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2204300000051

第51章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2)

孩子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进行观察,并将获得的印象输入到一个体系中,然后按照他们的结论去做出相应的反应。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世界。如果从小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或者没有那种经常交流的习惯,那么今后这扇大门有可能永远关闭。

父母常常以为孩子的思想就是不服从我们,反抗我们。我们劝他们抛弃自己的思想,而试图用自己的思想来改变和填充他们的头脑。我们想塑造孩子的性格、头脑和品质,好像他们仍是一块很软的橡皮泥,任我们去“捏”。从孩子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专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影响和引导他们,而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强迫塑造他们。孩子的不听话、反抗,有时就来自于这种对专制的对抗,并不是你说的没有道理,或者他没有听懂你的道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造性,每个孩子都会对他遇到的事情做出反应,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塑造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孩子,我们需要检查自己是怎样引导孩子的。要正确引导孩子,应对他们有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如果我们感觉到他们在想什么,就对他们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并不难,因为孩子们从幼儿时期起就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如果我们总在批评他们、教训他们、告诫他们、挑他们的毛病,他们会由此加深苦恼,认为是父母不爱他们、讨厌他们,无形中和父母之间有了距离,这样的话,慢慢地,交流的大门就关上了。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孩子们的思想,与他们一块讨论,研究可能的结果,经常问“那样的话将会有什么发生?”“你会有什么感觉?”“别人会有什么感觉?”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想到,在解决人生疑难的问题上,他有了同伴。另外,父母常向孩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乃是传播思想的好办法。许多人在他们成人之后仍然认为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父母,和父母的交流使他们受益匪浅。

父母向孩子敞露内心,表现对孩子的尊重与信赖,有利于加强与子女的情感联系。这种交流在孩子逐步成熟时尤为重要。十几岁的年龄是孩子们的黄金年华,但也是多事之秋。父母与子女间在感情上有密切联系的,就容易沟通,从而有效地避免少年期容易遇到的问题,使孩子顺利成长。而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的。当孩子们开始询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那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我们一语搪塞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我们就很随便地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等于将一颗关怀他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关我们的事。正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也就没有理由去抱怨孩子不关心父母。

经常与父母交流的孩子,对父母的情况很了解,尤其对父母的事业、工作很感兴趣,喜欢发表不同意见。这些都是做父母的与孩子花时间交流的结果。

向孩子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表述自己的计划与展望,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生动的人生教育,反过来也是对父母自身的激励。生活中人人有坎坷,有些人终生不得志。同孩子一起回顾分析自己的经历,承认自己以往的失败,回顾自己的终身憾事,对做父母的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会担心孩子看不起自己。事实上,这样做有许多益处,将自己的实践积累、经验教训传授给孩子,这对孩子是最珍贵的礼物。

三、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沟通不是在任何人之间都能实现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往往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像同辈,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是上级对下级那样,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尊严,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似乎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破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总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与孩子交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时,让孩子更加信服。

但是应看到,在生活中,光有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不够的,还要与孩子建立相互的信任,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信任,可以理解为坚信别人的诚实、正直和可靠。作为合格的家长,还必须经常用正直和诚实的行为去获得孩子的信任。

获得孩子的信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蒙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包括像“死”和“性”等传统禁忌的话题,也应作诚实的回答。

另外,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什么,除非是保证能做到的。孩子往往会将成人的许诺当做誓言。假如向孩子许下了承诺,结果又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承诺,孩子便不会再相信了。

孩子一旦到了懂得道理的年龄,就应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以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除非他说的话很不真实),不要这样去问孩子:“你所说的确实是真的吗”或“不要对我撒谎!”要用善意代替对孩子的怀疑,他将尽力实现对你的信任。

还有,如果家长不等待孩子的申述结束,便根据一些迹象匆匆下结论,进行不准确的谴责,这是对孩子感情上的蹂躏。必须假定孩子是无罪的,除非你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他犯了错误。如果不这样做,将难以使孩子确信你们之间还存在着信任和真诚。

当发现孩子对你不老实了,仍然应该对孩子抱诚实和信任的态度,相信他将来会改变和克服这个毛病;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实承认错误对他是有益的。

总之,每一位父母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正直的,并表示信任孩子的行为与你对他的尊重是一致的。

孩子信任父母的标志,是他遇到问题时能找你解决,把你作为一位知心朋友对待。因为他知道你很信任他,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孩子才会把内心中的秘密透露给你,他知道你一定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求父母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真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没有任何虚假。

