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2
2224600000026

第26章 中华美德格言荟萃(2)

自古有志之士,无不怀有为国效力、展现自己才能的抱负,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事难料,往往事与愿违。有许多人空有满腹经纶、万千计谋、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又不甘心寂寞地归于黄泉之下,由此势必会产生怨天尤人、悲愤不已的情绪。戴震认为,做人应该对曲曲折折泰然处之,不被重用则心如止水,一旦受重用就要不负所望,大显身手,为天下人谋利益,力求使国家富裕,百姓安定、人民安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shù)登程,口占示家人》)

【语译】如果对国家有利,即使以死来换取也在所不惜,怎么能遇到祸患之事就逃避,遇到福喜之事就争先恐后呢?

思考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清末的禁烟英雄、爱国人士。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逃避责任,搪塞列强,将一切责任全推到林则徐的身上,将他贬谪(zhé)到边疆。而林则徐却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情,而是以豁达的心胸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爱以及甘心为国家的发展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世之人世代敬仰。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詹天佑

【语译】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各尽所能,使祖国尽快地富强起来,不受列强的侵略与羞辱,能够自立于地球之上。

思考

爱国之情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表达,其中一种就是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所学所知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从而使自己的祖国能够独立发展。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童年时候,目睹国家的落后与列强的欺侮,决心学好本领救国救民。他12岁赴美留学,成为当时清政府“公费留学生”中的一员。学成归国后,他面对英、俄工程师的冷嘲热讽,迎难而上,独立完成了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并且首创世界上“人”字形铁路,解决了火车上山的难题。詹天佑以其知识与能力,为祖国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

(秋瑾《柬志群》)

【语译】革命者岂肯让自己在清闲无为中衰老?谁又会甘心让祖国在遭劫后化为灰烬?

思考

秋瑾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她与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一起投身于革命运动,为国家的复兴、民智的开启做了不懈的努力,最终英勇就义。秋瑾以其亲身所为唤醒世人莫要在清闲中度过余生,祖国正在遭受劫难,应该奋起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将青春与生命投入到伟大的爱国革命事业中去。秋瑾以其言其行向世人表明:爱国不仅仅是男儿的责任,女子也能担当起救国的重任。

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júe)。

(秋瑾《满江红》)

【语译】妇女自我解放应以国家和民族为己任,不应只是夸耀衣着等外在的东西。

思考

妇女在担当国家大任方面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困惑人们许久的问题。民主时代的到来,使妇女摆脱了父权、夫权和封建礼教的种种压迫,挺直了腰杆。当妇女不再成为男人的附庸,而以独立的姿态直立于世人面前时,应该做的是什么?“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亡国责任不仅应该由男子来承担,妇女也不能逃避。如果只是炫耀衣着之华美、佩饰之绝伦,那么,妇女仍是笼中之鸟,不知“振拔”为何物。

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主义报祖国。

(秋瑾《宝剑歌》)

【语译】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曲折,这些我都不放在心上。我惟一的想法就是:用自己手中的锐利武器和满腔热血,去报效祖国。

思考

“祖国”是一个赤诚爱国之人心中最神圣的名词,在他们心中,祖国意味着一切。在国家面前,自己的私利是多么的可鄙,而挫折与磨难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爱国之人的眼中、胸中只有祖国,面对任何挫折与困难都可一笑而置之,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他们的精神,映红了每一位中国人的胸膛,激励着国人世世代代为国家的富强与发展舍生忘死、自强不息。

乘时报国。

(孙中山《支那现势地图跋》)

【语译】抓住机会为国效力。

思考

孙中山此句话并不是说在特定时期才可以报效祖国,而是指有志之士应抓住时机及时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力衰微,遭受外敌凌辱时,需要为国效力;国家强盛,需进一步发展时,需要为国效力;国家安定,要赶超先进国家时,仍然需要为国效力。此时,不管你是稚子孩童,抑或是年富力强的壮年,还是鹤发童颜、老当益壮的老人,都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孙中山所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志士仁人更应及时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凡有血气,自应被(pī)发缨冠,赴兹急难。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语译】凡有志气的中国人,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思考

