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话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一)拔罐腩肥的理
根据中医学理论,在人体一定部位拔罐可疏通经络,活血散瘀,吸毒排脓,并能通过经络的内外连通起到调节全身机能、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拔罐通过机械和温热刺激,除了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等局部作用外,还有全身调节功能,能兴奋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对于肥胖症患者说来,拔罐能疏通全身经络,起到调节胃肠道、调节内分泌、促进脂质代谢、减肥轻身的作用。
(二)拔罐器具的祌类
拔罐器具的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最适合家庭应用的罐具。
(1)竹罐:竹罐系选用坚实成熟的老竹子,按竹节截断,一端留节作底,一端去节作口,削去外面老皮,做成中间略粗、两端稍细、形如腰鼓的圆形竹筒。口底要平,四周要光。长8-10厘米,罐口直径分3厘米、4厘米、5厘米三种。日久不用可致竹罐过于干燥,甚至破裂,以致容易漏气。在使用前,先用温水浸泡几分钟,可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竹罐的优点是轻便、廉价、不易跌碎;缺点是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强,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2)玻璃罐:玻璃罐由玻璃加工制成,一般分大、中、小三个型号。其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口小肚大。优点是罐口光滑(走罐最为适宜),质地透明,使用时可观察到拔罐部位皮肤的充血、瘀血程度,以便掌握时间和刺激量;缺点是易摔碎。
(3)抽气罐:抽气罐由有机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制成。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方法简单、罐口光滑,适宜走罐运用,可控制抽气量和吸拔力度,便于观察,不易摔碎等。此外由于改用轻拉罐顶活塞,自动放气起罐的方法,因此起罐时无疼痛。
(三)常用的拔罐方法
火罐法从广义讲泛指各种拔罐法,狭义则专指用火力排气的拔罐方法。此处是指狭义的火罐法,它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闪火法:用镊子或血管钳夹住酒精棉球(亦可用铁丝一端缠上棉球做成点火棒),点燃酒精棉球后,伸进罐内,在底部或中部旋转一圈迅速退出,再速将罐子扣在应拔部位或穴位上。注意操作动作要快,罐口与应拔部位或穴位距离不宜太远。此法比较安全,节约棉球,临床使用较多,不受体位限制,适合于任何部位拔罐。
(2)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烧物落下而烧伤皮肤。
(3)贴棉法:将蘸有适量酒精的小块棉片贴于罐内上、中段,点燃后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即可。此法较适用于侧面横拔。
以上三法拔罐后,留罐5-20分钟,即强起罐。取罐时一手扶住罐身,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不可硬拉或旋动。
抽气法
新型的抽气罐,是目前家庭应用最为理想的拔罐器具。抽气罐不用火力排气,安全而简单,老少男女皆可使用,用与抽气罐配套的真空枪抽拉排气即可。先将抽气罐顶端密封活塞向上轻轻提拉(使用过后一般不必提拉活塞即可抽气),把真空枪嘴封在活塞上端,将抽气罐放在选好的穴位或治疗部位上,轻拉拉柄抽气,罐即可吸附在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可根据不同疾病、部位和治疗需要控制吸拔力度,以皮肤略红为度,然后将真空枪与抽气罐分离,5-20分钟后起罐。起罐时只要轻轻提拉抽气罐顶端活塞即自动放气起罐。
(四)拔罐腩肥的抒法
(1)脾虚湿阻型:形体肥胖臃肿,肢体困重,倦卧少动,胸闷憋气,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脘腹胀满,纳差食少,下肢时有水肿,大便溏薄,舌淡胖,舌苔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滑。此型临床上最为多见。治宜健脾益气,化痰除湿。
取穴三焦俞、脾俞。
操作:俯卧位。在背部涂适量按摩乳,先用单罐法沿背部膀胱经走罐施术5-10分钟,然后吸拔三焦俞、脾俞两穴,留罐6分钟。每日1次。
(2)脾肾两虚型:形体肥胖,下肢虚浮肿胀,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动而喘息,腰背酸痛,头晕气短,食少纳差,畏寒,腰膝冷痛,阳痿阴冷,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重度肥胖症患者多为此型。治宜益气健脾,温阳益肾。
取穴:肾俞、脾俞、气海俞、足三里。
操作:侧卧位。取口径适合的罐具,用闪火法在同一侧脾俞、肾俞、气海俞和足三里穴拔10分钟。第二天拔另一侧穴位,两侧交替进行。
(3)脾胃实热型:主要为多食体肥健壮,消谷善饥,面色红润,口干口臭舌燥,大便秘结,两三日一行,甚则三五日一行,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有力。此型多为体壮的中青年肥胖者。治宜清胃通腑,凉血润肠。
取穴:胃俞、肺俞、阳池、三焦俞。
操作:俯卧位。在背部涂适量按摩乳,先用单罐法沿背部膀胱经走罐,施术5分钟,然后吸拔胃俞、肺俞、三焦俞,取小口径的玻璃罐吸拔阳池,留罐8分钟。每日1次。
(4)气滞血瘀型:主要为形体肥胖,胸痛胁胀,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食欲亢进,月经不调或经闭,大便偏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数或细弦。肥胖日久者可见此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取穴:关元、水道、天枢。
操作:仰卧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分钟。隔日1次。
(5)阴虚内热型:形体肥胖,头痛眩晕,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血压升高,肢体麻木,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尖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细弦。此型临床上比较少见。治宜化痰降浊,滋阴清热。
取穴:中脘、风池、丰隆。
操作:俯卧位,取口径适合的玻璃罐用闪火法在双侧风池穴拔罐10分钟;改仰卧位,同法在中脘穴和丰隆穴拔10分钟。每日1次。
(五)拔罐抒法的注意事顶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血友病、紫癜、咯血、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皮肤失去弹性、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或吸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变、皮肤病、皮肤破损,或有外伤骨折,或孕妇腰骶部和腹部等均禁用拔罐疗法。
(2)拔罐治疗时要防止皮肤烫伤或破溃,杜绝感染。治疗期间还要按规定进食,限制饮食,多食蔬菜、豆制品及蛋白质、脂肪类食物。
(3)须保暖避风,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拔罐的基本要求是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与扣罐的时机和速度、罐具大小和深度、罐内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火力旺时扣罐、扣罐快、罐具深而大、罐内温度高,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吸拔力不足则重新拔,吸拔力过大可重新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
(4)对易发生意外的患者取卧位和使用小罐:对初次拔罐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采取卧位,并选用小罐具,而且拔罐数宜少。
(5)注意询问、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处理。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