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4
2224800000013

第13章 秦汉(5)

不久,皇甫规设法查到郭闳一伙欺压百姓、贪赃枉法的证据,上报朝廷请求严惩郭闳等人。在得到朝廷的允许后,皇甫规将郭闳等人当众处斩,但是李百万却成了漏网之鱼。他逃到京城,以钱财笼络人心,成为丞相、大臣们的座上客,就连最得宠的宦官徐璜等也给他三分面子。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机会向皇甫规复仇。而此时的皇甫规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来临,他在凉州主持政务,在羌人中宣传朝廷的政令,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安居乐业,老百姓非常拥护他。不久,羌人部落酋长率十多万人前来归顺,皇甫规不用一兵一卒就使得边疆平定了。但就在这时,汉桓帝却下了诏书:“……皇甫规领兵不力,畏惧不前,延误战机,却收买笼络人心……”皇甫规只好进京接受审查。

金銮殿上,皇甫规据理力争:“军队没有按时到达凉州,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又遇到道路崎岖,并非畏敌不前;羌人归附,不是因为收买将领,而是严肃法纪和安抚边民的结果。不动一兵一卒便可平定边疆,不仅没有让百姓蒙受战乱之苦,还为国家节省了一笔很大的军费开支,这难道也有罪吗?”桓帝无言以对,只好让徐璜等人继续审理此案。

当晚,正当副将们为皇甫规担忧的时候,徐璜让太监王公公找上门来了。他暗示皇甫规:只要送笔厚礼,保证平安无事。皇甫规一听,拍案而起,大骂道:“狗东西!讨饭也要看清门面!”王公公气得直发抖,悻悻而去。深夜,一个副将捧着一个包裹,偷偷地走到院门口,正要出门,却被皇甫规厉声喝住。原来,皇甫规早就料到副将们会偷偷地帮自己打点,送礼给徐璜。他严厉地责备说:“你跟我这么多年都白跟了吗?!”副将无奈,只好作罢。

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徐璜信口雌黄,咬定皇甫规确实有收买羌人头领之事。桓帝大怒,当即要下令将皇甫规革职查办,遣往边境服苦役。就在这时,宫廷外聚集了三百多人,为皇甫规鸣冤;几个正直的大臣也不断为皇甫规求情。最后,桓帝无奈之下,只好另外派大臣前往凉州实地查案。

范式守信不负约

东汉时的一所学堂里,一个刚入学的新生,穿着一件破旧的外衣,背着一个旧布包,他就是范式。有几个同学指着范式“嘿嘿”地窃笑。老师把范式介绍给全班同学,但是几个富家子弟却故意刁难他,脚下使绊,将他绊倒古代人物画鉴赏在地上。这时,却看见一个同学扶起了范式,他叫张劭。放学后,范式很孤单,一个人坐在小树林里,衔着一片树叶,吹出悠扬而悲伤的乐声。这时,张劭出现了,他给范式带来了快乐。张劭想学吹树叶,范式不厌其烦地教他,两人玩得很开心。但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富家子弟也来了,他们再次嘲笑范式的破旧衣着。张劭火冒三丈,把他们痛打一顿。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罚张劭跪两炷香,范式不忍心,陪着张劭一起受罚。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成为了好朋友。

一天,范式将张劭叫到小树林,郑重地向他告别。原来范式家生活拮据,已经无法支付学费了。张劭想出各种办法帮助范式,但范式都一一拒绝了。他送给张劭一片树叶,说:“你一直想学这个,我都没教会你,这是我一直吹的树叶,你很喜欢,送给你。”张劭也将自己的玉佩送给他。两人约好十年后的今天在小树林里相见。

十年一晃就过去了。范式当上了刺史,新官上任伊始,就遇到了当年欺负自己的富家子弟李挺——他本来是想巴结新任官员的,没想到竟然是故人。李挺有点尴尬,但立即恢复常态,与范式称兄道弟,并送上厚礼。范式断然拒收,李挺只好灰头土脸地带着礼品回去。他愤愤地说:“一个小小的刺史有什么了不起?!京城再大的官我也会过!咱们走着瞧!”

