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4
2224800000012

第12章 秦汉(4)

东汉时的刺史府公堂,杨震在审案。一平民百姓状告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县令王密的管家来旺回乡期间,依仗权势,在乡里横行不法,霸占民田。杨震讯问来旺,来旺矢口否认,还拿出一个包裹作为“物证”给杨震看。他仗着杨震与王密是多年好友,以为官司势在必得。谁知杨震将包裹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锭锭的银子,当即大怒,“啪!”一拍惊堂木,不由分说将他杖责八十,并判将所占田宅归还原主,所贿银两充公。王密得知此事后,以为自己开任以来未曾答谢,所以杨震怀恨在心,借机报复。他考虑再三,想给杨震送些礼物,但又找不到借口,只好暂且搁下。

不久,朝廷认为杨震治理荆州(治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数年,忠勤职守,把辖境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皇帝想按例升他为太守。但得宠的宦官庖叔却说:“有人风言杨震有受贿之嫌,请皇上明察。”原来,庖叔认为杨震任官多年,却从未给他奉送过一点银两,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所以一直想伺机报复。但是,皇帝经过权衡后,仍然决定提升杨震为东莱太守,庖叔的阴谋落空了。庖叔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决定让表侄来旺完成他的阴谋。他得意洋洋地向同党透露说:“来旺这小子对杨震已经恨之入骨,只要能扳倒杨震,他什么都做得出;另外,王密和杨震私交很好,只有王密送钱,杨震才可能收下。到时候,王密和杨震就可以一起收拾掉,一个是行贿的罪名,一个是受贿的罪名,这叫‘一箭双雕’!”

杨震升官,举家由荆州迁往东莱(治今山东龙口市东南)。动身之前,很多官员都来巴结,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杨震一概拒绝,他对大家说:“大家与我共事多年,我的禀性诸位也都知道,这些礼物还是请大家拿回去,只要大家多为国家出力、多为百姓造福,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杨震料到老百姓一定会携礼相送,便带着全家一大清早就出城了。老百姓得知杨震的良苦用心后,更加钦佩他。

杨震将要经过昌邑县,来旺心怀鬼胎,三番五次“提醒”王密一定要给杨震送礼。等到杨震到达的那天,王密一大早就候在城门口迎接,但是他既没有身着官服,也没有率领属官,而是独自一人。来旺觉得很奇怪,王密告诉他:“杨震既然以廉洁自律闻名于世,肯定不喜欢奢华排场,此外,他对我有推荐之恩,我如此安排正是顺其心意。”果然,杨震看到王密一身布衣站在城门口,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当初确实没有看错人,两人言谈甚欢。

古代风景画鉴赏王密在来旺的再三怂恿下,决定给杨震送些银两。深夜,月明星衡,寂静无人,王密悄悄地来到馆驿拜访杨震,他支吾了老半天,终于说明来意。杨震一听,断然拒绝,脸色变得非常难看。王密见状非常慌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大人,您待我恩重如山,有再造之恩,我王密要不是您引荐,哪能展现我这番作为?这点薄礼也算是送您的川资路费,仅仅是朋友之情,并没有其他意思。现在夜深人静,不会有人知晓,请您务必收下。”杨震听罢,火冒三丈:“什么无人知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无人知晓!?我举荐你,是因为你有才华,可以为朝廷出力、为百姓造福,并没有别的意思。我们交往这么多年,你也应该清楚我的为人,可是你……唉!”王密满脸羞愧,只好作罢。

后来,王密知道了来旺怂恿他向杨震“送礼”的真相,怒从心中起,当即将来旺赶出家门。他与杨震两人和好如初,但庖叔却一直未受到惩罚。杨震一直升官至太尉,而且他的清廉自律也给后代树立了榜样,其儿子、孙子、曾孙都做过太尉,被世人称为“一门四太尉”。

