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李叔同说佛
221600000016

第16章 佛法是哲学吗

第一篇第三章4 佛法是哲学吗

佛法来源于生活,是朴素的真理,然而所谓“大道无形”,佛法又是深刻而玄妙的,总有人因为无法参透佛法,而把佛法归入哲学的范畴。事实上,哲学是哲学,佛法是佛法。

弘一法师论述说“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所谓真理”。哲学研究问题,研究出的结果有一元的、二元的、唯心的、唯物的,种类繁杂,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互相争执,互相诽谤,但是无论争辩得多么热闹,都逃不出错觉的迷雾。对此,弘一法师举例子说那像“盲人摸象”:

“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象之一部分,即谓是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点到之见而已。”

盲人摸象,手指所到之处只是象的一部分,并不能总览象的全身。哲学家所探究出的真理,大部分是真理的碎片,自有其价值,可也不能涵盖真理的全貌。

佛法则不同,如同明眼人能亲眼见到大象真正的样子,佛法要亲证“真如”,用事实来消除所有的疑虑。

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真如”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追溯到最早的佛教经典中,真如被翻译为“本无”。真如还有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如如、如实、法界、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等其他说法。真真实实,平等如一,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哲学家费尽心思想要知道的宇宙万物的真相和本体,就是“真如”。

说佛法不是哲学,还有一个原因是哲学探讨的属于知识问题,即知识的起源、效力和本质以及认识论的种种问题。佛法不然,它主张唯识,只有佛法的唯识才能解决以上问题,否则,即如缘木求鱼,不得要领。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所以会有“唯识无境”的说法。

我们做一个比喻,夜深人静时,你俯卧榻上,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山河秀丽,亭台俨然,种种人物,男女老少,白发红颜,或悲、或喜、或忧、或怒。这些人物在青翠的树木、芬香的花朵间演示着人生的悲喜,在云卷云舒间描绘着生命的欢忧。梦中的你,能知晓这些花鸟鱼虫、五谷草木是真是假?能辨别这些或鲜活或凋败的容颜是伪是真?说他们是真的,这不过是一个梦,清醒后必然知晓这是虚幻不实的;说他们是假的,他们却生于你的心,以现实为依托。如没有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宛若在梦中,真假颠倒,昏蔽缠心,怎么说就知晓了世界的本质?可见,佛学能使人在幻与真中自在游走,全无所碍。

滴水佛音

1、真如 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成唯识论》卷九记载:“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异。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如”一词在不同的佛经中有不同的翻译,其中仅《大般若经》就记载了“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十二个译名。佛教各个派别对它解释也不尽相同。

2、《坛 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由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