“被”同“披”。这里的“披发”并不是真的指散开头发,而是指一种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国与家历来不可分,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有志气的中国人就应该先国后家、手握利刃,奔赴前线为国捐躯。若千千万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勇赴国难,那么正如陈天华所说:“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这才是爱国的志士、不屈的人民之所为。

我死后,公等仍须努力国事。

(宋教仁《鄂州血史》)

【语译】我死之后,你们还要努力为国家效力。

思考

此语是宋教仁遇刺之后的遗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利用手中的军队迫使革命派作出妥协,从而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并一步步走上专制独裁的道路。宋教仁为国民党的建立、为抑制袁世凯的专制和中国在民主道路上的前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却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一生是为了民主而奋斗的一生,是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一生,更是光辉灿烂、鞠躬尽瘁的一生。直至临死前,他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足见我中华民族优秀儿爱国心之热诚。

爱国如命。

(蔡锷《致柏文蔚电》)

【语译】热爱国家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思考

生命对于人而言只有一次,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热爱祖国就应该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甚至更甚于生命。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即使是在列强蹂躏、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旧中华,她的儿女也没有抛弃自己的祖国。现代爱国将军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时,因为说自己是中国人而受到了美国人的嘲笑。当随行参赞埋怨他不该说自己是中国人时,吉鸿昌愤怒地回答:“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吉鸿昌誓死不当洋奴。”紧接着,他写了一块“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佩戴在胸前,昂首挺胸地出入于美国社会之中。透过“我是中国人”这个标牌,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所素有的民族气节和赤诚的爱国之心。

当其赴汤火,冒白刃。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

【语译】为变法可赴汤蹈火,不畏刀斧。

思考

这句话是革命前辈章太炎表达自己对变法的决心时所说的。正所谓不破不立、不止不行,要变革图强就要破除旧制度,才能确立新制度。综观中国历史,任何改革都不是顺理成章之事,更非一帆风顺的历程,而是充斥着改革与守旧的冲突、较量,甚至生死搏斗。明枪暗箭、造谣中伤,都阻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和革命的进程。革命者有牺牲自我的精神,敢于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敢于直视敌人的屠刀,面对特务的枪口,视死如归。

不能执干戈卫社稷者,非男儿也。

(于右任《于右任辛亥文集》)

【语译】不能手拿武器保卫国家的人不是有志男儿。

思考

“干戈”代指武器。国家处于危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的有志男儿就应该舍生忘死、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甚至浴血奋战、为国捐躯。若国难当头、社稷倾危之时,却选择明哲保身、苟且偷生,不思报效祖国,不念天下苍生,这算什么英雄,算什么男儿,只能是国家的耻辱,民族的败类!于右任以此言号召中国千千万男儿奋勇献身,为挽救祖国于危难之中而舍生忘死,表现出中华男儿的英勇气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冯玉祥)

思考

这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写的一幅对联,对联中字如千钧,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要尽快地收回被列强占去的土地,尽快实现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一直为之奋斗不已的理想与目标,先辈们从来就无法容忍祖国的分裂与国土的沦丧。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也一直为国家的统一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今香港、澳门早已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的统一成了中国政府目前朝夕不能忘记的大事。海峡两岸人民翘首期盼,盼望着祖国能够尽早完成统一大业,不负先人的赤诚爱国之心。

宁为国民而死,不为奴隶而生。

(陈独秀《苏报》)

【语译】宁愿选择身为国民而惨遭屠戮,也不愿身为奴隶而苟且偷生。

思考

陈独秀这句话是套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来,并赋予它更深层次的爱国涵义。爱国将领叶挺在被敌人监押时曾作诗表明自己的心迹:宁愿忍受监牢里的百般迫害,也不愿向国民党低头,从“狗洞”里爬出。此种豪气,此种坚贞,世代相传,从未磨灭。直至近代,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勇敢的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更是不屈不挠地进行了无数的探索与斗争,陈独秀就是其中之一,其爱国之心通过这句话跃然纸上。

世有不甘自下于巾帼之男子乎?必有掷笔而起者矣!

