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2204300000029

第29章 教孩子懂得珍惜物品(2)

范仲淹的家境十分贫寒,他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间僧舍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一锅稀粥,等第二天粥凝固了,用刀切成四份,自己每天早晚各吃两份。没有菜,他就挖一些野菜,用盐水腌了就饭吃。

一天,他的一位同学来看他,看到范仲淹生活如此清苦,心里十分感动。回家后,就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他父亲马上让人给范仲淹送去好酒好菜。

可是,过了几天,当这位同学又来看范仲淹时,惊奇地发现他父亲送来的酒肉还原封不动放在远处。

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我平时吃稀饭已经成了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在这里,好酒好菜显然对范仲淹是巨大的诱惑,而对好酒好菜的需求也是他的需求和欲望,但是范仲淹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自我本能的需求和欲望,没有让其宣泄出来。因此,范仲淹的远大志向从未被动摇。

三、教孩子学会节俭

让孩子明白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理财的理念和方法。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节俭。

现在的许多孩子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在某个班级,老师说每个学期都能捡拾许多东西,铅笔、橡皮、本子,乃至穿的小夹克等。老师让孩子去认领,却没有人去。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专门讲了这件事,有的孩子明明看见自己的铅笔掉在地上,也懒得弯腰去捡,因为家长会给他们买新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家长们的深思。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人们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太不相称了!但是,这也真正体现了富翁们的生活态度。

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他,却不像其他富翁那样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出门公干时他不坐头等舱而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名牌;他甚至不愿意为泊车而多花几美元;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就是这样一个节省之人,竟然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对他而言,财富是衡量他的价值的标尺,他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现代集团创办人郑周永是韩国的首富,他腰缠万贯,拥有巨额的财富,但却是一个异常节俭的人。在创业时期,他告诫部下“喝咖啡浪费外汇”;后来,郑周永甚至不愿意花钱更换磨损的皮鞋底,而是给鞋底补上“铁掌”。

华人首富李嘉诚尽管拥有亿万财富,但是,在生活上他崇尚简单,非常节俭。他家的餐桌上,总是四菜一汤,吃得很清淡。他的小儿子李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令人想不到的。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

不管你的经济条件如何,都不能浪费物品,尤其是不能在孩子面前浪费物品。一个人如果不知节俭,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一味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必然会导致趣味的低下、志向的短小。“成由俭,败由奢”,把节俭的美德传给每一个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1.父母要以身作则,奉行节俭生活的原则

我国光学专家蒋筑英不仅自己生活很俭朴,也要求孩子们俭朴勤劳。他曾对孩子们说:“孩子小的时候穿得华丽,长大了条件再好也不会满足,要求会越来越高,人应该学会知足。”

在蒋筑英夫妇的教育下,他们的孩子路平、路全从小勤劳,生活俭朴。他们很少穿新衣服,一般都将爸爸妈妈的旧衣服改了穿。一双袜子,爸爸穿过了,就给路平穿;路平穿过了,路全穿。路平、路全小时候就自己洗碗、擦地、买生活用品。

蒋筑英逝世后,有一天,采访的记者看到路平穿着妈妈穿旧的衣服,路全穿着姐姐穿小的棉袄,就问他们:“你们看到别的同学、小朋友穿好衣服,不想要吗?”

路平回答说:“爸爸妈妈也不穿好的呀。穿暖和、干净就行。学习好了有人佩服。打扮得好,学习不好,能说你美吗?”

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父母节俭,勤劳持家,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和父母一样节俭。但今天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有些父母不再把“节俭”当一回事,这是一种误区。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更要以身作则,即使是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父母也应该勤俭持家,让孩子耳濡目染,养成节俭的习惯。

比如,人不在的时候要及时关灯,把电费上省下来的钱存入“家庭银行”;在洗手间的抽水马桶水箱里加入一个注满水的饮料瓶,每次冲水可以节约一瓶水;购买物品的时候不应盲目消费……

2.教育孩子如何节俭

怎样才是节俭?怎样做才可以更节俭一些?这需要父母不断地教育孩子。

比如,教育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只拿自己吃得完的数量;教育孩子要爱护自己的物品;教育孩子纸张要写两面;教育孩子当物品坏了的时候要先找父母修理,不可以随便扔掉……

父母可以让孩子想出更多的节约主意,并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节约的方法。

3.及时制止孩子的浪费行为

曾国藩是清朝湘军首领,曾权督四省,位列三公。但他并没有因自己的显贵就铺张浪费,更没有放松对子女节俭习惯的教育。

一次,曾国藩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吃饭,儿子曾纪泽一边吃饭一边用筷子往桌子上挑东西。