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了自我意识,真诚还意味着向孩子敞开你的思想和感受。当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时,你可以说你很灰心。如果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他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2.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包括准确地承认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对这些过失的发生,能对孩子用疏导讲理、慈爱的态度来解决,那么他就能够接受,而且不会有无法挽回的损害。重要的是家长本身怎样去做。应该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与孩子交谈和向孩子道歉,而不要使孩子形成“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做到这一点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因为承认了无知和错误,却增加了孩子的信任,并激发了他自己寻求答案的愿望。

3.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的意思,是指每当某事或某种情况发生时,都用同一方式处理。对待孩子的一致性,是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础。当孩子预先知道父母的意图,以及父母会怎样反应时,他会感到比较安全。这种安全也是构成孩子对你信任的重要基础。

四、父母要学会聆听并促使孩子说话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孩子没有明说出来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

细心的父母可以发现孩子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这里所需要的技巧是及时抓住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如同在阅读时注意字里行间的含意所需要的技巧一样。

有的时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孩子并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说出他的思想感情,但他又很想让父母明白他的意图。这时,他就会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父母进行暗示。

对孩子正处在苦恼时所表现出来的“坏的震动”要敏感。很多孩子在想要父母知道他需要什么的时候,只是悄悄地说。如果父母不注意听这不显著的信号,这种悄悄话将会听不见。

如果父母的注意不灵敏,就应该试着努力去注意孩子反常的、细微的行为信号。比如,孩子不正常的声调、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孩子讲话时,除了注意他的无言的行为之外,还要倾听他所讲的话里话外的意思,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诉我们什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识别或弄清孩子的动机或基本情绪。凭借着细致与耐心,做到这些都是不困难的。

父母还应特别注意孩子习惯行为的消失,这将是了解孩子内部情感的有价值的线索。明显的表现是孩子不吃、不睡、不玩或精神不如平时集中。家长发现了这些线索之后,就应该试着去推测,或者去直接感觉孩子的情绪状态反映了些什么。

聆听孩子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时,既要注意孩子一方的线索,也要加强你对孩子的内部情感的直觉,而这种直觉的建立,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聆听孩子的说话和促使孩子的表达。

聆听是了解孩子语言所代表的信息的活动过程。

常听有的父母亲抱怨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听我说话。”孩子对这种情况更有特殊感受。

与孩子沟通的关键,不在于父母说,而在于要学会聆听孩子的声音。

称职的父母,一定要聆听孩子说话,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说话,用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表达自己,从而与他有所交流、有所沟通。在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对孩子感兴趣

如果你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有真实的兴趣,你和孩子之间不但打开了通路,而且会使他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父母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父母在一起很亲密。

2.要给孩子留出接触的时间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父母在分享他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应该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而无暇听他们说话。

3.听孩子讲话要专心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做饭、熨衣服和做别的一些家务活,关掉电视机和忘掉电话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小房间去单独在一起谈谈”。

4.耐心地鼓励孩子谈话

开始和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要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孩子。在结束谈话之前,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详述某一问题的情景,尽量描述它的细节。

5.注意自身的行为语吾

行为语言是家长向孩子传达信息的一种不用语言的方式。许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表示“我在听呢,我感兴趣,我在注意”。有几种主要信号可以表示对孩子的注意:正面向孩子;与孩子紧挨着坐;身体竖直或向孩子倾斜;眼睛互相接触;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此外,应当避免紧张,并表示兴趣,面部表情和声调都是和蔼的。

6.表示自己有同感

一个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技巧是摆脱自己对问题的思想和感情,设身处地地想他人在经历着什么。有了这种技巧,就能感受到孩子情绪的波动,并将自己符合实际的看法告诉孩子。

7.帮助孩子弄明白,并说出自己的经验

聆听,是父母帮助孩子对自己内心活动和感受的比较深入理解的过程。在聆听过程中,通过你的词语对孩子的叙述加以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他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释时,要多运用词汇,尽可能帮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8.准确反映孩子的情感

一个极为有效的聆听技巧,是要使自己成为孩子感情的一面镜子,用语言帮助孩子反映他们的感受,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不会说出他们的感受,不能像成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当母亲认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你可以帮助他承认而不是否认这种感情。当消极的感情得到承认和表达后,将会摆脱其消极性,为更积极的情绪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