(鲁迅《斯巴达之魂》)

【语译】世间若有不甘心屈居妇女之下的男子,必然会有投笔从戎、为国效力之人。

思考

“巾帼”代指妇女。妇女必然弱于男子吗?不然。自古就有“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就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话语;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必然是男子所为吗?不然。秋瑾英勇就义、江姐宁死不屈,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国家有难之时,女子、儿童都已纷纷武装起来,男子更不会自甘人后的躲在家里享受安乐。有志男儿纷纷以天下为己任,奋起抗争、先国后家、死而后已,表现出了男子所应具备的豪情气概。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jì)觎(yú)。

(鲁迅《中国地质略论》)

【语译】中国是中华儿女的中国,可以容许外国人研究,但不允许他们入侵;可以容许他们欣赏赞叹,但绝不允许他们有不轨之心。

思考

鲁迅说过:“血浓于水。”中华儿女流淌着同样的血,因此必然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外敌入侵,挽救国颓家危的局势。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足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更有着千千万万百折不回的英雄儿女,愿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流血流汗而毫无怨言。为挽救民族于危难,鲁迅弃医从文;为救人民于水火,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其正气与傲骨正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骄傲。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思考

近代中国,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清政府的统治使国家腐朽衰败,列强的入侵使国家危如累卵,而民国时期日本的侵略更是如同雪上加霜。他们以精良的武器,训练有素的部队,叫嚣着要“三个月灭中国”,但中国人永远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在吃穿都不能保证的条件下,中华民族的儿女以血肉之躯铸起新的长城,与敌人血战到底,终于保住濒临灭亡的国家,表现出惊人的气概与牺牲精神。在新中国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拥有如此爱国之豪情,坚信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与强者。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周恩来文选》)

思考

“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东西,只有一个民族有了坚实的凝聚力,民众才会不惧外界的压力,不畏挫折,团结一致,救民族于困难之中,促进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也经历过“战国争雄”、“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以及“五代十国”等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这正是因为有着坚韧强劲的民族凝聚力。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民族,也正因为我们都爱着她,因此以她而骄傲,以她而自豪,愿意为她的发展贡献出毕生的力量。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思考

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今天。他既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年“文革”期间,邓小平身处逆境,仍执着追求,矢志不渝,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并通过谈判确定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他曾说过,等到香港回归后,要到香港这片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然而他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而是在香港回归前夕溘然长巴金逝。斯人已逝,他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却时时回荡在他所热爱的人民的耳边。心系祖国与人民的人,祖国和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无法生存,更无法去写作。

(巴金《探索集》)

思考

祖国是她的每一个子女最坚强的依靠,是每一个热爱她的人的根。生于斯,长于斯,有着说不完的情感与写不尽的眷恋。作为人民最为喜爱的作家,巴金是封建制度勇敢的冲决者,是动乱年代深刻的反思者,但在巴金的文字中,总是渗透着对祖国浓浓的爱。祖国与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给予他思想的营养,是他写作的源泉。巴金认为,没有了祖国与人民,不但让他无法写作,甚至无法生存。中国作家的爱国之情让人敬仰,引人深思。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

(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思考

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情操与品质,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如果一个人不热爱生他养他的祖国,就如同不关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又如何能让其他人相信他会关爱别人,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呢?爱国,是一种最为高尚的感情活动,因为爱国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甘愿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而尽心竭力。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深藏在每一个赤子心中,促使爱国的中华儿女们奔向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亡服务。

(冼(xiǎn)星海)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