虞诩蹲监斗权贵

虞诩是东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专门负责修建城墙的工程。一天,他发现拖欠多日的修建城墙的银两发放数目,与国库发出的数额有很大出入,经过一番调查得知,朝中宦官张防依仗顺帝乳母宋娥的势力,行贿受贿,侵吞国库银两,所以才会出现数额出入现象。虞诩对此义愤填膺,愤然上书顺帝,他的下属百般劝阻;张防势力强大,为人又心狠手辣,与他作对只怕徒劳无益,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虞诩不为所惧,我行我素。原来,虞诩刚正不阿,经常得罪朝中官员,一生中有九次遭贬斥,三次受刑罚,但依然不改宁折不屈的倔脾气。

几天后,张防居然找到虞诩的工地上来。原来奏折并没有呈到顺帝的手中,而是被他截下来了。张防一见虞诩,开门见山地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要是肯跟我,有的是荣华富贵,如若不然,我要你蹲牢进监!”说罢扬长而去。下属们都为虞诩捏了一把汗,不料虞诩却一拍桌子,决定自己去蹲监狱。不久,他居然真的蹲进监狱。消息传开,朝廷上下都无法理解,虞诩的属下更是心急如焚: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自投罗网吗?虞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历来贤臣谏阻君王,不惜身死,商有比干剖腹剜心,以死相谏;楚有屈原,饮恨投江,为国家郁郁而终。我蹲大狱就是要让陛下明察,铲除宦官专权,澄清朝政。”

虞诩的这番话传到了顺帝的随身太监孙程的耳朵里,孙程非常感动,把虞诩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顺帝,顺帝拍案而起,决定严惩张防。但狡猾奸诈的张防早有准备,不仅搬出狼狈为奸的刑部尚书贾郎和顺帝乳母宋娥说情,还恶人先告状,诬陷虞诩多次贪污修建专款。顺帝信以为真,将虞诩交于张防和贾郎查办。

在监牢中,虞诩受尽折磨。张防使出各种酷刑,逼迫虞诩认罪,虞诩誓死不从。张防想除掉他,又毫无借口,只好使出各种毒计,想逼虞诩自杀。谁知虞诩早就看出了张防的险恶用心,非但没有被酷刑打垮,反而愈战愈勇。他大义凛然地说:“你要有胆,就砍我脑袋,我绝不会自杀!我不会中你奸计,是非黑白终有一天会昭然天下!”

虞诩的儿子和下属得知虞诩在牢中九死一生,非常焦急,试用各种途径救出虞诩,却都是徒劳无用。正在绝望的时候,孙程再次出现,询问虞诩入狱前是否有什么物件留下。这话提醒了大家,他们想起虞诩记录的账本,这正是揭发张防的有利证据。孙程将账本转呈给顺帝的老师高梵,高梵再将账本呈给顺帝,并劝说顺帝当机立断、铲除妖孽。铁证如山,但顺帝却仍犹豫不决,原来他担心张防深得乳母宠爱,又与贾郎狼狈为奸,在朝中有大批党羽,如若将他惩治,只怕朝廷会出大乱子。高梵说出其中利害:“陛下难道忘了一百年前,樊丰贪侈骄横却得以宠信,几乎使皇族统治不保了吗?陛下若再不严惩张防,国家才真正要出现大乱了!”顺帝幡然醒悟,下令严惩张防、贾郎,而虞诩自然被无罪释放了。

苏章查贪不恋情

东汉时的冀州清河郡(治今山东临清市东北),大街上一个官差在沿街敲锣。令人奇怪的是,老百姓一听到锣声,便纷纷躲进家中,还紧紧地关上门。原来这里的郡太守贾明贪赃枉法,锣声一响就说明要来搜刮了,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但是今天似乎并不是来搜刮的,只听那敲锣的官差大声叫喊:“新任冀州刺史苏大人有令,凡有冤屈者可速来投诉!”人们纷纷探出头来,有几个人在小声议论。一人对身旁的瞎眼老人说:“你被贾明打瞎眼的事,现在可以去告了!”老人嗤之以鼻道:“自古官官相护,我还是不要去自讨苦吃了!”人们七嘴八舌,劝老人去试一试。老人有点心动了,决定前去告状。

