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一个祥和很富人情味的节日,不但汉族人很重视过,其他游牧民族也过。西晋后长江以北长期存在游牧民族政权,许多游牧民族从漠北进入中原定居,民族之间互相通婚同化。夷族达官贵族差不多都有汉族妻妾,也圈地从事农耕。如周武帝和齐高纬家族都是汉化藓萆人,杨坚娶了藓萆老婆,周太子妃是汉族。这时代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习惯渐移默化,各民族传统节日都是当时社会共同庆祝的节日。
东阳县最早推广复播和高产麦子,全面铺开两年解决了温饱有了些余粮,所有人家制备了灯笼喜庆之物,宰了鸡鸭买了猪肉、月饼准备过个喜庆祥和佳节。
今年中秋是张家难得喜庆节日,张勇回家小两口和老两口都欣喜若狂,暂时放下订亲话题张罗过节。宰羊杀鸡鸭,主仆佃户约20 人一起来过节,红红火火热闹得很。
张家人丁少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主人喜笑开怀,雇佣工本来生活艰苦,能够跟主家一起享用丰盛大餐,都要感激老爷太太慈善厚道,这样的主家实在难找。
人多干活快,下午就把宴席弄妥当了,主家在厅堂团聚菜肴摆满了一桌,酒是自家酿造绿豆烧,度数不高有一丝甜味。佣工、下人就在厨房前空地上吃。
张轲满杯感概的说:“我们张家十年来艰辛度日,难得喜庆团聚,今天中秋佳节是最喜庆节日,这都多亏了小芬聪明能干发家致富骨肉团团,来,我们先敬小芬一杯!”
张小芬连忙站起来摇手说:“不,爹,这不合规矩,常说父母恩情大过天,没有父母那有子女呀?这第一杯酒首先祝父母常年康健长寿百岁!来,哥嫂敬酒!”
张轲夫妇笑逐颜开,女儿谦恭孝顺欣喜之心甜如蜜啊!不再推辞一口干了。
张小芬斟满了酒再举杯道:“这杯酒,小芬感谢爹娘养育之恩,爹娘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才有今天。张家先辈行善积德才有今天繁荣昌盛!爹娘,干了!”
张轲乐呵呵的捋着胡须,赞赏的望着女儿:“百善孝为先,小芬呀,你能这样爹十分欣慰。不过,张家振兴致富确实仰仗小芬,这杯酒我还得敬你,为张家辛苦了!”
这话说得公正实在,谁都赞同没有异议,高高兴兴干了杯。
“爹娘,我们是至亲一家,怎么客气起来了?摆脱困境发家致富是本分应该的,小芬太小了点发家有些晚让爹娘受苦啦!从今以后就享享清福吧!”
张氏爱怜的望着女儿,感动得眼睛湿润:“小芬呀,娘的心肝,从小就缺吃少穿,受苦的是你啊!可怜小小年纪就担当家庭支柱,张家有今天全靠你,娘也敬你一杯!”
张氏说的是肺腑之言,九岁孩子能够当家庭支柱绝无仅有,不但是爱怜也是骄傲。
张勇站起来满面羞赧深情的说:“小芬呀,没想到你小小年纪为张家做了这样多。大哥惭愧呀,我比你大十岁又是男子,没能改变家庭困境,让爹娘小妹饥寒交迫,倒让小妹承担该我的责任。没用大哥汗颜之至,这一杯就当是我赔罪了!”
张勇这也是大实话,也是肺腑之言,他是堂堂男子该是张家顶梁柱,却对张家没有什么贡献,连温饱都没能保证,这内疚惭愧是真心实意的。
“大哥言重了,”小芬招呼他坐下:“凡事需要有机遇,机遇未到事倍功半,怨不得大哥没用。你新婚燕尔戍边,大里说是为国,小里说是为家,没你戍边爹就得服劳役交兵役税,都是父母孩子改变困境我也责无旁贷,大哥戍边我不承担谁承担呢?”
“多谢小妹体谅了,”张勇斟满酒:“说起戍边,自以为此生难得尽孝父母了,难为小妹费尽心机把我抽调回来,一家骨肉团聚。此恩没齿难忘,此杯就敬小妹以表寸心!”
这也是掏心窝的真话了,入伍戍边那里还顾得家庭父母?性命都不知几时就丢,所谓古来征战几人回,能够回家差不多等于重生一回这感激是刻骨铭心的。
萧芬微笑摆手道:“大哥,都是一家人说什么恩呢?就算不为大哥想,也要为爹娘想呀?二老没有儿孙绕膝,即使家有金山也难免悲凉,小妹那能不尽力呢?”
张轲站起来一脸严肃说:“感恩是应该的,不但是勇儿,我二老也得感激小芬,那天在王爷面前我就不敢提要求,小芬冒获罪之险巧妙提出。来,全家都敬她一杯!”
