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都城上京临潢府郊外的草原上,碧空如洗,云散风流,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原上河流纵横,卢郢在马上极目远眺,感觉着天地的辽远和个人的渺小,一时间思绪万千。
一行人来到大帐前,帐旁有一驼车,驼双峰,正悠闲地嚼着草,峰间一金鞍座骑,后拉一车为圆拱轿顶式,包錾银鎏金片,顶盖中央鼎立葫芦型水晶嵌物,四方嵌水晶龙首雕饰,边棱多处有绿松石点缀装饰,这便是契丹皇帝狩猎的专用乘车了。
帐前武士肃穆挺立,一个契丹人出来引卢郢等人进帐去。
进到帐内,卢郢见到中间的案几之后坐着一个剃去颅顶发,颅两侧结辫下垂,单眼皮,鹰钩鼻,蓄短须,脸尖细的男子,正在端着小酒杯饮酒,这人正是辽国皇帝耶律璟。见卢郢大礼参见,耶律璟抬眼看了一眼,问道:“你是唐国的使臣?”
“回陛下话,下官卢郢,受我唐主之命前来。”
“你送来的这酒倒是不错,有劲儿。”耶律璟饮尽一杯,一旁的侍女赶紧上前再斟满酒杯。
“此酒名为蔷薇露,是我唐主所赐之名,其味若蔷薇,纯净无色,性极烈。”
“哦,看来你也是爱酒之人啊,好好好,当满饮一大碗,来人,上乳酒。”
马上有人倒上一大碗乳酒来递与卢郢。这是辽代颇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酒,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载:“北人(契丹人)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柔软,用以盛乳酪酒湩。”即通过牲畜的乳液酝酿而成,酒精度不高。
卢郢接过来,谢过耶律璟,然后咚咚咚地一饮而尽,接着挥袖一擦,豪气十足地说:“好酒,畅快。”
耶律璟见状大喜,端起酒杯来又与卢郢一连干了三杯,卢郢一连干了三碗乳酒依旧面不改色,神色如常。
耶律璟定了定神,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一身汉人文官打扮的卢郢。
耶律璟起身,拿过一旁的弓箭,带着众人出了帐来。
到了帐外,耶律璟将弓箭交予卢郢,一指远处被绑在一根木桩上的**上身的男子,说道:“你可能射中此奴?”
卢郢看了看远处的男子,没有搭话,接过了弓箭,拉弓搭箭,瞄准。
突然卢郢迅捷地抬手,箭指长空,随即放弦,箭破空而出,只见空中一大雁一声哀鸣,中箭而落。
很快有骑士策马而去,将那落雁拾了过来,呈与耶律璟看。
“好身手啊,我道你只是一汉官,哪知你身手如此了得,很好。今日且听听你有何事?”
耶律璟就喜欢喝酒和狩猎,卢郢这人很对他的胃口,本来是要去狩猎的,难得愿意耐心听卢郢的话。
“谢过陛下,某此来除了修复两国关系之外,还有一事相求。”
“说来听听。”
“我唐自被周世宗南伐后,失江北一十四州,国力大衰,几难自持。今淮南之地宋军薄弱,我军欲趁机收回此处,不日将出兵,今特求大皇帝屯兵宋辽边境,以为牵制,助我军征战。”
“哦,要我相助,此事与我何干?”
“宋之方略为先南后北,武平、荆南已臣服,南方之地唯我唐尚可为宋之所忌,若我唐为宋所灭,则幽云之地宋必取之,甚或北出草原,此事与大辽自有干系,且大有益处。”
“你所说之益处,虚无缥缈,中国之事我本无欲干涉,我契丹人自以草原为本。”
“去冬大寒之气象,耳闻草原牛羊多有损失,南下打草谷之事颇多,草原虽辽远广大,但亦难离中国之货。这次求助自不会空口白牙而已,其后自有金银布帛之谢,且两国往来贸易,互通有无也是利处。”
“这蔷薇露可不能少。”
“那是自然。”一见耶律璟动心了,卢郢高兴地回答。
“我大辽自不会与宋开战,与你牵制一二倒是无妨。”
“只要大辽作出集结兵力的姿态即可,我唐君臣上下自是感激不尽。”卢郢赶紧趁热打铁。
“那好,你便与他商议即可,记得写清你的承诺。”耶律璟一指旁边的臣子,说完话翻身上马,带着人马绝尘而去。
卢郢对那人拱手一礼,那人说了一句:“随我来。”
一行人便重回大帐,开始商议具体细节来。
不久,一份契约便达成了。
卢郢拿着契约,心想,终于完成任务了,那边也该行动了吧。
淮南,扬州城内,一个衣衫破烂的男子在城墙边一旁的大树下躲着太阳,仿佛睡着一般,只是时不时睁开的眼睛放出精光,表明他并没有睡着。
一会儿城墙上换防了,男子睁大了双眼,仔细观察宋军换防情况,并且在心里暗暗记下。
他只是南唐派来混在流民中的众多特务中的一个,城中还有散布唐军即将前来收回故土的,有施放钱米说是南唐国主不忘故地遗民的,甚至有暗杀宋军哨兵士卒的。
扬州城的宋军防务本就空虚,在天花施虐的时候,又有一些被抽调走了,士卒之间皆传言唐军即将大举攻来,人心惶惶,加上时不时地还有士卒莫名其妙地被刺身亡,更是加剧了这种恐慌情绪。
长江上一首首艨艟巨舰正载着南唐军士渡过长江,直奔扬州而来。
钟毅此时正在澄心堂内,作为此次出征的重要参与者,他也有资格参与机要事务。
各方传来的皆是好消息,目前为止进展非常顺利,君臣皆是情绪振奋。
南唐太需要这场胜利了,不止是要收回江北一十四州,六十多个县,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一种暗示,南唐军是可以战胜北方中原政权军队的,这一点的重要性可以从皇甫继勋等高级将领未战即怕上看出来。
宋那边显然已经得到了南唐要发兵攻南唐的消息,钟毅已经开始受命准备着手建立一个情报机关,负责情报收集以及反间谍任务。
当然宋军肯定也得知了南唐出使辽国的消息,因为宋军迟疑不决,不敢大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