公堂上,瞎眼老人状告清河郡太守贾明贪赃枉法、残害无辜,新任冀州刺史苏章一听,浑身打了个寒战,喃喃自语道:“难道是他?”原来苏章有一个儿时的好友也叫贾明,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但后来失去了联系。苏章觉得以贾明儿时的为人和品行,是绝对不会做出贪赃枉法的事,所以,为了查清案情,苏章决定微服私访一番。

其实,此贾明正是他儿时的同伴,自从担任清河郡太守后,有权有势,便渐渐腐化堕落,开始贪污受贿。他听说有人状告到刺史府后,有些手足无措。他的手下想出计策:给瞎眼老人一点钱,让他撤回状子。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几名仆人拼命地拦着一位乞丐。那乞丐声称自己从小和贾明一起长大,一定要见上一面。贾明走了出来,看了一眼乞丐,立即吩咐仆人轰出门外。乞丐看着贾明的背影,异常失落,原来他就是苏章扮的。贾明的下属试图以金钱买通瞎眼老人,让他放弃告状,但遭到老人的断然拒绝。下属恼羞成怒,对老人大打出手。就在这危急时刻,扮作乞丐的苏章及时赶到,救了老人。在一番争吵中,苏章再一次确定了贾明的罪行,也终于弄明白老人的眼睛就是被贾明的手下打瞎的。夜晚,苏章躺在床上,回想起两人儿时的友情,陷入了沉思……他翻来覆去,彻夜难眠。

而此时的贾明也得到消息——新任刺史竟然是自己小时候的铁哥们,不禁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年苏章差点被人打死,多亏自己及时出手相救呢!这样的生死交情,苏章是绝对不会为难自己的。属下则提醒贾明小心为妙。于是,贾明备好厚礼,决定以叙旧为名,贿赂苏章。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贾明上轿准备出门的时候,苏章也派人来邀请贾明赴宴。贾明一听,更加喜上眉梢:果然是多年好友,真是心有灵犀啊!贾明衣冠楚楚地来到刺史府,苏章设宴热情款待他,两人欢聚畅饮,共叙旧情。为了让瞎眼老人死心,贾明的下属故意将苏章与贾明的关系以及苏章设宴相邀的事,在这座小城传开。满城老百姓议论纷纷,大骂天下乌鸦一般黑;瞎眼老人更是心灰意冷。街坊邻居劝他放弃告状,老人一声不吭,直奔刺史府。

与此同时,苏章和贾明正在畅饮。酒足饭饱后,贾明得意忘形地说:“苏兄任刺史真是太好了!以后,清河郡就是你我兄弟的天下了!”谁知苏章却不动声色地说:“我们今天相聚只叙朋友情谊,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吧!”贾明一头雾水。苏章继续说:“从明天起,我作为刺史,要正式办案了!”“哐当”一声,贾明手中的酒杯掉落在地,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苏章单刀直入道:“我听说你这几年贪污了很多不义之财,你还是老实坦白吧!”贾明:“难道你一点不念我们当年的友情,执意要为难我不成?”苏章立即说:“我是奉皇帝的命令来查办贪污的。贪污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国家就不会安定。你最好还是早点坦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话还未说完,就听见门外有叫骂声。苏章出门一看,原来是瞎眼老人,他身旁还聚集了许多老百姓。老人大骂苏章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苏章什么也没有解释,默默地承受着。

令人大吃一惊的是,第二天一早,贾明来到刺史府,坦白了自己的贪污行为,并交出了所有的赃款。苏章依法处置了他。瞎眼老人和老百姓们闻讯后,喜出望外,再次聚集到刺史府前,向苏章请罪。

周举弹劾恩人

东汉时,金銮殿上。顺帝正在下令:各大臣每人要举荐刚毅猛进、富干谋略、能胜任将帅的人才。话音刚落,担任司隶校尉(掌管纠察京师百官)的左雄立即出列,举荐曾任冀州刺史的冯直。尚书周举一听,强烈反对,两人在朝廷上争执起来,场面非常尴尬。满朝文武对此议论纷纷,很多人说周举忘恩负古代风景画鉴赏义,以怨报德。原来,当年左雄担任尚书令的时候,曾经极力举荐周举,所以周举才会有今天;也有人说周举秉公办事,不阿谀小人,因为左雄举荐冯直确实是个很大的错误:冯直曾经因贪污罪名而受到朝廷的惩罚。两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顺帝一气之下宣布退朝,大家不欢而散。