曾国藩仔细一看,原来是饭里夹杂着谷粒。他没有在饭桌上批评孩子,而是拿起筷子把饭桌上的谷粒一一捡起,放到嘴里用牙齿咬掉谷壳,然后将其中的米粒吃了下去。

曾纪泽看到父亲这样做,自己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把碗里的谷粒用牙齿咬掉谷壳,再把米吃下去。父亲满意地对曾纪泽点了点头。

曾国藩既没有用大道理来说服教育儿子,也没有用严厉的训斥来指责儿子,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懂得节约的道理,保持俭朴的家风。

许多情况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一般来说,在孩子有浪费行为时,恰恰是最好的教育时机。如果父母视而不见,或者听之任之,那么,当浪费的习惯养成后,再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节俭就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了。因此,当孩子出现浪费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及时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惯。

4.及时鼓励孩子的节俭行为

对于孩子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父母应该进行鼓励。

比如,孩子希望购买一个玩具,但是,家里已经有许多玩具了。父母就可以要求孩子在生活方面节约一些,并答应他持续履行节约行为一段时间后,便奖励他一个喜欢的东西。

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但尽量不要给孩子购买名贵的物品,避免让孩子产生不正确的消费观。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物品只要质量较好,满足需要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考虑品牌和档次等问题。

5.给孩子讲一些富翁节俭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以及中外名人和富翁的节俭故事,让孩子明白节俭并不是小气,而是—种美德。

四、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会珍惜

美好的东西如果轻易得到,孩子就会毫不在意;只有让他们亲自付出相应的劳动,才懂得应该珍惜、爱护这些美好的东西,而那些优秀的人物,那些伟人,无一不是在苦难中,在贫困的推动下,勤奋劳作,而终于脱颖而出的。

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很少经历风吹雨打,他们不懂世上还有“艰辛”二字。他们不懂得体贴农民,不知道爱惜粮食,他们已经丧失了把劳动作为美德的最朴素的理解。而要让他们获得这种理解,体会这种艰难,培养起对劳动的兴趣,只有让他们亲自去体验。

在孩子有了一定自理能力后,父母就要培养他整理房间、收拾东西的能力。现在,许多孩子生活能力差。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学习一天就够累的了,再干活儿多累呀!现在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类似这种想法的人还很多。父母们可否想过:这样做的后果,使这些孩子成为“肩不会担担,手不能提篮”的公子哥、娇小姐,将来长大后到社会上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工作呢?

布鲁茨特太太制定了一张工作表,将它贴在浴室的门上,儿子每天晚上洗澡时都会看到它,对照一下自己这一天的任务是否完成。

“宝贝,你今天好像忘了在猫咪的水盆里添水。”布鲁茨特太太望着只有5岁的玛塞尔德,亲切地说。

“对不起,妈妈,我今天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明天早上我会为所有人摆好餐具的。”玛塞尔德愧疚地说。

“你是很棒的孩子,你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妈妈为你骄傲。”布鲁茨特太太对自己的儿子说,然后在他的腮上使劲亲了一下。玛塞尔德开心地笑了,欢快地跑进自己的卧室。从布鲁茨特太太教养孩子的方式上可以知道,如果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但可以强化孩子的劳动观念,还可以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要认真细致地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劳动中认真体会,树立孩子的劳动观念和意识。另外,父母还要以身作则,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并让孩子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为了使孩子获得自理的能力,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让孩子干什么,都要循序渐进,开始分配孩子的家务活儿,要求不能过高,时间不可过长,难度当然也要低,要坚持“量力、适度”的原则,使孩子能胜任并愉快地完成任务。父母要教给孩子方法,指导孩子按一定顺序去做,起床后怎样叠被、整理床铺、收拾书桌、打扫室内卫生等。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孩子洗衣服,刷鞋,学会整理学习用具,每天按课程表整理书包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自然就会养成了。

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既是学习过程,又是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成功和失败,父母应当教育孩子战胜困难,不怕失败,树立信心和决心,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要求父母要经常、恰当地发现与赞扬孩子的优点,肯定成绩,并和蔼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对孩子进行具体而耐心的指导或示范,教孩子逐步掌握劳动技巧。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雷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应该说,劳动习惯的养成,是孩子今后幸福的重要保证。

掌握一些劳动技能是孩子爱劳动的必备条件,只有发现劳动中的乐趣,才能自然地养成勤劳的习惯。

总之,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习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要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就必须从事这样或那样的劳动。懒惰、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只有在劳动中,人们才能找到无尽的快乐,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