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颂
22531300000077

第77章 先为人女再为人妇

可李广还有一个想不通的疑惑,是关于韩安国的。

他不明白,韩安国官至御史大夫,后来又署理国政,可以说极受陛下器重的,就因为一次意外坠车,把自己给摔伤了,休养一段时间后就不得不从中尉做起,如今又被外放边关,这究竟是为什么?

走出大厅的时候,他悄悄把韩安国拉到一边,问了这个问题。

韩安国坦然地笑了笑,捋着胸前的美髯道:“将军有所不知,看看在下岁齿若何?说风烛残年为时尚早,可毕竟也是夕阳晚景了,再难像原先一样精力充沛。

在下在御史大夫署中时,常听陛下说,兴大汉者,非少壮有力者不能为之。

虽是刘氏龙脉,但陛下的性格与先帝不同,他喜欢年轻人,因为那些后辈有活力有干劲,似我等做什么事都是有心无力,只能聊尽余力,多为朝廷做些事情了。

至于宦海仕途,到达过尽头,领略过山顶的风景,早已淡若浮云了。

这次到渔阳屯兵,一方面是陛下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在下想要卸甲归田,不愿沉浮官场,将余年消磨在觥筹交错之中。”

李广若有所思,透过淡泊的话语,他看到了韩安国进退自如的胸怀与果断。

不禁问道:“那家小呢?也带去么?”

“是的!这一去,在下就以边塞为家了,再不想太多名利之事。”

“何日启程?”

“三日后。”

“好!”

李广回身招呼李敢,“你知道我把马拴那儿的,快牵老夫的马来!”

不一刻,李敢牵着一匹栗色的战马来到院中,李广接过马缰,对韩安国道:“这是老夫从匈奴小儿那夺来的战马,脚力不凡耐力也不俗,今日老夫将它赠给将军,留个纪念。”

韩安国接过马缰,慨然道:“恭敬不如从命,李将军,他日你再披挂上阵,记得来找我,愿将来我们重聚在长城脚下。”

他跃上马背,作了一揖,便扬鞭一甩催马出门去了。

从身后传来李广沙哑的声音:“三日后,老夫来为将军送行,同饮一壶践行酒!”

当天晚上,在李敢的强烈要求下,李昭儿在李家留宿一晚,准备第二天再回卫府。

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说到底还是姐夫卫青,李敢与三姐闲聊时,不由自主地祝贺了起来。

“四路大军仅姐夫一人挟胜而归,三姐作为贤内助,当是在官眷圈里美名传遍了。

恐怕父亲都是沾了姐夫的光,要不然陛下不会这么快放人,毕竟是全军覆没……”

李昭儿苦笑,“先为人女再为人妇,可惜这世间没有多少十全十美的事,要是父亲与夫君一样大获全胜,三姐就没这么为难了。”

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

虽然这时候汉朝讲究孝治天下,可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所以按理说三姐应该孝顺的是公婆,而不是自己的生身父母。

李敢仰靠墙边,怅然若失,“是娘家不硬气,让三姐夹在中间两头不是。”

“快别说这些了,父亲和卫青出去打仗的这些日子,三姐又是担心这个又是担心那个,每日茶饭不思,这不,现在大局已定胃口变好,刚刚吃完晚饭现在又饿了,四弟有什么吃的赶紧给我安排上。”

李昭儿半是命令地道。

李敢哑然失笑,“我这倒还囤压了些皮蛋,你要不要吃一些?”

李昭儿使劲摇头。

“不吃这个?”

“光吃皮蛋多没意思,当然是要皮蛋瘦肉粥了!”

李敢起身,“满足你的胃!”

第二天,韩安国到未央宫向刘彻辞行,在塾门等了一会儿之后,黄门出来告诉他说陛与卫青一早就出去了,让他不必再等,韩安国点头,遂将上疏递给了北阙司马。

他望着阙楼上的玄武,呆站片刻,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岁月悠悠,一转眼又过去了八年,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八年,也是新政推行最见成效的八年。

无论是在大农令任上,还是在御史大夫任上,陛下对他的信任从来都是很足的,甚至远远地超过了身为太尉的田蚡,比之丞相窦婴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次陛下点他为材官将军,屯兵渔阳,让他的心灵获得了莫大的慰藉。

陛下上一次召他到宣室殿,话里都是君臣之间的情谊。

“朕知爱卿年岁已高,万里赴戎机,朕亦于心不忍。

然李广获罪,朕要顾虑天下人的看法,实不能再急着用,边将缺乏,故东线军备,非爱卿莫属。”

感受着皇帝的信任,韩安国只有频频点头。

他平时行重于言,如今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末了他就只说了一句话:“谢陛下隆恩。臣当恪尽职守,固我边城,不让匈奴人攻入城中。”

霜志依旧在,可以对长天。

不管陛下在哪,他都相信陛下一定会感知这份忠诚。

在看了北阙一眼后,他毅然转身,朝司马门外走去。

韩安国的判断没错,战局不仅让刘彻失望,更多的是震惊。

四路大军除卫青外,其余三路不是为敌所败,就是无功而返,就连他十分敬重的飞将军李广,也险些做了匈奴人的俘虏,这不是为单于所笑么?

屈指数来,他已近而立之年,还不能对匈奴有一役之胜,这是他最为忿恨的。

于是,关于班师后大宴功臣的承诺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将军们的惩罚。

而唯一让刘彻感到欣慰的是,卫青创造了首战即胜的战绩。

开创了汉军深入敌境打击匈奴人的先河,而且一度还占领了匈奴的龙城。

这无论从战局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匈奴以重创。

更重要的是,再也没有人对卫青持怀疑的态度了。

早朝时,包括薛泽、张敺、公孙弘在内的群臣盛赞刘彻知人善任,于是卫青被赐爵关内侯,成为朝野瞩目的新星。

主管封赏的汲黯在查阅汉初以来的封赏记录时惊异地发现,高皇帝时娄敬因主张和亲而曾获得过这一殊荣。

一样的爵位,一为和而封,一为战而赏,但它所表达的是汉匈之间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