当晚,周举写了一份奏章,恳请顺帝弹劾左雄,因为他作为朝廷命官,保举人才不当,将受过惩罚的贪污犯举荐为将帅。顺帝看到奏章后,虽然同意周举的观点,但是却对周举弹劾恩人的做法非常不满,认为他忘恩负义,不懂仁义道德。周举弹劾恩人的事很快就传开了,朝中文武百官只要对周举有过恩情的都非常气愤:“如此小人,当初真不该帮他!今天左雄被弹劾,我们离被弹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左雄听说周举弹劾自己,气得大发雷霆,大骂自己当年瞎了眼,养虎遣患。就在这时,冯直的父亲登门拜访。他告诉左雄:周举此次弹劾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还有更大的阴谋——结党营私,独霸朝政。左雄将信将疑,冯父便说:“不信,你去查一查,周举这几天正在四处游走,拜访各位大臣。”左雄派下属去打探,发现周举果然在挨门挨户地拜访各位大臣。左雄怒气冲天,他没有想到周举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盛怒之下,他立即写奏章给顺帝,将自己的所见和周举结党营私的罪行一一列出。

奏章刚刚送出,周举就登门拜访。左雄对他非常冷淡,但周举却异常镇定地说:“你是最后一个,也是最难说服的一个。”左雄莫名其妙。周举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这次我上奏弹劾你,你可能会觉得不合情理,你当初对我有大恩,我不该忘恩负义!”左雄心里一怔,但仍旧不理不睬。周举在左雄身边坐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战国时,赵国的赵盾起用韩厥担任司马(掌管军政),但是韩厥却在上任的第一天,就把赵盾一个犯法的仆人给处决了。这件事传开后,很多人为赵盾鸣不平,觉得韩厥忘恩负义。但赵盾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同僚们说:“韩厥不是忘恩,而是报恩。我当初举荐他是因为我相信他会恪尽职守,不负我,望。现在他果然是一个好司马,他用自己的刚正不阿报答了我的举荐之恩!”周举接着说:“你也是因为我有才干才举荐我,所以我决不敢盲目阿附你,使你蒙羞。但想不到你的见解却和赵盾不一样!”左雄被这一番话打动了心,脸上露出愧色,他直向周举陪不是,同时又告诉他:自己曾是冯直父亲的部下,又和冯直是好朋友,所以推荐他。面对左雄的坦诚,两人冰释前嫌。

后来,左雄病重,顺帝前来探望,问他有何心愿,左雄说:“周举清廉忠心,正直无私,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他把当年自己的错误行为和盘托出,恳请顺帝原谅。顺帝终于明白了原委,立即召见周举,委以重任。

皇甫规不向权宦低头

东汉桓帝时,戍边大将皇甫规奉命率军前往西部边境,但不幸的是,途中瘟疫流行、药材缺乏,又加上道路崎岖,所以延误了到达凉州(治今甘肃凉州市)的时间。一路艰辛,这支队伍终于到达凉州城外。就在此时,皇甫规看到了无法忍受的一幕:几个逃难的羌人想进城,但汉军士兵不说一句话,端起长枪刺向羌人的胸膛,顿时血溅三尺。皇甫规见此,一把夺过长枪,怒斥道:“你为什么要杀他们?!”士兵不以为然:“刺史大人有令,见羌人格杀勿论!”正说着,凉州刺史郭闳前来迎接皇甫规,并要设宴款待,皇甫规断然拒绝,弄得郭闳好不尴尬。郭闳对皇甫规很恼火,却又无计可施。这时,凉州首富李百万想出办法:送一份厚礼。但皇甫规可不吃这一套,他拒绝了礼物。自此,郭闳对皇甫规恨之入骨。

一天夜里,皇甫规走在大街上,突然听到一户人家传来哭喊声,跑过去一看,只见两个官兵正在抢一个女子。原来郭闳看上了这个女子,想占为己有,明要不成,于是便派官兵暗抢。皇甫规一听,火冒三丈,一脚将官兵踢出丈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