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2225100000035

第35章 交通及通信(1)

中国著名桥梁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石匠李春建造,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特别是拱上加拱的“敞肩拱”的运用,更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全长266.5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泸定桥:位于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为铁索悬桥,净跨长100米,由13根铁链组成。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270多年来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原名康济桥,位于广东潮州韩江之上,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始建于南宋年间,全长515米,共24墩。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

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修建于从北宋皇佑五年(公允1053年),历经七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上,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为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是瘦西湖的标志之一。

十七孔桥:坐落在北京颐和园内宽阔的昆明湖上,为园中最大石桥。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立交桥的由来

立交桥,是伴随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产生的。1928年,为了车流畅通,并安全地通过交叉路口,美国率先在新泽西州的两条道路交叉处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苜蓿叶形公路交叉。1930年,芝加哥建起了一座立体交叉桥。1931年至1935年,瑞典陆续在一些城市修建起立体交叉桥。从此,城市交通开始从平地走向立体。城市立交桥不仅大大方便了交通,而且成为城市建设的美丽风景。

马路的由来

关于“马路”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昔日那种“人走出来的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二、在上海,最早来外滩的多是单身洋人,他们富有冒险精神,长得结实,每日下午3点以后,为发泄过剩的精力,他们便想找个地方跑马,江岸不够他们尽情驰骋,便想到了洋行楼群后的大片泥滩,于是就有了今天南京东路外滩到河南中路一段长500米的跑马小道,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因为当时总看见洋人在上面跑马,所以,上海人就称它为“马路”。

交通信号灯的发明

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其中,着红装的女人表示“我已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于是人们受到红绿装启发,1868年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盏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绿两色的交通信号灯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由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后来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煤气灯罩,它的前面有两块红、绿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气信号灯突然发生爆炸,并炸死了一名警察。从此,交通信号灯被取缔。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稍后又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

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是我国的胡汝鼎。1918年,第一盏名副其实的三色灯(红、黄、绿三种标志)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由于它的诞生,使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同时,自动信号灯很快被开发出来。1928年,英国对三色信号灯做了规定,红色禁行,绿色通行,黄色警告。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做了规定。

为什么交通信号灯用红黄绿颜色?

世界上第一个由红黄绿汽灯组成的交通信号灯1868年出现在英国伦敦,经过不断的改进才出现了由红黄绿组成的三色信号灯并一直沿用至今。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是根据光学原理,红色光的波长很长,穿透空气的能力强,同时比其他信号喜欢更引人注意,所以作为禁止通行的信号;黄色光的波长较长,穿透空气的能力较强,所以作为警告的信号;采用绿色作为通告信号,是因为红色和绿色的区别最大,易于分辨,其显示距离也较远。

斑马线的由来

人行横道线,又叫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城市的一些街道上,人们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而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了这种方法。但是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于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由于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

火车的发明

18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火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1814年7月25日,英国人斯蒂芬森自己动手制作的第一台机车开始运行,取名“布鲁克”号。“布鲁克”号第一次运行时,人们看到蒸汽机车行驶起来时,烟囱直往外喷火,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火车”。“火车”这个名字在今天已经流传到全世界,而蒸汽机车被叫做“火车头”,也一直沿用到今天。在后来的10年中,斯蒂芬森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

1825年9月27日,由斯蒂芬森负责主持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利物浦一彻斯特铁路正式通车,在庆典中,斯蒂芬森亲自驾驶“旅行”号蒸汽机车,以20千米的时速,牵引48吨重的车厢驶完全程,从而开创了铁路运输史的新纪元。1829年以后,火车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各国相继发展起来。

世界铁路之最

最大的地下立体火车站——日本的上野地铁车站。它是由四层地上结构和四层地下结构组成的综合大楼。仅地下建筑面积就有9万平方米,总深度达30米,有9个足球场那么大。

最北的火车站——俄国的贝辰加车站,位于北纬69度,东经31度。

最南的车站——新西兰南岛的布拉夫车站,位于南纬46度,东经168度。

最早供应盒饭的火车站——日本的宇都宫市火车站。1885年,该站把预先做好的米饭盛在一个长方形的盒里,上面加上菜肴、调味酱油,并配一双方便筷,供过往旅客购买食用。

海拔最高的地下铁道——瑞士一些企业在阿尔卑斯山修建的高山地铁,线路从海拔3000米处向上延伸,最高点达3450米,1984年12月通车运营。

最大的火车站——纽约大都会火车站

最时尚的地铁——华盛顿地铁,以站台广告著称。

最快速的地铁——旧金山运行时速高达128千米。

最有效率的地铁——东京地铁,占全城总客流量的87%。

最短的地铁——伊斯坦布尔地铁,总长度只有0.6千米,两个半车站。

最深的地铁——平壤地铁,由于地质的原因,路线和车站都离地面七八十米深。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海拔5068米。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千米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它采用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土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钢轮和轨道列车。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与地面无接触、无燃料的快速“飞行”。

