍布了齐国的每一个角落。别国的人到齐国一看,很奇怪,齐国竟然没有女人。仔细看,才知道是因为女人都穿着男人的衣服在街上行走。

有一天,齐灵公出去私访,走到大街上一看,清一色的男人在街上行走,他就很奇怪问随行的晏子,说:“我国的女人都不出来吗?”晏子就说:“出来啊,大王你仔细看看就知道了。你看不见女人是因为他们都穿着男人的衣服呢。”齐灵公就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她们不穿着自己的衣服出来,非要穿着男人的衣服出来呢?”晏子就说:“这是大王您的功劳啊!您在宫中提倡女子穿男人的衣服,这一穿法传到了民间,所以女子都穿着男人的衣服了。”

齐灵公听完晏子这样说,觉得女的穿男人的衣服终究不合适,就命令官吏发布公告制止说:“如果发现哪个女子再穿男人的衣服,就撕裂她的衣裳,折断她的衣带。”尽管如此,女子穿男人服饰的风气仍然禁止不住。

齐灵公就问晏子,让晏子想个好办法,晏子就说:“你让宫中的女人穿男人的衣服,而不让外边的妇女穿这样的衣服,这就好比外面挂的是牛头,而里面卖的是马肉啊!你为什么不先禁止宫中人穿这种服饰呢?只要宫中的人不穿了,外面的人自然也就不穿了。”

齐灵公就按照晏子的说法做了,不到一个月,女子穿男人衣服的风气就刹住了。

用人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