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句典1
2224200000006

第6章 经篇(5)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出自《周易·系辞下》。德薄:德行浅薄。意思是:德行浅薄却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弱却负担重任,这样很少有不招致祸端的。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出自《周易·系辞下》。几:不明显。俟:等待。意思是:君子看出不明显的征兆就果断行动,不会整天等待、迟疑。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出自《周易·上经·泰》。意思是:正人君子的风气和声势得以伸张和壮大,邪恶小人的风气和声势就会消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上经·坤》。坤:地,八卦之一。意思是:君子应当向大地一样,以宽厚的德行去负载万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上经·坤》。余庆:更多的吉庆。意思是: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吉庆(恩泽后世);不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灾祸(贻害子孙)。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出自《周易·上经·乾》。进德:增进品德。意思是:君子增进品德,修营功业,要讲求忠义诚信,忠义诚信是用来增进品德的。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出自《周易·上经·乾》。成德:完成品德修养。行:行为。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品德修养为目的的,具体表现在每天的行为举止上。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出自《周易·上经·谦》。谦谦:非常谦虚。卑:谦卑。自牧:自我修养。意思是:非常谦虚的君子,以谦卑之道来自我修养。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出自《周易·上经·蛊》。事:侍奉。意思是:不侍奉王侯,把自己这种逍遥世外的行为看得很高尚。

【其正直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以方外】出自《周易·上经·坤》。意思是:“直”里面包含着“正”,“方”里面包含着“义”,君子应当以恭敬的态度让自己的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规范外在的行为。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出自《周易·上经·坤》。蕃:茂盛。意思是:天地交感,变生万物,那么草木茂盛;天地隔绝,阴阳不通,那么贤达人世隐蔽不出。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出自《周易·上经·否》。否:音“匹”。闭塞不通。意思是:当天地不通,上下不交时,叫做“否”。(这种情况下)君子应该收敛自己的才华来躲避灾难,不可追求荣华富贵。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出自《周易·上经·复》。意思是:阴阳反复是自然法则,经过七天,阳又回来,这就是阴阳此消彼长的循环规律。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不咎】出自《周易·上经·泰》。咎:凶。意思是:没有平坦的,没有不平坦的,就没有只往不返的事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灾祸才不会发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周易·上经·乾》。声:声调。气:气息。意思是:声调、话语等都相同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气息、气质等都相同,就会彼此吸引。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出自《周易·下经·家人》。意思是:父母、儿子、兄弟、夫妇,各像各的样子,各尽各的职责,那么家庭的伦理道德就纳入了正轨。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出自《周易·下经·恒》。意思是:太阳和月亮遵循天体运行的规律的话,就能永远的照射万物;春夏秋冬四季遵循自然规律循环往复,就能滋生万物。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出自《周易·下经·艮》。时:适时。道:前途。意思是: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在应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行动或者停止都不要失去最好的时机,这样就将前途光明。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出自《周易·下经·革》。意思是:商汤和周武二王的革命,是顺应天命,合乎民心的。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中通,故受之以否】出自《周易·下经·革》。泰:通畅。否:坏。意思是:“泰”是通畅的意思。天地万物不可能永远通畅,所以“泰”后面紧跟着的是“否”。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益·象》。意思是:看见善事就做善事,有了过错就改掉。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出自《周易·成传·恒》。意思是:人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就会招到人家的猜疑,这样的人就不能立身在世间了。

春秋三传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意思是:在松树和柏树下小草是不能繁殖的。比喻在强者面前,弱者很难生存。

【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出自《春秋左传·僖公四年》。意思是:有香味的薰草和有臭味的莸草放在一起,十年后还会有臭味。比喻邪恶会掩盖住善良,应当把邪恶根除。