日本新干线

新干线的全称是“高速铁路运输系统新干线”,在铁路上行驶的是一种特制的电气化火车,火车头是流线型的,像巨型子弹,所以有“子弹列车”之称。新干线列车车厢宽敞、整洁,窗户密封极好,在高速行驶下,不仅车身平稳、噪音也很小。车内设备完善,有免费饮水设施,洁净的洗手问、电话问、冷暖空调。乘务小姐也非常礼貌,服务水平很高。过去,从东京到大阪乘火车需要6.5小时,现只需2.3小时。每年日本新干线年运载量在1.4亿人次以上,超过日本全国入口。日本新干线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计划修筑,其中的四条非常著名:东海道新干线、山阳新干线、东北新干线和上越新干线。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共有33个站点,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千米已于1984年建成。青藏铁路2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2年开始从南山口向南铺轨,2004年在安多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铺轨,2005年铺轨通过唐古拉山,并提前实现全线铺通。2006年7月1日正式运营。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千米,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千米,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多项国内外“第一”,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结束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19世纪中叶,伦敦比以前的任何城市发展得都快。在这庞大帝国的中心,当数以千计的新房屋、商店、办公楼和工厂为日益膨胀的劳动大军而建造起来时,它几乎要爆炸了。这些人需要城市提供更为快速、便捷的运输工具,以缓解狭窄街道上拥挤车辆带来的交通压力。

1843年,皮尔逊为伦敦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铁系统,他把自己的建议提交议会。但由于种种原因,10年后,英国议会才批准在法林顿和主教路之间修一条长约6.5千米的地铁。经过近10年的建设,地铁初具规模。1863年1月,“大都会地区地铁”正式开始营业。尽管这段路程只有几千米,但这条线路还是非常成功的,第一年这条地铁就运送了950万人次的旅客。地铁成了当时的一大奇观,也成了伦敦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都以能乘坐地铁为快。然而,当时电还没有发明出来,地铁内使用蒸汽机车,隧道内漆黑一片、烟雾弥漫,乘客们不得不忍受“烟熏汽蒸”。1890年世界上出现了电动机车后,地铁这才步入它的黄金时代。到1915年,伦敦的地铁开始成为一个大网络。

地铁与轻轨

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的路段都会铺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这些系统亦可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在台湾则称作“捷运”。在中国内地城市,修建于地上或高架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被称为“轻轨”。然而,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轻轨原来的定义是指采用轻型轨道的城市交通系统。当初确实使用的是轻型钢轨,而如今的轻轨已采用与地铁相同质量的钢轨。所以,目前国内外都以客运量或车辆轴重(每根轮轴传给轨道的压力)的大小来区分地铁和轻轨。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属轻轨的一种。通常在街道上行走。列车只有单节,最多亦不过三节。另外,某些在市区的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亦可算作路面电车的一种。

1881年,德国工程师冯·西门子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电车轨道,靠一条铁轨通电,另一条铁轨作回路。但这种线路对街上的交通太危险了,西门子于是采用将输电线路架高的方式解决了供电和安全问题。

1884年,美国人范德波尔在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他试用的电车用一根带触轮的集电杆和一条架空触线输电并以钢轨为另一回路的供电方法。1888年美国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满用上述方法在几条马拉轨道车路线上改用电力牵引车行驶,并对车辆的集电装置,控制系统、电动机的悬挂方法及驱动方式作了改进,于是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1890~1920年是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有轨电车。但由于这种电车的路轨是固定的,不能让路,在交通拥挤的街上造成诸多不便,巴黎,伦敦和纽约很快废弃了这样的电车,但是还有许多欧洲大陆上的城市保留了这种有轨式电车。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

卡尔·本茨(KarlBenz,1884~1929)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1844年,本茨出生于德国,1860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认识了日后的合作伙伴戴姆勒。1879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火花塞点火内燃机。随后他又将内燃机改进为汽油发动机安将在三轮车上,然后卡尔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报专利并在1886年1月29日获得批准,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这辆每小时行走16千米的三轮汽车被命名为“奔驰1号”。

1886年,本茨创立奔驰汽车厂。1893年,本茨研制成功了性能先进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后来,他又对前期生产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进行了改进,将车厢座位设计成面对面的18个,它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辆公共汽车。1926年,奔驰汽车厂和戴姆勒汽车厂合并,改称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中国翻译简称奔驰汽车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