全家人都站起来,恭恭敬敬的敬了小芬一杯,这是真心实意的感激。
“爹,你老言重了,在这兵荒马乱之世,什么能比家人平安团聚更珍贵呢?就算获罪不做劝农官罚没家财又怎样?穷了可以再努力致富,这机会不可放弃是吧?”
张氏大为感动,小小年纪想得这样远,而且有胆有识,不为自己一心为这家着想啊!
“小芬呀,你说到娘心里去了,能够让你大哥回家,我就是三日共餐也心甘呀!你有这样的心胸一心为了这家,娘感激涕零,你真是我们家的福星啊!”
萧芬摇摇张氏的手撒娇说:“娘,这样说我会不好意思的,都是这家的人怎么能不为这家着想呀?这都是应该做的,娘,你吃菜,就别说了好吗?”
剩下黄美凤还没有说话,她内心有很多话想说,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天小姑说要送自己最稀罕礼物,只以为是取笑,这最稀罕之礼那是她想送就送的?没想到她是认真的,很早就筹划了,小姑跟嫂子没血缘多数关系淡薄,她能这样为自己着想很少有啊!
黄美凤羞涩的站起来对小芬说:“小姑,这家最该感恩你的是我,以前我不看好你骂你小屁孩胡闹,其实你的措施都是有道理的。你不恼我把哥要回家,我给你磕头吧!”
黄美凤说着就要跪下,小芬一把拉住她:“嫂子,你糊涂了,那有嫂子给小姑磕头的?让下人、帮工看到不笑话吗?我哥这最稀罕的礼物,不但是你的也是我们的啊!”
黄美凤不肯起来,怎么说也要磕头,千恩万谢太轻微,买个什么礼物难以表达诚意,她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小姑的,想来想去只有磕头才能表达心意了。
张轲夫妇认为这真是最稀罕的礼物,比穿金戴银要珍贵得多,不仅仅对美凤是,对父母也是,磕个头真不算什么。张轲发话说:“小芬,这个头你受之无愧,让她磕吧!”
张勇觉得这个头自己也应该磕头,虽说小芬是妹妹,但是没有血缘关系,而且戍边时候她还很小,能够惦记着这个哥哥实在不容易,这份情谊实在难能可贵啊!
张小芬不习惯磕头也不想别人给自己磕头,嫂子都磕过了哥哥还要磕,那成什么了?
“大哥,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为小事磕头成何体统?一家人磕头有意思吗?”
儿子已是成年人女儿还是小孩子,感恩是应该磕头张轲也觉得有些不妥。
“好啦,小芬说的也有理,勇儿,恩情铭记不一定要磕头,将来路上互相提携吧!”
一家人相敬如宾和和美美庆中秋,一直吃一红日西沉方散。美凤招呼家人收拾东西,等待月亮出来后摆月饼拜月,一年月色今霄多,文人的兴趣还在后头呢!
萧芬望着一轮明月心不在焉,她想的是八月十六诗会,那云集了许多学子官吏和看热闹的人。那些学子早已搜索枯肠做好了诗对,摩拳擦掌等待一鸣惊人。
自己名声在外又当了劝农官,不用说是众人瞩目,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肯定要看自己出糗。虽说前世看过很多诗词,社会风气已经很少做旧体诗对,真做可能眼高手低。
林先生之流肯定纠集了一帮人,借此机会打击劝农署表现自己,庞培是学院开除的人,没有穷困潦倒反而进了劝农署,他们必视为眼中钉,无疑首先要打击他。
这些人很可恶,妄自尊大、妒贤嫉能,对时局艰难社稷苍生无动于衷,斤斤计较眼前小利。自以为是老大,才高八斗事事都要占先,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
沈万福家是汉化藓萆人,姓跖跋,祖上在北魏初随跖跋涛军进入中原,因犯罪逃避投靠晋阳贵族沈源充当家将改姓沈,另外娶妻生子已历几代。北魏分裂战争中沈源被高欢灭门,沈万福父亲沈猛拐了沈家小姐和细软逃到襄阳,沈小姐教丈夫做商意。
沈万福既通藓萆语、突厥语、契丹语又通汉语,把南方的茶叶、丝绸、粮食、瓷器卖给幽州、大兴贵族,把草原毛皮、奶酪、马匹、草药卖给梁朝江陵商人大赚其钱。
沈万福迁居东阳已有十多年,跟周朝关西跖跋集团、关中宇文集团关系密切,恃着周朝官场关系在东阳横行无忌。萧芬想这次拒绝他垄断麦种,必定恼羞成怒,叫媒婆提亲又遭搁置,其实他也明白实际上是拒绝联姻,只是给他留下面子,他会怎么报复呢?