夜晚,范式坐在桌边,手拿玉佩,喃喃自语:“我和张兄相约之日快到了,不知他这十年生活如何?”正想着,却听到门外有人击鼓鸣冤。原来是一个老妇人的女儿在客栈被谋杀了,“凶手”正好被活捉。范式命人将“凶手”带进官府,他万万没有想到“凶手”竟然就是自己惦记了十年的张劭。张劭也认出了范式,正在惊喜间,却发现范式异常冷漠地看着他。其实女子是李挺害死的,张劭正好路过,于是便成了替罪羊。可怜他一介书生,百口莫辩。范式虽然觉察出有些蹊跷,但一时也无法断案,只好将张劭押入大牢,隔日再审。李挺担心夜长梦多,真相败露,于是想出毒计,要让张劭黑锅背到底。他买通牢房的看守,让他们故意以范式之名,对张劭实施酷刑,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张劭信以为真,当下肝胆俱裂,心灰意冷。但此时范式却仍然蒙在鼓里。

夜晚,范式换上便服探监。张劭怒发冲冠,大骂范式假仁假义,并宣称与他恩断义绝。范式一头雾水,隐约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却又摸不着头脑。这时,张劭的老母亲远道赶来,告诉范式前因后果:张劭不忘十年之约,远赴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相会,却不想遭受横祸。老母亲老泪纵横:“我儿从小侠义心肠,谁料忠义之士竟被人陷害!而且害他之人竟是至死之交……”

范式心潮澎湃,决心要将案件查个永落石出,还张劭一个清白。李挺得知此事后,立即找来替身自首,并买通京城大官,诬陷范式办案不力,渎职失责,将他革职为民。直到一年之后,新太守重审此案,才将李挺缉拿归案。

被革职的范式一身布衣,带着行李返乡。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立刻转身往反方向走。原来他想起了十年之约。老管家拉住他:“你为张劭丢了官,他又对你满腔忿恨,还去干什么呢?再说,张劭早就随母亲回乡了,你去等谁呢?”范式执意要去。傍晚时分,他来到小树林,那一片小树已经长大了,树枝高耸入云,树干也粗壮得一人抱不过来了。范式背靠着树干,捡起一片树叶,放在嘴里,悠扬而伤感的乐声又回荡在树林里。天色渐渐暗了,范式放下树叶,准备离开,但是,就在他离开树林的一刻,身后传来悠扬的乐声——张劭正坐在树边,嘴里也衔着一片枯黄的树叶……

乐羊子妻断织勉夫

东汉时,一群书生正在茶楼里高谈阔论。他们很热烈地谈论着“三立书院”,而乐羊子却默默地坐在桌边,呆呆地瞅着窗外——一个女子正在卖布,一捆捆布匹色彩缤纷、织工精细。这女子看见一对乞丐母女站在远处,便走过去递给乞丐几枚铜钱,还扯了一块布料送给她们。乐羊子看着女子,忍不住“啧啧”称赞不已。店小二见状,笑着说:“这是镇东王家的大女儿,父亲曾在朝廷上做官,早早地死了,于是一个寡妇带着儿女们来到这里,全家只能靠大女儿织布、卖布为生。”乐羊子自言自语道:“谁要是能娶她为妻,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说来也巧,乐母托媒婆为乐羊子说的媒正是这女子……

新媳妇娶过门,乐羊子非常高兴,乐母也乐不可支。可时间一长,乐羊子就渐渐有些懒散了,乐母非常生气,但她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在乐羊子妻的身上,认为是媳妇把儿子带坏了。有时,她甚至当着乐羊子妻的面,说一些责备的话:“说什么人见人夸?!连督促夫君读书都不知道!”但乐羊子妻却始终一声不吭,默默地承受着。