【三折肱为良医】出自《春秋左传·定公十三年》。意思是:多次折断胳膊的人,可以成为好医生。比喻久病成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出自《春秋左传·僖公十三年》。风:放逸。意思是:你住在北面,我住在南面,即使牛马奔逸,也绝不会到达对方境内。比喻彼此相差太远,根本不相干。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出自《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意思是:马鞭虽然很长,也不应该打在马肚子上。现在用来比喻力量达不到,后作“鞭长莫及”。

【鹿死不择音】出自《春秋左传·文公十七年》。意思是:鹿在死的时候顾不上选择动听的声音。比喻在危难中别无选择。

【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出自《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周旋:相处。逆:抵触。极:准则。意思是:上下亲近,彼此互不抵触;所需要的无不具备,各人都知道行事的准则。

【臣义而行,不待命】出自《春秋左传·定公四年》。义:符合道义。意思是:臣子做的是符合道义的事情,就不必等待命令。

【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出自《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意思是:一国之主能制定命令就是道义,臣子能够接受命令就是信用。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人们认为好的,我就施行它;人们讨厌的,我就改正它。说明行事时应按照公理进行。

【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出自《春秋左传·昭公十一年》。意思是:选择儿子谁也不如父亲,选择臣子谁也不如君王。

【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人实毙之】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意思是:奢侈将会让他自取灭亡,专制会被人消灭。

【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损:减少。威:权势。意思是:听说过做好事可以消除怨恨,没听说过依仗权势可以防止怨恨的。

【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听说过学习以后才能从政做官,没听说过用做官来学习的。说明从政的人一定要经过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

【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优】出自《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意思是:只有圣人能够使内外都安全无患,不是圣人的话,外部安宁了,内部必有忧患。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出自《春秋左传·成公二年》。器:器物。不同等级的人所佩戴的不同礼器之物,如饰物。假:借。意思是:只有礼器之物和名分、爵号等,不能随便给予别人,这是国君所掌握的。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出自《春秋左传·昭公五年》。私劳:非公之劳。意思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不应该赏赐为自己私自效劳的人,不应该惩罚对自己有私怨的人。

【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君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决:溃堤。意思是:(防止百姓议论时政)就像预防洪水一样。洪水冲垮了大口子,伤人肯定很多,我无法挽救。不如开个小口子,把水慢慢地放掉,加以疏导为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出自《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宽:宽厚。猛:严厉。和:和谐。意思是:用宽厚的政策,来解决严厉的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用严厉的政策,来解决宽厚的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样政治就会和谐。

【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丛时】出自《春秋左传·昭公七年》。意思是:所以政事是不能不慎重的,致力于这三条就足够了:一是要选择贤能之人;二是因民之利而利之;三是顺从四时之所务。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卜六年》。经:常。意思是:与其杀一个无罪的人,宁肯用法不当释放他。

【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意思是:虽然楚国有很多人才,但都被晋国使用了。这是成语“楚才晋用”的出处。比喻人才外流,于己是灭顶之灾。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三十年》。意思是:现在您爱惜一个人就把一个地区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这就好比让一个根本不会使用刀剑的人上阵厮杀。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失其祸也】出自《春秋左传·哀公元年》。意思是:国家兴盛起来,(君主)把百姓看作受伤的人,这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国家衰亡时,(君主)把百姓看作草芥,这是国家和百姓的灾难。

【夙兴夜寐,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意思是:(君主)早起晚睡,早晚都临朝处理政事,因此才知道君主是体恤民情的。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根本,勿使能殖】出自《春秋左传·隐公六年》。芟夷:除草。意思是:执掌国家的人,见到邪恶就要像农夫见到杂草急于除去一样,铲除它并把它聚集起来沤烂了肥田,断绝它的根茎,使它没有再生的机会。比喻斩草务必除根,去恶一定要彻底的道理。

