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备受二战战火摧残的欧洲各国,经济一蹶不振。1946年冬季,西欧各国又遭受百年不遇的严寒,低温持续两个多月,低迷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燃料、粮食严重匮乏,人民生活极度困难。法国居民每天的口粮仅为半磅面包,英国居民的粮食也开始定额供应,意大利和德国更为糟糕,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
经济的严重困难,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带来社会的动荡不安。西欧各国共产党的力量,在这种经济和社会状况中,逐渐强大。法国共产党在大选中成为第一大党,意大利共产党在大选中成为第三大党。
面对西欧各国的困境,美国政府无比焦急,担心西欧各国的共产党会成为执政党,并最终倒向苏联的共产主义阵营,使美国与苏联在全球的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另一方面,西欧各国经济不振,大大减少了美国产品的出口,对美国本身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美国政府认为,对希腊和土耳其的援助,仅仅是维持欧洲稳定问题的一个部分。1947年3月,美国政府组建两套班子,开始研究全面恢复欧洲经济的方案。
4月28日,国务卿马歇尔发表广播讲话,他说西欧这个“病人已经奄奄一息”,而美国这个“医生还在踌躇”,呼吁马上采取行动,援助欧洲。
5月8日,副国务卿艾奇逊受杜鲁门总统委托,在密西西比州发表演讲,强调美国必须紧急援助欧亚两洲,否则这些地区将“破产”。
5月23日,凯南领导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向马歇尔递交报告,提出只有向西欧经济“输血”,才能控制西欧。
5月27日,助理国务卿克莱顿向马歇尔提交报告,建议3年内向欧洲提供60亿—70亿美元的援助。
国务院经过一番研究,确定了援助欧洲的方针。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借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的机会,发表了12分钟的演讲。他首先分析了欧洲的困境,指出欧洲经济结构处于崩溃的边缘,需要大量的外部帮助,否则就会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出现严重后果,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混乱、动乱,从而也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因此,马歇尔提出“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关系”。但是,马歇尔又提出,欧洲应该主动、积极地起草复兴计划,而且应该是得到大多数欧洲国家同意的联合计划,然后由美国提供支持。
马歇尔演讲提出的援助欧洲方案,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在马歇尔发表演讲的前一天,副国务卿艾奇逊特意约见3名英国记者,告知马歇尔即将发表重要演讲的消息,希望他们在演讲发表后,立即将演讲内容全文发回英国,并务必要尽快送到外交大臣贝文手中。6月5日夜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收到报社送来的马歇尔演讲记录稿,他主张欧洲应该立即行动。法国获悉消息后,也表示要参加马歇尔计划。6月17日,英法两国外长在巴黎举行会谈,双方商定邀请苏联外长参加会谈,三方共同研究如何响应美国的倡议。
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聚巴黎。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并不愿意援助苏联,但是为避免背上分裂欧洲的罪名,又不便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英法两国邀请苏联参加会谈,也只是故作姿态。因此,三国外长会谈期间,英法有意设置障碍,以迫使苏联主动退出马歇尔计划。
会谈中,英法两国迎合美国提出的条件,主张制订欧洲统一的经济计划。苏联则予以反对,认为统一的经济计划是干涉别国经济和内政。英法外长态度强硬,并向外界散布苏联破坏会议的舆论。7月2日,苏联政府决定退出会议。
次日,英法筹划召开巴黎经济会议,邀请除德国和西班牙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参加,讨论向美国申请援助问题。东欧国家受苏联的影响,没有接受邀请。7月12日,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典、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冰岛、瑞士、爱尔兰、葡萄牙、希腊、土耳其等16个国家,在巴黎举行经济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并向美国提出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援助的要求。
1947年12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美国支持欧洲复兴计划》咨文,要求国会在1948年到1952年共拨款170亿美元援助欧洲。1948年4月2日,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批准政府的援助欧洲计划。美国政府随即成立经济合作署,负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16国也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执行马歇尔计划。到1952年6月,马歇尔计划实施完毕,美国向西欧共计提供131.5亿美元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兴,推动了西欧的经济联合,马歇尔本人因此荣获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
苏联对马歇尔计划迅速作出反应,1947年夏与东欧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同年9月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称世界上已经形成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和反帝民主阵营。