一天,乐母把儿子叫进房间,说:“羊子,以前我让你去三立书院读书,你总推说我年龄大了,没人照顾;如今,媳妇过门了,你也该安心去求学了。”乐羊子一语不发,乐母顿时暴跳起来,大怒不止,乐羊子只好灰溜溜地跑出去。此时,乐羊子妻正好走进来,要给乐母送礼物,乐母就劈头盖脸地大骂,并将礼物扔在地上。乐羊子妻好像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当晚,乐羊子妻问丈夫为什么不愿去三立书院读书,乐羊子只好如实相告:三立书院虽然教授有方,但学费非常昂贵,一般人家是根本读不起的。母亲为了我一生辛劳,我实在不忍心再让她受累!乐羊子妻默默地点头。自此,乐羊子妻省吃俭用并夜以继日地织布,为的是攒钱给丈夫读书。两人虽然度日清苦,但却相敬如宾。

一天,乐羊子慢步在小路上。忽然,他被什么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他觉得奇怪,走过去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包金银财宝。他乐滋滋地拿着金银财宝回到家后,送给妻子一只金灿灿的发簪。乐羊子妻非常惊讶,询问来由,乐羊子只好据实以告。乐羊子妻一听,正色道:“夫君在学堂里读书,应该知道,孔老夫子渴极了,也不饮路边那口叫‘盗泉’的水,只怕玷污了自己的名声;《礼记》里也赞扬一个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别人施舍的穷人。你私吞别人丢失的财物,书岂不是白读了?!”乐羊子满脸羞愧,立即走出门去。他呆呆地坐在路边,等待失主的到来。夜色很快就来临了,乐羊子正准备回家时,发现远处有一中年男子边走边在寻找着什么。乐羊子立即过去询问,金银财宝果然就是这人丢失的。这位中年男子非常感激乐羊子,又见他是个读书人,便问:“你想去三立书院读书吗?”原来这人是三立书院的主人,他钦佩乐羊子的高尚品德,决定免费让他入读。

乐羊子离开家后,乐羊子妻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操持家务,孝敬婆婆。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一天,乐羊子妻正在织布,乐羊子突然出现在家门口。乐羊子妻脸色突变,担心地问:“怎么?出什么事了?”乐羊子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就是想家。”乐羊子妻二话不说,拿起剪刀对着织布机上的绸布就剪。乐羊子正要阻拦,可已经晚了,精美的绸布瞬间被毁,丝线纠缠在一起,成了一堆乱纱。乐羊子妻正色道:“织一匹绸布,先要养蚕、缫丝、编丝线,然后才能上机。一丝一线编织成寸、成尺,很多日子才能织成一匹。要是半腰剪去一截,那就成了废品。读书也一样,知识不仅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还需要不断地温习、巩固,这样才不易忘记。你刚读一年书,就松劲逃学,这难道不比断绸的损失还大吗?我真替你惋惜!”乐羊子羞愧难当,第二天就登上了归途。从那以后,他再也没逃回过家,一直坚持到学业结束,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

孔融让梨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来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听说洛阳有个名人叫李元礼,便决定自己去登门拜访。这天,孔融来到李家大宅门口,很有礼貌地向看门人行了礼,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请帮我通报一下!”守门人见这孩子知书达理,便告诉孔融说李大人正在里屋。孔融从容不迫地进屋拜见了李元礼。李元礼见来了个自称是亲戚的小孩子,觉得很面生,就问他:“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呀?”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大人,过去您的祖先老子(李聃)和我的祖先孔子有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应当算是老世交了。”他的话音刚落,在座的宾客无不拍手称道。李元礼对小孔融的聪明赞不绝口,连声称赞:“好口才!好口才!”老少两人十分融洽地交谈起来。正在此时,大夫陈韪前来拜访,他见大家围绕一个孩子赞扬有加,问明原由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机灵,长大后未必有出息。”说完,他有意盯着孔融,看会有什么反应。谁知孔融站起来,从容地走到陈韪跟前先作揖施礼,然后道:“陈大人,我想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机灵的!”听出弦外之音的李元礼和宾客都显得有些尴尬,此时的陈韪满脸通红,禁不住竖起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