【政以治民,邢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出自《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正:纠正。意思是:政治是用来治理百姓的,刑罚是用来纠正邪恶的。既缺乏德政,又没有威刑,所以才会滋生邪恶。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出自《春秋左传·宣公三年》。传说大禹王分天下为九州,铸造了九个大鼎,从商到周,这九个鼎都是传国之物。意思是:鼎的轻重大小,(下面的诸侯)是不能打听询问的。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出自《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共:大。意思是:节俭,是礼义善举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出自《春秋左传·昭公十年》。愈:超过。意思是: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所以礼义不能强取豪夺,心里想着道义就能战胜别人,道义,是利益的根本。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出自《春秋左传·恒公二年》。败:衰败。邪:邪恶。章:同“彰”,公开。意思是:国家的衰亡,是由于官吏的邪恶行径。官员缺失道德,加上得到宠幸就更加肆无忌惮,以致贿赂公开,腐败成风。说明官员的道德素质是关乎一个国家存亡的关键。

【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出自《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意思是:大自然违背正常规律就是灾难,地上的植物违反自身的本性就有妖异,百姓违反应有的道德就会发生祸乱。

【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匿为凶德】出自《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意思是:孝顺、尊敬、忠义、诚信是吉德;偷盗、抢劫、窝藏是凶德。

【数典而忘其祖】出自《春秋左传·昭公十五年》。数:数着说。典:事迹。意思是:列举以前发生的事情,指责其忘记了以前的恩惠。成语“数典忘祖”源于此,意同“忘恩负义”。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出自《春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动:行动。行:办事。回:奸邪。意思是:君子行动就要想着与礼义的要求合乎与否,办事就要想着合乎道义与否;不做因私利而违背礼义的事情,不做因不合乎礼义而使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

【祸福无门,为人所召】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意思是:灾祸或是福气没有专门的进入之门,全在于人们的召唤。

【懂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出自《春秋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懂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依照法度照实书写而不加隐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为了维护法度而蒙受恶名。

【犹燕之巢于幕上】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犹:好像。意思是:好像燕子把巢穴筑在帐篷上面。比喻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深山大泽,时生龙蛇】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意思是:深山、大湖之中会生长像龙似蛇的非常之物。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自《春秋左传·成公四年》。意思是:不是和我们同一族类的人,必然不会和我们同心。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出自《春秋左传·隐公三年》。弗:不。纳:收纳,吸收。意思是:爱护子女,应该用高尚的道德去教育他,而不能让他吸收邪恶的东西。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人生可流传不朽的事:第一是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是有功于世,第三是有著作。

【非宅是卜,惟邻是卜】出自《春秋左传·昭公三年》。卜:选择。意思是:不必选择好的住处,而要选择好的邻居。

【唇亡则齿寒】出自《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年》。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出自《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意思是:君子认为季札辞让国君之位,是很讲道义的;他避免了亲人之间的谋君残杀,是很仁德的。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出自《存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治理。意思是:治理动荡的社会,让它回归正道,没有能超过《春秋》一书的了。成语“拨乱反正”源于此。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出自《春秋公着传·闵公元年》。意思是:《春秋》一书为尊贵的人避讳,为亲人避讳,为贤能的人避讳。

【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出自《春秋榖梁传·庄公二十七年》。意思是:(春秋时候,齐桓公主持的)有军队参加的诸侯盟会有四次,但没有一次发生过战争,这是因为爱护百姓。

【古者税什一】出自《春秋榖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什一:十分取一分。意思是:古时候,农民交粮纳税是十分里取一分。

【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出自《春秋榖梁传·宣公十五年》。倾:倾覆。意思是:国君不像国君的样子,臣子不像臣子的样子,这就是国家之所以倾覆的原因。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出自《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一年》。意思是:言语之所以被称之为言语,是因为恪守诚信。

言语不能守信,怎么能算是言语呢?

【达心则其言略】出自《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年》。意思是:明达人的言辞简略而扼要。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出自《春秋榖梁传·僖公十五年》。光:远的意思。卑:近的意思。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影响深远;道德浅薄的人,影响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