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就这样正式形成了。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有9个共产党(工人党)掌握了国家政权,相互间联系更为密切。1945年,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铁托向斯大林建议,成立一个各国共产党的国际协商机构,斯大林表示赞同。
1947年9月22—9月27日,苏联、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等9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举行情报局成立会议。情报局的任务是交流经验,必要时在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个党的活动。
1956年4月,由于共产党阵营出现矛盾,情报局宣布停止活动。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半岛的北纬38度线(简称“三八线”)附近,枪声大作,朝鲜内战爆发了。
“三八线”是朝鲜和韩国的分界线。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沦为其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对战后朝鲜的地位作了一些安排。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又提出战后由大国托管朝鲜的设想。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并很快进入朝鲜半岛。美国不愿意看到朝鲜半岛完全被苏联占领,急忙提出美苏以“三八线”为界,该线以北由苏联占领,以南由美国占领。日本宣布投降后,美苏军队以“三八线”为界,分别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1945年底,美、英、苏三国外长达成协议,由美苏驻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朝鲜建立统一的临时政府。但美苏双方在朝鲜统一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始终未能达成协议。由于冷战的爆发,朝鲜统一谈判于1947年破裂。
1948年5月,韩国举行单独选举,成立“国民议会”。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成立,李承晚任总统,定都汉城。9月9日,朝鲜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任首相,定都平壤。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1948年底,苏联军队全部撤离朝鲜,美国军队则在第二年6月撤出韩国。
从1949年开始,朝鲜和韩国不断在“三八线”附近发生武装冲突,最终酿成全面内战。
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势如破竹,韩国军队则不堪一击。当天下午,美国促使联合国通过谴责朝鲜的提案。6月26日,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驻远东海空军进入韩国,协助韩国军队,直接插手朝鲜内战。但朝鲜人民军还是以锐不可当之势,于6月28日攻占汉城,并继续向南推进。
1950年7月1日,美军地面部队进入韩国。7月7日,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组建“联合国军”,干预朝鲜内战。这支“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有16个国家派兵参加,由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担任司令官。
面对强大的对手,朝鲜人民军毫不畏惧,迅速将战线推进至北纬37度线附近。7月7日,人民军向韩国临时首都大田地区发起攻击,7月20日攻占大田。在这次战役中,消灭美军一个师,活捉其师长,使美国大为震惊。到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已经控制韩国90%的面积,将美韩军队压制在釜山附近的狭小地区。但美军在火炮、坦克、空军方面占有优势,朝鲜人民军无法继续扩大战果,战争呈胶着状态。
麦克阿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名将,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过许多重大胜利。他在分析战场形势后,提出派遣美军在朝鲜人民军后方登陆,将人民军拦腰截断的作战方案。具体登陆地点,麦克阿瑟选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离汉城40公里的仁川港。
他的这一作战计划遭到美军高级将领的一致反对,大家认为仁川港水文情况复杂,易守难攻,登陆难以成功。一位军官说,如果仁川登陆获得成功,我们将不得不改写军事教科书。但麦克阿瑟力排众议,指出正因为仁川易守难攻,朝鲜必定疏于防守,恰恰有助于美军出奇制胜。在他的坚持下,仁川登陆计划得到批准。
9月15日拂晓,麦克阿瑟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指挥美军在仁川的登陆行动。上午7时,美军士兵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顺利登上仁川港滩头,麦克阿瑟无比兴奋,他实现了自己的战役目标。到9月21日,已有5万余名美军登陆,大量物资和装备也运抵陆上。
登陆之后,美军迅即向东挺进,抵达朝鲜半岛中部的东海岸,釜山一线的美韩军队也向北反攻。朝鲜人民军后方补给线被切断,腹背受敌,立即处于颓势,转胜为败。9月28日,美韩军队重新占领汉城,朝鲜战场形势逆转。
杜鲁门总统指示麦克阿瑟继续北进,摧毁朝鲜的武装力量。10月1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10月7日,美军也越过“三八线”。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建立统一的朝鲜。这实际上是使美国侵略朝鲜合法化。
10月15日,杜鲁门总统在威克岛召见麦克阿瑟,商讨美军北进后的朝鲜局势。当杜鲁门问麦克阿瑟“中国会不会出兵朝鲜”时,麦克阿瑟说“可能性很小”,他向总统夸口感恩节(11月23日)那天就可以结束战争。10月19日,美韩军队占领平壤。10月下旬,美军将战火烧到中国边界。
