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遥带着朱河扛着石斧去了一趟蘑菇地。下套和挖陷阱不比用弓箭打猎,得先找到动物觅食的路线,只有在路线上设套才能有所收获。
楚遥转了一圈,发现了几个脚印。有经验的猎人会从脚印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出猎物的种类和重量,但楚遥没那本事,他只能简单的从大小来估算一下猎物的体型,至于到底是什么猎物就不知道了。
这些脚印不算小,楚遥估计很可能是山羊或者麋鹿留下来的,也可能是野猪,上次就在这里遇上了一只200斤的大野猪。
要想捕捉到这些体型较大的猎物需要挖一个大的陷阱,还得把机关做好,楚遥估算了一下工程量又选择了放弃。还是先做一个绳套,只要能套住一只羊或者鹿,基本就能解决食物的问题,因为现在朱河抓的鱼虾还是比较多的。
楚遥决定做一个吊脚套来试试,所谓吊脚套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吊住猎物腿脚的绳套。这种吊脚套对付一些地面行走的猎物效果非常好,只要猎物踩中机关,很少有能够脱逃的机会,因此这种吊脚套陷阱在一些老猎人那里,是使用得比较多的陷阱之一。
楚遥开始在森林里寻找起材料来了,吊脚套最重要的材料就是“弹棍”,它的作用就是当猎物触发机关的时候高高弹起,将猎物吊在半空中不得逃脱。因此,这种棍子弹性一定要好,而最好的材料就是竹子,因为竹子比较常见,而且弹性非常高。
可是这里并没有竹子,并且现在是冬天,树木一般都枯萎了,弹性很差。楚遥找了一圈才找到了一棵小树,楚遥跳起来抓住树干的顶端试了试,还有一定的弹性,也能支撑柱自己的身体,于是决定先用这个试验一下。
“朱。”楚遥把扛着石斧的朱河叫了过来,对着小树做了一个砍伐的动作,“把它砍下来。”
朱河听话的抡起了石斧。楚遥坐在一旁的石头上笑眯眯的看着朱河砍树,有这么个帮手也不错,很多体力活就不用自己亲力亲为了,还是圣人说得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朱河很快就把小树砍断了,楚遥比量了一下长度,指着离断口两米多长的地方又比划着说道:“这里,继续砍断它。”
这几天楚遥不断地教着朱河说话,告诉他各种东西的名称和各个动作的表达。朱河学的也很快,两个人的交流障碍越来越少。只是朱河还是只能最多发两三个字的短语,说不出连贯的话。
下面的事要出要亲自动手了,他将弹棍一端用手斧削尖,然后将其牢固的插进地面。并在弹棍顶端刻出凹糟系上绳子,在绳子一端又绑上一根5厘米长的小棍子。别小看这根小棍子,这根小棍子是机关触发的关键部件,叫做“梢棍”。
接着,楚遥找了两根大约30多厘米长的树枝,一长一短,短树枝在这个吊脚套中叫““弓门棍”,长树枝叫“横棍”。楚遥把弓门棍两端削尖,然后弯曲成弓形,两端插进地面,整根树枝形成了一个拱门形状。
最后,楚遥将事先插好的弹棍弯曲拉下,把横棍横在拱门中间,将梢棍卡在横棍和拱门中间。使弹棍处在蓄力状态,接着再找来几根30厘米左右的小棍子,这些棍子叫做“踏棍”。楚遥把这些踏棍并列横在猎物走的路上,一端架在拱门的横棍上,在绳子的一端打个活套,将套子放在并列的踏棍上面,一个吊脚套陷阱最终制作完成了。
楚遥在上面撒上一些落叶,这样这个吊脚套陷阱基本就被隐蔽了。只要猎物踩到踏棍,机关立马被触发,猎物就是囊中之物了。
楚遥做完了这个机关,直起腰敲了敲酸软的后背,却发现朱河正在好奇的盯着机关看。
“朱,走。”楚遥拉住了朱河想要往回走。
朱河却没有挪脚,而是指着机关比划着想问什么。朱河的好奇心又一次惹得楚遥发笑了:“朱,你还真是个好奇宝宝,什么都想知道。我们先回家,我慢慢告诉你。”
楚遥推着一路不断回头的朱河回到了巨石下的家里,现在生火煮肉的工作都交给了朱河去做。楚遥坐在石墙边一边削着手里的短弓一边看着朱河忙手忙脚的煮着熏肉。
“人真的不能一个人活着。”楚遥的心里涌起了一阵幸福感,这些天由于朱河的到来,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孤独,而且朱河学东西学得很快,短短的几天就能帮自己不少忙了。
两个人吃完了晚饭,一起坐在泥屋子前面仰望星空。朱河又一次指着天上的那颗星星:“楚,家。”
“家。”楚遥点点头,做了一个睡觉的动作,“楚带着朱,走,回家。”
朱河把手放下,抬起头看着楚遥。楚遥惊异的发现,朱河流泪了。
一万年前的原始人也有感情,也会想家,说不定家里也有一个白发苍苍的母亲在等他回去。楚遥伸手把朱河脸上的泪水抹掉,借着灶膛里的火指了指石墙外的森林:“树,长芽,楚和朱,回家。”
朱河破涕为笑,冲着楚遥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指了指楚遥手中的短弓,做了一个削刮的动作:“弓,朱。”
楚遥微笑着把短弓和石凿递给了朱河:“朱,削。”
第二天下午,楚遥和朱河又一次来到了蘑菇地,昨天布置好的机关还是原样,根本就没被触动过。楚遥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明白,一天的时间不太可能套住什么猎物,反正机关就放在那,多等几天吧。
楚遥捡了一些含盐的石头和朱河背了回去,因为有两个人了,楚遥抽空又做了一个藤筐,两个藤筐的运载量提升了双倍。
此外,楚遥还精心寻找了一块形状和大小非常适合做石斧的玄武岩。还得再做一把短柄石斧,他想把做石斧的工作全交给朱河,看看这个时代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石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