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话
刮痧疗法是一种用光滑扁平的器具蘸上润滑液体I刨刮或用手指钳拉患处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简单自然疗法。刮痧疗法集针灸、按摩、拔罐、点穴之优势通过运用特殊工具刺激人体相关经络腧穴,而达到活血化1瘀、疏经通络、行气止痛、清热解毒、健脾和胃、强身健体之目的。
(一)刮顿腩肥的理
人体皮肤富有大量的血管、淋巴管、汗腺和皮脂腺,它们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并有调节体内温度,保护皮下组织不受伤害的功能。刮痧通过机械作用使皮下充血,毛细孔扩张,秽浊之气由里出表,体内邪气宣泄,把阻经滞络的病源呈现于体表;使全身血脉畅通,汗腺充溢,从而达到开泄腠理、痧毒从汗而解。同时,可使皮脂分泌通畅,皮肤柔润而富有光泽,肤色红润,皱纹减少,还可以减少脂肪,加快代谢和有助于减肥。此外,刮痧术通过经络腧穴刺激血管,使人体周身气血迅速得以畅通,病变器官和受损伤的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气血周流,通达五脏六腑,平衡阴阳,可以产生正本清源、恢复人体自身愈病能力的作用。刮痧术通过经络腧穴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的物理刺激,其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而实现的。通过刮痧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络腧穴,反射性地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能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提高其肠胃的吸收能力。刮痧可以促进正常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活性。刮痧还对消除疲劳、增强体力有一定作用。
(二)刮痧腩肥的方法
方法一:
主穴:脊柱两侧,胸3至腰5及其两侧,臀部,上、下腹部,前后肋间区四肢部与异常发现部位。
施术:用刮痧法。以补法轻刮疗之,先在脊柱两侧轻刮3行,再重点刮胸3至腰5及其两侧5行与异常发现部位,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臀部、上腹部、下腹部、前后肋间区及四肢部等。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方法二:
主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配穴:华盖、膻中、上脘、小皖、气海、尺泽、鱼际、外关、足三里、期门、章门、三阴交。
施术: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拭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曰1次。待体重显着减轻后,继用补法刮拭配穴。
方法三:
主穴:分3组:一为脾俞、胃俞、肾俞,二为中脘、关元、列缺;三为丰隆、梁丘、三阴交。
施术: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3组穴,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至有得气感为止。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方法四:
主穴冲脘至中极线,双侧天枢至水道。
施术:用刮痧加拔罐法。先刮中线,再刮两侧线,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刮后并在中脘、神阙、关元、天枢、水道穴上拔火罐10~15分钟。3曰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方法五:
主穴:夹脊(胸、腰)、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梁丘、血海、丰隆、公孙。
施术用刮痧法。先刮背部夹脊(胸1-腰5)再刮腹部的气海、关元、天枢、大横,然后刮下肢部的血海、梁丘、足三里、丰隆、公孙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方法六:
主穴:膻中、中脘上下部位、脐周、天枢、关元、肾俞、三阴交、丰隆、足三里。
施术: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肾俞,然后刮胸部膻中,再刮腹部中脘上下,脐周、天枢、关元,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至丰隆穴。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三)刮顿法的注意事顶
刮痧应避开皮肤黑痣、肿块、手术瘢痕等部位。
体部有孔处,如肚脐、眼、鼻、口、乳头、生殖器等处不宜刮痧。
(3)刮痧力度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应结合患者耐受力而定。
(4)刮痧后介质不宜立即擦干净。
(5)刮痧后休息30分钟,方可活动。
(6)刮痧后3-4小时才能洗澡,禁洗冷水澡。
(7)刮痧部位可左右交替,若刮拭同一部位,应间隔3-5天,待肤色由紫红或暗红逐渐变浅淡后方可进行再次刮痧。
(8)刮痧晕厥处理方法:平卧,松开衣领、腰带,刮拭人中穴,待清醒后喝温糖水,休息半小时即可。
医生提示
刮痧对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较为显着。对疾病引起的肥胖,则需在刮痧的同时,消除引起肥胖的疾病。刮痧的同时,如能结合节制饮食特别是节制脂肪及糖类的摄入,多食蔬菜,保持大便畅通。若能再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每天保持一定的活动量,收效则会更理想。但是,刮痧疗法有如下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性疾病,如紫癜、白血病、严重贫血等禁刮。
(2)严重内科疾病,如严重心、脑、肺疾病等禁刮。
(3)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重症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禁刮。
(4)各种晚期肿瘤禁刮。
(5)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在其腰骶部和腹部禁刮。
(6)皮肤疾病如湿疹、癣、疱疹、疥疮等,禁在患处刮痧。
(7)骨折患处禁刮。
(8)幼儿的头部、颈部、脊柱部等禁刮。
(9)年老,久病体虚或过饥过饱、酒醉、过劳之后,均不宜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