中国一直关注着朝鲜战争。6月26日美军进入韩国后,将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侵占中国台湾岛。仁川登陆后,美国空军又不断侵犯中国东北领空。中国政府多次提出严正警告,美国置之不理。美军突破“三八线”后,中国政府表示不会坐视美国对朝鲜的侵略,美国仍然置若罔闻,麦克阿瑟认为那不过是“外交讹诈”。
中国为了保卫国家安全,7月份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以保卫东北边疆。10月初,中国政府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彭德怀担任司令。10月19日,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抗击美国的侵略。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到11月5日战役结束共消灭敌人1.5万余人,把美韩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麦克阿瑟感恩节结束战争的计划破灭了。
但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并没有加以重视,声称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11月25日,志愿军向美韩军队发动第二次战役,到圣诞节前,共歼敌3.6万人,一举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扭转了朝鲜战局。美军惨败,美国国内一片惊慌。
12月31日,中朝军队向美韩“三八线”防御阵地发动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4日攻占汉城。1月8日将美韩军队赶到“三八线”附近,共歼敌近2万人。
1951年1月25日,美韩集中25万人的兵力,向中朝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志愿军入朝的第四次战役打响。2月17日,志愿军转入全线防御,并向北撤退。4月10日前后,美韩军队进抵“三八线”附近。4月21日战役结束,中朝军队歼敌7.8万人。
当“联合国军”重回“三八线”后,英法等国主张在“三八线”停火,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美国内部则意见不一,杜鲁门认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同意进行谈判;麦克阿瑟则叫嚣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4月11日,杜鲁门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接任美国远东军司令和联合国军司令。
4月22日至6月10日,中朝军队发动第五次战役,在50天的作战中,歼敌8.2万人,但也付出8.5万人的代价。战役结束后,双方在“三八线”形成均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51年7月10日,中朝代表与联合国军代表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开始停战谈判,10月25日谈判地点移至板门店。这场停战谈判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双方边打边谈。美国在谈判期间凭借海空军优势,不断轰炸朝鲜,使用了除原子弹之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企图压迫中朝在谈判桌上屈服。1952年10月8日,美国宣布谈判无限期中止。
美韩军队的进攻被中朝军队一一粉碎,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4月26日又回到谈判桌前,恢复停战谈判。7月27日,《朝鲜军事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生效,当天晚上双方实现停火,朝鲜战争结束。
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参加停战协定签字的联合国军司令、美国陆军将军克拉克后来说:“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司令官。我感到失望和痛苦。”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局部战争,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都超过百万,被称为近现代史上五大战争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把美国侵略者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有力地制止了美国的侵略。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动用了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及仆从国军队共200多万兵力,直接军费超过200亿美元,尽管使用了除原子弹外的所有新式武器,但仍遭到了严重挫败。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麦克阿瑟其人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著名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麦克阿瑟曾广泛涉猎历史、人物传记、哲学、科学书籍,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高傲自大,渴望别人对他的赞誉崇拜。他感情容易冲动,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好打心理战,自以为一贯正确,往往忽略或轻视参谋人员符合实际的批评建议。
麦克阿瑟返回美国后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怂恿蒋介石反攻大陆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企图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后任兰德打字机公司董事长,著有回忆录《往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